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天童一禅师法嗣
杭州府径山呆庵敬中普庄禅师
台之仙居袁氏子。依天童左庵芟染。久之不契。出游参了堂于天宁。堂问何来。师曰天童。堂曰。冒雨冲寒。著甚死急。师曰。正为生死事急。堂曰。如何是生死事。师以坐具作摵势。堂曰。敢来者里捋虎须。参堂去。一日室中举庭前栢树子话。师拟开口。堂劈口便掌。从此悟入。初出世抚州北禅。后迁云居。洪武癸酉。诏征天下高行沙门。师应诏。对扬称旨。是年秋衔命祀庐山。礼成。诏主径山。僧问。如何是云居境。师曰。路转溪回空院静。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太平时代自由身。曰人境已蒙师指示。愿闻一句接初机。师曰。无毛鹞子贴天飞。
问。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时如何。师曰。达道者方知。曰和尚何得干戈相待。师曰。捉贼不如吓贼。曰明眼人瞒他一点不得。师曰。情知你不是好心。
问新到。我者里虎狼塞路。荆棘参天。上人到来。有何忙事。曰特来礼拜和尚。师曰。入门一句则不问。脚跟下草鞋。甚处得来。僧拟议。师便喝。又问。昨离何处。曰庐山。师曰。不劳再勘。
师甞勘僧曰。近奉公文。务要打点上座。僧曰。某甲不是奸细。师曰。也须勘过始得。曰和尚莫倚势欺人。师展手曰。把将公验来。僧拟议。师便掌。一僧曰。久闻和尚有此机要。师曰。山僧失利。一僧问。承闻和尚有打点之机。是否。师熟视曰。汝来自首那。曰学人掀倒禅床去也。师曰。汝是甚处人。曰高著眼。师曰。者依草附木底精灵。
铲草次。僧问。者片田地。几时刬得干净。师举起锄头曰。未审上座唤作甚么。僧无语。师抛下锄头曰。者片田地。几时刬得干净。
问。骑虎头収虎尾。中间事作么生。师曰。渠侬得自由。曰只如古人道。我也弄不出。意旨如何。师曰。入水见长人。
径山上堂日。僧问。九重天上承恩泽。五髻峰头据祖关。四海禅流齐侧耳。愿闻一曲万年欢。学人上来。请师举唱。师曰。须弥顶上击金钟。曰与么则过量人明过量事。太平时唱太平歌。师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曰和尚远辞京国。近到径山。如何是不动尊。师曰。待钵盂峰𨁝跳。即向汝道。曰适闻疏中道。千年枯木逢春。一代昙华现瑞。可谓诚实之言。师曰。汝用许多心识计较作么。曰龙象筵开当此日。等闲掣取锦标归。师曰。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
僧请益。师曰。汝自己分上。少个甚么。却来请益。僧拟对。师曰。只知贪程。不觉蹉路。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钵盂口向天。曰此是古人底。师曰。老僧用得恰好。曰如何是奇特事。师曰。千年田八百主。曰学人不会。师曰。至今将不去。留与老农耕。
问。如何是道。师曰。木落崖石出。曰只如先德云。山上有鲤鱼。井底有蓬尘。意作么生。师曰。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上堂。举云门曰。平地上死人无数。出得荆棘林是好手。时有僧曰。恁么则堂中上座有长处。门曰。苏𠰷苏𠰷。师曰。云门与么道。云居则不然。平地上活人无数。入得荆棘林是好手。忽有人出来说长说短。拈拄杖劈脊便打。何故。水流湿火就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示众。宗师家不得已一言半句。无非为学者抽钉拔楔。解粘去缚。如善舞太阿。自然不伤其手。近代据师位训学徒。记持文字。崇饰语言。夸耀后来。增长恶习。不知有自己出身路。如衣坏絮行棘林中。不能自由。少林直指之宗。于此坠地。良可痛伤。汝辈行脚。各须带眼。莫教堕他网中。出头不得。只如古人道。入此门来莫存知解。若约山僧见处。直饶知解顿忘。犹是门外汉。到者里。须辨缁素始得。珍重。
上堂。触目不会道。运足安知路。古人与么道。大似劳而无功。山僧见处。也要诸人共知。蓦拈拄杖卓一下曰。但得雪消尽。自然春到来。
浴佛上堂。真佛无形。浴个甚么。毗蓝园里妄见空华。云门令行不到今日。蓦拈拄杖召大众曰。今日事作么生。昆明池里失却剑。曲江江上捞得锯。卓拄杖下座。
上堂。老僧开荒时。于法堂基上。掘得一个𨱄斧子。久聚兄弟。若有用得著者。两手分付。若是荷负不去。老僧收得来。著甚死急。不如飏向擸𣜂堆头。从他日炙风吹去也。蓦拈拄杖卓一下曰。鞭起铁牛耕大地。谁能井底种林檎。
上堂。举盘山示众。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洞山曰。光境未忘。复是何物。师曰。二尊宿。弄物不知各。各与二十拄杖。不见道。见义不为。何勇之有。
冬至上堂。举洞山冬夜。与泰首座吃果子次。问曰。有一物。明如日。黑如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过在甚么处。坐曰。过在动用中。洞山令侍者掇退果桌。师曰。当断不断。反招其乱。若是径山。见他道过在甚么处。便与掀翻果桌。亦使旁观知有宗门爪牙。虽然。也须脚踏实地始得。拈拄杖曰。不向蓝田射石虎。何人知是李将军。卓拄杖下座。
上堂。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一暗一切暗。一明一切明。所以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到者里。尘劳烦恼菩提解脱。缚作一块。且道。非非想天。即今有几人修因证果。拈拄杖曰。一年三百六十日。一日日从今日始。拄杖子亦从今日始。卓拄杖曰。击碎三玄三要门。普天匝地清风起。
上堂。举玄沙因鼓山至。画一圆相。山曰。人人出者个不得。沙曰。情知你向驴骀马腹里作活计。山曰。和尚又作么生。沙曰。人人出者个不得。山曰。为甚和尚恁么道却得。某甲恁么道却不得。沙曰。我得你不得。师曰。玄沙与鼓山。难兄亦难弟。若要出得者个。总欠悟在。雪窦曰。只知贪观白浪。不知失却手桡。缁素眼何在。蓦拈拄杖画一画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阑干。
浴佛上堂。举药山因遵布衲浴佛话。师曰。药山能纵不能夺。布衲能夺不能纵。总未具超宗眼在。黄龙南曰。二尊宿一出一入。未见输赢。三十年后。不得错举。早是错下名言。径山见处。也要诸人共知。今日殿中普请浴佛。者个那个。不得动著。杓柄到手。更莫颟顸。击拂子曰。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永乐癸未十月二十三日。示寂于不动轩。世寿五十八。僧腊四十五。阇维。烟焰所至。舍利如贯珠。塔于凌霄之阳。
径山悦禅师法嗣
宁波府慈谿定水见心来复禅师
南昌丰城王氏子。至正壬午。祝发于邑之西方寺。走双径谒南楚。久之乃得证入。无何避兵会稽。遂主慈谿定水。凡废者焕然一新。以干戈间阻。不能省母。作室于㵎东名蒲庵。取陈尊宿义。后迁鄞之天宁。杭之灵隐。
举马祖遣人送圆相上径山话。颂曰。缄回特地谢殷勤。海月山云见处亲。莫怪南阳太饶舌。乾坤谁是不疑人。
举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话。颂曰。一幅氷绡五色新。玉梭巧织凤池春。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举文殊维摩各说不二法门话。颂曰。妙喜天中问疾过。机先勘破老维摩。刹尘常说虗空听。一默相酬早是多。
举文殊令善财采药话。颂曰。是药拈来会得么。神方不必问耆婆。若言杀活全工巧。大地群生病转多。
举灵云见桃花玄沙未彻话。颂曰。尽向长安踏早春。紫骝随处逐芳尘。年年歌管东风里。解识桃花有几人。
洪武戊申。召至京。赐食内庭。慰劳优渥。适建钟山大会。敕师升座说法。复命蜀王椿。从师问道。有答蜀王问参禅法要书。一千余言。又答晋王问禅要书。五百余言。所著有蒲庵集。及蒲庵外集。行世。
天目本禅师法嗣
金华府义乌伏龙无明千岩元长禅师
萧山董氏子。年七岁。从诸父比丘昙芳于富阳法门院。十九薙发。受具戒。学律于灵芝。会行丞相府饭僧。中峰适在座。遥见师。呼而问曰。汝日用如何。师曰念佛。峰曰。佛今何在。师拟议。峰厉声叱之。师作礼求示法要。峰以狗子无佛性话授之。缚茅灵隐。脇不沾席者三年。一日闻雀声有省。亟往见峰。峰复叱之。师愤然归。夜静。忽鼠翻食猫器。堕地作声。恍然开悟。复往质峰。峰曰。赵州何故云无。师曰。鼠餐猫饭。峰曰未也。师曰。饭器破矣。峰曰。破后如何。师曰。筑碎方甓。峰乃微笑。嘱曰。善自护持。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师受嘱。隐天龙之东庵。笑隐主中竺。力荐起之。宣政院脱欢。亦遣使见迫。师皆不诺。居亡何。诸山争相劝请。师度不为时所容。遂杖锡逾涛江。东至义乌之伏龙山。山如青莲华。乃卓锡岩际曰。山有水吾将止焉。俄山泉溢出。作白乳色。师遂依大树以居。时泰定丁卯十月也。初山有禅寺名圣寿。久荒废。师入山。乡民咸梦异僧来。遂相率为伐木构精庐。寻因旧号。成大伽蓝。朝廷三遣重臣降香。锡号佛慧圆鉴普济禅师。并赐金襕法衣。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野马入牛栏。
问。如何是佛。师曰。今日好雨。曰如何是道。师曰。此去义乌不远。
问。如何是宾中宾。师曰。当胸叉手问他人。曰如何是宾中主。师曰。堂上坐来日正午。曰如何是主中宾。师曰。有时欢喜有时瞋。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横按镆鎁无佛祖。
问。如何是露地白牛。师曰。草里卧。曰甚么人骑得。师曰。无髭须胡子。曰三身中那身说法。师曰。卖油婆子水梳头。曰德山棒临济喝。意旨如何。师曰。恶人先做大。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无力竖拳头。
问。达磨面壁意旨如何。师曰。有口开不得。
问。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师举拳示之。曰辨后如何。师曰。你主在甚么处。
问。释迦弥勒犹是他奴。未审他是阿谁。师曰。粪扫堆头破苕帚。曰学人不会。师曰。问取净头。
上堂。僧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有口如哑。曰如何是第二句。师曰。有眼如盲。曰如何是第三句。师曰。棒折也未放你在。乃掷下拂子曰。此是老僧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便下座。
上堂。僧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日照山河影动摇。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背水阵圆增勇健。曰如何是人境俱夺。师曰。任是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野老不知尧舜力。冬冬打鼓祭江神。僧礼拜。师曰。有麝自然香。何用当风立。乃曰。转山河国土归自己则易。转自己归山河国土则难。拈了也。父母未生前。道将一句来。
示众。今朝初一。上殿已毕。喝啰怛那。西方日出。
示众。举德山托钵因缘。拈曰。末后句子。德山岩头雪峰。总跳不出。乃喝一喝曰。大丈夫当作真王。何以假为。
示众。良久曰。大众会么。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万别千差。临济道。我在黄檗吃六十痛棒。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量一顿。谁为下手。时有僧出曰。某甲下手。济度杖与僧。僧拟接。济便打。看他的的显示。者些子无你近傍处。岂常情所能测。老僧寻常痛口骂你。痛棒打你。你不作无明会。便作佛法会。又何曾梦见我先祖门风。所以古人云。临济之道。将坠于地。痛哉。正与么时。合作么生。超群须是英灵汉。敌胜还他师子儿。
示众。傅大士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分毫不相离。如形影相似。欲识佛去处。只者语声是。玄沙曰。大小傅大士。祇认得个昭昭灵灵。洞山聪曰。且道。衲僧家日里。还曾睡也无。保宁勇曰。要眠时即眠。要起时即起。水洗面皮光。啜茶湿却[此/束]。大海红尘生。平地波涛起。呵呵阿呵呵。哩哩哩啰哩。三尊宿。大似徐六担版。傅大士又俗气不除。若论向上宗乘。总欠悟在。且道。无明具甚么眼目。不见道。直须挥剑。若不挥剑。渔父栖巢。
示众。今朝腊月二十五。云门一曲曾无谱。争似无明调转高。等闲唱出千山舞。大地为琴。虗空为鼓。拍拍相随。声声相助。汝诸人须听取。白雪阳春何足数。个中端的孰知音。寥寥永夜松风度。
示众。举文殊普贤起佛见法见。被世尊威神。贬向二铁围山。师曰。大众不起佛见法见。还免得贬向二铁围山么。世尊也是怜儿不觉丑。
示众。举瑯琊觉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好一堆烂柴。大慧曰。作贼人心虗。虽然如是。恩大难酬。师曰。一人作佛法商量。一人作世谛流布。检点将来。总欠悟在。无明见处。也要诸人共知。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树倒藤枯。响。
示众。江月照。松风吹。面面青山展笑眉。经有经师。论有论师。莫怪老僧无法说。劳汝诸人立片时。
示众。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要会个中意。日午打三更。诸禅德。与么说话。四棱塌地了也。乃喝一喝曰。且道。是宾是主。是照是用。又喝一喝曰。只者是宾。只者是主。只者是照。只者是用。又喝一喝曰。且不是宾。且不是主。且不是照。且不是用。是个甚么。又喝一喝曰。进前求解会。特地斩精灵。
示众。龙门水急。一句截流。茅屋风高。千山起浪。三世诸佛望风结舌。六代祖师斫额有分。天下老和尚仰羡不及。是汝诸人。到者里。作么生与无明相见。蓦拈拄杖曰。与么与么。人境俱夺。不与么不与么。照用同时。卓一下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瑠璃。喝一喝。
示众。世尊拈华。眼里撒沙。迦叶微笑。全身落草。达磨面壁。皇天苦屈。二祖安心。老鼠居金。德山行棒。莽莽荡荡。临济下喝。吃盐止渴。伪山水牯。泥里洗土。仰山插锹。性命难逃。俱胝竖指。是何道理。雪峰辊毬。老不知羞。石巩张弓。诳謼盲聋。赵州勘婆。大有誵譌。玄沙未彻。话作两橛。者一队不唧𠺕老冻脓。生前卤莽。死后颟顸。罪犯弥天。髑髅徧野。无明忍俊不禁。与渠一坑埋却。拈拄杖卓一下曰。直得十方世界风凛凛地。法堂前何止草深一丈。汝诸人向甚么处出气。良久曰。拟心凑泊。二铁围山。放之自然。七穿八穴。复卓一下。
客至上堂。披衣登法座。道者是高僧。将谓多奇特。元来百不能。西风吹细雨。落叶满空庭。有客来相访。青山自送迎。
日本国请法衣上堂。举石门聪曰。西天二十八祖。尽得传衣付法。东土六祖之后。得道者多。只传其法。不传其衣。无明则不然。衣以表法。故谓之法衣。人能弘道。故谓之法身。无处不徧。无处不明。故谓之法眼。高峰老祖法衣一顶。今日对众请。与高丽国金刚山供养去也。幻住先师法衣一顶。我得来三十年矣。如今大拙首座。又要请归供养。虽然如是。从上诸祖各各有三十棒分。无明亦有三十棒分。众中莫有下得者般毒手者么。有则出来。如无。他时后日。不得向背地里呌苦呌屈。击拂下座。
元顺帝至正丁酉六月十四日。示微疾。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平生饶舌。今日败阙。一句轰天。正法眼灭。奄然而逝。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六。弟子用陶龛奉全身。瘗于青松庵。谥佛慧鉴禅师。
般若诚禅师法嗣
建宁府高仰山古梅正友禅师
贵溪丁氏子。依末山本受业。后参绝学。发明宗旨。流寓江淮。垂三十年。入闽。初主南浦之天心。泰定甲子。建阳簿蒋德懋。洎长者陈益宗。舍园作庵。迎师开山。敕额大觉妙智。室中每举狗子无佛性话。钳锤勘验。不少假借。
结制上堂。仰山结制。寻常活计。眼里放光。鼻孔斢气。遇饥而餐。遇困即睡。诸方撒土扬沙。高仰心空及第。
解夏上堂。九旬禁足。特地成错。三月安居。无绳自缚。布袋解开。乾坤寥廓。放去若龟毛。收来悬兔角。试将两眼挂虗空。一阵凉风生殿角。
上堂。九旬禁足。又过一半。心地未明。如牵火钻。光阴莫虗度。了却闲公案。平地无端捉得贼。老僧出来为汝断。
小参。月落山头惨。云横谷口阴。欲明生死事。直见本来人。还有会得本来人底么。良久曰。夜静不劳重借月。玉蟾常挂太虗空。
师生于元至元乙酉。寂于元至正壬辰。说法二十九夏。住世六十八秋。全身塔于本山。
华顶覩禅师法嗣
处州府白云福林智度禅师
丽水吴氏子。年十五。从禅智寺空中假薙染。习定楞伽庵。越数夏。出游七闽。旋还里之白云。筑室以居。曰福林。后参灵石芝于净慈。谒断崖义于西峰。俱不契。闻无见说法华顶。往叩之曰。西来密意未审何如。见曰。待娑罗峰点头。却与汝道。师拟进语。见便喝。师曰。娑罗峰顶。白浪滔天。华开芒种后。叶落立秋前。见曰。我者里无残羹馊饭。师曰。此非残羹馊饭而何。见颔之。遂服勤数载。辞去。见嘱以大法。师佩服之。复往长沙见无方普。云居谒小隐大。至正甲午还福林。寻主龙泉之普慈。移茆山。迁武峰。明洪武己酉。诏征天下高僧。建法会蒋山。师应诏。事解。严还至杭居虎跑。秋趋华顶。明春示微疾。仍回福林。五日忽沐浴。索笔书偈曰。无世可辞。有众可别。太虗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七。腊五十三。阇维舍利五色。齿牙数珠皆不坏。建塔瘗于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