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579-A 序

天下有可以言传者。有不可以言传者。有可以言传而究不可以言传者。其可以言传者。理之显焉者也。人得而指焉者也。其不可以言传者。理之微焉者也。人莫得而指焉者也。其可以言传而究不可以言传者。其理至显至微。若近而远。若浅而深。将指以为有。不知于何而见以为有。将指以为无。不知于何而见以为无。嗟乎。难言之矣。余少涉猎经史。窃慨夫圣贤之言。洋洋洒洒。炳炳麟麟。若日月之丽天。江河之行地。何人不可见。亦何人不可指也。至其微言妙义。心解神会。则多在语言文字之外。嗟乎。是又乌可得而指耶。至于竺氏之言。余固未尝涉其津涘。顾安所识其只言片句。遂足以照耀今古哉。苟舍吾儒精实之理。而浸淫于彼虗无寂灭之宗。是犹舍康庄。而骋足于羊肠九折之坂也。不僻乎。吴门聂子乐读者。研穷经史。复沈酣于宗门家言。继瞿公幻寄指月录。缉宋南渡后上下五百余年宗乘微言。钩索源流。详核世派。彚为一书。名续指月。噫嘻。聂子之志可为勤矣。七八年前。聂子邮是编示予曰。佛祖慧命。不绝如线。二派五宗。法轮所寄。愿吾子为我了此弘愿。余初不暇省。然窃笑所好之僻而志之勤也。去春来邗。吴薗次先生介而造余曰。吾得梦征。此书必待子而成。得毋非夙因乎。余矍然起曰。有是哉。子之好诚僻矣。余何敢辞。复有钟山刘觉岸先生。秦邮孙孝则先生。参互考订。于是广募檀施。鸠工庀梓。亟为刊布。第吾闻竺氏之学。以一丝不挂为上乘。万虑皆空为绝德。不立文字。不下注脚。如指月之后。话月听月。皆以月为喻。嗟乎。其可以言传耶。其不可以言传耶。其可以言传而究不可以言传耶。余皆不可得而指也。后之覧者。倘即以余之所以笑聂子者还以笑余也。抑又何辞。

康熙十九年正月上元日古歙弟江湘拜题于广陵之文选楼。

No. 1579-B 续指月录序

魏公子无忌矫窃兵符。椎杀晋鄙。夺其兵救赵。李光弼为大将。御史崔众犯军法。勒兵欲斩之。适中丞之命至。光弼曰。为御史则斩御史。为中丞则斩中丞。竟斩之。而后以闻。有如此胆力。方可以辨纲宗之绝续也。韩信在汉。为治粟都尉。道亡。萧何追之。言之。汉王。拜为大将。一军皆惊。韩琦驻延安。有客入帐行。琦起坐。问曰。谁遣汝来𢹂吾首去。有如此识度。方可定纲宗之品位也。苻坚率兵百万次于淮肥。谢玄入请。谢安了无惧容。曰。别有旨。及玄破坚。安亦无喜色。曰。小儿辈遂破贼。澶渊之役。宼准劝真宗渡河。真宗使人觇准何为。方闭门纵僮仆饮博歌呼。契丹惧而请盟。有如此襟器。方可分纲宗之语句也。呜呼。岂不难哉。近世魔外盛行。宗风衰落。盲棒瞎喝。予圣自雄。究其所学。下者目不识丁。高者不过𢹂指月录一部而。以此诳人。实以自诳。以此欺人。实以自欺。惟诳与欺。不可以为人。而可以学道乎。不可以学道。而可以踞法王座。秉金刚剑。称西来之嫡子。提如来之正印乎。故吾尝以谓习儒者。不读四库七略之书。不覩经史典籍之大全。止以通鉴集要史断史钞为博古。遂自命曰通儒。犹之习禅者。不读一大藏契经。不覩经论撰述之大全。止以指月录一部为谈柄。遂自命曰善知识。皆自诳自欺者也。故使从上纲宗源远流长如水归壑者。固瞿子之功。使盲棒瞎喝一知半解如萤窃火者。亦瞿子之过也。或者曰。然则聂子之续是录也。功乎过乎。余应之曰。若聂子则有功而无过者也。何以言之。前录迄南宋隆兴而止。隆兴以后。三十八世之宗派。上下五百年之慧灯。茫然无所知也。若无续录以续佛慧命。则绝续不辨。品位不定。语句不分。习禅之人。如瞽无相。安能如猓国狼㬻。暗中嗅金哉。故曰聂子有功而无过。且聂子竭三十年血力。手胼足胝而为此书。筚路缕以启山林。范金铸鼎而御魑魅。如鹅王择乳无有遗余。如波斯识宝无有漏失。本隐以之显。事半而功倍。吾故曰聂子有功而无过也。或又曰。聂子儒者也。而强与宗门之事。岂得为无过欤。余应之曰。是则聂子之过也。夫聂子固儒者也。乃不辞呵斥。不顾诟厉。犯众怒。婴大难。手胼足胝而为此书。譬程婴公孙杵臼之立孤。南霁云雷万春之捍贼。但欲使隆兴以后。三十八世之宗派。上下五百年之慧灯。了然明白。即遭明眼之呵斥。诸方之诟厉。亦怡然受之矣。况瞿子亦以为叔夜之锻。遥集之屐。婆娑跌宕于罏鞴火蜡之间。而自𠷣其僻。聂子亦犹是耳。使是录也。广布丛林。流行法界。不识有如盘山所云心月孤悬光吞万象者乎。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呜呼。岂不难哉。

广霞居士莆阳余怀撰于吴门之研山草堂。

No. 1579-F 孙孝则先生书问

昨于西关伫觅僊舟。竟不可得。怅然久之。正拟来朝发广陵棹。奉晤台从于旌忠。乃接翰教欣然信未我远也。即戒舆人。造请大教。盛使又谓舄凫他适。不获相见。不得不却读示编。知老道翁为佛祖慧命。不惜眉毛。良可赞叹。敢以管见上佐高明者。近日衲子家颇多褊见。牙齿又复尖利。吾辈必应使之帖然俛首。乃图天下太平。如洞山近裔掀飜世派。其持论未尝不坚。而济上家各抱不平。多有向弟哓哓者。惟以苍天苍天一语答之。窃见大编详于世裔。政可上接传灯。而编名指月。顾名思义。指月重在法要。不在源流。倘以世裔为主。则须凿然辟之。方塞其口。否则资之谈柄。道我辈于指月二字。颟顸了也。若据法要。其间详略异同。首正尾正。止须竿头商酌矣。及此枣梨初试。或仍传灯之名可乎。惟高明喝正之。弟虽同诸方草草往来。初无所见。若谓脚根随人。久无此心。或以点缀行墨。断不敢落在谁家。蒋虎老不知于诸方亦有所向否。惟与弟晨夕间语。略见梗概。容书出另请法诲可也。文选楼良晤不远。不尽欲言。弟宗彝顿首。

(近阅浙中诸刻。掀飜世次。自相互异。识者悲之。孝则先生乃当代法门尊宿。来书谆谆以传灯世次为重。甚合乐读著录苦心。文字禅永为法护。谅佛祖龙天必同声赞助云 济阳江湘识)

续指月录总目

 序 弁语 总目 凡例 伦叙考卷之首 六祖下十六世(瞿录补遗集)临济宗 平江虎丘元净禅师 潭州福严文演禅师 衢州天宁梵思禅师 福州玄沙僧昭禅师 绍兴东山觉禅师 岳州佛炤觉禅师 平江宝华显禅师 台州天封觉禅师 成都正法建禅师 台州鸿福子文禅师 南康云居宗振首座 祖氏觉庵道人 令人明室道人(上十三人昭觉勤嗣) 台州瑞岩佛灯禅师(净因成嗣) 韶州南华知昺禅师 庆元蓬莱卿禅师 隆兴泐潭择明禅师 台州宝藏本禅师 吉州大中清海禅师 漳州净众了灿禅师 隆兴谷山海禅师(上七人太平懃嗣) 抚州白杨法顺禅师 温州净居尼温禅师(上二人龙门远嗣) 潭州大沩善果禅师(开福宁嗣) 潼川护圣居静禅师 简州南岩胜禅师 嘉州能仁绍悟禅师 彭州土溪言庵主 剑门南修道者(上五人大随静嗣) 蕲州龙华高禅师(五祖自嗣) 饶州荐福择崇禅师(黄龙逢嗣) 文定公胡草庵居士(上封秀嗣) 福州普贤元素禅师 福州鼓山僧洵禅师 福州鼓山祖珍禅师(上三人上封才嗣) 庆元育王介谌禅师 安吉道场慧琳禅师 安吉道场居慧禅师 临安显宁圆智禅师 安吉乌回良范禅师 温州本寂文观禅师(上六人天宁卓嗣) 常德德山慧初禅师(黄龙震嗣) 庐山延庆叔禅师(祖庵主嗣) 涟水万寿普信禅师 平江慧日兴道禅师 广德光孝慜禅师(上三人胜因静嗣) 福州雪峰慧忠禅师(雪峰需嗣) 庆元蓬莱圆禅师(天童交嗣) 江州圆通守慧禅师 洪州黄龙观禅师(上二人圆通旻嗣) 扬州石塔礼禅师(明招慧嗣) 峨嵋灵岩徽禅师(浮山真嗣) 湖南报慈湻禅师(祥符立嗣) 成都金绳文禅师(信相显嗣)曹洞宗 常州华藏慧祚禅师(净慈晖嗣) 明州雪窦智鉴禅师(天童玨嗣) 泰州广福道勤禅师(雪窦宗嗣) 越州超化藻禅师(善权智嗣)云门宗 密州𡺸山宁禅师(雪窦明嗣) 临安五云悟禅师(净慈昌嗣) 临安中竺元妙禅师(灵隐光嗣) 抚州灵岩圆日禅师(圆觉昙嗣) 荆门玉泉思达禅师(岳麓海嗣)卷之一 六祖下十七世临济宗 庆元天童昙华禅师(虎丘隆嗣) 泉州教忠弥光禅师 福州西禅鼎需禅师 福州东禅思岳禅师 福州西禅守净禅师 江州东林道颜禅师 庆元育王德光禅师 常州华藏宗演禅师 庆元天童净全禅师 建宁开善道谦禅师 温州枯木祖元禅师 临安径山了明禅师 潭州大沩法宝禅师 福州玉泉昙懿禅师 饶州荐福悟本禅师 庆元育王遵璞禅师 真州灵岩了性禅师 剑州万寿自护禅师 潭州大沩景晕禅师 临安灵隐了演禅师 泰州光孝致远禅师 建康蒋山善直禅师 福州雪峰蕴闻禅师 处州连云道能禅师 临安灵隐道印禅师 建宁竹原宗元庵主 近礼侍者 温州净居尼道禅师 平江资寿尼总禅师 侍郎张九成居士 参政李邴居士 宝学刘彦修居士 提刑吴伟明居士 门司黄彦节居士 秦国夫人计氏(上三十四人大慧杲嗣) 福州清凉坦禅师 临安净慈师一禅师 安吉道场法全禅师 泉州延福慧升禅师 福州支提升禅师(上五人育王裕祠) 镇江焦山师体禅师 台州国清行机禅师 常州华藏智深禅师 参政钱端礼居士(上四人护国元嗣) 庆元全庵齐禅师 临安灵隐道济禅师 抚州疏山如本禅师 日本觉阿上人 内翰曾开居士 知府葛郯居士(上六人灵隐远嗣) 临安径山宝印禅师(华藏民嗣) 浩州凤栖慧观禅师(昭觉元嗣) 潭州楚安慧方禅师 常德文殊业禅师(上二入文殊道嗣) 婺州双林德用禅师 台州万年道闲禅师 福州中际善能禅师 南康云居圆禅师(上四人云居悟嗣) 成都信相戒修禅师 袁州普庵肃禅师(上二人黄龙忠嗣) 随州大洪祖证禅师 潭州大沩行禅师 荆门玉泉宗琏禅师 潭州道林渊禅师 隆兴泐潭德湻禅师 常州宜兴可封禅师 隆兴野庵祖璿禅师 潭州石霜鉴禅师(上八人大沩果嗣) 南康云居德会禅师(石头回嗣) 潭州慧通清旦禅师 澧州灵岩仲安禅师 成都正法灏禅师 成都昭觉辩禅师(上四人佛性泰嗣) 平江觉报清禅师 安吉何山然首座(上二人道场辨嗣) 义乌稠岩了赟禅师 侍制潘良贵居士(上二人何山珣嗣) 汉州无为守缘禅师(泐潭明嗣) 南康云居德升禅师 通州狼山温禅师(上二人竹庵珪嗣) 青州青原如禅师(白杨顺嗣) 太平隐静彦岑禅师 鄂州报恩成(上二人云居如嗣) 遂宁西禅希秀禅师(西禅琏嗣) 饶州荐福休禅师 信州晦庵慧光禅师 真州且庵守仁禅师(上三人乌巨行嗣) 净居尼法灯禅师(净居温嗣) 台州万年昙贲禅师 南剑西岩宗回禅师 庆元天童了朴禅师 临安龙华本禅师 高丽坦然国师 临安东山吉禅师(上六人育王谌嗣) 临安灵隐道枢禅师(道场慧嗣) 悟初首座(光孝慜嗣)曹洞宗 庆元天童如净禅师(雪窦鉴嗣) 东谷光禅师(华藏祚嗣)云门宗 温州光孝深禅师(中竺妙嗣)卷之二 六祖下十八世临济宗 天童密庵咸杰禅师 衢州光孝善登禅师 南书记 侍郎李浩居士 教授严康朝居士(上五人天童华嗣) 泉州法石慧空禅师 临安净慈昙密禅师 吉安青原禋禅师(上三人教忠光嗣) 荆州公安祖珠禅师 汀州报恩法演禅师 临安净慈彦充禅师 婺州智者真慈禅师 成都昭觉绍渊禅师 徽州简上座(上六人东林颜嗣) 福州鼓山安永禅师 温州龙翔南雅禅师 福州天王志清禅师 南剑安分庵主(上四人酉禅需嗣) 临安灵隐之善禅师 临安净慈义云禅师 临安北磵居简禅师 临安径山如𤥎禅师 福州东禅智观禅师 湖州上方义铦禅师 临安铁牛印禅师 庆元育王宗印禅师 庆元育王师瑞禅师 庆元天童了派禅师 庆元天童师齐禅师 江州云居梵琮禅师 庆元孤云权禅师 石庵正玸禅师(上十四人育王光嗣) 福州鼓山宗逮禅师 临安径山德灊禅师 福州石庵知玿禅师(上三人东禅岳嗣) 庆元育王妙堪禅师 临安灵隐希夷禅师 幽州盘山思卓禅师 庆元雪窦处南禅师 福州雪峰了宗禅师 相国钱象祖居士(上六人天童全嗣) 福州乾元宗颖禅师 兴化华严云禅师 福州中济才禅师(上三人西禅净嗣) 湖州何山慧清禅师(华藏演嗣) 仙州山吴十三道人(开善谦嗣) 如如居士颜丙(雪峰然嗣) 庆元育王从廓禅师(育王璞嗣) 庆元天童达观禅师 仰山简庵清禅师(上二人净慈一嗣) 常州华藏有权禅师(道场全嗣) 天童痴钝智颕禅师(焦山体嗣) 镇江金山道奇禅师(径山印嗣) 婺州三峰印禅师(双林用嗣) 庆元径山元聪禅师(龟峰光嗣) 平江万寿月林禅师(大洪证嗣) 常德德山子涓禅师(大沩行嗣) 万松坏衲大琏禅师(云居会嗣) 温州龙鸣贤禅师 潭州大沩鉴禅师 庆元瑞岩景蒙禅师 庆元雪庵瑾禅师(上四人万年贲嗣)曹洞宗 襄州鹿门觉禅师(天童净嗣)卷之三 六祖下十九世临济宗 夔州卧龙祖先禅师 灵隐松源崇岳禅师 饶州荐福道生禅师 天童枯禅自镜禅师 临安净慈慧光禅师 太平随静致柔禅师 灵隐笑庵了悟禅师 金陵蒋山庆如禅师 平江承天允韶禅师 学士张镃居士(上十人天童杰嗣) 吉安青原宗广禅师(青原禋嗣) 净慈晦翁悟明禅师(鼓山永嗣) 径山藏叟善珍禅师 净慈东叟仲颕禅师 吉安龙济宗鍪禅师(上三人灵隐善嗣) 育王物初大观禅师(北磵简嗣) 净慈偃溪广闻禅师 灵隐大川普济禅师 径山淮海源肇禅师 婺州双林石朋禅师 天童弁山阡禅师 平江虎丘昙禅师 龙溪文禅师 平江虎丘道源禅师 庆元大慈慧洪禅师 庆元寿国清禅师(上十人径山𤥎嗣) 湖州道场法舟禅师 无极观禅师(上二人育王印嗣) 庆元瑞岩崇寿禅师(育王瑞嗣) 庆元无镜彻禅师 鼇峰定禅师(上二人天童派嗣) 饶州荐福灿禅师(育王堪嗣) 福州雪峰信禅师(何山清嗣) 平江虎丘善济禅师 越州天衣文蔚禅师 柏岩凝禅师 华藏纯庵善净禅师(上四人天童观嗣) 径山荆叟如珏禅师 福州雪峰德因禅师(上二人天童颕嗣) 灵隐高原祖泉禅师(金山奇嗣) 隆兴齐龙慧开禅师 兴化囊山德秀禅师 潭州石霜妙印禅师(上三人万寿观嗣) 鼓山桧堂祖鉴禅师(乾元颕嗣) 徽州黄山正因禅师(育王廓嗣)曹洞宗 青州普炤一辩禅师(鹿门觉嗣) 天童云外岫禅师(直翁举嗣举嗣东谷光)卷之四 六祖下二十世临济宗 径山无准师范禅师 江州云居慈觉禅师 宁波大慈道俦禅师 灵隐石田薰禅师(上四人卧龙先嗣) 天童灭翁文礼禅师 温州江心希琏禅师 台州佛日岩禅师 华藏无碍觉通禅师 净慈谷源道禅师 湖州道场悟心禅师 宁波雪窦仲谦禅师 诺庵肇禅师 湖州道场普岩禅师 苏州虎丘昙禅师 台州瑞岩光睦禅师 镇江金山善开禅师 雪窦无相范禅师 秘监陆游居士(上十四人灵隐岳嗣) 径山痴绝道冲禅师(荐福生嗣) 净慈清溪沅禅师 荆州公安锡禅师 福州西禅圆禅师 育王寂窗有照禅师 泉州法石元智禅师 报恩太古先禅师 岊翁湻禅师(上七人天童镜嗣) 平江虎丘元禅师(隐静柔嗣) 径山元叟行端禅师(径山珍嗣) 温州江心了万禅师 奉化栯堂益禅师 婺州双林闲禅师(上三人净慧颕嗣) 枯木荣禅师(无方安嗣) 径山佛智元熙禅师(育王观嗣) 径山云峰妙高禅师 湖州何山至明禅师 天童止翁鉴禅师(上三人净慈闻嗣) 天童石门来禅师 宁波雪窦同禅师(上二人大川济嗣) 灵隐悦堂祖訚禅师(双林朋嗣) 庐山圆通逸禅师(弁山阡嗣) 岳州灌溪昌禅师(无镜彻嗣) 福宁支提澄鉴禅师(荐福灿嗣) 大庆尼智悟禅师(雪峰信嗣) 天童西江谋禅师 福州雪峰玉禅师(上二人华藏净嗣) 杭州中竺有禅师 临安净慈庆禅师(已上二人径山玨嗣) 婺州宝林无机和尚(灵隐泉嗣) 温州瞎驴无见禅师 临安无传祖禅师 杭州护国宗禅师 放牛余居士(上四人黄龙开嗣) 福州皖山正凝禅师 婺州双林介禅师(上二人孤峰秀嗣) 葛庐覃禅师(容庵海嗣)曹洞宗 磁州大明宝禅师 慈云十身觉禅师 玉溪通玄圆通禅师 郑州普炤宝禅师(上四人普炤辩嗣) 明州雪窦大证禅师(天童岫嗣)卷之五 六祖下二十一世临济宗 袁州仰山祖钦禅师 净慈断桥妙伦禅师 台州国清源禅师 天童别山祖智禅师 福州雪峰一禅师 天童月坡明禅师 庐山东林直禅师 雪窦希叟绍昙禅师 灵隐退耕宁禅师 福州雪峰可湘禅师 天童西岩了慧禅师 越州光孝辉禅师(上十二人径山范嗣) 杭州净慈慧禅师 杭州中竺珂禅师(上二人灵隐董嗣) 育王横川如珙禅师 净慈石林行巩禅师 嘉兴天宁衍禅师 平江虎丘靖禅师(上四人天童礼嗣) 平江万寿辩禅师 平江虎丘义禅师(上二人云巢岩嗣) 径山虗舟普度禅师(华藏通嗣) 平山万寿岳禅师(净慈道嗣) 平江承天梦真禅师 霍山昭禅师 慧岩象潭泳禅师 一关溥禅师 台州国清泽禅师(上五人雪窦谦嗣) 径山智愚禅师 天童石帆衍禅师(上二人道场岩嗣) 杭州径山心月禅师(金山开嗣) 福州神光隆禅师 高台此山应禅师 天童简翁敬禅师(上三人径山冲嗣) 湖州道场介清禅师(育王照嗣) 灵隐性原慧朗禅师 嘉兴楚石梵琦禅师 径山愚庵智及禅师 杭州天镜元瀞禅师 苏州万寿至仁禅师 宁波梦堂昙噩禅师 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径山古鼎祖铭禅师 杭州灵隐法林禅师 天宁归庵祖阐禅师 苏州开元善如禅师 杭州上竺本无法师 苏州万寿智湻禅师(上十三人径山端嗣) 报恩无方智普禅师 南康云居师大禅师(上二人江心万嗣) 金陵龙翔大䜣禅师 嘉兴祥符念常禅师 宁波雪窦祖瑛禅师 杭州中竺正逵禅师 宁波佛岩天伦禅师 越州天衣子清禅师(上六人径山熙嗣) 杭州中竺自如禅师 江州东林喆禅师 明州天童奇禅师 径山本源善达禅师 龙岩真首座(上五人径山高嗣) 恭都寺(何山明嗣) 明州雪窦汝霖禅师(天童鉴嗣) 湖州道场思珉禅师 径山月江宗净禅师 江州东林宗廓禅师(上三人灵隐闲嗣) 石门元翁信禅师(中竺有嗣) 吕铁般居士(风旛中嗣) 金芝岭铁[此/束]庵念主(华藏见嗣) 松江淀山德异禅师(皖山凝嗣) 舒州太湖宽禅师(金牛真嗣) 无为天宁教禅师(真翁圆嗣) 北京庆寿简禅师(庆寿璋嗣)曹洞宗 太原王山体禅师 仁山恒禅师(上二人大明宝嗣) 燕京庆寿教亨禅师(普照宝嗣)卷之六 六祖下二十二世临济宗 杭州高峰原妙禅师 径山虗谷希陵禅师 衡州铁牛持定禅师 哀州铁山琼禅师 建昌牧潜圆至禅师(上五人仰山钦嗣) 竹屋简禅师 绝象鉴禅师 台州方山宝禅师 永宗本禅师(上四人断桥伦师) 蒋山忠禅师(无学元嗣) 昆山荐严妙道禅师 金陵古林清茂禅师 越州天衣觉恩禅师(上三人育王珙师) 杭州灵隐德海禅师 嘉兴天宁景昙禅师 苏州虎丘永禅师(上三人净慈巩嗣) 杭州径山净伏禅师 天童竹西坦禅师(上二人径山度嗣) 越州宝叶源禅师 苏州虎丘云禅师(上二人径山愚嗣) 南叟茂禅师(径山月嗣) 育王东生德明禅师(育王弥嗣) 灵隐空叟忻悟禅师 少师斯道衍禅师(上二人径山及嗣) 径山南石文琇禅师(万寿仁嗣) 嘉兴天宁力金禅师 径山象源仁淑禅师(上二人径山铭嗣) 金陵天界慧昙禅师 金陵天界宗泐禅师 杭州中竺廷俊禅师 杭州灵隐辅良禅师 庐山圆通裕禅师(上五人龙翔诉嗣) 净慈孤峰明德禅师(雪窦霖嗣) 福州天宝法枢禅师(天池信嗣) 孤舟济禅师(蒙山异嗣) 宜兴龙池永宁禅师(太湖宽嗣) 杭州妙果水盛禅师(无能教嗣)曹洞宗 磁州大明满禅师 胜默光禅师(上二人王山体嗣) 磁州大明诠禅师(仁山恒嗣) 郑州西溪弘相禅师(庆寿亨嗣)卷之七 六祖下二十三世临济宗 天目中峰明本禅师 杭州断崖了义禅师 大觉布衲祖雍禅师 处州空中假禅师(上四人天目妙嗣) 般若绝学世诚禅师(灵云定嗣) 径山竺远正源禅师 婺州宝林绍大禅师(上二人径山陵嗣) 汝州香严思聪禅师(铁山琼嗣) 湖州石屋清珙禅师 净慈平山处林禅师 婺州石门至刚禅师(上三人道场信嗣) 海门天真惟则禅师(匡庐源嗣) 台州华顶先覩禅师 明州松岩元湛禅师 杭州凤山灵禅师(上三人瑞岩宝嗣) 天童平石砥禅师(东岩日嗣) 日本梦窗智曤国师(高峰日嗣) 台州瑞岩无愠禅师 天童了堂一禅师 径山大宗兴禅师(上三人荐严道嗣) 苏州灵岩清欲禅师 苏州定慧大方禅师 瑞云松隐茂禅师 温州仙岩猷禅师 越州龙华海禅师(上五人保宁茂嗣) 育王大千慧照禅师 杭州径山颜禅师 育王雪窗悟光禅师 径山月林镜禅师 建宁斗峰正璋禅师 明因湛禅师(上六人灵隐海嗣) 三空道人(天宁昙嗣) 金陵天界怀信禅师 天童舞田牧禅师(上二人天童坦嗣) 金陵蒋山忠禅师(玉山珍嗣) 育王月江正印禅师 径山南楚悦禅师(上二人径山伏嗣) 径山月江宗净禅师(双林訚嗣) 金陵保宁觉慧禅师(西白金嗣) 净慈佛鉴师颐禅师(竺昙敷嗣) 金陵灵谷净戒禅师(天界昙嗣) 天童佛朗自性禅师(天界泐嗣) 灵隐无文本褧禅师(净慈德嗣) 衢州乌石世愚禅师(止岩成嗣) 净慈逆川智顺禅师(天宝枢嗣) 五台壁峰宝金禅师(缙云真嗣)曹洞宗 燕京报恩行秀禅师 竹林巨川海禅师(上二人雪岩满嗣)卷之八 六祖下二十四世临济宗 婺州千岩元长禅师 苏州天如惟则禅师 日本古先原禅师(上三人天目本嗣) 建宁古梅正友禅师(般若诚嗣) 杭州净慈普仁禅师(智者义嗣) 杭州止庵德祥禅师 天界夷简禅师(上二人净慈林嗣) 湖州弁山智安禅师(海门则嗣) 处州白云智度禅师(华顶睹嗣) 天童元明原良禅师(寿昌源嗣) 径山敬中普庄禅师(天童一嗣) 温州江心慧恩禅师(天界信嗣) 慈谿见心来复禅师(径山悦嗣) 慈谿无旨可授禅师(灵隐明嗣) 杭州普明成禅师 净慈照庵静禅师(上二人祖芳联嗣) 瑞安太初敬原禅师 金陵非幻永禅师(上二人乌石愚嗣)曹洞宗 西京雪庭福裕禅师 燕京报恩从伦禅师 吾舍从宽禅师 华严全一至温禅师 丞相耶律楚材居士 屏山李纯甫居士(上六人报恩秀嗣) 顺德弘明虗照禅师(仙岩德嗣)卷之九 六祖下二十五世临济宗 苏州万峰时蔚禅师 杭州天龙守贵禅师 华亭松隐德然禅师 婺州兰室德馨禅师 婺州明叟昌庵主(上五人千岩长嗣) 润州慈舟济禅师 一峰宁禅师(上二人古梅友嗣) 杭州空谷景隆禅师(弁山安嗣) 金陵天界俊禅师(福林度嗣)曹洞宗 西京少室文泰禅师 太原中林智泰禅师 泰安足庵肃禅师 和林北寺觉印禅师 成都昭觉仲庆禅师 安平守让禅师 弁州太子久善禅师 京兆华严觉印禅师 巩昌广严法兴禅师 顺德妙乘禅师(上十人少室裕嗣) 燕京月泉同新禅师(林泉伦嗣) 关中林禅师 十方进禅师 嵩山法王晖禅师 泰安灵岩复禅师 护国圆禅师 崇孝普禅师 净土里禅师 汝州宝应海禅师(上八人复庵照嗣) 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太保刘秉忠居士(上二人天宁照嗣)卷之十 六祖下二十六世临济宗 苏州宝藏持禅师 瑞州无念胜学禅师 杲林首座(上三人万峰蔚嗣) 建昌黄龙本来禅师(金山济嗣) 东普无际明悟禅师 杭州虎跑皎禅师(上二人天界俊嗣) 扬州素庵田居士(何密庵太守嗣)曹洞宗 西京宝应福遇禅师 济南秋江洁禅师(上二人少室泰嗣) 西京宝应永达禅师 封龙古岩就禅师(上二人足庵肃嗣)卷十一 六祖下二十七世临济宗 杭州东明慧旵禅师(宝藏持嗣) 建宁天界会中禅师(福田来嗣) 金陵大冈澄禅师 舒州幻叟绍琦禅师 云南古庭坚禅师(上三人无际悟嗣) 佛迹颐庵真禅师(田素庵居士嗣) 伏牛物外信禅师(月幻法嗣)曹洞宗 邓州香严文才禅师 熊耳空相珪禅师 嵩山龙潭深禅师 嵩山龙潭端禅师 洛阳天庆江禅师 嵩山永泰祥禅师(上六人少室遇嗣) 盘山遇禅师 太原斌禅师(上二人宝应达嗣) 天界雪轩道成禅师(秋江洁嗣) 西京息庵义让禅师 泰山灵岩容禅师 晋宁心庵主 白茅春庵主(上四人封龙就嗣)卷十二 六祖下二十八世临济宗 金陵海舟永慈禅师 东明海舟普慈禅师 冰心月江觉净禅师(上三人东明旵嗣) 邵武君峰慧通禅师(天界中嗣) 金陵高座觉澄禅师 襄阳大云兴禅师 𣵠州金山宝禅师 唐安湛渊奫禅师 石经海珠祖意禅师 长松大心真源禅师 松藩崇善智中禅师 石经豁堂祖裕禅师 三池月光常慧禅师 中溪隐山昌云禅师 翠微悟空禅师 珪庵祖玠侍者(上十二人投子琦嗣) 五台显通净伦禅师(云南坚嗣) 夷峰宁禅师 杭州毒峰本善禅师 五台孤月澄禅师(上三人月溪澄嗣) 凤阳槎山文全禅师 崇福大慧华禅师(上二人广善澄嗣) 处州白云沧禅师(頥庵真嗣) 明州用刚宗软禅师(和庵忠嗣) 黔中正法雪光禅师(洁空通嗣) 性空和尚(雪峰瑞嗣)曹洞宗 南阳松庭子严禅师 佛岩稔禅师 登封竹庵子忍禅师 登封华严遇禅师 州熊耳登禅师 古蔡元禅师(上六人香严才嗣) 天宁才禅师 维摩怀禅师 天庆能禅师 韶阳云门憨禅师 州安国仁禅师 大都天宁寿禅师 辽州定禅师 解州沿禅师 曜州显禅师(上九人空相珪嗣) 金陵灵谷正映禅师(灵谷谦嗣) 州熊耳定禅师 舜都宗禅师 空杏伟禅师 广平实禅师(上四人天庆让嗣)卷十三 六祖下二十九世临济宗 东明宝峰智瑄禅师 庐山碧峰瑛禅师(上二人海舟慈嗣) 邵武君峰清祥上座(君峰通嗣) 径山天才英禅师(天宁宣嗣) 南京碧峰显禅师(东方裕嗣) 杭州宝芳进禅师(夷峰宁嗣) 荆州圆通湛觉禅师(性空法嗣)曹洞宗 嵩山万寿了改禅师(松庭严嗣)卷十四 六祖下三十世临济宗 荆门天琦本瑞禅师(宝峰瑄嗣) 匡山天池智素禅师(碧峰英嗣) 嘉兴东塔晓禅师(宝芳进嗣) 嘉兴天宁道济禅师(吉庵祚嗣) 湖州天池法聚禅师(天通显嗣) 建宁古音净琴禅师(寿堂松嗣) 杭州径山慧林禅师(金台觉嗣)曹洞宗 嵩山万寿契斌禅师(万寿改嗣)卷十五 六祖下三十一世临济宗 随州龙泉正聪禅师 沔州古岩济禅师 伏牛大休实禅师(上三人天琦瑞嗣) 襄阳大觉圆禅师(天池素嗣) 嘉兴无趣如空禅师(野翁晓嗣) 大休宗隆禅师(无尽海嗣) 嘉兴云谷法会禅师 嘉兴东谿泽禅师(上二人天宁济嗣) 浮峰普恩上座(天池聚嗣) 建宁斗峰觉禅师(双峰琴嗣)曹洞宗 西京无方可从禅师(万寿斌嗣)卷十六 六祖下三十二世临济宗 北京笑岩德宝禅师(无闻聪嗣) 五台龙树宝应禅师 五台山楚峰和尚 玉堂和尚(上三人大川洪嗣) 苏州车溪性冲禅师 嘉兴祇园虗禅师(上二人无趣空嗣)曹洞宗 嵩山月舟文载禅师(定国从嗣)卷十七 六祖下三十三世临济宗 龙池幻有正传禅师 金陵灵谷昙芝禅师 五台三际广通禅师 凤阳正宗悟上座 京兆高庵杰上座 天台天常经上座 武林素庵智上座 嘉兴幻也慧禅师(上八人笑岩宝嗣) 嘉兴南明慧广禅师(车溪冲嗣)曹洞宗 北京小山宗书禅师 顺德金山宝禅师(上二人少室载嗣)卷十八 六祖下三十四世临济宗 天童密云圆悟禅师 磬山天隐圆修禅师 云门雪峤圆信禅师 湖州净名莲禅师(上四人幻有传嗣)曹洞宗 西山大千常润禅师 建昌廪山常忠禅师 大伾隐庵如进禅师 龙冈大方迁禅师 邺下古风通玄禅师 顺德天然佐禅师(上六人宗镜书嗣)卷十九 六祖下三十五世临济宗 沩山五峰如学禅师 三峰汉月法藏禅师 四川破山海明禅师 径山费隐通容禅师 金粟石车通乘禅师 戆州宝华通忍禅师 龙池万如通微禅师 平阳木陈道忞禅师 雪窦石奇通云禅师 古南牧云通门禅师 遯村浮石通贤禅师 通玄林壄奇禅师(上十二人天童悟嗣) 夹山林臯通豫禅师 南㵎箬庵通问禅师 天目玉林通琇禅师 南岳山茨通际禅师 阳山印中授禅师(上五人天隐修嗣) 建宁衡石钧禅师(驾湖用嗣)卷二十 六祖下三十五世曹洞宗 大觉慈舟方念禅师 少室无言正道禅师 内丘智空了睿禅师 宗教鳌谷妙银禅师 象城无疑真信禅师 南宫令于居士(上六人幻休润嗣) 寿昌无明慧经禅师(廪山忠嗣)尊宿集

兹则统名尊宿。自宋迄今。续入六十一人。谓之应化。谓之未详皆得。

 饶州荐福承古禅师 嘉兴宣翁可观禅师 临安普觉湻朋禅师 和州净戒守密禅师 青州佛觉禅师 圆通善国师 燕山玄悟玉禅师 黄山赵文孺居士 高邮定禅师 沩山太初禅师 中观沼禅师 雪峰樵隐悟逸禅师 五台子范慧洪大师 建宁奖山元模禅师 郑州佛光道悟禅师 鴈山证首座 温州省庵思禅师 文献公黄溍居士 坱北和尚 奉化雪窦常藏王 台州黄岩丁安人 庆元育王勉侍者 镊工张德道者 永福灵江浩首座 老素首座 净慈元庵会藏主 天目一山魁庵主 温州寿昌辉禅师 育王虗庵实首座 天童幻庵住首座 天童默中唯西堂 佛陇宜兴可上座 瑞州九峰寿首座 天台无尽祖灯禅师 径山杰峰英禅师 径山敬庵庄禅师 淮南祐上座 佛妙禅师 杭州仙林雪庭禅师 吉州白云明星禅师 径山月林镜禅师 金陵古渊清禅师 伏牛无碍明理禅师 云栖莲池袾宏禅师 紫柏达观真可禅师 黄蘗无念深有禅师 夔州白马方彖禅师 鹅湖养庵心禅师 真寂闻谷广印禅师 破山洞闻法乘禅师 达澄受昭禅师 介子黄毓祺居士 明州白云西师太 青林如鉴老宿 优昙颐和尚 太史蒋超虎臣居士 宁波天寿新禅师 明州秀峰敢禅师 金陵紫竹林焕禅师 兴化芦渡权禅师 徐州龙山量禅师

续指月录凡二十则

  • 虞山瞿幻寄先生指月录一书。先是严天池先生。水月斋初刻。为禅林秘宝。海内盛行。板经数易。后如破山禅师。翻刻东塔禅堂。具德禅师。两镌天宁灵隐。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儒者谈禅之书。未有盛于此本者也。但前录自七佛起。至六祖以下。凡十六世而止。宋孝宗隆兴年后。隆杲诸老以下无传焉。兹刻以隆兴二年为始。自十七世续起。迄今康熙十八年。三十八世而止。上下五百年。续佛慧命。靡敢或遗。惟现坐道场。无语录传纪塔铭者不录。
  • 瞿录所载。惟十六世。限以轴终。不无遗漏。兹刻不欲轻遗一师。故于十六世。凡大藏现有机缘。一句一义可传者。另成前录补遗一卷。
  • 瞿录有应化圣贤。未详法嗣等卷。兹刻自南宋以后。历代祖师。凡有未表师承者。另列尊宿一卷。诸山召对机缘。另编奏对一卷(现存原本无此卷俟觅得补刊)
  • 古德祇有语句。见之旧本。并无悟道入室机缘。及姓氏生里者。祇载语句。不及备陈。
  • 兹录如二十世。玉溪玄通禅师。二十一世。庆寿教亨禅师。箬庵续灯存稿。俱载之。未详法嗣。觉浪传灯正宗。载通为洞宗普炤辩嗣。载亨为普炤宝嗣。觉公以洞上子孙。师承必有所本。当从传灯正宗为是。余可类推。
  • 按传灯正宗。五十五卷。万年贲嗣三人。有瑞岩景蒙。无天童从瑾。续灯存稿。万年贲嗣。亦止三人。有天童从瑾。无瑞岩景蒙。兹刻从正宗补蒙。从续灯补瑾。其余嗣派。彚考诸刻。例此增补。难以枚举。
  • 按续灯未详法嗣卷内。所载翁仙可观禅师。于仙林雪庭禅师之后。查雪庭乃明英宗时人。可观盖宋高宗时人也。相隔二百余年。不宜次叙若此。谨为改正。
  • 传灯旧本。列大慧杲居虎丘隆先。续传灯则虎丘隆居大慧杲先。远公续略。则置洞宗诸祖于卷首。近如箬庵问。费隐容。觉浪盛。白岩符。远门柱。所刻诸录。各高等身。互陈青原南岳前后伯仲之说。所谓各为一家言。以自尊其祖也。兹录原承瞿先生以儒论禅。便于观覧。并无人我。有滋法弊。读者谅之。
  • 五宗至宋季以后。海内止存临济曹洞两宗。而济宗法裔为盛。故录中行布次第。临济先于曹洞。率由其旧。以便海内学者之观覧无异云。
  • 济宗世次。悉从南㵎续灯。南岳单传诸书。洞宗世次。悉遵洞宗续灯。洞宗世谱。传灯正宗诸书。各有所自。并无冒滥。
  • 西蜀有大慧杲一支。自鼓山永净慈明以后。其法嗣灯灯相续。汉月藏公闻之。曾通书问。且近代有吹万。铁壁。巴掌。耳庵。诸公语录。现入嘉兴藏中流通。所谓承当有人。继绝为重。极深瞻仰。愧未获观全录。另俟后贤。详为补入。
  • 信史有阙疑之例。传灯有并载之条。盖以续佛慧命。重在师承。万难以臆见删削也。瞿录并载两天皇悟。因符碑丘碑。各承宗派。遂为千秋疑案。纷端久矣。兹录有两海舟慈。而昭然不疑者。有说焉。两慈皆济宗之人。有一家言可按也。一为金陵翼善开法之海舟永慈。一为杭州东明继席之海舟普慈。其姓氏生里不同。其长幼年岁有别。其悟道机缘可证。其付授时日甚殊。普慈则有天童悟为之立传。花城沈贯为之作拈颂序现在也。永慈则有南㵎问之续灯存稿。灵岩之南岳单传录现在也。惟续灯万峰嗣下。削去海舟慈之沈贯问答一则。另详注于二十八世普慈章之后。
  • 三峰初传。如横山成。海门椉。显宁垣。华严鸿。祥符铦。安隐忍。高峰圣。皆不轻记人。而同门为之记。再传如能仁光。兴化宗。德山赋。亦不轻记人。而本师为之记。又如穹窿范。瑞光云。燮云玑。西林玄辈。皆为三峰许可。究不嗣三峰而嗣其子。此等高风。古今指不胜屈。其间恐多未详。姑遵各有刻本可凭者。然后载入。
  • 是书专在流通宗眼。以机缘为重。姓名出处。聊备查考。
  • 诸师之名系于号。号系于寺院庵额。额系于郡邑。以便查考。此传灯之定式也。如宋之平江。即今之苏州。宋之临安。即今之杭州。宋之庆元。即今之宁波。兹录惟祖庭之名不易。而郡邑随时以系之。如庆元天童。宁波天童。临安灵隐。杭州灵隐之类。不可枚举。
  • 录中惟称禅师者为多。其称国师。和尚。法师。西堂。藏主。庵主。上座。首座。大士。居士。道人之类。皆各承其旧。并无臆见。惟姚少师。系径山及法嗣。出世普庆。迁天龙。唱道甚久。且其得官后。励道益坚。仍从嗣法。称少师斯道衍禅师云。
  • 续灯不列章次者。亟为补之。如径山范下断桥伦一支。至二十七世。月溪澄。失载机缘。几至源流无考之类。
  • 严天池水月斋原刻瞿本。每叶用十一行二十一字。海内翻本。无不宗之。惟扬之天宁。杭之灵隐二刻。俱有句读小圈。读之甚便。且每叶板心。注每师名号三小字。更便查阅。兹刻遵之。
  • 是录也。海内名公尊宿共加参订。其三十四世以前。凡有未经箬庵费隐觉浪白岩远门所曾辑录者。一字不敢纂入。其三十五世以下。因诸老未有成书。逐一商酌。凡有未经刊行语录传记塔铭。无可凭据者。一字不敢纂入。足称考核精详。源流有自。诚禅林之拱璧。法门之至宝也。
  • 是录起于丁巳春王。成于戊午长夏。鸠工始于嘉兴楞严寺之藏经坊。终于维扬建隆寺之印经寮。缮稿于张剑园居士之般若阁。

聂先乐读识。

No. 1579-G 虎丘径山二祖长少伦叙考

五灯会元。载昭觉勤祖法嗣。径山杲居首。而虎丘隆次之。盖会元辑于大川济公。系妙喜四世孙。推尊其祖。宜乎列径山于虎丘之前也。但严统诸书。亦仍会元之旧文。先径山而次虎丘。则不得不引虎丘塔碑。及大慧年谱。祥考二祖之年腊。著为说以辩正其伦叙焉。按塔碑隆祖迁化于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八日。住世六十年。坐四十五夏。则隆祖之示生。在神宗熙宁十年丁巳也。九岁去家。则元丰八年乙丑也。又六岁受具。则哲宗元祐六年辛未也。又五岁而行脚四方。首参长芦净照。次参湛堂。次参死心。最后从圆悟于夹山。当机契悟。参随二十年。归和州省亲。四众请开堂于城西开圣寺。以建炎之乱。南渡宣城。郡守李尚书光延居彰教四年。而迁虎丘。又三年而示寂。则住虎丘。当在绍兴四年甲寅。住彰教当在建炎四年庚戌。而出世开圣。则在建炎二三年间也。会元诸书。皆载圆悟于建炎初迁金山。二年正月奉诏入对扬州。赐号圆悟禅师。今隆祖语录第一会住开圣。开堂日拈香酬法乳。称现住金山佛果圆悟禅师。是则正在佛果住金山入对赐号之时也。其参随圆悟二十年。则当始于徽宗政和之初年也。会元载圆悟崇宁中。还里省亲。开法六祖。更昭觉。政和间。复出峡南游。张无尽留居碧岩。复徙道林。而隆祖塔碑。谓趋夹山见圆悟。会圆悟移道林。师从焉。他书载僧问圆悟。如何是夹山境。悟答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然则夹山者即碧岩也。参考群籍。定其年甲。则隆祖之常随圆悟。自政和而宣和。而靖康。而建炎。前后盖二十年也。此则隆祖之始末。合会元诸书所纪。以证徐林所撰之塔碑。并无纤毫可疑者也。按年谱。大慧生于哲宗元祐四年己巳。则齿少于隆祖一十二年也。出家于徽宗崇宁三年甲申。则后于隆祖之脱白一十九年也。请具足戒于崇宁四年乙酉。则后于隆祖之得戒一十四年也。政和年间依湛堂于宝峰。至宣和七年乙巳。始参圆悟于天宁。则契机圆悟。亦在隆祖之后十余年也。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始住海昏云门庵。则正当隆祖住彰教之年。尔时隆祖先出世于开圣也。此则悉依大慧门人祖咏宗演所修之年谱。其载笔谅无差谬者也。考诸塔碑年谱。以定二祖之伦叙。岂非虎丘为兄。而径山为弟乎。年谱载大慧于建炎元年丁未。省侍圆悟于金山。偕隆藏主之吴门。少憩宝华。次虎丘。遂馆于前资据塔碑。隆祖是时住开圣。未住虎丘。意者二老。皆以省侍圆悟。相遇于金山。遂同游吴门。馆于虎丘耳。他书又载应庵华祖。先于彰教。亲依隆祖。及隆祖迁住虎丘。则华祖为先驰。意者隆祖于建炎中。先受虎丘之请。至绍兴中。始来阐法。故华祖为前驱耳。不然。以著草鞋住院之华祖。岂其居学地时。曾为子夏之先耶。会元载应庵住归宗日。大慧在梅阳。有僧传师垂示语句。慧见之极口称叹。后以偈寄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歧正脉通。其归重如此。年谱载大慧于绍兴二十四年甲戌。以颂代书。答归宗华侄长老。此之谓也。会元又载应庵于室中。能锻炼耆艾。故世称大慧。与师居处。为二甘露门。又载应庵于虎丘忌日拈香。有二十年来坐曲录木之句。又载应庵于孝宗隆兴改元。六月十三日。奄然而化。年谱载大慧。亦于是年八月十日。示寂于径山明月堂。则知应庵弘法二十余年。实与大慧同时行道也。诸书列径山于虎丘之前。实为传误。久欲正其说。以徧告诸方具眼。适乐读居士。从邗上归。出其向日圜中所编指月续录见示。开卷便见虎丘法嗣。列在径山法嗣之前。观其伯仲昭然。顿使雁行成序。且载笔精妙。确有卓见高识。为功于传灯无尽矣。敢抒管见以附不朽。名之曰。少长伦叙考云。康熈未佛成道日。虎丘二十一世法孙。虞山檗岩本黄槃谈拜书。

予阅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系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则知虎丘为圆悟首座也。又阅紫柏老人集。其序应庵和尚语录云。临济正宗。大于杨岐会。盛于五祖演。至于圆悟嫡嗣曰虎丘。而虎丘嫡嗣为应庵。则知虎丘为圆悟嫡嗣也。及阅五灯会元。昭觉禅师法嗣三十余人。首径山而次虎丘。则不能无疑。今阅檗公辩正一书。其考诸塔铭。按诸年谱。二祖之得法行化。年月次序。可谓详矣。其有一事径山在虎丘之先者乎。虎丘为兄。径山为弟。断然无疑也。夫兄弟之伦。儒释一理。古人虽重嫡而轻庶。然庶为兄。嫡为弟。长幼之序。犹不可紊。况嫡本兄乎。庶本弟也。而可以颠倒其伦次耶。五灯会元。编于大慧之门人。而推崇其祖。是诚有之。如楚石为大慧五世孙。无相钱居士序其语录云。圆悟之后。分为二宗。一为妙喜。一为虎丘。是亦先径山而后虎丘者。譌传日久。几莫能辩。檗公得法于木陈老人。为虎丘二十一世孙。辩正二祖伦次。非为推崇其祖。实所以较正临济之正传。订定圆悟之宗派。公也。非私也。彤学识浅劣。于禅宗未窥一二。但宋文宪公。为文苑巨公。所作禅林碑版之文甚多。若育王约之裕公生塔之碑。龙池佛心宁公舍利塔铭。详载原委。未有不先虎丘而后径山者。是可信也。敬书以弁于指月续录之首。俾僧史之信从有本云。长洲念斋缪彤题。

续指月录卷首

六祖下十六世(瞿本补遗)

临济宗

抚州白杨法顺禅师

緜州文氏子。依止佛眼。闻普说。举傅大士心王铭云。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师于言下有省。后观轮藏迅转。顿明大法。趋丈室作礼。呈偈曰。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冷泠。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眼笑而可之。住后上堂。好事堆堆叠叠来。不须造作与安排。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卷回。寒鴈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少卖弄。得恁么穷乞相。山僧祇向他道。却被你道著○上堂。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星北斗。我脚何似驴脚。往事都来忘却。人人尽有生缘。个个足方顶圆。大愚滩头立处。孤月影射深湾。会不得。见还难。一曲渔歌过远滩○示众。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祇见境风浩浩。雕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树。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一似为。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因病示众。久病未甞推木枕。人来多是问如何。山僧据问随缘对。窗外黄鹂口更多。祇如七尺之躯。甚处受病。众中具眼者。试为山僧指出病源。众下语。皆不契。师自拊掌一下。作呕吐声。又曰。好个木枕子。师律身清苦。出入惟杖笠独行。后示寂。阇维。收舍利目睛。齿舌数珠。同灵骨塔于寺西(龙门远嗣)

曹洞宗

云门宗

续指月录卷首

No. 1579

续指月录卷一

六祖下十七世

临济宗

庆元天童应庵昙华禅师

蕲之黄梅江氏子。年十七。投邑之东禅出家。十八为大僧。首参随州水南遂禅师。染指法味。徧历江湖。所至与诸老宿激扬。无不投契。后上云居谒圆悟勤老人。一见拊劳。痛与提䇿。迨勤入蜀。命师往依彰教隆和尚于宣。及隆移虎丘。师为先驰。未半载。通彻大法。顿悟圆悟为人处。机关深固。运用恢廓。言句超越。道洽丛林。未几礼辞。游戏诸方。初分座于处之连云。处守以妙严。请师出世。历住明果。荐福。东林蒋山。归宗。天童。诸名刹○上堂。参禅人切忌错用心。悟明见性是错用心。成佛作祖是错用心。看经讲教是错用心。行住坐卧是错用心。吃粥吃饭是错用心。屙屎撒尿是错用心。一动一静一往一来是错用心。更有一处错用心。归宗不敢与诸人说破。何故。一字入公门。九牛车不出○上堂。九年面壁。坏却东土儿孙。只履西归。钝置黄面老子。以拄杖画一画曰。石牛拦古路。一马生三寅○上堂。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眼见如盲。口说如痖。苏州人呆。常州人打野。大宋国里只有两个僧。川僧。浙僧。其他尽是子。淮南子。江西子。广南子。福建子。岂不见道父慈子孝。道在其中矣(山茨际云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老僧仔细看不见东西少南北○碓庵青颂云苏常川浙到淮南福建江西又广南各路乡谈多打尽自家仍被舌头谩)○上堂。临济在黄檗处。三度吃棒底意旨。你诸人还覰得透也未。直饶一咬便断。也未是大丈夫汉。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天下老和尚。将甚么吃饭○上堂。十五日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后。泥多佛大。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直得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悉皆欢喜。谓言打这一棒。不妨应时应节。报恩不觉通身踊跃。遂作诗一首。举似大众。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被我捉来摘却两边翼。恰似一枚大铁钉○上堂。赵州吃茶。我也怕他。若非债主。便是冤家。倚墙靠壁成群队。不知谁解辩龙蛇○虎丘隆讳日。师设供拈香曰。平日没兴。撞著者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干戈。随分著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床。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师于室中能锻炼耆艾。故一时共称大慧杲与师居处。为二甘露门。甞诫徒众云。衲僧家著草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恋窟乎○师住归宗时。大慧杲在梅阳。有僧传师垂示语句。杲见之。极口称叹。后以偈寄师云。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岐正脉通。其望重如此○隆兴改元六月十三日。师临示寂。犹挂入室牌。钳锤大众。至夜分。区处院事。纤悉不遗。门人以辞世偈为请。师曰。吾常笑诸方所为。岂自为之耶。奄然趺坐而逝。塔全身于天童太白峰(虎丘隆嗣)

临安径山了明禅师

身长八尺。腹大十围。所至人必聚观之。始大慧杲谪戍梅州。防送严戒。或以为祸在不测。师为荷枷以行。间关辛苦。未曾少怠。既至贬所。衲子追随问道日众。杲以斋饭不给。且虑祸。常勉之令去。师必不肯。以身任斋粥。每自肩拷栳行乞。到晚每聚众数十人。为荷米面薪蔬之属。成列以归。衲饶万指。无不具足。如是者十七年如一日。杲法嗣多半在戍所接引。皆师之助也。杲被旨复僧衣。继被旨住育王。师尝在座下。及杲住径山。师归长芦。杲送以偈曰。人言棒头出孝子。我道怜儿不觉丑。长芦长老恁么来。妙喜空费一张口。从教四海妄流传。野干能作师子吼。孰云无物赠伊行。喝下铁围山倒走 后奉诏住径山。道望愈著。先是杨和王梦一异僧。长大皤腹缓行。言欲化苏州一庄。觉而异之。未言也。翌旦师忽杖屦徒步而至。门者喝不止。以白王。王出见之。遥望师奇伟。与梦中见者无异。遽呼其眷属出观之。眷属并炷香作礼。茶罢。师首言大王庄田至多。可施苏州一庄。以为径山供佛斋僧之利。王未有可否。因令办斋。师饭罢便出。更无他语。时内外閧然。传言和王以苏州庄田。施径山长老。遂达孝宗圣听。会和王入朝。上为言闻卿将苏州一庄。施舍径山。朕当为蠲免税赋。和王谢恩归。次日以书致径山。请师入城。而师于二日前。先迁化矣。自是和王宴居寤寐之际。或少倦交睫。即见师在前语曰。六度之大。施度为先。善始善终。斯为究竟。王即以庄隶本山。此庄岁出十万。犂牛舟车。解库应用。百事具足。复有蠲赋之恩。久蒙其利。师于缁素有大因缘。江淛两湖。皆号之为布袋和尚再出云(大慧杲嗣)

福州玉泉昙懿禅师

本郡林氏子。久依圆悟。自谓不疑。绍兴初。出住兴化祥云。法席颇盛。大慧杲和尚入闽。知其所见未稳。致书令来。师迟迟。杲小参。且痛斥。仍榜告四众。师不得。破夏谒之。杲鞫其所证。既而曰。汝恁么见解。敢嗣圆悟老人耶。师即退院。亲杲究心。一日入室。杲问我要个不会禅的做国师。师曰。我做得国师去也。杲喝出。居无何。杲忽语之曰。香严悟处。不在击竹边。俱胝得处。不在指头上。师乃顿悟。后住玉泉。为杲拈香。继省杲于小溪。杲升座。举云门一日拈拄杖示众曰。凡夫实谓之有。二乘柝谓之无。缘觉谓之幻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见拄杖子。但唤作拄杖子。行但行。坐但坐。总不得动著。杲曰。我不是云门老人。将虗空剜窟。蓦拈拄杖曰。拄杖子。不属有。不属无。不属幻。不属空。卓一下曰。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得受用。唯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要行不得行。要坐不得坐。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即今莫有不甘底么。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如无。来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正恁么时。合作么生。下座云。烦玉泉为众拈出。师登座叙谢毕。遂举前话曰。适来堂头和尚。恁么批判。大似困鱼止泺。病鸟栖芦。若是玉泉则不然。拈拄杖曰。拄杖子能有能无。能幻能空。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卓一下曰。向这里百杂碎。唯于衲僧分上。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进一步。则乾坤震动。退一步。则草偃风行。且道不进不退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闲持经卷倚松立。笑问客从何处来(大慧杲嗣)

临安径山别峰宝印禅师

嘉州李氏子。依密印于中峰。一日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叱曰。是谁起灭。师契悟。印首肯。会圆悟勤归昭觉。印遣师往省。因随众入室。勤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师竖拳。勤曰。此是老僧用底。作么生是从上诸圣用底。师以拳挥之。勤亦举拳相交。大笑而止。后至径山谒大慧杲。杲问甚处来。师曰。西川。杲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师曰。不合起动和尚。杲忻然扫室延之○住保宁上堂。三世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收百千万亿句祇在一句。祖师门下。半句也无。祇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诸仁者。且诸佛是。祖师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时是。佛祖一时不是。颟顸不少。且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大虫褁纸帽。好笑又惊人○上堂。将心除妄妄难除。即妄明心道转迂。桶底趯穿无忌讳。等闲一步一芙渠○师住径山。一日宋孝宗召对选德殿。称旨。入对日。赐肩舆于东华门内。上注圆觉经。遣使驰赐。命作序。师年迈。益厌住持。辞入山居○绍兴元年十一月。师往辞交承智策禅师。与之言别。策问行日。师曰。水到渠成。索纸书十二月初七夜鸡鸣时九字。如期而化。奉蜕质返寺之法堂。留七日。颜色明润。发长顶温。诏谥慈辨禅师。塔曰智光(华严民嗣)

曹洞宗

续指月录卷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