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
云门匡真禅师
师嗣雪峰。讳文偃。秀州人。俗姓张。空王寺受业。听四分律。弃见睦州。州才见。便掩门拶折师足曰。秦时𨍏轹钻。师大悟。州指见雪峰。
师至峰庄。见僧。问。上座上山去那。
僧曰。是。
师曰。寄一则语问堂头和尚。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诺。
师曰。上座到寺。见和尚上堂。众集。便出握腕立地曰。者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依师教。
峰见者僧与么道。便下座拦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无语。
峰拓开曰。不是汝语。
僧曰。是某语。
峰曰。侍者将绳棒来。
僧曰。不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来道。
峰曰。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师次日上山。峰一见便曰。因甚得到与么。师以手拭目趍出。峰奇之。
灵树二十年不请首座。一日师至。即命之。不辞就职。刘王每入寺。树不接。王欲捡其过。树已知之。遂入寂。王至。众言之。王曰。有何言句。
众曰。和尚去时封一合子。待王至自开。
王开。见一小帖云。人天眼目。堂中首座。王即命师继席。
前世之因。刘王乃鬻香人。入寺涕唾僧堂中。树为堂司。偶而叱之曰。如唾面上。争之不休。师谏之而去。
师有[(厂@((既-旡)-日+口))*页]鉴一字关。红旗横骨宗旨。临示寂。遗表曰。困风霜于十七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外。
赞曰。
僧凤兮人龙。繄谁奏九成。搅重渊。使来仪奋飞于祖庭秋晚。
沩仰宗
沩山大圆禅师
师讳灵祐。嗣百丈。福州赵氏子。初参百丈。侍立次。夜深。丈曰。看炉中有火否。
师拨之曰。无。
丈起身。深拨。得少火。举而示之曰。汝道无。者个[(口*斩)/耳]。
师大悟。礼谢。陈所见。丈曰。此是暂时跂路耳。经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方省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只是无虗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具足。汝今既尔。善自护持。
师摘茶次。谓仰山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撼茶树。
师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
仰曰。未审和尚如何。师良久。
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师曰。放子三十棒。
云岩来。师问。闻汝久在药山。是否岩曰。是。
师曰。如何是药山大人相。
岩曰。涅槃后有。
师曰。如何是涅槃后有。
岩曰。水洒不著。岩却问师。百丈大人相如何。
师曰。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声前非声。色后非色。蚊子上铁牛。无儞下觜处。
刘铁磨来。师曰。老牸牛。汝来也。
磨曰。来日台山大会斋。和尚还去么。师乃放身作卧势。磨便出去。
师睡次。见仰山来。师便面壁。仰曰。和尚何得如此。
师起曰。我适来得一梦。儞试为我原看。仰度一盆水。师便洗面。
少顷。香严至。师曰。我适来得一梦。寂子为我原了。汝更为原看。严点一盏茶来。
师曰。二子神通过于鹙子。
师泥壁次。李军容具公裳至师背后。端笏而立。师回首见。便侧泥盘作接泥势。李转笏作进泥势。师抛泥盘。同归方丈。
僧问。不作沩山一顶笠。无由得到莫窑村。如何是沩山一顶笠。
师唤曰。近前来。僧近前。师与一蹈。
上堂。老僧百年后向山下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毕竟唤作什么。仰作礼而退仰山夏末问讯师。师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
曰。某甲在下面锄得一片畬。下得一箩粟。
师曰。子今夏不虗过。
仰却问师。和尚一夏作得个甚么师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
仰曰。和尚今夏亦不虗过。道了。乃吐舌。
师曰。寂子何得自伤己命。
赞曰。
别立玄风阐化机。虽古路断碑横。惜未纪斯文之正统。
法眼宗
清凉法眼禅师
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祝发。诣开元觉律师受具戒。及觉盛化四明。师往习毗尼。工文章。觉奇之。目为吾门之游夏也。
师以玄机一发。杂务俱捐。振锡南迈。抵福州。初见长庆。无所契悟。与进.修辈拟之湖外。既发。值雨。少憩城西地藏。入堂见藏坐地炉。问师。此行何之。
曰。行脚去。
曰。行脚事作么生。
曰。不知。
曰。不知最亲三人附火。因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藏又曰。山河大地与自己。是同是别。
修曰。同。
藏竖两指熟视之。两个。便起去。
雨霁辞行。藏送之。问曰。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乃指庭下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
师曰。在心内。
曰。行脚人著甚来由。安块石在心头耶。
师窘无以对。遂放包。俱求决择。近月余。呈见解。说道理。藏曰。佛法不是恁么。
曰。某甲到此。辞穷理绝也。
藏曰。若论佛法。一切见成。师大悟。出世临川崇寿。一香为藏拈。
僧子方者。问曰。公久亲长庆。乃嗣地藏。何哉。
师曰。以不解长庆说万象之中独露身故。方举拂子示之。
师曰。拨万象。不拨万象。
方曰。不拨万象。
师曰。独露身𡁠。
方曰。拨万象。
师曰。万象之中𡁠。方于是悟旨。
二僧参次。师指帘。二僧齐去卷。师曰。一得一失。
示众云。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
金陵报恩则初参青峰。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峰曰。丙丁童子来求火。
不契。见师。师问。甚处来。
曰。青峰师曰。青峰有何言句。
则举前话。师曰。上座作么生会则曰。丙丁属火。而更求火。如将自己求自己。
师曰。与么会又争得。
则曰。某甲只恁么。未审和尚如何。
师曰。你问我。与你道。
则理前问。师曰。丙丁童子来求火。则乃悟。
僧问。如何是学人一卷经。
师曰。题目分明。
师与李王论道次。因看牡丹。王命作颂。即曰。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艶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王闻开悟。
师有偈曰。
幽鸟语如篁。柳摇金线长。
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言百法明门。乃唯识纲宗也。
赞曰。
尽十方世界皎皎地无一丝头。到者里。百法明门只宜収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