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56-A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   〔宋刻〕

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燃灯之记。生净饭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真机露。游门观于生死。而幼缘顿寂。及手倡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一毫之端。大千经卷毕出微尘之里。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叶而书。则一时圣教虽传于庆喜。持花而笑。则正法眼藏付于饮光。

自达磨西来。寔为初祖。其传二.三.四.五。而至于曹溪。于是双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浸广。自南岳.清原而下。分为五宗。各擅家风。应机詶对。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锋相拄。鞭影齐施。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演迆。枝叶扶踈。而云门.临济二宗。遂独盛于天下。

朕膺天宝命。绍 国大统。恭惟艺祖辟度门于緜寓。太宗阐秘义于敷天。章圣传灯于景德。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畅真风。恊助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神考。尤乡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二禅刹。辟惠林于东序。建智海于右庑。逮壬戌之岁。以今岁国大长公主及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驸马都尉张敦礼之请。复建法云禅寺于国之南。于是祖席辉光。丛林鼎盛。天下之袭方袍。慕禅悦者。云集于上都矣。

今敦礼以其寺住持僧佛国禅师惟白所集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来上。且以序文为请。惟白探最上乘。了第一义。屡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扬妙旨。良惬至怀。昔能仁说法华经。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而弥勒发问。文殊决疑。以谓日月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经者。妙光法师。得其证者。普明如来。今续灯之名。盖灯灯相续。光光涉入。义有在于是矣。

噫。圆澄觉海。本含褁于十方。生灭空沤。遂沉沦于三有。因明立所。由尘发知。织妄相成。转入诸趣。良可悲也。若回光内照。发真归元。则是录也。直指性宗。单传心印。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举手而擎妙喜之世界。弹指以现庄严之楼阁。神通运用。真不可得而思议哉。嘉与有众。缔此胜缘。俱离迷津。偕之觉路。斯朕之志。建中靖国元年八月十五日赐序。

No. 1556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

正宗门

汾州太子院善昭禅师

太原人也。积习熏闻。孤标异俗。去饰受具。杖䇿游方。所至少留。随机扣问。历参知识七十余员。最后受印汝州念禅师。由是名声颇闻。缁素向慕。前后八请。皆不一诺。

淳化四年。道俗千人迎至西河。方止斯院。门庭峻捷。玄机莫凑。所印可者皆为道器。德誉洋洋。名播 上国。都尉李侯请居潞府承天。彼方士民。洒涕遮留。师谓专使曰。暂赴厨馔。食毕取书。既而诣之。不起于座。趣圆寂。阇维后。收舍利起塔。

师平生阅大藏经六遍。提纲宗要一十䇿。其余应物机缘具如本传。

问。心地未安时如何。

师曰。谁乱儞。

僧曰。争奈这个何。

师云。自作自受。

问。学人未悟时如何。

师云。谁言未悟。

僧曰。悟后如何。

师云。莫诈明头。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师云。岩高松冷徤。㵎曲水流迟。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青绢扇子足风凉。

问。如何是学人著力处。

师云。嘉州打大像。

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

师云。府灌铁牛。

问。如何是学人亲切处。

师云。河西弄师子。

问。如何是第一玄。

师云。亲嘱饮光前。

僧曰。如何是第二玄。

师云。绝相离言诠。

僧曰。如何是第三玄。

师云。明鉴照无偏。

僧曰。恁么则三玄超今古外。九天皆唱太平歌。

师云。杲日舒光无不照。幽冥尽耀豁乾坤。

上堂云。夫参学者。须具本分眼目。临机别取邪正。不受人谩。不被佛祖所滞。不随言语所转。不被诸法所惑。不依一切神妙解会。凡有来者尽皆验破。何故。伊倚会解。展弄机锋。求覔知见。问佛问祖。向上向下。自意祖意。皆可打伊。直饶一切不依。恰好点罚。万水千山。恰好吃棒。到恁么时。是个汉始得。凡有编辟言句。或盖或覆。将来辨主眼目。或呈知见。擎头戴角。一识得。尽好打也。或只当面识破。或则贬之辱之。状似轩镜临台。有何[(魅-未+夭)-ㄙ]魅可现乎。何故。狐狸能隐本状者也。珍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