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篇
五代 二萧师传
萧公祖师。蜀人。生于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久之。得悟而发通。于闽服。大著神异。闽人莫知其名。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驱之。溪源有毒龙为雉。师降之。至于封山打洞。无妖不剪。无怪不除。合四境之内。地方千余里。魔氛不作。月皎清光。人无恶梦。有偈曰。剃发还留发。居尘不染尘。人称三教主。了义一归真。又曰。一相元无相。如来如不来。道全归四果。显法救三灾。观师偈意。是葢大菩萨。示迹度生。非专羊鹿位中人也。师至宋嘉熙间。始入灭。住世三百余岁。火化于凤冠岩。祥光烛天。异香普闻。火尽。乡民刻木肖师形。盛骨于内。请有司立庵奉之。锡胤弭灾。随祷而应。尤効于雨。䖍礼则霈焉随踵而至。
又有萧禅和者。长沙莱阳人。生后唐。为弓手催税。夜宿逋负之家。明日逋家欲烹鹅以待。鹅觉焉。遂作人语。语雌曰。我明日当烹。汝善视诸子。弓手闻之。天未明。谓逋家曰。何以相待。逋家曰。烹鹅矣。曰。何不生与我。遂携鹅而去。因感此出家。遍参知识。修炼精苦。所至挈鹅以自随。亦著灵异。一日游茶乡小岗。见老妪肩水。向求饮。妪进水逊词曰。水非泉。恐未洁。禅和悯之曰。汝愿富贵乎。妪曰。地无泉。岁不熟。食且少。安望富贵。但得水旸时。岁有年足矣。禅和即于近山岩下。以锡杖凿石孔七。以碗覆之。俾七日后去碗。当有泉。后果然荫注千顷。后人赖之。入宋。于江西庆云寺立化。鹅亦长号而死。二师同姓。其脱然不可思议处又同。故合传。
南唐 木平传
木平和尚。不知何许人。游戏江浒。语言无度。踪迹诡异。人不能测识。李后主。尊为圣师。甞挂木瓶杖头。一日赴内斋坐。顷忽不见。后主问曰。和尚何在。因引瓶自蔽。应曰。某在此澡浴。后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见群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后主笑曰。和尚见人。亦勿道吾拜汝。甞出入禁中。他日从登百尺楼。后主问其制度佳否。对曰。尤宜望火。初不谕其意。后数年。木平卒。淮甸大扰。烽火交驰。后主甞于是登望。以占动静。后主素爱庆王。问木平寿命。曰年七十。是岁病亡。年十七。葢反语耳。为建寺宫侧居之。奉事隆笃焉。本名木瓶。后讹为木平。或云。木平山名。师居处也。法眼禅师赠诗云。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已晓。为大宗匠所与。木平故个中人。盖混迹以警世者也。
金 法冲传
法冲大师。不知何许人。居五台山。神异莫测。大定中黄冠萧守真。上奏请与沙门角力。金主许之。师应召入京。止昊天寺。明日于殿庭相试。萧。能饮斗酒自若。谓冲曰。沙门能饮乎。如弗能则出吾下矣。师曰。吾能一饮十斛。不足为难。但吾佛有戒。沙门不得饮酒。请加砒霜鸩毒于中。我与若饮。庶不为犯。若能饮之乎。萧曰。请沙门先之。师手持毒酒。口诵呪。饮之如吸水。饮毕倒器。相示无遗然涓滴。即满盛一器。与萧。萧觳觫不敢受。师曰。汝出吾下矣。萧犹大言矜高。师于地画金刚圈呪之。萧不觉投入圈中。汗如雨下。丑态狼籍。尽力求出而不能。上劝师舍之。师曰。若非帝前。吾以金刚杵碎尔首。金主大加赏叹。赐仪仗送还山。敕建万岁寺。居之。
明 乌斯法王传(附何清)
葛哩麻乌斯。藏人也。道怀冲漠。神用叵测。声闻于中国。永乐间。我 太宗文皇帝。遣使西土迎之。至金陵道启 圣衷诰。封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师性躭静隐。不任嚣烦。奏辞。游五台 上眷注殷勤。留之不获。乃 赐銮舆旌幢之仪。遣中使卫送于五台大显通寺。更 敕内监杨升。重修其寺。兼修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以饰法王之居。先是 上与法王幸灵谷寺。为 皇考妣。设荐祀法坛。感塔影金光之瑞。及法王入台山。 上眷恋不能释然。因思前瑞。再幸灵谷。 上嘿有所祷。是日覩瑞相倍前。丁亥四月 上遣使。致书于台山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其书略曰。朕四月十五日。与弘济大师诣灵谷。观向所见塔影。文彩光明。珍奇妙好。千变万态。十倍于前。虽极丹青之巧。言论之辩。莫能图说其万一。(云云)。此皆如来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道超无等。德高无比。具足万行。阐扬六通。化导群品。实释迦佛。再现世间。而乃显兹灵应。不可思议。朕心欢喜。难以名言。略此相报。如来亮之。明年辞。 上入灭火化。是年。函谷关吏。见法王翩翩西逝。贻 上所赐玉玦回奏。 上惊叹不已。敕太监杨升。塑像于显通法堂。以永瞻奉。
何清。云南人。持明精进。往见法王。法王与授戒法密书。大著灵德。正统中。奉 诏从征麓川。结坛行法有功。天顺六年。诏入对。未几而化 上遣礼部主事曾卓谕祭。
皇明通纪云。命西僧尚师哈立麻于灵谷寺。启建法坛。荐祀 皇考 皇妣。尚师率天下僧伽。举扬普度大斋科。十有四日。庆云天花。甘雨甘露。舍利祥光。青鸟白鹤。连日毕集。一夕桧柏。生金色花。徧于都城。金仙罗汉。化现云表。白象青狮。庄严妙相。天灯导引。旛盖旋绕。种种不绝。又闻梵呗空乐。自天而降。群臣上表称贺。学士胡广等。献 圣孝瑞应歌颂。自是 上潜心释典。作为佛曲。使宫中歌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