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三世
洪州黄龙山慧南禅师法嗣
东京大相国寺慧林禅院佛陀禅师
讳德逊。姓杨氏。福州候官人也。少习儒业。学问该博。忽厌尘纷。乃慕入道。长依东京天清寺慧照上人出家。试经披剃。徧扣知识。远造南禅师法席。投机开悟。复游讲席。听习大经。首住汾阳净土。次迁太原白云。常坐不卧。缁素钦服。齿腊弥高。道行益固。晚奉 诏旨住慧林。 哲宗皇帝百日入内。特赐佛陀禅号。
师于建中靖国元年二月十七日 大行皇太后五七。奉 圣旨就 慈德殿升座。师拈香云。此一瓣香。恭为 大行皇太后。上荐 仙游。愿早登正觉。便敷座。
褒亲旌德禅院佛海禅师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顾视左右云。二月桃花依旧开。于此观得。龙楼凤阁峥嵘。玉殿金门炟赫。尘尘刹刹尽是不思议境界。若观不得。有疑请问。
问。一大藏教。尽涉言诠。教外别传。请师举唱。
师云。水底黄金镜。天中素月轮。
僧曰。一音普演周沙界。无限劳生尽得闻。
师云。儞闻底事作么生。
僧曰。处处弥陀佛。家家观世音。
师云。休于言下觅。莫向句中求。
僧曰。劒阁路虽崄。夜行人更多。
师云。莫便是阇棃安身立命处么。
僧曰。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师云。商量即错。
僧曰。恁么则学人退身礼拜去也。
师云。礼拜即得。
问。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未审佛在什么处。
师云。 万乘登龙座。千官列宝堦。
僧曰。学人今日得闻于未闻也。
师云。汝闻底事作么生。
僧曰。 仁孝之君。道齐尧舜。
师云。路上行人口似碑。
僧曰。九州和气如三月。四海欢呼似一家。
师云。逢人不得错举。
问。临济宗风。龙山大布。三关壁立。愿师垂示。
师云。大海纤尘起。红炉片雪飞。
僧曰。汾阳浪里。竞棹孤舟。枯木生花。别迎春色。
师云。罕逢穿耳客。多是刻舟人。
僧曰。宗旨已蒙师指示。秖如 大行皇太后即今仙驭生何佛土。
师云。花开花合分昼夜。龙眠龙起定春秋。
僧曰。恁么则却归兜率陀天上。慈氏宫中快乐人。
师云。却被阇棃道著。
问 慈德殿上。般若门开。 圣主帘前。愿闻法要。
师云。雨晴金殿冷。风暖帝城春。
僧曰。天人群生类。皆承此恩力。
师云。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舟。
僧曰。若然者。 皇恩佛恩一时报了。
师云。定光金地遥招手。智者江陵便点头。
僧曰。祇如 皇太后即今在什么处。
师云。紫莲台上瞻毫相。白藕花心听妙音。
僧曰。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间天上更无疑。
师云。不如速礼拜。
师云。一问一答。一敲一唱。要且未为究竟。假使普惠云兴二百问。普贤瓶泻二千詶。到遮里。也用一点不著。然虽如是。于建化门中。事无一向。是故惠林今日不说重说偈言。诸仁者。灵山一会。宛若今日。今即是古。古即是今。古今通始终同。上至 圣天子。下至宰辅.文武百官.长者.居士.庶民等。亦复如是。虽富贵贫贱之有殊。而嗜欲好恶之无异。无异之性。即是佛性。在圣贤而不增。在凡夫而不减。不增不减。性相如如。如即无生。如即无灭。如即无去。如即无来。所以去来者。乃是缘会缘离之一时耳。
恭惟 大行皇太后母仪天下。子育万方。扶持 社稷之灵。裨赞 圣明之化。故得闺门肃睦。中外叶和。本谓日月齐明。山河等固。何期电光不久。薤露非坚。华胥一梦何长。蓬嶋三山莫问。流光不住。五七斯临。徒增风木之悲。难报丘山之重。是日 皇帝陛下祥延毳侣。共就 灵帏作诸种种佛事。及令臣僧德逊.四禅长老升座。举扬般若。集此殊因。上资 仙驭皇太后。伏愿 凤辇凌虗。上升于兜率。金莲映水。坐证于菩提。 今上皇帝陛下孝思在念 仁爱不忘。修德以来远人。垂衣而安万国。慈悲喜舍。方便权舆。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不令一物失所。乃至海隅蛮貊之邦。咸受其赐。岂不谓之 仁君也。然而幻化无常。有生必灭。此古今之常理 陛下初登宝位。才及周星。方撒去于凶帏。又复丁于忧恼。更冀 自勉。少抑哀怀。以存礼制。设 号天扣地 苦己劳神。而无益于生死者。唯是 存心妙道。护念宗乘。使法轮再转于阎浮。道光重映于千载。如是功德。不可以世求。亡者乘此善缘。得生胜处。此乃为至孝也。
自古 帝主明王。无不归崇三宝。若三宝兴隆。即 皇基永固 帝祚绵长。兹为至祷。即将此日无尽功德。并用回向 今上皇常陛下。伏愿 金轮统御。踵三代之淳风。宝历开祥。享万年之景运。 皇太妃 皇后. 皇太子殿下.诸王.阖宫天眷。并愿辅翼 皇家。冥符佛记。寿椿永秀。并月桂以联芳。福海弥深。与 天源而益濬。臣僧德逊。叨蒙 圣旨。特赐举扬。退省庸虗。实增感愧。臣无任瞻 天荷 圣。激切之至。尘黩 圣聪。伏惟珍重。
开堂日 哲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师谢 恩毕。登座拈香。祝延 圣寿罢。乃敷坐。法云大通禅师白槌竟。师顾视大众云。金炉香褭。宝殿风清。如是观得。处处弥陀佛。家家观世音。若观不得。有疑请问。
问。觉花才绽。瑞气凝空。为 国开堂。愿闻法要。
师云。天寒日短。露冷风高。
僧曰。一句逈超千古外。人天无不尽霑恩。
师云。情知儞与么会。
僧曰。触目对扬真般若。山河共显法王机。
师云。不得错举。
问。宸恩已降。选佛场开。学人上来。请垂科目。
师云。点。
僧曰。不折月中桂。心空及第归。
师云。是什么科目。
僧曰。绝妙好辞。难以加此。
师云。习气不除。
问。王舍城中说法。 仁王特降宝香。今日达士相逢。未审如何举唱。师画一圆相。
僧曰。是何宗旨。
师云。多少分明。
僧曰。凭师一句曹溪旨。上祝 吾皇万万年。
师云。谢汝证明。
师云。传持此事。岂以摇唇鼓舌。驰骋言锋。而可议哉。然于方便门中。事无一向。是故文殊以无住为本。曹溪以无念为宗。无念之宗。为万法之宗。无住之本。为万法之本。众生弃本逐末。背觉合尘。一失其源。迷而不复。故我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特唱宗乘。祇教诸人明见自性。与佛同俦。歇则菩提。不从人得。佛言。我于然灯佛所。无一法可得。然灯方与我授记。若有一法可得。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如是举唱。犹是化门。且道不落化门一句作么生道。冬无寒。腊下看。
诸仁者。道非隐显。遇缘即宗。法无去来。因时而会。若缘时之未会。虽佛祖亦何为。且恢张祖席。创立丛林。岂一僧之能耳。必假国王大檀越与之护助。佛日乃可光扬。自昔京城未闻是道。适因 先帝首建法幢。延四海之高流。为一时之大事。故今日如此之盛。 皇帝陛下少践丕图。早闻妙法。不忘佛记。克绍前芳。遂令山野之人获预 朝廷之命。得不夙兴夜寐。补报 恩休。即将此日开堂少善。上祝 皇帝陛下。伏愿 舜日与佛日高明。尧风共祖风并扇。万方无事。时当熈盛之年。四海晏清。人乐升平之化。久立。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