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
己酉(龙纪元)
九峰虔禅师。久参石霜诸。诸殁时。虔作侍者。众请首座。嗣诸住持。方议次。虔犯众曰。未可。须明先师意乃可耳。众曰。先师何意。虔曰。只如道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古庙香炉去。如何会。座曰。是明一色边事。虔曰。果不会先师意。首座炷香曰。我若会先师意。香烟灭则我脱去。不然。烟寂不能脱。言卒而脱去。虔拊其背曰。坐脱立亡。不如首座。先师意则未会在。虔庐于普会塔旁。三年而去。经行末山之下。住崇福寺。
庚戌(大顺元)
洪州上蓝令超禅师。正月十五日。斋毕。声钟。端坐长往○曹山本寂禅师。初居抚州曹山。后居荷玉山。二处法席。学者云集。洞山之宗。至师为盛○温州大云寺。因会昌例废。至是高僧洪楚。投牒刺史朱诞。请复建大云寺。诞上其事。且请加昼锦二字为额。诏从之。楚师诵经说法。陆地生莲。灵蛇听法。其后刺史钱元珪。建楚师堂。清泰年。建高塔焉。
辛亥(二年 杨行密据扬州封吴王)
仰山慧寂禅师。一日见异僧乘虗而至。作礼而立。师问。近离甚处。曰早辰离西天。师云。何太迟。僧曰。游山翫水。师云。神通妙用不如阇梨。佛法须还老僧。曰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出西天贝多叶。与师作礼。乘云腾空而去。师又甞示众云。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三明六通。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本不愁末。他时后日自具去在。若未得本。纵饶将情。学他亦不得。岂不见沩山道。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先是师预示偈曰。吾年七十七。老去是今日。任性自浮沉。两手攀屈膝。至是于东平。两手抱膝而逝。敕谥智通大师。师之异迹。及垂谶记。具存本山实录○南塔光涌禅师。初事仰山于石亭。仰指谓人曰。此子肉佛。可以化人也。石亭没。涌燃第三指以报法。又燃第二指以报亲。
壬子(景福元)
泉州莆田国欢崇福慧日大师。初名文矩。为县狱卒。常往神光灵观及西院大安所。后往万岁谭空禅师落发。不披袈裟。不受具戒。唯以杂彩为挂子。复至观所。观令礼西院去。师擕一青竹杖。入西院法堂。安迨见笑曰。入涅槃堂去。师轮竹杖而入。时有五百许僧染时疾。师以杖次第点之。各随点而起。闽王礼重。创国欢禅院以居之。后颇多灵迹。干宁中示寂。
癸丑(景福二)(王朝据福州称留后王 镕帅镇定 称赵王钱镠据浙西称吴王钊仁恭为幽州卢龙节度称燕王)
赵州从谂禅师。初参南泉得旨。后归北地。众请住赵州观音古刹。道风大振。一日燕王领兵至镇府界。欲取赵城。有观气者曰。赵州必有圣人者居。战必不胜。因此燕赵通和。闻有观音院谂禅师道眼明白。此必应兆。一日二王命驾。谒赵州和尚。师见王。端坐不起。燕王问。人王尊。法王尊。师曰。在人中人王尊。在法中法王尊。王唯然而已。师良久乃问。那个镇府大王。赵王曰。弟子是。师曰。老僧滥在化部。不及趍见。须臾王请说法。师曰。大王尊讳多。王曰。请去讳说法。师曰。我佛世尊一称名号。罪灭福生。大王先祖才有人触著名讳。便生嗔怒。赵州于是慈悲说法。二王大悦稽首而退。至来日燕王有先锋将入院。欲责慢君之礼。师闻来乃出接。锋云。昨日见二王不起。今日见某甲来。何故出接。师云。待都使似大王。老僧亦不出接。锋愧而退○又赵王擕诸子。谒赵州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云不会。师曰。自少持斋今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赵王加礼而去。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接之。少间侍者问。和尚昨日大王来。却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甚么下禅床。师云。非汝所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赵王请赵州和尚供养。师届城。王敕令合城具威仪。迎接入内。师下辇。王乃设拜。请上殿正位而坐。斋罢。众欲请师演法。师云。这里已坐却老僧。那里更问甚法。二尊不竝化。王乃止。时王与后在师左右侍立。后曰。请师与王摩顶受记。师以手摩王顶云。愿大王与老僧齐年。
甲寅(干宁元)
禅月大师贯休。以诗谒吴越王钱镠。有一劒霜寒十四州之语。谬令改作四十州乃可相见。休曰。诗不可改。孤云野鹤何天而不可飞。乃入豫章之西山。后入蜀谒王。大王蜀僧齐己。幼捐俗依沩山。及仰山慧寂禅师住豫章观音。己公为总辖庶务。有粥疏曰。粥名良药。佛所赞扬。义冠三檀。功标十利。更祈英哲。各遂愿心。既备清晨。永资白业。其后居西山金鼓示寂。塔尚存焉。龙盘乃其书堂(云卧纪谈)。
乙卯(二年)
九座正觉大师智广。自咸通六年。至九座山。忽逢巨蠎。欲来吞师。师锡自飞。撑柱其口。师入其口。趺坐入定。神来谢罪。师不顾之。逮师出定。蠎化为石矣。继而雷雨涌沙。夷成院基。山神移山。八维荫映。干符三年示灭。是年谥正觉号云○五月灌溪志闲禅师。将示灭。问侍者曰。坐化者谁。曰僧伽。曰立化者谁。曰僧会。师乃行六七步。垂手而逝。
丙辰(三年 马殷据湖南 钱镠兼镇两浙 李茂贞焚长安宫室)
二月九峰玄禅师。诫其徒曰。无虗度光阴。无虗消信施。既已出家。唯道是履。名大丈夫。于是寂然在定。至三月二十日乃化。
丁巳(四年 闽帅王朝薨弟王审知据其地)
燕王尊仰赵州。甞自幽州降至命服。镇府具威仪迎接。持以奉师。师坚让不受。左右曰。大王为和尚佛法。故以为奉。请著此衣。师云。老僧为佛法故。不著此衣。诸官咨闻再三。师乃取著。诸官礼贺。师唯应诺而已○十一月赵州示灭。寿一百二十。后谥真际大师。师临化。令侍者送拂子与赵王。嘱云。此是老僧一生受用不尽底。赵王赞师真曰。碧潭之月。清镜中头。我师我化。天下赵州。赵王哭师颂二首。一曰。师离淲水动王侯。心印光潜麈尾收。碧落雾霾松岭月。沧溟浪覆济人舟。一灯乍灭波旬喜。双眼重昏道侣愁。纵是了然云外客。每瞻瓶几泪还流。二曰。佛日西倾祖印隳。珠沉丹沼月沉辉。影敷丈室炉烟惨。风送禅床松韵微。只履乍来留化迹。五天何处又逢归。解空弟子绝悲喜。犹自潜然对雪帏(禅苑联芳)。
戊午(光化元)
八月洛浦安禅师。诫门人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况其他哉。切须在念。时光迅速。大道深玄。苟或因循。曷由体悟。师二山开法。语播诸方。十二月一日夜坐化(一云二日午时)。
己未(二年)
华岳玄伟禅师。编次贞元以来宗师机缘。为玄门圣胃集○龙牙居遁禅师。初参洞山价。洞水逆流语下大悟。服勤八年。日增智证。至是马氏据有长沙。兴崇梵坊。请遁说法于龙牙法济禅寺。有徒五百余众。僧问祖意。师曰。待石龟解语。即向汝道。僧曰。石龟语也。曰向汝道甚么。其僧亦悟。
庚申(三年)
杭州文喜禅师。初参仰山。山令典常住。一日有异僧。就求斋食。师减己分馈之。山预和问曰。适来果位人。汝给食否。答曰。辍己回施。山曰。汝大利益。寻止浙右千顷。次住仁王。光启三年。钱王请住龙泉廨署。大顺元年。钱王表荐。赐紫衣。干宁四年。又奏师号。曰无著。是年十月。告众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言讫。加趺而终。寿八十。塔于灵隐西坞。后天祐二年。叛兵废师塔。观肉身不坏。发爪俱长。武肃王奇之。遣裨将重封瘗焉。
辛酉(天复元)
曹山本寂禅师。一日有纸衣道者来参。师问。如何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其僧拱立曰诺。即脱去。师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何不与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师曰。未是妙。曰如何是妙。师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时洪州帅南平钟王。屡尽礼请师。师不赴。但写大梅和尚山居颂。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追寻。至是年六月夜。问知事。今是何日。对曰。六月十五。师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安坐而化。寿六十二。谥元证大师。塔曰福圆。
壬戌(二年 钱镠进爵越王)
云居膺禅师。居云居三十年道遍天下。南昌钟王师尊之。愿以为世世师。于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为众开最后方便。叙出世始末。众皆怆然。是年正月三日。问侍者。今日是几。对云初三。师云。三十年后但云只这是。乃端然告寂。谥弘觉禅师。塔曰圆寂(僧宝)○云居道简禅师。久入先云居之室。为堂中第一座。属先云居将顺寂。主事请问。谁堪继嗣。居曰。堂中简。主事意谓。令拣择可当者。佥曰。第二座可然。且备礼请第一座。若谦让。即坚请第二座。师既密承授记。略不辞免。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摄众演法。主事等不惬素志。罔循规式。师察其情。乃潜弃去。其夜安乐树神号泣。诘旦主事大众奔至麦庄。悔过哀请归院。众闻空中连声唱曰。和尚来也○是年同安威禅师示寂。
癸亥(三年 以王建为蜀王)
闽帅王大王。请雪峰与玄沙入内。王问。佛祖究竟修何因果。乃得成佛。峰云。须是见性。方得成佛。王问。争得见性。峰曰。悟即刹那间。不悟尘沙劫。此事未可造次指示。缘山僧各有千百人众。竝二三十年。密用此事。未有一二人承当得。况今大王为俗天子。日为万民。判断山河。有迷心念。争觏得此真实法门。愿大王且为佛法主宰。于笔头下。救护生灵。岂不是好事。王大悦(语录)。
甲子(天祐元)(八月帝崩哀帝立)(钱镠封吴王 朱温封梁王)
南塔光涌禅师。道声既著。南昌帅南平王钟传礼迎之至府。遂嗣石亭法席。学者归之如云(僧宝)○台州瑞岩师彦禅师。初于岩头得旨。寻抵丹丘。终日如愚。四众钦慕。请住瑞岩。统众严整。江表称之。师每自唤主人公。复自应喏。乃云惺惺著。他后莫受人瞒。一日有村媪来作礼。师曰。汝疾归去。救取数千物命。媪忩忙至舍。乃见儿妇提竹器。拾田螺归。媪接取放诸水滨。师之异迹颇多(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