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普灯录卷第七

南岳第十三世(临济九世黄龙二世)

泐潭真净云庵克文禅师法嗣

隆兴府兜率从悦禅师

赣城人。族熊氏。儿时多病。父母许为僧即愈。悔而又病。廼依郡西普圆院德嵩。年十五下发。十六进具。学止观于贤法师。贤曰。子法船也。吾学不足以成。子当敩善财遍参知识。由是多历法社。抵洞山。一日入室。于争锋之际。倐然领悟。后游湖湘。学者归之。俄领徒至鹿苑。有清素首座者。年逾八旬。晦藏绝交往。师食蜜渍茘子次。素偶过门。师谓曰。此老儿乡果也。可同饷。素曰。自先师亡后。不食此久矣。曰。先师为谁。素曰。慈明。师闻骇然。遂馈以余果。而日亲之。素忽问。子所见何人。曰。洞山文和尚。又问。文所见何人。曰。黄龙老南。素曰。南匾头见先师不久。后来法道大振如此。师益疑。即持香展拜。素避席曰。吾虽侍先师十有三年。以福鲜不许为人。月余。师固请。素曰。以子勤渠。致我违先师记。子平生知解试以语我。师具通所见。素曰。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曰。何谓入魔。素曰。岂不见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累月。始蒙印可。素戒之曰。文所示子者。皆正知正见。吾虽为子点破。使子受用自在。恐子离文太早。不能尽其道。他日切勿嗣吾。元祐改元。师首众栖贤。洪帅待制熊公伯通以兜率力挽。开法而禅侣云集。 上堂曰。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庆快诸禅德。翻思范蠡。谩泛沧波。因念陈。空眠大华。何曾梦见。浪得高名。实未神游。闲漂野迹。既然如此。具眼衲僧莫道龙安非他是好。 上堂。拈一放一。何得何失。前三后三。谁圣谁凡。因思黄龙昔到慈明处。吞尽玄微眉卓竖。是何人。是何人。软时欢喜硬时嗔。咄。 一日。漕使无尽居士张公商英。按部过分宁。请五院长老就云岩说法。师最后登座。横拄杖曰。适来诸善知识横拈竖放。直立斜抛。换步移身。藏头露角。既于学士面前。各纳败阙。未免吃兜率手中痛棒。到这里。不由甘与不甘。何故。见事不平争忍得。衲僧正令自当行。卓拄杖。下座。 上堂。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平地上行船。虗空里走马。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参。 上堂。兜率虽无定度。不踏圣贤旧路。有时捩转双睛。几个眉毛卓竖。咄。 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诸禅客。大小大傅大士。只会抱桥柱澡洗。把缆放船。印板上打将来。模子里脱将去。岂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门。跳出断常坑。不依清净界。都无一物。独奋双拳。海上横行。建家立国。有一般汉。也要向百尺竿头凝然端坐。泊乎飜身之际。舍命不得。岂不见云门大师道。知是般事。拈放一边。直须摆动精神。著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前荐得。犹是钝汉。那堪更于他人舌头上咂啖淡味。终无了日。诸禅客。要会么。剔起眉毛有甚难。分明不见一毫端。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喝一喝。下座。 僧问。提兵统将。须凭帝主虎符。领众匡徒。密佩祖师心印。如何是祖师心印。曰。满口道不得。云。只这个。别更有。曰。莫将支遁鹤。唤作右军鹅。 问。如何是兜率境。曰。一水挪蓝色。千峰削玉青。云。如何是境中人。曰。七凹八凸无人见。百手千头只自知。 室中设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么处。其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其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六年十一月三日浴讫。集众坐定。嘱累。说偈曰。四十有八。圣凡尽杀。不是英雄。龙安路滑。奄然而化。其徒遵师遗诫。欲火葬。捐骨江中。得法弟子无尽居士张公遣使持祭。且曰。老师于祖宗门下有大道力。不可使来者无所起敬。俾塔于龙安之乳峰。腊三十有三。大观中。 曰真寂。

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

自妙年游方。谒圆通玑禅师。入室次。玑举。僧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子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意作么生。师曰。恩大难酬。玑大喜。命师首众。至晚。为众秉拂。机迟而讷。众笑之。师有赧色。次日。于僧堂点茶。师惭甚。因触茶瓢坠地。见瓢跳。乃得应机三昧。后依真净。一日。读祖师偈曰。心同虗空界。示等虗空法。证得虗空时。无是无非法。豁然大悟。后谓人曰。我于绍圣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禅。出住归宗。久之。 诏居净因。 上堂曰。西来祖印。教外别传。非大根器。不能证入。其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声色是非所迷。亦无云门.临济之殊。赵州.德山之异。所以唱道须明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若向这里荐得。可谓终日著衣。未甞挂一缕丝。终日吃饭。未甞𫜪一粒米。直是呵佛骂祖。有甚么过。虽然如是。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喝一喝。下座。 上堂。拈拄杖曰。归宗会斩虵。禾山解打鼓。万象与森罗。皆从这里去。掷下柱杖曰。归堂吃茶。师以力参。深到语不入时。每示众。尝举。老僧熈宁八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当年崩了华山四十里。压倒八十村人家。汝辈后生茄子瓠子几时知得。或问云。宝华王座上。因甚么一向世谛。师曰。痴人。佛性岂有二种耶。 僧问。达磨西来。传个甚么。曰。周.秦.汉.魏。 问。如何是透法身句。北斗里藏身。意旨如何。曰。赤心片片。云。若是学人即不然。曰。汝又作么生。云。昨夜抬头看北斗。依稀却似点糖糕。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

隆兴府泐潭湛堂文准禅师

兴元唐固人。族梁氏。师襁褓中见佛像辄笑。甫八龄。不喜酒胾。偶金僊寺虗普乞食至家。师譍门酬酢。有老成相。乃辞亲从普。普授以法华。一日辄记。元丰。以籍名先后试所集。师虽甚精。主司以年幼不得度。西经略范公。一日过普次。与师语。大悦。欲携与俱。师辞曰。登山求玉。入海求珠。人各有志。本行学道。世好非素心。范即为剃染。往依梁山乘禅师。乘呵曰。驱乌未受戒。敢学佛乘。师捧手曰。坛场是戒耶。三叠羯磨是戒耶。阿阇梨是戒耶。乘大惊。师曰。虽然。敢不受教。遂登具于唐安律师。继游成都讲聚。倡诸部纲目。遽弃曰。吾不求甚解。法师昙演拊师曰。真栋梁材也。南方有亚圣大士。若沩山真如.九峰真净者。宜往求之。竟与同学志恭诣沩山。久之。不契。造九峰。见真净于投老庵。净问曰。甚处来。云。兴元府。曰。近离甚处。云。大仰。曰。夏在甚处。云。沩山。净展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师惘然。净叱曰。适来祗对。句句无丝毫差错。灵明天真。才说个佛手。便成隔碍。病在甚么处。云。不会。曰。一切现成。更教谁会。服勤十载。所往必随。绍圣三年。真净移居石门。众益盛。凡衲子扣问。但瞑目危坐。无所示见。来学则往治蔬圃。率以为常。师谓恭曰。老汉无意于法道乎。一日。举杖决渠。水溅衣。因大悟。净诟曰。此中乃敢用藞苴耶。自此迹愈晦。而名益著。显谟李公景直守豫章。请开法云岩。未几。移居泐潭。 上堂曰。五九四十五。圣人作而万物覩。秦时𨍏辂钻头尖。汉祖殿前樊哙怒。曾闻黄鹤楼。崔颢题诗在上头。晴川历历汉阳戍。芳草萋萋鹦鹉洲。可知礼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蓦拈拄杖。起身立云。大众。宝峰何似孔夫子。良久。曰。酒逢知饮。诗向会人吟。卓拄杖。下座。 上堂。劄。久雨不晴。直得五老峰头黑云叆叇。洞庭湖里白浪滔天。云门大师忍俊不禁。向佛殿里烧香。三门头合掌。祷祝呪愿。愿黄梅石女生儿。子母团圆。少室无角铁牛。常甘水草。喝一喝。曰。有甚么交涉。顾众曰。不因杨得意。争见马相如。 上堂。混元未判。一气岑寂。不闻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秋收冬藏。正当恁么时。也好个时节。叵耐雪峰老汉。却向虗空里钉橛。辊三个木毬。直至后人构占不上。便见沩山水牯牛。一向胆大心麤。长沙大虫。到处𫜪人家猪狗。虽然无礼难容。而今且放过一著。孝经序云。朕闻上古。其风朴略。山前华尧民解元。且喜尊候安乐。参。 上堂。今朝腊月十。夜来天落雪。群峰极目高低白。绿竹青松难辨别。必是来年蚕麦熟。张公李公皆忻悦。皆忻悦。鼓腹讴歌笑不彻。把得云箫撩乱吹。依稀有如杨柳枝。又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左之右之。喝曰。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上堂。大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洞山和尚只解夜半捉乌鸡。殊不知惊起隣家睡。宝峰相席打。令告诸禅德。也好冷处著把火。咄。 上堂。古人道。不看经。不念佛。看经念佛是何物。自从识得转经人。举拂子曰。龙藏贤圣都一拂。师以拂子拂一拂。曰。诸禅德。正当恁么时。且道云岩土地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掷下拂子。以两手握拳。叩齿曰。万灵千里。千灵万圣。 上堂。僧问。承教有言。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殒。未审此理如何。师遂展掌点指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罗二土。三水四金。五太阳。六太阴。七计都。今日计都星入巨蟹宫。宝峰不打这鼓笛。便下座。 问。教意即且致。未审如何是祖意。曰。烟村三月里。别是一家春。 问。寒食因悲郭外春。墅田无处不伤神。林间垒垒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这事且拈放一边。如何是道。曰。苍天。苍天。云。学人特伸请益。曰。十字街头吹尺八。村酸冷酒两三循。 问。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去此二途。请师一决。曰。大黄.甘艸。云。此犹是学人疑处。曰。放待冷时看。 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如何。云。向上一路。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为甚么不传。曰。家家有路透长安。云。只如衲僧门下。毕竟作么生。曰。放你三十棒。 师自浙回泐潭。谒深禅师。寻命分座。闻有悟侍者。见所掷㸑余。有省。诣方丈通所悟。深喝出。因丧志。自经于延寿堂厕后。出没无时。众惮之。师闻。中夜特往登溷。方脱衣。悟即提净水至。师曰。待我脱衣。脱罢。悟复至。未几。悟供筹子。师涤净。召接净桶去。悟拟接。师执其手问曰。汝是悟侍者那。悟曰。诺。师曰。是当时在知客寮见掉下火柴头有个悟处底么。参禅学道。只要知个本命元辰下落处。汝刬地作此去就。汝在藏殿移首座鞋。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他枕子。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汝每夜在此提水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么不知下落。却在这里恼乱大众。师猛推之。索然如倒垒甓。由此无复见者。政和五年夏。师卧病。进药者令忌毒物。师不从之。有问其故。曰。病有自性乎。云。病无自性。曰。既无自性。则毒物宁有心哉。以空纳空。吾未甞颠倒。汝辈一何昏迷。十月二十二日。更衣说偈而化。世寿五十有五。僧腊三十有六。阇维。得设利。晶圆光洁。道俗千余人皆获之。睛齿数珠不坏。塔于南山之阳。

筠州洞山梵言禅师

太平州人也。 上堂曰。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皓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子劳而无功。更有个拾得。道不识这个意。修行徒苦辛。恁么说话。自救不了。常寻拈粪箕。把扫帚。掣风掣颠。犹较些子。直饶是文殊普贤再出。若到洞山门下。一时分付与直岁。烧火底烧火。扫地底扫地。前廊后架。切忌搀匙乱筯。丰干老人更不饶舌。参退。吃茶。 上堂。一生二。二生三。遏捺不住。廓周沙界。德灵直上妙峰。善财却入楼阁。新妇骑驴阿家牵。山青水绿。桃华红。李华白。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乃合掌曰。不审诸佛子。今辰改旦。季春极暄。起居轻利。安乐行否。少闲专到诸寮问讯。不劳久立。 上堂。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大众。总是他乡之客。还有返本还源者么。击拂子曰。门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 上堂。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若也筑著磕著。便乃转凡成圣。超佛越祖。衲僧一动一静。举足下足。须弥屹屹。土上加泥。咄。 解夏上堂。应缘数刹。皆居山寺。唯此夏。天宁偶当藩府长沙要会之地。天宁赖国法禁制。庶几僧人可居。每戒禅徒。各须禁足。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大众。若谓举首楞严经。却非自恣之日也。参。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真𨱎不博金。云。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曰。几处松声似尔声。云。争奈一言出。曰。犹欠注脚在。 问。幸值作家相见。拟伸一问时如何。曰。青山不拟白云飞。云。可谓伯牙与子期。不是闲相识。曰。重说偈言。云。争奈流水有知音。曰。也是剜肉作疮。问。如何是一真法界。曰。杲日照长空。云。如何是无量妙门。曰。海岳镇乾坤。云。得闻于未闻也。曰。波斯摸大象。 问。梵王请佛。天雨四华。太守请师。有何祥瑞。曰。柳条垂宿雨。华药绽初晴。 一日。上堂。有二僧齐出。一僧礼拜。一僧便问。得用便用时如何。曰。伊兰作旃檀之树。云。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曰。甘露乃蒺䔧之园。

筠州清凉寂音慧洪禅师

郡之新昌人。族彭氏(续僧宝传误作喻)。年十四。父母俱亡。乃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日记数千言。览群书殆尽。靘器之。十九试经于东京天王寺得度。从宣秘讲成实.唯识论。逾四年。弃谒真净于归宗。净迁石门。师随至。净患其深闻之弊。每举玄沙未彻之语。发其疑。凡有所对。净曰。你又说道理耶。一日。顿脱所疑。述偈示同学曰。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华。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鱼𫚥。净见。为助喜。命掌记室。未久。去谒诸老。皆蒙赏音。由是名振丛林。显谟朱公彦。请开法于北禅景德。后住清凉。 示众。举。首楞严。如来语阿难曰。汝应齅此𬬻中旃檀。此香若复然于一铢。室罗筏城四十里内同时闻气。于意云何。此香为复生旃檀木。生于汝鼻。为生于空。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旃檀。云何鼻中有旃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若生于空。空性常恒。香应常在。何藉𬬻中𦶟此枯木。若生于木。则此香质。因𦶟成烟。若鼻得闻。合蒙烟气。其烟腾空。未及遥远。四十里内。云何闻。是故当知。香鼻与闻。俱无处所。即齅与香。二处虗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师曰。入此鼻观。亲证无生。又大智度论。问曰。闻者云何闻。用耳根闻耶。用耳识闻耶。用意识闻耶。若耳根闻。耳根无觉识知。故不能闻。若耳识闻。耳识一念。故不能分别。不应闻。若意识闻。意识亦不能闻。何以故。先五识识五尘。然后意识识意识。不能识现在五尘。唯识过去未来五尘。若意识能识现在五尘者。盲聋人亦应识声色。何以故。意识不破故。师曰。究此闻尘。则合本妙。既证无生。又合本妙。举竟是何境界。良久。曰。白猿叫千岩晚。碧缕初横万字𬬻。住景德日。僧问。南有南景德。北有北景德。德即不问。如何是景。曰。颈在项上。崇宁二年。会无尽居士张公于峡之善溪。张尝自谓得龙安悦禅师末后句。丛林畏与语。因夜话及之。曰。可惜云庵不知此事。师问所以。张曰。商英顷自金陵酒宫。移知豫章。过归宗见之。欲为点破。方叙悦末后句未卒。此老大怒骂曰。此吐血秃下。脱空妄语。不得信。既见其盛怒。更不欲叙之。师笑曰。相公但识龙安口传末后句。而真药现前。不能辨也。张大惊。起执师手曰。老师真有此意耶。曰。疑则别参。乃取家藏云庵顶相。展拜赞之。书以授师。其词曰。云庵纲宗。能用能照。天鼓希声。不落凡调。冷面严眸。神光独耀。孰传其真。觌面为肖。前悦后洪。如融如肇。大慧禅师处众日。尝亲依之。每欢其妙悟辨慧。建炎二年五月。示寂于同安。寿五十有八。腊四十。太尉郭公天民奏 赐椹服。号宝觉圆明(所著僧宝传三十卷。僧史十二卷。智证十卷。志林十卷。楞严尊顶法论十卷。法华合论七卷。圆觉证义二卷。金刚法源论一卷。起信解义一卷。易注三卷。林间录二卷。冷斋十卷。禁脔二卷。文字禅三十卷。甘露集三十卷)

黄龙元肃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第七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