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会灯录卷第五

贵阳西山宗风定禅师

思南任氏子。二十三岁。在都匀观音寺。礼峰池祝发。矢志遍参。至楚亲沩山养拙和尚。机缘未契。径往江浙。上天童参密祖。在行寮数年亦不契。因病归里。寓南望山住静。有嵩目法兄。访之。携觐语嵩和尚。随住六年。亲承印证。后语嵩和尚。往天童扫祖塔。嘱师永住西山。后圆寂。建塔于本山之西。

上堂。权衡在掌。杀活由人。杲日丽天。澄澄光彩。头头上露。法法上彰。一处明。百处千处光辉。一言通。千言万言透脱。所以无物不为妙用。无法不是真乘。光扬佛日。耀古腾今。即此现成。即此受用。一言含众相。一句逗群机。何用猛虎穴里横身。万仞峰头侧足。以拄杖卓一卓云。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

上堂。十五日前。掬水月在掌。十五日后。弄花香满衣。正当十五日。无风起浪。平地生波。连累众生。平空吃苦。正是好肉上剜疮。乃大笑云。且道笑个甚么。良久云。脑后见腮。不与往来。掷拂子下座。

上堂。西来的的意。教外直指传。曹溪流正脉。绵绵到破山。破山出马度。马度出西山。全提临济令。放出老德山。劈破三玄旨。坐断赵州关。勦绝天然党。狐窟尽掀翻。魔佛齐丧命。金刚把眉攒。衲子跨门三十棒。直教个个头颅穿。喝一喝下座。

上堂。昔睦州唆临济。问黄檗的的大意。济三遭痛打。虽然不是好心。君子有成人之美。杨岐逼慈明晚参。鲁班手里弄凿斧。赵州访道吾。知他是何心行。宝寿上堂。三圣推出一僧。大似埋兵掉鬬。宝寿便打。烂泥里有刺。试问大众。即今还有为诸大老出气者么。时有僧喝。师便打云。定上座。也是为他闲事长无明。

上堂。即心即佛。钉桩摇橹。非心非佛。忍俊不禁。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泥里洗土块。西山今日。一齐坐断。外不见有大地山河。森罗万象。草木昆虫。一切境界。内不见有自心贪染。爱恶喜怒。明暗色空。我人众生寿者。如天之高。地之厚。水之深。空之濶。正所谓神光独耀。万古徽猷。体露真常。即如如佛。大众。作么生是如如佛。卓杖云。吃嘹舌头三千里。壶中日月自分明。

天吼廓禅师法嗣

习安玉丹语圣正禅师

蜀之叙州富顺杨氏子。母陈氏。因乱入黔。至安顺府大士阁。礼觉旨老宿披剃。依天台月峰和尚具足。隐居丹山数载。有提台李公。率普城众姓。请师重建大士阁。适遇天吼和尚。见师气槩超然履践精确。遂印可。师即开法普城。掩关于后阁上三载。复隐丹山休老。门弟子。为师预建塔于寺侧。

建大悲阁落成上堂。大悲千只眼。正眼惟是一只。大悲千只手。正手亦是一只。以一只眼。普观三千大千世界。以一只手。等接微尘刹土众生。所以建法幢立规矩。必须眼亲手办。竖琼楼张玉殿。自不带水拖泥。正恁么时。只是不得将大法轮。向微尘里转。以宝王刹。向一毫头上现。且道。向甚么处现。卓拄杖一下云。三门对佛殿。

上堂。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堪叹无端劳攘。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怎奈平地扯谎。历代来尊宿。全没意智。各各承虗接响。正上座见处。要且与诸人无别。且道。那里是无别处。普定城内。有四十八条官街。是那一条不许人行。喝一喝下座。

说戒上堂。拈起香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无上法王亲得受。只如金不愽金。水不洗水。且道。戒定慧解脱香。无上法王。是一是二。试分别看。若分别得出。三际净戒。不假言诠。一时圆具。其或未然。守护行持。皆犯波罗夷罪。汝诸人还信得及么。若信不及。山僧抑只得随类颠倒去也。传戒。下座。

住丹山上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且道。灵在甚么处。蓦拈拄杖云看看。卓一卓下座。僧问。宾头卢尊者。日应四天下供。此间还来否。师曰。你将甚么供养。僧无语。师曰。圣僧前戏弄不得。

一日有僧。至关前问曰。昔日弥勒弹指。楼阁门开。令善财入。今日某甲到来。无人弹指。也要入此楼阁。与和尚相见。还得么。师云瞎。僧曰。恁么则觌面相呈去也。师云。新罗国在海南边。僧曰。某甲到者里却又不会。师便打云。老僧从不屈负人。

习安狮山语贤英禅师

蜀之鄷都隆氏子。母范氏。因世变从戎入黔。至安平天台山。礼恒修剃染。随恒剏辟狮山。恒寂后师继守。矢志行脚。参敏树老人圆具。后参天吼和尚印可。仍开法狮山。有投老计。门弟子预为建塔于本山之麓。

上堂。有一物。明历历黑漆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既收不得。且道。吃饭穿衣。屙屎放尿。迎宾待客。施为动转底。是个甚么。山僧今日不惜眉毛。八字打开。为你诸人。露头露面了也。汝等诸人。还委悉么。若委悉得。果是当然明历历。若委悉不得。依旧还他黑漆漆。喝一喝下座。

上堂。孟夏渐热。仲冬严寒。热则普天普地热。寒则普天普地寒。若以世谛流布。堕地狱如箭射。若作佛法商量。驴年也未梦见在。毕竟合作么生。卓拄杖云。填沟塞壑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上堂。大道洞然。孤明历历。动则横徧十虗。静则银山铁壁。所以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于中宽窄大小。长短方圆。直得了无纤毫过患。灼然一切自合其宜。且作么生是自合其宜一句。红霞穿碧落。白日遶须弥。

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天下太平。群臣得一。助国祐民。百姓得一。启家营生。衲僧得一。海众云臻。蓦拈起拄杖云。看看。拄杖子得一。直切为人。且如何是直切处。卓一卓云。一箭中红心。

示众。火就上水流下。祖师西来无别话。不将此语当宗乘。万劫千生病难拔。若将此语当宗乘。衲僧门下。只好勘过了打。且道。衲僧门下。又有甚长处。良久云。无影树栽人不见。根固时开智慧花。

天隐崇禅师法嗣

定番九龙古源鉴禅师

城都余氏子。值乱寓滇之曲靖圆通寺。礼沧海披剃。隐鸡山数载。初参灵隐。次参灵药。皆不契。又参渠山。偕渠至楚。复参灵隐。亦不契。遂游江南。于金陵参大咸。充知藏。复充维那。后参天隐和尚印证。住楚之龙泉龙标回龙。辟建岑山。回黔辟九龙。重兴天龙。仍归九龙示寂。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

上堂。挥拂子云。若论此事。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一任开虗空口。掉江海舌。到者里。也不能措得一辞。何况轻举妄动。早是笑杀傍观。

上堂。五千四十八经卷。是闲故纸。三千七百则公案。乃烂葛藤。直饶临济德山。棒喝交驰。到者里。也只看即有分。何故。良久云。三边不用安戈甲。万里歌谣贺太平。

上堂。古人道。有一人。长不吃饭。一生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一生不道饱。诸仁者且道。即今此人。在甚么处。若道现前便是。未免指鹿为马。若道不是。又是斩头覔活。正恁么时。还的当得么分明月在梅梢上。看到梅梢早迟。喝一喝下座。

上堂。眉头额底。眼横鼻直。上智下愚。阿谁无分。到者里。因甚么十个五双。不能领会得。且道。他过在甚么处。击拂子云。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上堂。山僧有个千圣不奈何底句子。要与诸人吐露。惟恐诸人不识好恶。当面错过。空起劳攘。不自宁静。所以不敢相报。但未审诸人还有直下委悉得底么。若委悉得。便见山僧无事多事。其或未能。莫道不疑好。

上堂。明珠在掌。随物色以分辉。宝月当空。临水际而影现。卓拄杖一下云。会么。释迦老子降生也。九龙吐水沐金躯。地涌金莲捧双足。晃然八万四千毛孔。孔孔说无生法忍。独露三百六十骨节。节节放大宝光明。光光照彻无边世界。微尘刹土。若草若木。若凡若圣。若僧若俗。若男若女。并有情无情。无不尽皆覩其光彩。于其光中。得大利益。得大安乐。得大神通。得大受用。正恁么时。还有恁么者么。有。不妨捉败释迦老子。将无尽三际净戒。不假文词。一时受具。如无。天雨四花呈瑞彩。地摇六震起云龙。喝一喝下座。

上堂。祖师心印铁牛机。举似现前大众知。不是见闻生灭法。等闲慎勿别寻思。

上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万物生。圣人不言而万邦宁。且道。衲僧不言。又作么生。东方日出卯。因缘时恰好。虗空绝遮拦。大地光皎皎。此事甚分明。切忌外边讨。

上堂。时临冬正寒。大地雪漫漫。鼻祖西来意。分明无两般。若与么会。十万八千。不与么会。辜负现前。敢问诸禅德。且毕竟如何体究。得不辜负现前去。还会么。咄。雪消清㵎水。梅吐玉枝香。

上堂。天寒地冻。水滴氷生。释迦老子。夜覩明星。摸著鼻孔。打失眼睛。冤沉毒海。累及儿孙。且道。累及个甚么。良久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上堂。朔风凛凛透疎篱。寒威彻骨忆初时。六年功毕遭涂炭直至而今几得知。且道。那里是释迦老子。遭涂炭处。若也会得。不妨出手共整颓纲。堪报不报之恩。用作无为之化。如或未然。直饶语透威音外。眼底青黄天地悬。喝一喝下座。

小参。若论个事。人人本有。个个不无。争奈十二时中。业识茫茫。致使当面错过。若是鼻吼端的底。管取开眼合眼。时时明见。脚跟点地底。一任东行西行。自然步步踏著。所以道。舍之不离。求之即错。错错。佛祖到头难摸索。

小参。喝一喝云。天自高兮地自厚。日月无私照林阜。堪笑一等丈夫儿。只管随人背后走。直饶足迹徧天涯。到头依旧还依旧。

颂女子出定话。夜冷霜寒明月天。都来帘外打秋千。更阑沽酒不知醉。悮赚婴痴入倒悬。

赵州访二庵主。船到江干任放行。高低深浅浪花生。纵横两岸歌声疾。风叶满蓬听不真。

天湖印禅师法嗣

安平天台月峰琰禅师

安笼凃氏子。母王氏。礼本山幽玄薙染。参云腹和尚圆具。云示参万法归一话。师侍云。住普阳常寿永宁中和。往来日久。后遇天湖和尚到山。师坚留住。不时请益。一日立于簷下。忽尔浑然无见。从午至夕方苏。通身汗流。自觉身心轻快。如卸百斤担子。遂作偈呈湖。湖即印证并嘱。住此山廿余年。示寂。塔于本山之后。世寿五十九。僧腊四十三。

元旦上堂。昨日腊月三十。今朝正月初一。寒岩枯壑回春。积雪凝氷解释。木人漫抚没弦琴。石女横吹无孔笛。且道。台山长老。又作么生。良久插香云。香焚宝鼎祝皇室。

上堂。世尊传金襕袈裟与迦叶。移花兼蝶至。吾师付大红偏衫与性琰。买石得云饶。若是具眼衲僧。何用觌面打开。当阳展示分明。鸡足山中。一场钝置。大庾岭上。互相热瞒。还知么。其或未知。且看据款结案去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且道。如何是菩提座。遂以拂子打圆相云。到者里十个有五双。若非觌面热瞒。便是当头蹉过。即今还有不蹉过底么。且唤来。与老僧洗脚。

中秋小参。诸方佛法塞山海。惟有天台一字无。今日中秋佳节至。升堂默坐嘴卢都。良久以拂子画○云。幸喜还有者个。不然。则辜负此个时节去也。未审者个从甚处得来。顾左右云。休从天上覔。莫向水中寻。小参。无明识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以拂子打圆相云。者个是无明。那个是佛性。又打圆相云。者个是佛性。那个是无明。又打圆相云。者个是幻身。那个是法身。又打圆相云。者个是法身。那个是幻身。诸昆众。山僧如此分析。尔诸人作么生领会。倘若会得。唤作无明也可。不唤作无明也可。唤作佛性也可。不唤作佛性也可。唤作幻身也可。不唤作幻身也可。唤作法身也可。不唤作法身也可。所以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虽然如是。山僧自吃三十拄杖始得。何故。不见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云。梅花雪里开。

问。如何是济北家风。师云。棒头血滴滴。

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在甚么处。师打云。且看在甚么处。

问。如何是古佛心宗。师云石头。进云。如何是最上乘法。师云篱笆。进云。学人不会。师云。遮牛遮马。

天语怀禅师法嗣

黔南会灯录卷第五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