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灯正统卷二十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世

灵隐岳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灭翁天目文礼禅师

杭临安阮氏子。家天目之麓。故号天目。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念携之者谁。遂有出家志。年十六。依真相寺智月剃落。往净慈。参混源。源举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话。不契。乃谒育王佛照。照问。恁么来者。那个是汝主人公。师豁然领旨。一日照问。是风动是幡动。者僧如何。师曰。物见主眼卓竖。照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甚处见祖师。师曰。揭却脑葢。照喜其俊迈。命典书记。回杭。听一心三观于上竺。时松源岳唱道荐福。室中问僧。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拟议即棒出。师闻顿忘知解。遂往见之。获印可。辞去巡礼江淮间祖塔。时浙翁琰主蒋山。举师立僧。嘉定壬申。张约斋请师开法慧云。次迁温之能仁。未几退归钱塘之西丘。赵节斋微服过访师。与语终日而去。翌日奏请师住持净慈。室中每举南山筀笋东海乌鱡话。学者拟议。师便打。莫有凑泊之者。后迁福泉。晚居天童。

上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境既不生。法从何立。龙湫泻千尺瀑布。且不是境。鴈峰耸万丈高寒。且不是法。明眼衲僧。到者里。合作么生。直饶倜傥分明。山僧棒折也未放在。何故。杀人刀活人剑。

上堂。事事无碍。青山掩映斜阳外。法法无差。槛前古木閙群鸦。君不见太原孚上座。走天涯扬州。五更闻画角。吹断落梅花。直至如今未到家。

冬至上堂。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

宏智忌日。上堂。夜明帘外。宝鉴堂前。元无兼带。岂有偏圆。正恁么时。毕竟谁居正位。古渡无人霜月冷。芦花风静鹭鸶眠。

上堂。长颈鸟乔林不栖。横飞天外。穴鼻牛山田耕了。直上峰头。天下衲僧仰望不及。何故。嘉州打大象。

上堂。投子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罔眺其后。大似徐六担版。天童则不然。仰之弥高。俯察非遥。横塘宿鹭斜飞起。几只银瓶挂树梢。

上堂。众生本不曾迷。夜阑鸡向五更啼。诸佛本不曾悟。秋清鴈度长空去。拍膝一下曰。西窓昨夜月华明。凉飚到梧桐树。

元宵上堂。昨夜摩腾法师。徧点莲灯。助佛光明。直得善信真人。失却光彩。太白龙王出来道。我从龙种上尊王佛时住此山。未闻有者个消息。于是空中打个闪电。变作满天黑风暴雨。还委悉么。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牛头。曰见后如何。师曰。牛头牛头。

僧问。和尚见佛照时如何。师曰。石中有玉。曰见松源后如何。师曰。沙里无油。

来上座问。某甲有状。告投和尚。师曰。对头在那里来。曰和尚便是。师曰。老僧与汝有甚么冤讐。来无语。师捉住曰。冤家冤家。

问新到。汝名甚么。僧曰智虎。师退身作怕势。僧拟议。师便归方丈。

僧问。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意旨如何。师曰。前不搆村。后不迭店。

举楞严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颂曰。不汝还兮复是谁。残红流在钓鱼矶。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

师尤𨗉于易。干淳诸儒大阐道学。师与之游。直示心法。朱晦庵问毋不敬。师叉手示之。杨慈湖问不欺之力。师答以偈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其晓人类如此。

师主五刹。通不过八九年。而投闲于良渚之西丘。岁月尤多。然群衲参叩。无异领众时也。将入寂。谓侍者曰。谁与我造个无缝塔。者曰。请师塔样。师良久曰。尽力画不出。遂怡然脱去。阇维。弟子收舍利并遗骨。附葬于应庵塔左。寿八十四。腊六十八。

卧龙先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无准师范禅师

蜀梓潼雍氏子。九岁依阴平山道钦出家。绍熈甲寅。登具戒。明年游成都。坐夏正法。请益瞎堂高弟尧首座坐禅法。尧曰。禅是何物。坐底是谁。师于是昼夜体究。一日如厕有省。明年谒佛照于育王。照问何处人。师曰剑州。照曰。带得剑来么。师随声便喝。照笑曰。者乌头子也乱做。久之。复至灵隐。时破庵居第一座。同游石笋庵。庵之道者。请益猢狲子捉不住话。庵曰。用捉他作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师侍旁有省。未几。破庵扫塔天童。师偕往。复拉石溪月。同游台鴈。至瑞岩云巢。留师分座。夜梦伟衣冠者。持把茅见授。翌日明州清凉专使至。师受请入院。见所谓伽蓝神。姓茅。衣冠与所梦无异。升堂开法。一香供破庵焉。三年迁焦山。次迁雪窦。又三年。被敕移育王。又三年。领嵩山少林。次补径山。明年寺毁。师不动容经意。是冬十月。旨下召入内廷。上御修政殿引见。师奏对详明。上赐金襕僧伽黎。复宣诣慈明殿。升座说法。上垂帘而听。赐佛鉴禅师号。三年寺成。阅六年复毁。而多助云至。不数年。复还旧观。

僧问。赵州道。三十年前在南方行脚。火炉头有个无宾主话。直至如今无人举著。此意如何。师曰。舌头拖地。曰毕竟如何是无宾主话。师曰。言满天下。曰祇如玄沙闻得乃曰。者老汉脚跟未点地在。又作么生。师曰。一坑埋却。曰可谓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师以拄杖划一划。

上堂。五峰门下。百种全无。禅床迫窄。堂供萧踈。脚下踏著底。破砖头碎瓦片。面前撞见底。王獦獠李麻胡。恁么薄福住山。真个孤负老胡。良久曰。虽然如是。更点分明。

上堂。一夏满。无事不办。遂府钵盂。卭州磁碗。

上堂。灵山指月。曹溪话月。递代相传。证龟成鼈。范上座。寻常一张口。挂在壁上。今日无端入者行户。未免拈出多年历日。说似诸人。且要郭大李二邓四张三。知得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示众。若论个事。直是省要。奈何诸人自作艰难。自作障碍。所以寻常东廊西廊。见诸人和南问讯。山僧便乃低头相接。其实无他。只要诸人识得长老是西川隆庆府人氏。若也识得。便与诸人打些乡谈。说些乡话。如今且未问你识得长老。且各自知得自家乡井也得。还知么。明州六县。奉化八乡。

淳祐戊申秋。筑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己酉三月旦。升堂示众曰。山僧既老且病。无力得与诸人东语西话。今日勉强出来。将从前所说不到底。尽情向诸人面前。抖擞去也。遂起身抖衣曰。是多少。十八日集两序。区画后事。亲书遗表。及遗书十数封。言笑如平时。其徒请遗偈。乃执笔疾书曰。来时空索索。去也赤条条。更要问端的。天台有石桥。移顷而逝。停龛二七日。奉全身。塟于万年正续之侧。去寺四十里。塔曰圆照。

杭州府灵隐石田法薰禅师

眉山彭氏子。生而慧敏。年十六。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出家。二十二。薙发受具戒。游方至石霜。礼雷迁塔。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须特地肆乖张。平高就下婆心切。恼得雷公一夜忙。师名由是大著。闻穹窿破庵道望。遂往依焉。庵室中。举世尊拈华迦叶微笑话。师曰。焦砖打著连底冻。赤眼撞著火柴头。庵异之。师于是决志依栖。与无准日相激砺。久乃辞去事遍参。灵隐岳净慈充华藏演。咸称赏之。后出世苏之高峰。次迁寒山。会蒋山虗席。庙堂以师补之。宝庆初。迁净慈。端平乙未。复迁灵隐。

上堂。一径直。二周遮。衲僧会得万别千差。庭前闲纵目。春尽尚余华。老胡不合过流沙。拍膝一下。便下座。

上堂。大道体宽。无易无难。相头买帽。此土西天。

上堂。识得心。山岳沉。握金成土。握土成金。脚前脚后。现成行货。少室峰前。交点不过。

上堂。石中有玉。沙里无油。德山临济。未出常流。却忆寒山子。时临古渡头。

上堂。见闻觉知。行住坐卧。眨上眉毛。早蹉过。赤脚唱山歌。路上无人和。

上堂。把定重关。诸人性命在山僧手里。放开一线。山僧性命在诸人手里。而今也不把定。也不放开。山僧即是诸人。诸人即是山僧。三十年后。莫道蒋山和泥合水。

示众。剑刃翻身犹是钝。屋头问路太无端。楚鸡不是丹山凤。何必临风刷羽翰。

淳祐甲辰三月望示众。但得本莫愁末。唤甚么作本。唤甚么作末。松栢千年青。不入时人意。牡丹一日红。满城公子醉。山僧恁么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参。

弟子师俊。绘师像求赞。有曰。末后一句。分付厨山。众讶之。先是。师甞建接待院于西溪曰宝寿。明日忽示疾。又明日退归宝寿。趋办终焉计。诀众而逝。窆全身于院后。寿七十五。腊五十三。

荐福生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痴绝道冲禅师

武信长江荀氏子。以进士业。应诏不利。遂于梓州妙音院受业。游成都讲肆。习经论。绍熈壬子。出峡往谒松源岳于荐福。以岁俭不果。会曹源生。出世妙果。师造见。聆入门语有省。参堂。俾侍香。朝夕老拳痛棒不少贷。平生知见。至是绝无影响。曹源徙龟峰。师侍行。又三年。以偈辞游浙。有尚余穷相一双手。要向诸方痒处爬之句。至浙。值松源主灵隐。门严户峻。八阅月不得入室。或以失士告。源曰。我八字打开。自是他当面错过。师闻彻见曹源嘻笑怒骂。皆为人善巧方便。嘉定己卯。由径山第一座。应嘉禾光孝请。香拈曹源。是时此庵元觉庵真逢庵原无相范石谿月等。皆在会中。道闻于朝。忠献卫王。以堂帖除蒋山。居十有三载。嘉熈己亥。鼓山来聘。未行。雪峰牒至。领事半年。而天童诏下。众集如海。兼摄育王住持事。

上堂。天童用底。来育王用不著。育王用底。归天童用不著。虽然如是。用不著处用有余。一箭双雕随手落。

结夏上堂。圆觉伽蓝。尘尘有路。坐断去来。顿空今古。那里十三。者边十五。后先不差毫发许。堪笑黄面瞿昙。至今不知落处。

上堂。有一人。一念顿证。堕在佛数。有一人。累劫阐提。不愿成佛。且道。那个合受人天供养。良久曰。蝶穿芳径双眉湿。蜂掠残华两股肥。

上堂。尽乾坤大地。无丝毫许隔。是汝诸人。横担拄杖。绕四天下行脚道。我无处不到。无事不知。且道。西天那烂陀寺戒贤论师。今日说甚么法。便下座。

上堂。僧问。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如何是过去心。师曰。放待冷来看。曰如何是现在心。师曰。你问我答。曰如何是未来心。师曰。后次上堂向你道。曰如何是过去佛。师曰。去年梅。曰如何是现在佛。师曰。今岁柳。曰如何是未来佛。师曰。颜色馨香依旧。曰如何是过去差别智。师以拂子击禅床左边。曰如何是现在差别智。师以拂子击禅床右边。曰如何是未来差别智。师以拂子中间点一点。僧曰。心佛众生无向背。十方刹海一毫收。便礼拜。师乃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世既不可得。唤甚么作差别智。若人见得彻去。三世诸佛。无一时不在诸人顶𩕳上。转大法轮。更来者里。挨肩竝足。讨甚么盌。下座。以拄杖一时打散。

未几。被旨迁径山。一日忽手书龛记并遗书。且曰。无准忌。在三月十八。吾十五行矣。不能拈香修供。令挝鼓升座辞众。举世尊临入涅槃。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毋令后悔。今日即有。明日即无。师曰。世尊四十九年。作尽伎俩。及至临行。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山僧今日。要行便行。要去便去。八臂那咤拦不住。至夜分起坐。侍者请偈。师曰。末后一句。无可商量。只要个人直下承当。移顷而逝。寿八十二。腊六十一。茶毗。舍利五色者无数。遵遗命。奉骨归。塟金陵玉山庵。学者分其半。塔于菖蒲田玉芝庵。

天童镜禅师法嗣

续灯正统卷之二十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