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庆大安禅师法嗣
益州大隋法真禅师(凡十二)
示众云。夫上代诸德。莫非求实。不自瞒昧。岂比飞蛾赴火。自伤自坏。他明白了。彼生死轮廻枸障不得。所以识不能识。智不能知。不闻道。释迦掩室。净名杜口。须菩提无说而说。释梵绝听而听。此事大难大难。
示众云。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二缘。而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而溺轮廻。其体不二。故般若经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
示众云。夫沙门释子。见有如无。始得。向一切时中。与凡圣等。与解脱等。方有少许出家分。若不如此。大难大难。
师问僧。甚么处去。云西山住庵去。师云。我向东山唤儞。儞还来得么。云不然。师云。汝住庵未得在。
师问僧。甚么处去。云峨嵋礼拜普贤去。师举起拂子云。文殊普贤。总在这里。僧作圆相。抛向背后。便作礼。师召侍者。取贴茶。与这僧。
保福展云。若无后语。笑杀衲僧。
雪窦云。杀人刀活人劒。具眼者辨取。
师烧畬次。忽见一条虵。师以杖挑向火中云。咄。这个形骸。犹自不放舍。儞向这里死。如暗得灯。
时有僧问。正恁么时。还有罪也无。师云。石虎呌时山谷响。木人吼处铁牛惊。
有婆。令人送钱。请师转藏经。师下绳床。转一匝云。传语婆婆。转藏已竟。其人归举似婆。婆云。比来请转全藏。如何只转半藏。
玄觉征云。甚么处。是转半藏处。且道。婆具甚么眼。
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云。坏。僧云。恁么则随他去也。师云。随他去。
雪窦颂云。劫火光中立问端。衲僧犹滞两头关。可怜一句随他语。万里区区独往还。
僧指龟。问云。一切众生。皮褁骨。这个为甚么。骨褁皮。师拈草鞋。置龟背。僧无语。
僧问。如何是大人相。师云。肚上不帖膀。云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赤土画簸箕。云此意如何。师云。簸箕有唇。米跳不出。
僧问。如何是大隋一面事。师云。东西南北。
妙喜云。且道。是答这僧话。不答这僧话。
师将示寂。上堂。众集。师以口作患风势。告众云。还有医得老僧口者么。僧众送药以至。俗士闻之。亦送药。师俱不受。七日后。师自掴口令正。乃云。如许多时。鼓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即端坐告终。
南岳下第六世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法嗣
睦州陈尊宿法嗣
睦州陈操尚书(凡五)
公同众官登楼。见数僧行来。诸官人云。来者总是行脚僧。公云不是。官人云。争知不是。公云。待与勘过。僧及楼前。公召云。上座。僧皆举首。公云不信道。
大沩喆云。陈尚书。可谓手持仲尼日月。腰背毗卢金印。非唯儒士惊慑。亦乃衲僧罔措。不见道。当机如电拂。方免病栖芦。
皷山永云。这僧有理难伸。死而不吊。尚书按劒当门。谁敢正眼覰著。
公问僧。有事相借问。得么。僧云。合取狗口。公自掴口云。某甲罪过。僧云。知过必改。公云。就上座。覔取口吃饭。得么。僧无对。
公与僧斋次。拈起胡饼。问僧。江西湖南。还有这个么。僧云。尚书适来。吃个甚么。公云。槌钟谢响。
公一日斋僧。自行胡饼。僧展手接。公却缩手。僧无语。公云。果然果然。
公一日斋僧。自行食次。云请上座施食。僧云。三德六味。公云错。僧无对。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法嗣
镇州保寿沼禅师(凡六)
胡钉铰来参。师问。莫是胡钉铰么。胡云。不敢。师云。还钉得虗空么。胡云。请和尚打破将来。师便打。胡不肯。师云。向后有多口阿师。为汝点破在。
胡后见赵州。州问。莫是胡钉铰么。胡云不敢。州云。还钉得虗空么。胡云。请和尚打破将来。州云。且钉这一缝。胡于言下。有省。
遂举保寿行棒因缘。问州。未审某甲。过在甚么处。州云。我与么。与他保寿。千里万里。
雪窦云。我要打这三个汉。一打赵州。不合瞎却胡钉铰眼。二打保寿。不能塞断赵州口。三打胡钉铰。不合放过保寿。蓦拈拄杖云。更有一个。大众一时走散。师击绳床一下 大沩喆云。可惜赵州放过。待他道某甲过在甚么处。劈脊便棒。非但承他保寿威光。亦乃与丛林为龟鉴。
鼓山永云。保寿虽具打破虗空底钳锤。未免犯锋伤手。胡公末后悟去。谁知眼尚𥉌眵。
师问僧。甚么来。云西山来。师云。还见猕猴么。云见。师云。作个甚么伎俩。云见某甲。一个伎俩。也作不得。师便打。
师问僧。近离甚处。云崔禅。师云。还将得崔禅喝来么。云不将得来。师云。恁么则不从崔禅来。僧便喝。师拈棒。僧拟议。师便打。
僧来问讯。师云。百千诸佛。不出此方丈内。僧云。只如古人道。大千沙界海中沤。未审方丈。向甚么处著。师云。千圣见在。云阿谁证明。师掷下拂子。僧从西过东立。师便打。僧云。若不久参。焉知端的。师云。三十年后。此话大行。
僧问。万境来侵时如何。师云。莫管他。僧作礼。师云。不得动著。动著。打折儞驴腰。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面黑眼睛白。云万里无片云时如何。师云。青天也须吃棒。云未审过在甚么处。师便打。
灵云见懒安。传灯收为祐公嗣。按祐录云。师大中七年。正月九日迁化。懒安继踵住持。未几安归闽川。闽帅创寺延安。亦以大沩命之(今在长庆寺后)。复开山长庆。两寺。仅二十年。
灵云悟道有偈。雪峰激赏之。玄沙云。待某甲勘过。始得。故知。在雪峰住院之后。其见安公。明矣。雪峰行脚时。已不及见临济(祐化十四年临济方示寂)。灵云悟道时。去祐公二十余年。
后人不分前大沩。后大沩。好事者。于沩山。作桃花洞。旌表其得道之徽美。盖不本其源由耳。今移为懒安嗣。
魏府大觉禅师。见临济。传灯收与黄檗嗣。统要收为临济嗣。据兴化拈香云。我于三圣处。会得宾主句。若不遇大觉师兄。洎乎误却我平生。故知大觉与兴化。同出师门。今依统要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