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普灯录卷第六

南岳第十三世(临济九世黄龙二世)

黄龙宝觉晦堂祖心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死心悟新禅师

韶之曲江人。以庆历三年二月二十九日生于黄氏。有紫肉羃左肩。右袒如僧伽梨状。白光照室。襁褓而未甞号啼。稍长颕脱。壮依佛陀院德修祝发。进具。谓朋旧曰。为僧当慕世出世法。安可汩汩于乡井中。遂杖笠游方。熈宁八年。至黄龙谒晦堂。堂竖拳问曰。唤作拳头则触。不唤作拳头则背。汝唤作甚么。师罔措。经二年。方领解。然尚谈辩。无所抵牾。堂患之。偶与语。至其锐。堂遽曰。住。住。说食岂能饱人。师窘。乃云。某到此弓折箭尽。望和尚慈悲。指个安乐处。堂曰。一尘飞而翳天。一芥堕而翳地。安乐处政忌上座许多骨董。直须死却无量劫来全心乃可耳。师趋出。一日。默坐下板。闻知事抚行者。而迅雷忽震。即大悟。趋见晦堂。忘纳其屦。即自誉曰。天下人总是参得底禅。某是悟得底。堂笑曰。选佛得甲科。何可当也。因号死心叟。执侍扶翊凡一十八秋。不自疲厌。始命分座。后徧登诸老之门。机语超绝。元祐七年。出住云岩。绍圣四年。徙翠岩。政和初。居黄龙。 上堂曰。深固幽远。无人能到。释迦老子到不到。若到。因甚么无人。若不到。谁道幽远。 上堂。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只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金果早朝猿摘去。玉华晚后凤㘅归。 上堂。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也是作贼人心虗。云岩门亦不棒亦不喝。且道用个甚么。几度敲门招不出。翻身直入里头看。 上堂。行脚高人。解开布袋。放下钵囊。去却药忌。一人所在须到。半人所在须到。无人所在也须亲到。 上堂。拗折拄杖。将甚么登山渡水。拈却钵盂匙筯。将甚么吃粥吃饭。不如向十字街头东卜西卜。忽然卜著。是你诸人有彩。若卜不著。也怪云岩不得。 上堂。文殊骑师子。普贤骑象王。释迦老子足蹑红莲。且道黄龙骑个甚么。良久。曰。近来年老。一步是一步。 上堂。有时破二作三。有时会三归一。有时三一混同。有时不落数量。且道甚么处是黄龙为人处。良久。曰。珍重。 上堂。麤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这一队溺床鬼子。三生六十劫也未梦见第一义在。 上堂。古人道。藏人不藏照。藏照不藏人。人照俱藏。人照俱不藏。后来举者甚多。明者极少。黄龙今日不惜眉毛。与你诸人说破。藏人不藏照。鹭鹚立雪非同色。藏照不藏人。明月芦华不似他。人照俱藏。了了了时无可了。人照俱不藏。玄玄玄处亦须呵。复曰。会么。殷勤为唱玄中曲。空里蟾光撮得么。 上堂。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既不乱。浊水自清。浊水既清。功归何所。良久。曰。几度黑风翻大海。未曾闻道钓舟倾。 僧问。如何是四大毒虵。曰。地.水.火.风。云。如何是地.水.火.风。曰。四大毒虵。云。学人未晓。乞师方便。曰。一大既尔。四大同。 问。弓箭在手。智刃当锋。龙虎阵圆。请师相见。曰。败将不斩。云。恁么则铜柱近标修水侧。铁关高鏁凤凰峰。曰。不到乌江未肯休。云。若然者。七擒七纵。正令全提。曰。棺木里瞠眼。僧礼拜。师曰。苦。苦。 问。承师有言。老僧今夏向黄龙潭内下三百六十个钓筒。未曾遇著个锦鳞红尾。为复是钩头不妙。为复是香饵难寻。曰。雨过竹风清。云开山岳露。云。恁么则得真人好消息。人间天上更无疑。曰。是钩头不妙。是香饵难寻。云。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曰。乱统禅和。如麻似粟。 问。如何是黄龙接人句。曰。开口要骂人。云。骂底是接人句。验人一句又作么生。曰。但识取骂人。 问。如何是先照后用。曰。清风拂明月。云。如何是先用后照。曰。明月拂清风。云。如何是照用同时。曰。清风明月。云。如何是照用不同时。曰。非清风而无明月。云。若然者。龙岫清风藏不得。西安明月却相容。曰。贫无达士将金济。病有闲人说药方。 室中问僧。月晦之阴。以五色彩著于瞑中。令百千万人夜视其色。宁有辨其青黄亦白者么。僧无语。师代曰。个个是盲人。又问僧。大乘宗旨。如何领会。僧无对。师曰。譬如死人。手执利刃。截死人头来呈似吾。吾即许汝。其为人若此。至于去广化神祠。牺牷之祀。碎云岩轮藏。碑碣之阴。掷陈公妻孥。记寂音留难。皆师无作之功而致然也。故道场严净。魔外革心。不敢窥其藩篱。政和五年春。偶谓侍者曰。今年有一件好事。人莫之知。众罔测。是岁十二月十三日。就照默堂为法弟灵源清禅师置食。次答故人书。系之以颂。是日巡寮。薄暮小参。劝谕学徒。词旨曲折。仍说偈曰。说时七颠八倒。默时落二落三。为报五湖禅客。心王自在休参。十四日。下白石庄。自书其阁曰安心并题脊记。食和罗饭如常时。食毕。偃息。日哺。从者请归。师曰。大千为家。何以归为。众哗然。议云。师卧不起。殆病乎。呼医僧化冲至。将诊。师叱之。知藏慧宣云。和尚到这里。且宜警省。师曰。川藞苴。莫乱道。言讫。趺坐而化。舁归至法堂。端严如在。三日入龛。远近士庶呜咽瞻仰。以手探怀。肌体尚暖。二十二日茶毗。众得设利五色。雪后有过其区所者。获之尤甚。塔于晦堂丈室之北。州寿七十有二。夏腊四十有六。

隆兴府黄龙佛寿灵源惟清禅师

南州武宁人。族陈氏。方龆入学。日诵千言。风神莹彻。吾伊异比丘见之。熟眎曰。此儿苦海法船也。以出家白其父母。父母听之。去依戒律师。年十七。为大僧。往谒延恩安禅师。安指参宝觉。师至黄龙。虽与众作息。而问答茫然。偶阅玄沙语。倦即经行。步促遗履。俯取之。乃大悟。以告宝觉。觉曰。从缘入者。永无退失。于是名卿宿衲师友之。屡以名山见邀。坚不许。淮南漕朱公京以舒之太平力请。乃屑就。道俗争迎之。次迁黄龙。 上堂曰。鼓声才动。大众云臻。无限天机。一时漏泄。不辜正眼。便合归堂。更待繁词。沈埋宗旨。纵谓释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说。达磨不西来。少林有妙诀。修山主也似万里望乡关。又道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直饶恁么悟入亲切去。更有转身一路。勘过了打。以拂子击禅床一下。下座。 上堂。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更是谁。雾露云霞遮不得。个中犹道不如归。复何归。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上堂。三世诸佛不知有。恩无重报。狸奴白怙却知有。功不浪施。明大用。晓大机。绝踪迹。不思议。归去好。无人知。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 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祖师恁么说话。瞎却天下人眼。识是非。别缁素底衲僧。到这里如何辨明。未能行到水穷处。难解坐看云起时。师既托疾告闲。居昭默堂十有五年。颓坐一室。而天下莫屈其高致。然念宗徒堕在见闻。尝谓曰。今之学者所造。不能脱生死者。病在甚么处。在偷心未死。然非其罪。乃师家之罪也。如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曰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効在甚么处。在偷心死。然非学者自能。实师家钳锤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太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枯竭无余。然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知如赵昌𦘕华逼真。非真华矣。政和七年九月十八日。食罢。掩室门。召以栖首座。叙说决别。起浴更衣。以手指顶。侍僧为净发。安坐趋寂。前十日。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及遗训数百言。诫藏骨于海会。示生死不与众隔也。门弟子不敢违其诫。克奉之云。

隆兴府泐潭草堂善清禅师

南雄保昌人。族何氏。少依香云寺法思。元丰四年。试经得度。初谒大沩喆禅师。次趋晦堂之席。堂问。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如何。师伫思。堂打出。顷之再诣。乞指南时。有猫旁伏。因谓师曰。子见彼欲搏鼠乎。双目不瞬。四足踞地。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则六根自静。默默究之。万不失一。师于是向来义学一扫无余。堂器许之。政和乙未。出住黄龙。后居曹疎二山。复移泐潭。 上堂曰。色心不异。彼我无差。竖起拂子曰。若唤作拂子。入地狱如箭。不唤作拂子。有眼如盲。直饶透脱两头。也是黑牛卧死水。 上堂。举。阿难问迦叶。世尊传金襕外。别传何法。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师曰。刹竿未倒。穿却诸人髑髅。换却诸人眼睛。刹竿倒后。向甚么处见释迦老子。参。 上堂。法眼道。识得凳子。周匝有余。云门道。识得凳子。天地悬殊。雪窦道。泽广藏山。狸能伏豹。师曰。三个汉总是依他作解。明昧两岐。不脱见闻。如水中月。黄龙即不然。逼塞乾坤内。开张日月新。 上堂。湛水无波。沤从风激。风停沤灭。水静涵虗。正当恁么时。设有燕金塞海。蚊蚋摇山。赪尾金鳞优游自适。如今莫有辨浮沈。识深浅。垂轮掷钓者么。有即出来相见。如无。且归岩下去。同看月圆时。 上堂。举。浮山远和尚云。欲得英俊么。仍须四事俱备。方显宗师蹊径。何谓也。一者祖师巴鼻。二者具金刚眼睛。三者有师子爪牙。四者得衲僧杀活拄杖。得此四事。方可纵横变态。任运卷舒。高耸人天。壁立千仞。傥不如是。守死善道者。败军之兆。何故。打石人。贵论实事。是以到这里。得不修江耿耿。大野云凝。绿竹凝烟。青山鏁翠。风云一致。水月齐观。一句该通。彰残朽。师曰。黄龙今日出世。时当末季。佛法浇漓。不用祖师巴鼻。不用金刚眼睛。不用师子爪牙。不用杀活拄杖。只有一枝拂子以为蹊径。亦能纵横变态。任运卷舒。亦能高耸人天。壁立千仞。有时逢强即弱。有时遇贵即贱。拈起。则群魔屏迹。佛祖潜踪。放下。则合水和泥。圣凡同辙。且道拈起好。放下好。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曰。京三卞四。云。见后如何。曰。灰头土面。云。毕竟如何。曰。一场懡㦬。绍兴壬戌上元后。示微恙。晦日出衣槖唱鬻。书偈遗众。日将昳。传言诸寮。可罢且谒。逮夜漏尽。三问侍者。颇向晓否。少选。泊然而化。众哀慕。火后。睛舌坚净如故。设利明莹。大如珠颗。其徒合灵骨塔于晦堂之侧。寿八十六。腊六十二。

东林照觉总禅师法嗣

绍兴府象田梵卿禅师

嘉兴华亭人。族钱氏。幼慧静。秉志纯实。弱冠。投超果寺德强披削。初游讲聚。后易服谒圆通秀。又谒投子青。久之。青入灭。往依照觉。顿契机语。归省亲。道俗迎居白牛海慧。迁永嘉灵峰及会稽象田。 上堂曰。春暮。落华纷纷下红雨。南北行人归不归。千林万林鸣杜宇。我无家兮何处归。十方刹土奚相依。老夫有个真消息。昨夜三更月在池。 上堂。佛法到此。命若悬丝。异目超宗。亦难承绍。竖起拂子曰。赖有这个堪作流通。于此觑得。便见三世诸佛向灯笼露柱里转大法轮。六趣众生于铁围山得闻法要。声非声见。色非色随。异类四生。各得解脱。如斯举唱。非但埋没宗风。亦乃平沈自。且道如何得不犯令去。拍禅床。下座。 僧问。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甚么。曰。富嫌千口少。云。毕竟如何是正眼。曰。从来共住不知名。 问。寒风乍起。衲子开炉。忽忆丹霞烧木佛。因何院主落眉须。曰。张公吃酒李公醉。云。为复是逢强即弱。为复是妙用神通。曰。堂中圣僧却谙此事。 问。海慧有屠龙之劒。欲借一观时如何。师以拄杖横按示之。僧便喝。师掷下拄杖。僧无语。师曰。这死虾蟆。 问。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意旨如何。曰。穿靴衣锦。云。此外还更有也无。曰。紧帩草鞋。 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曰。醯酸蚋聚。云。见后如何。曰。家破人亡。 问。久响白牛。未审牛在甚么处。曰。掘地覔天。云。争奈目前露逈逈地。曰。切忌见鬼。云。莫是和尚为人处么。曰。会则直下承当。不会则一任颠倒。政和六年九月中休。说偈曰。五阴山头乘骏马。一鞭䇿起疾如飞。临行莫问栖真处。南北东西随处归。言讫。脱然坐逝。四众蚁至。观其容止安详。叹未曾有。

嘉泰普灯录卷第六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