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段 随喜功德品 法师功德品

  • 埋即生莲
  • 舌常讽典
  • 窰瓦变作莲华而警俗
  • 函经化为草束而拯生
  • 经一通而更不忘
  • 发三剪而輙自长

发三剪而輙自长

释弘照。年二十出家。即诵法华。数月便度。卜宅终南。誓诵千徧。频感具祇潜来翼卫。又逢深雪。面唯一斗许。二十余日食之不尽。乃与友人履信及一居士移往寒山。并结草庵。更修前业。忽一虵长百尺。斑文五色。头高丈余。直来庵所低身俛听。照初惊惶战栗。不敢视之。起大悲心。发深重愿。合掌流泪抗声终部。蛇少选而退。自尔频来不息。照虽颇知无害。然恶其腥臭。惧其形状。令居士驱之。其乃以绳缠颈引致深丛。系于大树。至夜。照信及居士同梦一女人掩泪泣而前曰。弟子是此山神女。性乐闻法数。以秽形干突法众。今被驱系。辞师远去。不复闻诵大乘。以此为恨。照等各自惊觉。遽相征问。所梦既同。疑其致死。即执炬往看。果有斯事。居士呼泣投地。披诚忏谢。就其尸所共为诵经。又欲设千僧斋。乃于庵侧获银数饼。下山馔会。恰然周足。甞行至一村。有贫女刘氏请留供养。照愍之而止。于七日中罄其所有。照便欲去。信女启劝复留。更无资货。遂剪头发以买斋食。更经七日。照复欲去。贫女悲泣固留。因复停止。女卖发之直用之尽。忧恨通宵。莫知出处。忽以手摩头。觉发生如故。惊喜踊跃。即便更剪。复经七日还长如前。凡经三剪。照以淹留留久。执持衣钵决不肯住。女乃顶礼具陈云。师自有料。照等闻此。噎不得言。悼啧微躯。当斯厚意。照于永淳中忽无疾终于甘泉。寺四辈聚火烧之。唯舌不然。红赤如本时。庆喜寺寺主戒因等。行颇流俗类。不信有之。乃与合寺僧徒士俗五百。柴炭数车。更烧十遍。形色俨然。方皆悔伏。其舌盛以香函。流传供养。 出弘赞第八。

第十一段 常不轻品 如来神力品 嘱累品

  • 芝生墓侧
  • 莲出舌根
  • 舍利流出于金文
  • 光明照耀于宝塔
  • 瓶水冬温夏冷
  • 天兵匝地盈空

第十二段 药王菩萨本事品

  • 自识前身
  • 难通二字
  • 檀香远达
  • 佛手亲摩
  • 药精入怀
  • 池水疗病
  • 癞疮即愈
  • 气力郁增
  • 急疾乃瘳
  • 大风亦利

第十三段 妙音菩萨品

  • 亡母脱苦
  • 神人住空
  • 水不能漂
  • 尸不生臭
  • 虎吼退贼
  • 字化为金

字化为金

张万福。贞观中为洛州史。其人性麤犷。不甚敬信。初至任所。问访左右管内有何德行众僧。左右报云。廓下有一尼。名妙智。甚精进。又造一部法华经。如法受持供养。缘此誉满乡闾。万福试使人索经来看。尼闻史索经。拒而不与。为使君不护净。又未斋洁。万福大嗔。更使人往。尼不敢留。即付经去。万福得经。竟不洗手即取经开卷。中并黄纸。遂无一字。万福大怒。曰此妖老妪。何由可耐。即命左右追取尼来。使往语尼曰。师经上并无一字。使君大嗔。令追师来。尼甚忧惧。莫知所由。汗流浃体。随使往至史牙门。入屏墙。尼见一双金刚手擎杵棒。如似授尼。尼遂心安。即入至史前。其经文并在空中化作金字。史见尼至。并见金刚及金字在虗空中。因即惊惧走起。下厅号咷悲泣谢罪忏悔礼拜。遂即回心信向。发愿造法华一千部。通十方供养。仍自受持。不敢懈怠。自史归向之后。人皆以法华为业。万福乃问造经由绪。尼曰。欲造经之时。于山中先种糓树。每用香水溉灌。令得滋长。树成之后。以香水和泥造作纸屋。乃采取谷皮。雇匠如法香水清净造纸。募访能护净之人。后有一江南人士。年可二十四五。应募为书。其书经屋还以香水和泥清净造屋。书生著新净衣。未写经前预四十九日护清净斋。然后始书。每出讫。改易衣服。洗浴毕。然后始就书。书时尼手执香炉胡跪经前。供养书生。如是不阙。经了。庄严成就。乃作僧尼男女四色人衣各十通。每来借经。预令七日护净。兼与新衣著。然后始付经。如是恭敬。永不亏阙。 出弘赞第十。

第十四段 普门品

第十五段 陀罗尼品 妙庄严王品 普贤劝发品

  • 崇自出窦
  • 鬼乃扣头
  • 阎王指送第四天
  • 菩萨来乘六牙象

第十六段

  • 幼尼诵出真诠
  • 侍女冥通梵部
  • 舟人护涉
  • 天乐来迎
  • 深敬辩山人之精书
  • 堪歌崔牧伯之庆会
  • 光明出于口角
  • 菡萏生于舌根
  • 宝岩徒之或讲或疑
  • 莲华院之若读若说
  • 珍禽现瑞
  • 亡妹告征
  • 诵舌长存
  • 烧经不改
  • 经无一字
  • 爪生五花

第十七段

法华灵验传卷下(终)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