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净照崇信禅师法嗣
东京慧林慈受怀深禅师
寿春六安人。族夏氏。生而祥光现舍。文殊行坚禅师遥见。疑火也。诘且知师始生。坚叹曰。非凡儿。往访之。师见坚辄笑。母张氏许出家。十四割爱冠祝发。后四年。访道方外。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照举良遂见麻谷因缘问曰。如何是良遂知处。师即洞明。照徙长芦。命首众。政和初。仪真守吏部季公釜。以城南资福邀师。屦满户外。蒋山佛鉴懃禅师渡江行化见之。茶退。师引巡寮。至千人街坊。鉴问。既是千人街坊。为甚么只有一人。师曰。多虗不如少实。鉴曰。恁么那。师𧹞然。偶 朝廷以资福为神霄宫。因弃往蒋山。留西庵。陈请益。鉴曰。资福知是般事便休。曰。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鉴举倩女离魂话反复穷之。大豁疑碍。呈偈曰。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殽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华知几多。鉴拊几曰。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未几。被 旨居焦山。阅四稔。 诏住慧林。靖康改元。匃归不听。秋再辞。乃 允。径之天台石桥。寻徙灵岩。久之。 𠡠补蒋山。未数月。退居洞庭之包山。复应王氏请。为圆觉第一祖。 上堂曰。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沉。个中本自无堦级。切忌无堦级处寻。总不寻。过犹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 上堂。古者道。忍。忍。三世如来从此尽。饶。饶。万祸千殃从此消。默。默。无上菩提从此得。师曰。会得此三种语了。好个不快活汉。山僧只是得人一牛。还人一马。泼水相唾。插觜厮骂。卓拄杖曰。平出。平出。 上堂。云自何山起。风从甚㵎生。好个入头处。官路少人行。 上堂。昔有人获一块铁。铸作一座方响。人闻之。便生逸乐之情。谓之乐器。后将方响打作一口磬。人闻之。便生善。此后。因人从军。却将磬铸成一口劒。人见之。便生惊怖。更后时。又将劒铸成一尊佛。人见之。便生归向。诸仁者。大都只是一块铁。因甚么起得许多惊喜善恶之念。试思之。 僧问。甚么人不被无常吞。曰。只恐他无下口处。云。恁么则一念通玄箭。三尸鬼失姧也。曰。汝有一念。定被他吞了。云。无一念时如何。曰。捉著阇梨。 问。知有道不得时如何。曰。哑子吃蜜。云。道得不知有时如何。曰。鹦鹉唤人。僧礼拜。师叱曰。这传语汉。 问。如何是佛。曰。面黄不是真金贴。云。如何是佛向上事。曰。一箭一莲华。僧作礼。师弹指三下。绍兴二年四月望。为众小参。僧问末后句。师良久曰。后五日看。至二十日。果示微疾。竟尔告终。寿五十六。腊三十六。火浴戒体。光分五色。获设利者无数。竹石草木。烟所及处。累累如缀珠。穴土为坑。随镢亦有之。分灵骨塔于包山之显庆.思溪之圆觉。
保宁觉印子英禅师法嗣
法云佛国惟白禅师法嗣
青原第十三世(洞山九世)
丹霞子淳禅师法嗣
真州长芦真歇清了禅师
左绵安昌人。族雍氏。襁褓入寺见佛。喜动眉睫。咸异之。年十一。依圣果清俊。历七稔。试法华得度。往成都大慈习经论。领大意。出蜀至沔汉。扣丹霞。入室次。霞问。如何是空劫时自己。师拟对。霞曰。你閙在。且去。一日。登钵盂峰。豁契悟。径归见霞。方侍立次。霞掌曰。将谓你知有。师欣然拜之。翌日。霞上堂曰。日照孤峰翠。月临溪水塞。祖师玄妙诀。莫向寸心安。便下座。师直前云。今日升座更瞒某不得也。霞曰。你试举我今日升座看。师良久。霞曰。将谓你瞥地。师便出。后游五台。之京师。浮汴抵长芦。谒祖照禅师。一语契投。命为侍者。逾年分座。宣和三年。照称疾退院。四年秋。经制陈公璋请师继席。衲子憧憧。堂盈千七百众。建炎末。自仪真游四明之补怛洛迦山。又之丹丘天峰。受闽中象骨请。绍兴初。 𠡠住育王。从温之龙翔。禅其律居。移径山及崇先新寺。 上堂曰。我于先师一堂下。伎俩俱尽。覔个开口处不可得。如今还有恁么快活不彻底汉么。若无。衔铁负鞍。各自著便。 上堂。盐决定咸。醋决定酸。大家知有这滋味。因甚么却唤作割茅刈草底人。还知他家未稳处么。不行尊贵路。争踏上头关。 上堂。久默斯要。不务速说。释迦老子待要款曲卖弄。争奈未出母胎已被人觑破。且道覰破个甚么。瞒雪峰不得。 上堂。上孤峰顶。过独木桥。蓦直恁么行。犹是时人脚高脚低处。若见得彻。不出户。身徧十方。未入门。常在屋里。其或未然。趂凉般取一转柴。 上堂。天晓浓霜白。依然境未分。出门无所辨。华鸟寂无闻。正恁么时。作么生是虗不堕位。要须击起冰河焰。莫使凝然冻不回。 上堂。道得第一句。不被拄杖子瞒。识得拄杖子。犹是途路中事。作么生是到地头一句。 上堂。处处觅不得。只有一处不觅自得。且道是那个一处。良久。曰。贼身已露。 上堂。口边白醭去。始得入门。通身红烂去。方知有门里事。更须知有不出门底。复曰。唤甚么作门。僧问。三世诸佛向火𦦨里转大法轮。还端的也无。师大笑曰。我却疑著。云。和尚为甚么却疑著。曰。野华香满路。幽鸟不知春。 问。不落风彩。还许转身也无。曰。石人行处不同功。云。向上事作么生。曰。妙在一沤前。岂容千圣眼。僧礼拜。师曰。即恐不恁么。 问。不求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曰。古镜台前荒草秀。云。便恁么去时如何。曰。金乌衔片玉。二十一年九月壬子。 慈宁皇太后幸寺。 命开堂。垂箔听法。 赐金襕.银帛等。月末示疾。十月旦。 太后遣中使宣医候问。从容而别。即加趺而逝。龛留七日。 太后降香锡金以侑斋祭。塔全身于院西桃华坞。寿六十四。腊四十五。二十三年秋。 谥曰悟空。塔名净照。
焦山枯木法成禅师法嗣
石门元易禅师法嗣
净因自觉禅师法嗣
东京华严真懿慧兰禅师
上堂曰。达磨大士九年面壁。未开口已前。不妨令人疑著。却被神光座主一觑。脚手忙乱。便道。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当时若有个汉。脑后有照破古今底眼目。手中有截断虗空底钳锤。才见道。便与蓦胷搊住。一华五叶且拈放一边。作么生是儞传底法。待伊开口。便与掀倒禅床。直饶达磨全机。也倒退三千里。免见千古之下。负累儿孙。慧严今日。岂可徒然。非唯重整颓纲。且要为诸人雪屈。遂拈拄杖横按。召大众曰。达磨大师向甚么去也。掷拄杖。下座。 中秋雨下。上堂。家家启户待婵娟。岂谓风云翳碧天。以手打一圆相。曰。赖得个中消息在。团团不动照三千。 上堂。拈拄杖曰。灵山会上。唤作拈华。少室峰前。名为得髓。从上古德只可傍观。末代宗师尽皆拱手。华严今日不可逐浪随波。拟向万仞峰前点出普天春色。会么。髑髅无喜识。枯木有龙吟。
宝峰阐提惟照禅师法嗣
江州圆通青谷真际德止禅师
金紫徐公闽中之季子也。世居历阳。师双瞳绀碧。神光射人。十岁未知书。多喜睡。其父目为懜然子。暨成童。强记过人。学文有奇语。弱冠梦异僧授四句偈。已而有以南安岩主像遗之者。即傍所载聦明偈。自是持念不忘。后五年。随金紫将漕西洛。一夕忽大悟。连作数偈。一曰。不因言句不因人。不因物色不因声。夜半吹灯方就枕。忽然这里已天明。时阐提主招提寺。已与往来。一日诣寺。提望见。拊掌笑曰。曹洞之宗。赖子振矣。师啸歌自若。众莫测之。乃力求出家。父弗许。欲以官授之。曰。某方将脱世网。不著三界。岂复刺头于利名中耶。请移授从兄珏。遂祝发受具。未数载。名振京师。宣和三年春。徽宗皇帝特 赐号真际。俾居圆通。 上堂曰。山僧二十年前。两目双盲。了无所覩。唯是闻人说道。青天之上有大日轮。照三千大千世界。无有不徧之处。筹䇿万端。终不能见。二十年后。眼光渐开。又值天色连阴。浓云乱涌。四方观察。上下推穷。见云行时。便于行处作计较。见云住时。便于住处立个窠臼。正如是问。忽遇著个多知汉问道。莫是要见日轮么。何不向高山顶上去。山僧却征他道。那里是高山顶上。他道。红尘不到处是。诸仁者。好个端的消息。还会么。长连床上佛陀耶。 上堂。昨夜黄面瞿昙将三千大千世界来。一口吞尽。如人饮汤水。踪迹不留。应时消散。当尔时。诸大菩萨.声闻罗汉及与一切众生。尽皆不觉不知。唯有文殊.普贤瞥然覰见。虽然得见。渺渺茫茫。恰似向大洋海里头出头没相似。诸人且道是甚么消息。若也检点得破。许他顶门上具一双眼。绍兴乙亥夏某月五日。有异谶。次日泊然示寂。阇维。烟气所及。悉成设利。塔司空山。又分窆叠石原。寿五十六。腊三十二。其偈颂流行者。几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