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诂(国:gu3,粤:gu2);读(国:dou4,粤:dau6):多音字,此处意为句子中停顿的地方。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
论(国:lun2,粤:leon6)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孔伋字子思,因此也有些版本写作“子思笔”
易(国:yi4,粤:jik6);伋(国:ji2,粤:kap1)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易(国:yi4,粤:jik6)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谟(国:mo2,粤:mou4);诰(国:gao4,粤:gou3)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
亡(国:wu2,粤:mou4):同“无”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传(国:zhuan4,粤:zyun6)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撮(国:cuo1,粤:cyut3):摘取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荀(国:xun2,粤:seon1):姓

2赞
回复
dirkweex
可以
回复
千衣
小学是什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