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光宅惠忠国师(凡二十五)
越州诸暨冉氏子。初参六祖。而顿悟心宗也。
示众云。禅宗学者。应遵佛语。一乘了义。契自心源。不了义者。互不相许。如师子身中虫。夫为人师。若涉名利。别开异端。则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伤其手。香象所负。非驴所堪。
示众云。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淡泞。出没太虗之中。万法本闲。而人自閙。
黄龙南举了云。閙个甚么。咄。 雪窦云。国师走入露柱里去也。见么见么。良久云。出头便死。
师问僧。何方而来。云南方来。师云。南方有何知识。云知识颇多。
师云。如何示徒。
云彼方知识。直下示人。即心是佛。佛是觉义。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动静。徧于身中。挃头头知。挃脚脚知。故名正徧知。离此之外。更无别佛。此身即有生灭。心性无始以来。未曾生灭。生灭者。如龙换骨。如虵脱皮。如人出故宅。身是无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说。大约如此。
师云。若然者。与彼先尼外道无有差别。彼云。我此身此性。能知痛痒。身坏之时。神则出去。如舍被烧。舍主出去。舍即无常。舍主即常矣。审如此者。邪正莫辨。孰为是乎。
吾比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岂成言教。苦哉。吾宗丧矣。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僧又问。法华了义。开佛知见。此复若为。师云。他云开佛知见。尚不言菩萨二乘。岂经众生痴倒。便同佛之知见耶。
僧又问。阿那个是佛心。师云。墙壁瓦砾是。云与经文大相违也。涅槃云。离墙壁无情之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云。迷则别。悟则不别。云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云。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氷。及至暖时。氷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悟时释心成性。若执无情无佛性者。经不应言。三界惟心。宛是汝自违。吾不违也。
问无情既有心性。还解说法否。师云。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云某甲为甚么不闻。师云。汝自不闻。云谁人得闻。师云。诸圣得闻。云众生应无分耶。师云。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云某甲聋瞽。不闻无情说法。师应合闻。师云。我亦不闻。云师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师云。赖我不闻。我若得闻。汝即不闻我所说法。云众生得闻否。师云。众生若闻。即非众生。云无情说法。有何典据。师云。不见华严云。刹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众生是有情乎。云师但说无情有佛性。有情复若为。师云。无情尚尔。况有情耶。若然者。前举南方知识云。见闻觉知是佛性。应不当判同外道。师云。不道他无佛性。外道岂无佛性耶。但缘见错。于一法中。而生二见。故非也。云若俱有佛性。且杀有情。即结业互酬。害无情。不闻有报。师云。有情是正报。计我我所。而怀结恨。即有罪报。无情是依报。无结恨心。是以不言有报。云教中但见有情作佛。不见无情受记。且贤劫千佛。孰是无情耶。师云。如皇太子。未受位时。唯一身耳。受位之后。国土尽属于王。宁有国土。别受位耶。今但有情受记。作佛之时。十方国土。悉是遮那佛身。那得更有无情受记耶。云一切众生。尽居佛身之上。便利污秽佛身。穿凿践踏佛身。岂无罪耶。师云。众生全体是佛。欲谁为罪。云经云。佛身无罣碍。今以有为质碍之物。而作佛身。岂不乖于圣旨。师云。大品经云。不可离有为。说无为。汝信色是空否。云佛之诚言。那敢不信。师云。色既是空。宁有𦊱碍。云众生佛性既同。只用一佛修行。一切众生。应时解脱。今既不尔。同义安在。师云。汝岂不见华严六相义。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成坏总别。类例皆然。众主与佛。虽同一性。不妨各各自修自得。未见他食我饱。
云有几知识。示学人云。但自识性了。无常到时。抛却壳漏子。一边著。灵台智性。迥然而去。名为解脱。此复若为。师云。前已说了。犹是二乘外道之量。二乘厌离生死。欣乐涅槃。外道亦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乃趣乎冥谛。须陀洹人。八万劫。余三果人。六四二万劫。辟支佛一万劫。住无定中。外道亦八万劫。住非非想中。二乘劫满。犹能回心向道。外道还即轮回。
云佛性为一种。为别。师云。不得一种。云何也。师云。或有全不生灭。或半生灭。半不生灭。云孰为此解。师云。我此间。佛性全不生灭。南方佛性。半生半灭。半不生灭。云如何区别。师云。此则身心一如。身外无余。所以全不生灭。汝南方。身是无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灭。半不生灭。云和尚色身。岂得便同法身。不生不灭耶。师云。汝何得入于邪道。云学人早晚入邪道。师云。汝不见。金刚经云。色见声。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见。不其然乎。云某甲曾读大小乘教。亦见其道。不生不灭。中道正性之处。亦见有说。此阴灭。彼阴生。身有代谢。而神识不灭之文。那得尽拨同外道断常二见。师云。汝学出世无上。正真之道。为学世间生灭。断常二见耶。汝不见。肇公云。谭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无味。中流之人。如存若亡。下士抚掌而不顾。汝今欲学下士。笑于大道乎。
云师亦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识亦言。即心是佛。那有异同。师不应自是而非他。
师云。或名异体同。或名同体异。因兹滥矣。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异体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体异。缘南方错将妄心。言是真心。认贼为子。有取世智。称为佛智。犹如鱼目。而乱明珠。不可雷同。事须甄别。
云若为离得此过。师云。汝但子细返观阴入界处。一一推穷。有纤毫可得否。云子细观之。不见有一物可得。师云。汝坏身心相耶。云身心性离。有何可坏。师云。身心外。还更有物否。云身心无外。宁更有物耶。师云。汝坏世间相耶。云世间相即无相。那用更坏。师云。若然者。师离过矣。
师问南泉。甚处来。云江西。师云。还将得马师真来否。泉云。只这是。师云。背后底𦗚。泉休去。
长庆棱云大似不知。
保福展云。洎不到和尚此间。
丹霞访师。值师睡次。霞问侍者耽源云。国师在否。源云。在。只是不见客。霞云。太深远生。源云。莫道上座。佛眼也覰不见。霞云。龙生龙子。凤生凤儿。师睡起。源举前话。师打二十棒。趂出。霞闻乃云。不谬为南阳国师也。
丹霞又一日来。才展坐具。师云。不用不用。霞退后三步。师云。如是如是。霞进前三步。师云。不是不是。霞绕禅床一匝而出。师云。去圣时遥。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讨个师僧。也难得。
大沩喆云。丹霞可谓怀藏至宝。遇智者乃增辉。国师鸿门大启。陟者须是其人。如今还有为丹霞作主者么。出来与大沩相见。有么。良久云。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
西堂藏禅师。为马祖驰书至。师问。汝师说甚么法。藏从西过东立。师云。只这个。更别有。藏从东过西立。师云。这个是马大师底。仁者作么生。藏云。早个呈似和尚了也。
保福展云。西堂埋没马大师不少。
麻谷到来。振锡一下。卓然而立。师云。汝既如是。何用见吾。谷又振锡一下。师叱云。野狐精。出去。
雪窦云。洎不到此。
师一日唤侍者。者应诺。如是三唤。侍者三应。师云。将谓吾辜负汝。谁知汝辜负吾。
赵州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
雪窦便喝 投子云。抑逼人作么。
雪窦云。垛根汉。
玄沙云。却是侍者会。
雪窦云。停囚长智 云门云。作么生是国师辜负侍者处。若会得。也是无端。
雪窦云。元来不会。
云门云。作么生是侍者辜负国师处。粉骨碎身未足酬。
雪窦云。无端无端。
法眼云。且去别时来。
雪窦云。谩我不得 兴化云一盲引众盲。
雪窦云。端的瞎。有人问雪窦。便打。也要诸方检责。
雪窦颂云。师资会遇意非轻。无事相将草里行。负汝负吾人莫问。任从天下竞头争。
翠岩真颂云。侍者何曾唤不回。国师干地起风雷。当时若也相逢著。九转还丹化作灰。
有大耳三藏。得他心通。肃宗请师。试验之。三藏才见师。便作礼立于右。师问。汝得他心通那。藏云。不敢。师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藏云。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去西川看竞渡。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藏云。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去天津桥上。看弄胡狲。师良久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么处。藏罔措。师叱云。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么处。藏无对。
玄沙云。儞道。前两度。曾见么。 仰山云。前两度是涉境。后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见也。
僧问赵州。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见国师。未审国师。在甚么处。州云。在三藏鼻孔里。
僧后问玄沙。既在鼻孔里。为甚么不见。沙云。只为太近。
白云端云。国师若在三藏鼻吼里。有甚难见。殊不知。国师在三藏眼睛里。
师问紫璘供奉。大德所蕴何业。云讲青龙疏。师云。是金刚经否。云是。师云。经文最初两字。唤作甚么字。云如是。师云。是甚么。
明招代云。昔日灵山。今日亲见。
师问供奉。佛是甚么义。云是觉义。师云。佛曾迷否。云不曾迷。师云。用觉作么。奉无对。
供奉云。请禅师立义。某甲破。某甲立义。禅师破。先请禅师立义。师云。立义了也。云是甚么义。师云。果然不见。供奉无对。师云。非公境界。
师问供奉。甚么处来。云城南来。师云。城南草作何色。云作黄色。师却问童子。童子亦云。作黄色。师云。只这童子。亦可帘前赐紫。对御谈玄。
供奉欲注思忆经。师问大凡注经。须会佛意始得。云若不会佛意。争解注得。师令侍者。盛一盆水来。著七粒米于水中。上横一只筯。乃问。这个是甚么义。奉无对。师云。老僧意尚不会。岂况佛意。又争能注得经。
师问座主。讲甚么经。云唯识论。师云。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作么生会。主无对。师指帘云。这个是甚么法。云色法。师云。大师帘前赐紫。对御谈玄。五戒也不持。
座主问。宗门中。传持何事。师云。座主传持何事。云三经五论。师云。总是师子儿。主作礼出去。师召云。座主。主应诺。师云。是甚么。主无对。
佛鉴懃云。是则是。师子儿只是爪牙未备。爪牙若备。何处更有国师也。
百法座主问。禅宗毕竟。将何为真实。师良久。主再问。师云。大德不唯讲经论。兼有佛法眼目。主作礼出去。师召云大德。主回首。师云。莫错认定盘星。
肃宗皇帝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云。檀越踏毗卢顶上行。帝云。此意如何。师云。莫认自己清净法身。
肃宗问师。百年后。所需何物。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云。就师请塔样。师良久云。会么。帝云不会。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请诏问之。
后代宗问耽源。源以偈答云。湘之南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雪窦云。肃宗不会且置。耽源还会么。只消个请师塔样。尽西天此土。诸位祖师。遭此一问。不免将南作北。有傍不肯底。出来。我要问汝。那个是无缝塔 五祖演云。闲言语。
肃宗同师到宫前。师指石师子云。请陛下。下取一转语。宗云。朕下不得。请师下。师云。山僧罪过。
后耽源问师。皇帝还会么。师云。皇帝且置。子作么生会。
玄沙云。大小国师。被侍者勘破。
虞军容问。师住白崖山。如何修行。师唤童子来。以手摩其顶云。惺惺直言惺惺。历历直言历历。向后莫受人谩。
保福展云。国师著一问。直得脚忙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