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下第三十三世
善果宝禅师法嗣
常州府宜兴龙池一心幻有正传禅师
溧阳李氏子。年二十二。投荆溪静乐院乐庵芟染。庵示以本分事。师遂矢志曰。若不见性明心。决不将身倒睡。一夕闻瑠璃灯华𤇹爆声有省。举似庵。庵颔之。未几庵迁化。师直造燕都。谒笑岩于观音庵。岩问。上座何来。师曰南方。岩曰。来此拟需何事。师曰。但乞和尚印证心地工夫。岩曰。若果识得心地。何须印证。师曰。虽然不得不举似一过。岩曰。参堂去。师珍重便出。至晚入室。方具述所以。岩蓦踢出只履曰。向者里道一句看。遂把话头。一时打断。懡㦬而出。通夕不寐。翌日岩出方丈。见师犹立簷下。蓦唤上座。师回顾。岩翘一足。作修罗障日月势。师豁然悟旨。后礼辞。岩乃书曹溪源流付之。复赠一笠曰。覆之毋露圭角。师受嘱径往台山。缚茅秘魔岩。居十有三载。会太常唐鹤征问道。恳师南还。住荆溪龙池六载。复游燕都寓普照。后仍归龙池。上堂。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蓦竖拂子曰。鹞子已飞天外去。呆郎犹向月边寻。
上堂。一切法不有。一切法不无。若能如是会。水上按葫芦。
佛诞上堂。今晨四月八日。是我释迦如来。示生降诞之时。山僧忽然思量。思量二千五百余年已来。不知有多少路见不平之辈。务要别寻一个人来。与我释迦老子。比胜负较优劣。殊不知我释迦如来。是何等一个面孔。汝诸人还知得我释迦如来脚跟立地处么。还曾梦见我释迦如来顶相么。良久曰。举手扳南斗。翻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谁是个般人。蓦竖拂子曰。云门大师来也。掷拂子便下座。
上堂。老僧者里。不问久参晚进。贵要正知正见。知见若正。了生死如反掌。自不落他断常有无二乘偏见。更有甚么商量。若有僧问。作么生是正知正见。但向他道。老僧在你脚下。良久喝一喝下座。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屋北鹿独宿。曰不会。师曰。溪西鸡齐啼。
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虾蟆捕大虫。曰恁么则不奇特也。师曰。猫儿捉老鼠。僧礼拜。师便喝。曰老和尚。为甚么放某甲不过。师厉声曰。老僧有事你且去。
有士人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东山水上行。问意作么生。师曰。无孔笛几人解吹。士曰。弟子得否。师曰得。士曰。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西河火里坐。
士大夫从师游。师每举。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二语罕有契者。
山居偈曰。五峰云顶古文殊。尽日跏趺总笑余。半点苦寒禁不得。踌躇未了又踌躇。师风度简易。神观凝肃。以法道为己任。而机用妙密。迥出常情。于万历甲寅二月十二日示寂。先一日有僧。自台山来。师与剧谈宿昔。抵暮索浴。众察师意。恳请遗训。师举所著帽者三。众无语。师抚膝奄然而逝。世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四。茶毗。灵骨塔于本山之右。
大鉴下第三十四世
龙池传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密云圆悟禅师
常州宜兴蒋氏子。父曦。母潘。儿时喜兀坐。若有所忆持者。长读坛经。知有宗门事。一日过山湾突。见堆柴有省。年三十。乃投龙池祝发。时中看得心境两立。请益于池。池曰。你若到者田地。便乃放身倒卧。师昏惑。池无他示。日惟骂詈。师益慙。坐卧不宁。一日自外归。过铜棺山顶。忽觉情与无情。焕然顿现。觅纤毫过患不可得。时池居燕都普照。师往觐。池曰。汝离三载。还有新会处么。师曰有。池曰。何不呈似老僧。师曰。一人有庆。万民乐业。池曰。汝又作么生。师曰。圆悟特来。省觐和尚。池曰。念子远来。放子三十棒。师珍重便出。又甞侍立次。池曰。忽有人问。汝如何抵对。师向前竖起拳。池亦举拳曰。老僧不晓得。者个是甚么。师曰。莫道和尚。直是三世诸佛。也不晓得。南还事徧参。会池再主龙池。师归侍。池上堂。举拂子问。诸方还有者个么。师出震声一喝。池曰好喝。师连喝两喝归位立。池曰。更喝一喝看。师便出法堂。次日池召入室曰。老僧昨夜起来走一转。把柄都在手里了。汝等为我。扶持佛法。师曰。若据圆悟。扶持佛法。任他○○○○○。都来总与三十棒。莫道分明为赏罚。池于是以衣拂付之。万历丁巳。师出继席龙池。天启壬戌迁天台通玄。甲子迁金粟。崇祯庚午赴闽黄檗。辛未领育王。四月升天童。
上堂。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拈拄杖击香几曰。方便门开也。竖拄杖曰。真实相示也。诸人还委悉么。若也见得彻去。便可以拈拄杖。作丈六金身用。将丈六金身。作拄杖子用。然后拄杖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汝诸人切莫向古庙里去躲。一棒打折你驴腰。莫言不道。
上堂。六月日头真个热。赤肉团边如火逼。试问现前诸兄弟。无位真人彻未彻。若也彻。向无阴阳地上。竖去横来。若也未彻。未免明日热。如今日热。
上堂。一叶落天下秋。一尘起大地收。今朝七月六日。无论一叶落不落。而天下秋。众兄弟已备知矣。举拂子曰。一尘起也。作么生是大地收的道理。掷拂曰。若知扑落非他物。始信纵横不是尘。
上堂。竖拄杖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掷下杖曰。老僧落二去也。且一又如何举。便下座。
解制上堂。八月一结制毕。腰间包头上笠。通玄寺里放开门。行脚衲僧搀先出。为人拶著要翻身。切莫被他穿却鼻。复举。洞山曰。秋初夏末兄弟东去西去。乱走作么。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坐断路头。石霜曰。出门便是草。奴见婢殷勤。太阳曰。直饶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同坑无异土。者队老古锥。总被山僧折倒了也。诸人还知出身处也无。若也知得。日消万两金。不为分外。其或未然。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喝一喝。
上堂。到座前作病势曰。老僧气喘。不能说法。遂咳嗽吐痰于地曰。众兄弟试道道看。良久。众默然。师乃以脚抹却。归方丈。
上堂。今朝五月五日。知事头首。要老僧升座。应个时节。老僧再三思量。无可计较。何也。雄黄烧酒。固是不宜。要且无钱买糯谷。思量到计穷力极。忽然得个富不有余。贫无不足的。平等法门。正可与世移风易俗。遂擎起两拳曰。只将者两个大粽子。供养大众。一任横𫜪竖𫜪。忽然𫜪著自家底。管取人人饱足。免得穷厮煎饿厮炒。为甚如此。到底输却自家宝。
上堂。诸人尽道解制。殊不知天童之制。结解不结解。总不必论。祇如老僧。终日赶著诸人。不般砖便担瓦。不运土便抬石。见你们稍迟缩。不是喊便是骂。汝诸人作么生会。还知老汉为人处么。良久曰。三生六十劫。
普请上堂。据众兄弟。担了饭米来。伴悟上座。各各要明己躬下事。固不合轻易动静。然而谚有之曰。有例不可灭。无例不可兴。百丈创丛林立规矩。有普请例。诸方尊宿。亦有普请说。所谓作则均其劳。饥则同其食。以今观之。似乎不然。作者应当作。闲者应当闲。致令古风凋丧。法门淡薄。无他。葢主法者阿容之过也。要且者般事。无处得藏窜。所以谓之大道。谓之公案。担荷者般事。须是者般汉。若是畏刀避箭躲。嬾偷安。不足为伴。虽然。却有个验处。且道。以何为验。良久曰。打鼓普请看。
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百万军中斩颜良。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取了荆州放鲁肃。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曰。杀却陈友谅。并吞数十州。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当今天下太平。国王万岁。曰料拣已蒙师指示。全提向上事若何。师以拄杖擉曰。速退速退。
问如何是五眼圆明。师曰。老僧者里。祇有两只。
问学人到此一月。不见堂头时如何。师曰。者老汉甚处去也。僧拟议。师便打。
问如何是三宝。师曰。一顿胡饼两顿粥。曰不问者三宝。师曰。老僧日日奉持。
问狭路相逢。髑髅粉碎。正恁么时。无位真人。在甚么处。安身立命。师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曰恁么则万里无云。一轮迥照去也。师曰。脚跟下好与三十棒。
问如何是暗中明。师曰。东村王老夜摩肩。曰如何是明中暗。师曰。南海波斯昼洗面。曰明暗相去几何。师曰。分身两处看。
问大悟底人。还有憎爱也无。师曰。能爱人能恶人。曰此是儒家世间之说。岂大悟出世之事。师曰。汝是甚么人。僧拟议。师喝出。
师凡六坐道场。二十五年。宗风大振。其接人。无论初机积学。唯以本分钳锤。不少假借。故席下多英杰者。其一去一就。纤毫不苟。崇祯辛巳。国戚康宇田公。为皇贵妃。賷紫衣入山。请师升座说法。复命俞旨。住持金陵报恩。师以衰老逊谢。壬午春拽杖归通玄。七月三日示微疾。五日作书辞护法。六日有僧。自都中来问。喝作喝会。棒作棒会。入地狱如箭射。毕竟作么生会。师便打。僧礼拜。师曰。千句万句。皆从自了。自己不了。吃棒不了。七日晨兴。巡阅匠工如平日。及午归丈室。登榻跏趺未竟。泊然而逝。世寿七十七。僧腊四十八。塔全身于天童之南幻智庵右陇。
兴善广禅师法嗣
建宁府普明鸳湖妙用禅师
海宁郑氏子。年十二。出家禾之兴善。从南明广受业。秉具云栖。偶一日阅思益梵天经有省。述偈呈广。广呵之。执侍数载。终觉碍膺。后阅五祖演下载清风话。始得释然。一日广举香严偈问师。师拟答。广便喝。师将启口。广又喝。师顿领玄旨。广付以偈曰。无传无受法。无传无受心。付与无手者。掣断虗空筋。崇祯己卯。入闽重建普明。辛巳冬始开法示众。若论佛法。山僧无下口处。今日新山门。拏我拄杖子。浪荡游戏。穿过果子岭。直到火烧桥。失脚一跌。落在深溪。幸有旧佛殿。肻来相救。不惟相救。且骑却项。归来新山门呌屈。要山僧判断。新山门旧佛殿。各与三十拄杖。理不曲断。还有证据者么。良久掷下拄杖曰。一任旁人道长短。大家归去暖房中。
断拂老人住灵峰。师晋谒。众请升座。举拂子曰。会么。即心即佛。犹是誵讹。非心非佛。可无趋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穿花蝴蝶。深深见。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点水蜻蜓欵欵飞。大众还知普明恁地举蹋抓著灵峰痒处么。是他能濶步大方。蹋倒诸圣顶𩕳。峭巍巍孤迥迥。有时把住。有时放行。有时放行中把住。有时把住中放行。栴檀林里。纯是栴檀。狮子窟中。无非狮子。众中忽有个伶俐汉出来道。灵峰底蕴。无端为普明露布。山僧但向道。祇因曾与同床睡。是故深知被底穿。卓拄杖下座。
同云门信。翫新月次。门指问。那半个在那里去了。师良久曰。会么。门曰。也只得半个。师却问。那半个在那里去了。门亦良久。师曰。也只得半个。门乃呵呵大笑。
介庵进再参。才跨门。师曰。是甚么。进拟答。师震威一喝。进掩耳便出。师可之。
一日示疾。告众曰。大凡禅众。上者参禅学道。中者乘戒俱急。次者肯心办道。其余碌碌。不足齿也。病朽亦从此过来。今风火将散。乃得覰破一机。不被昔缘缠缚。你且道。是那一机。清风鴈落声声羽。秋雨梧桐脉脉山。复索笔著偈曰。生也错。死也错。铁牛掣断黄金索。掷笔曰。咄。遂泊然而逝。当崇祯壬午十月十一辰时也。寿五十六。腊四十四。门人介庵进。一初元。奉灵骨建塔于禾之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