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见性禅师
师讳宣鉴。嗣龙潭。简州人。性周氏。初讲金刚经。名冠成都。时称周金刚。尝与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针。锋利不动。学与无学。惟我知焉。
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细行。万劫学佛威仪。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破其窟宅。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负青龙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息肩买点心。
婆指担曰。者是什么文字。
曰。青龙疏钞。
曰。讲何经。
曰。金刚经。
曰。我有一问。若答得。即与点心。答不得。且别处去。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
径往龙潭。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潭曰。子亲到龙潭。师无对。遂止息焉。
一夕。侍立次。潭曰。更深。何不下去。
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接得。潭便吹灭。师大悟。便礼拜。
潭曰。子见个什么。
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
至来日。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劒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日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师遂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云。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虗。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礼辞。
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东过西。从西过东。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不顾。
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
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不。
座曰。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也。
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师一日斋迟。自托钵过堂。时雪峰为典座。曰。钟未鸣。鼓未响。托钵甚处去。师便归方丈。
峰举似岩头。头曰。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
师闻。令侍者请岩至。谓曰。汝不肯老僧那。岩密启其意。
次日上堂。便与寻常不同。岩于僧堂前抚掌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虽然。也只得三年。后三年果迁化。
示众曰。汝但无心于事。无事于心。自然虗而灵。空而妙。若毫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𨤲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鎻。圣名凡号。总是虗声。殊相劣形。皆为妄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无所益。
雪峰问师。从上宗乘事。某甲还有分也无。
师曰。道甚么。峰有省。
廓侍者问。从上诸圣向甚处去。
师曰。作么。作么廓曰。𠡠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师休去。
来日浴出。廓度汤与师。师抚背云。昨日公案如何。
廓曰。者老汉今日方始瞥地。师休去。
师一日同瓦棺入山斫木。师将一椀水与棺。棺接得便吃。师曰。会么。
棺曰。不会。
师又将一椀水与棺。棺接得又吃。师曰。会么。
棺曰。不会。
师曰。何不成褫取不会底。
棺曰。不会。又成褫个什么。
师曰。子大似个铁橛。
师隔江见高亭云。不审。师乃摇扇招之。高亭开悟。便横趍而去。
师凡住院。拆却佛殿。独存法堂而已。
赞曰。
诚所谓拆佛殿。咬猪狗。不近人情底老尊慈。想不是花锦地。恋繁华。央庠底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