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径山范禅师法嗣
杭州府净慈断桥妙伦禅师
台州黄岩徐氏子。母刘。梦月而孕。年十八。落发永嘉广慈院。初见谷源道于瑞岩。闻举麻三斤话。疑之。徧叩诸方。一日于云居见山堂阅楞严。至蚊虫蝼蚁无有言说而能办事。释然有省。曰赵州栢树子话。可煞直截。然不以语人。旋谒无准于雪窦。准问。从何处来。师曰天台。曰还过得石梁桥么。师曰。一脚踏断了也。自是人呼为断桥。一日准以狗子因何有业识。令师下语。凡三十转不契。师曰。可无方便乎。准以真净所颂示之。师竦然。良久闻板声。通身汗下。于是脱然无疑。准移育王双径。师皆分座。出世祇园。迁瑞岩国清。后主净慈。
上堂。荆山有玉。获得者不在荆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无位真人。证得者。出入不在面门。蓦拈拄杖横按曰。会么。幽州江口石人蹲。
上堂。举慈明室中安一盆水。盆上置一剑。剑畔安一緉草鞋。凡见僧来。便指。拟议便打因缘。颂曰。百华丛里跃鞭过。俊逸风流有许多。未第儒生偷眼覰。满怀无奈旧愁何。
上堂。德山低头。夹山点头。俱胝竖起手指头。玄沙筑破脚指头。拈拄杖曰。都来不出山僧拄杖头。何以见得。卓拄杖曰。一叶落天下秋。
上堂。举达观颖曰。七佛是性隷。万法是心奴。且道。主人翁在甚么处。自喝曰。七佛已下出头。又自诺曰。各自祗候。师曰。唤七佛为性隷。指万法是心奴。达观自谓有出身路。及乎自喝自诺。又是奴隷边事。主人翁何曾梦见。大众要见主人翁么。以拂子拂一拂曰。晓来一阵春风动。开徧园林百样华。
将终。与众入室罢。作手书。辞诸山及魏国公。公馈药不受。又使人问师曰。师生天台。因甚死净慈。师答曰。日出东方夜落西。遂嗒然而化。世寿六十一。僧腊四十四。塔于□□□□□。
灵隐薰禅师法嗣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育王珙禅师法嗣
苏州府昆山荐严竺元妙道禅师
宁海陈氏子。幼患右目。母携祷观音像。师仰见像之右目。有小蛛窠。乃为揭去。目患遂愈。父母以为于佛有缘。俾投杭之六和正严得度。严令学百法论。师曰。一法不学。学百法乎。遂谒育王横川珙。一日闻举干屎橛话。豁然大悟。呈偈曰。云门干屎橛。光明照十方。鄮峰才发足。五日到钱塘。珙谓众曰。此子再来人也。至元己丑。出主邑之慈源。迁昆山荐严。一晚与众会茶。举东坡访玉泉。泉问大儒高姓。士曰姓秤。泉曰是甚么秤。士曰称天下长老底秤。泉喝一喝曰。且道者一喝重多少。士无语。师命众代语。时别源源遽起剪烛。了堂一咳𠻳一声。师笑曰。源藏主剪烛。一侍者咳𠻳。一僧请师自代。师曰。洎不过此。又一晚新古帆上方丈。请益赵州无字话。师厉声曰。夜深下去。古帆归堂恶发曰。不与我说便休。何用见瞋。或以告师。师曰。他向后自悟去在。古帆闻之。当下廓然。 仁宗诏升黄岩鸿福。赐号定慧圆明。延祐丙辰。净慈灵隐两刹。争欲致之。俱不就。年逾七十。怀紫箨之幽绝。乃往终焉。
净慈巩禅师法嗣
杭州府灵隐东屿德海禅师
台州临海陈氏子。年十四。从蜀僧安石出家。参石林巩于承天。林问。如何是汝自己。师拟议。林便推出。师怀疑。一日入室。林问。尽大地是金刚正体。何处著上座。师拟对。林便打。从此彻证。林迁净慈。命居侍司。一日室中举国师三唤侍者话。师曰。不是失却猫儿。定是失却狗子。林曰。是狐负是不孤负。师曰。瞒人自瞒。林以竹篦击之曰。亢吾宗者。海子也。至元庚寅。出世天台寒岩。大德乙巳。迁姑苏寒山。至大己酉。再迁昆山东禅。辛亥。敕赐金襕法衣。皇庆癸丑。复迁中竺。延祐乙卯。诏主净慈。至山门曰。清净慈门。一湖秋水。入得入不得。虎𫜪大虫。蛇吞鼈鼻。
室中垂语曰。手握利刃剑。因甚猢狲子不死。啮破铁酸饀。因甚路上有饥人。鱼以水为命。因甚死在水中。众答皆不契。甞颂俱胝竖指因缘曰。深深无底。高高绝攀。思之转远。寻之复难。泰定乙丑。复迁灵隐。丁卯九月示微疾。召弟子付嘱讫。跏趺而化。世寿七十二。僧腊五十八。帝甞赐号明宗慧忍禅师。塔于育王后山之麓。
径山愚禅师法嗣
苏州府虎丘闲极云禅师
久依虗堂于径山。居第一座。一日宝叶源。请益虗堂德山末后句曰。若谓之有。德山焉得不会。若谓之无。岩头又道德山未会。乞和尚慈悲指示。堂曰。我不会。汝去问首座。源诣师。值师游山归。索水濯足。源亟进水。复委身为师摩捋。因仰面举前话叩之。师乃掬水浇泼曰。有甚么末后句。源不契。复上见堂。堂曰。首座如何向汝道。源举似前话。堂曰。那那。我向你道他会得。源于是释然领旨。
举兴化酬唐庄宗中原宝价因缘。颂曰。君王宝自难酬价。兴化何曾敢借看。天地既无私葢载。至今留得镇中原。
举陆亘问南泉。弟子家中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拟镌作佛得么。泉曰得。亘曰。莫不得么。泉曰不得因缘。颂曰。坐卧曾经几度春。半封苔藓半笼云。无棱无缝难提掇。空把肝肠说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