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会灯录卷第七

密参山禅师法嗣

贵阳指月烁吼𠁼禅师

滇之曲靖许氏子。于本郡天竺寺。礼觉悟剃染。参密参和尚印可。

上堂。流光易度。五十有八。幻随幻住。不拘花甲。蓦拈起拂子云。且道。是幻耶。非幻耶。若道是幻。幻不自幻。若谓非幻。非幻不幻。且拈放一边。只如善财参遍百余城。文殊指陈第一义。又且如何。八十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

腊八上堂。击碎玄关山色寒。如来成道不虗谈。明星午夜谁同覩。陇上梅花自破颜。氷皎皎雪漫漫。一色凝然化外看。直往南方无垢界。献珠成佛不为难。且道。那是不难处。弹指顿超无量劫。轻轻屈指便成拳。

上堂。华严将讽毕。摩利初开启。当此庆元宵。笙歌时贯耳。妙音观世音。自在忘依倚。满月圆如镜。长天净若洗。银花喷火树。转次生欢喜。何故。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中秋上堂。云净一天。风清四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人人圆光现前。个个真常独露。于斯见得。一花堂上。臂肘交加。三晶门前。主宾互换。其或未然。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外转身难。

小参。银缸高剔坐立俨然。兰麝平薰。起居自若。话头清楚。不患静地迷人。公案见成。自有生机夺秀。白寥寥无滞无碍。清的的离相离名。若到者般田地。千七百则残羹冷饭。不许沾唇。一大藏陈年故纸。谩言合药。山僧今日钳锤再展。炉鞴重开。若要鑛尽金纯。除非脱皮换骨。何故𫆏。不因蹑足龙门过。怎得春风动地来。

小参。今日巳欲尽。明朝庚午方起。本来原无旧新。世俗强分彼此。若能不杂用心。那管人间甲子。从今打破赵州关。爆竹声中好荐取。

示众。心净若莲。月明似昼。香遶榻前。灯摇座右。要识本来面目。非青非黄非肥瘦。

示众。春行冬令十分寒。纵有红炉火费攒。寒暑不惊惟拄杖。是非坐断独蒲团。法身有主因无漏。觉体无私妙有观。若果如斯端的去。分明生死不相干。

示众。妄缘顿尽觉纯真。碓嘴花生别是春。石女善吹无孔笛。木人惯抚没弦琴。高山解听常移足。流水知音每出身。此意若能深悟入。一回举起一回新。

曹洞三十一世云门下第四代

月印庆禅师法嗣

安南金狮弗会传知禅师

蜀之余氏子。年九岁。寓黔之安笼。礼极乘和尚薙发。乘示参父母未生前话。乘寂后。师矢志徧参。游滇至广南万寿。参本源和尚。复归黔。依松岿天一和尚具足。后遇月印和尚于江浙。回滇挂锡定头。师往亲觐。印一见器之。将拈花公案勘验。机缘契合。亲承印证。后隐居阿黑数载。邑侯余公。率众绅士。请辟金狮洪音寺。

上堂。建丛林立规矩。逞能矜势。竖门庭行法令。卖狗悬羊。所以古人。向千岩万壑之间。韬名遁迹。深蓄厚养。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设有先人未了底公案。万不得。出来了却。今日知上座。且无未了底事。因甚也被此一阵业风。吹到金狮山里。自逞一场败露。虽然如是。检点将来。又且事无一向。理有差殊。欲报佛祖深恩。必作四来依怙。发挥向上宗猷。开辟人天正路。当与么时。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谋者么。卓拄杖一下云。共将补衮调羹手。拨转如来正法轮。喝一喝。复举。杨岐道。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师云。杨岐老人恁么道。虽是清节操守。激厉后昆。怎奈检点将来。只可独善其身。欲竖临济门庭。犹未得在。看今日知上座。又作么生施设。复卓杖云。不因沧海濶。争见百川潮。

上堂。日暖风和二月天。鸟啼花放满山川。当人直下恁么去。脱体风光本自然。是则也是。祇如水底鱼踪。空中鸟迹。又作么生商量。速道速道。

上堂。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良久云。佛恩报也。作么生是深心。还委悉么分。明月在梅稍上。看到梅稍却又无。喝一喝下座。

宿士类

临济三十五世天童第五代破山下

嵩眉海禅师法嗣

威阳华严长灵祐禅师

荆州胡氏子。值世乱。从戎入黔。至二十七岁。切思出尘。寓九龙山。皈依燕居和尚。又亲西山语嵩和尚。后礼嵩眉祝发圆具。并请益发明。亲承印可。开法华严。迁卧云。后复游楚。

上堂。灵机密运。宝剑全彰。截断千差。真常独露。头头显妙。物物辉光。一道清虗。贯通今古。明明绝去来。历历无对待。坐断毗卢顶。不秉释迦文。到者里。说甚随处作主。遇缘即宗。直得万机休罢。千圣不携。且超然一句。作么生道。喝一喝下座。

上堂。智鉴圆明。万法皆空。慧光独露。了妄全真。尘尘刹刹。普现威权。物物头头。全彰妙用。只得龙吟雾起。虎啸风生。瓦砾石头。咸皆𨁝跳。山川草木。动地喧鸣。殊胜中殊胜。奇特中奇特。且作么生是日用应缘一句。挥拂子云。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上堂。举芭蕉示众云。你有拄杖子。与你拄杖子。头上安头。你无拄杖子。夺却你拄杖子。斩头覔活。芭蕉老汉。计穷力尽。无处启口。向拄杖头上作活计。山僧者里则不然。有也不与。无也不夺。直教他全体脱落。丝毫不挂。净躶躶。赤洒洒。是你到家底消息。何处更有一物。与诸人为缘为对。还会么。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小参。举古德云。寻牛须访迹。学道学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成。即今众中有个汉出来道。迹在者里。牛在甚么处。直对他道。绿杨芳草岸。无处不称尊。又有一个汉。出来道。我本无心。道在何处。对他道。经行及坐卧。常在于其中。又有一个汉。出来道。男儿自有通霄志。不向他人行处行。老僧闻得。只得饮气吞声。何故。一粒老鼠屎。打污一锅羹。

元宵晚参。十五日前。海底泥牛含月走。十五日后。岩前石虎抱儿眠。正当十五日。石人把板云中拍。木女衔笙井底吹。举似灯笼笑破口。无端特地一场非。卓杖一下云。山僧拄杖子活如龙。一口吞却了也。三十年后。免得敲砖打瓦。

语圣正禅师法嗣

贵阳玉龙镜天宗照禅师

本郡王氏子。母陈氏。于贵筑莲花。礼自善披剃。依密蕴具足。自行密行。因阅禅关䇿进。见黄檗示众曰。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著精彩。守个无字。日久岁深。打成一片。忽然心华发现。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处。顿起疑情。且一时无处请益。只得静夜焚香发誓。自拈无字公案。昼参夜参。身心浑忘。如斯久久。一日正经行次。忽闻鸦声。得入头处。矢志徧参。游滇途遇语圣和尚。问云。如何是你行脚事。师曰。痴狂外边走。圣云。尔因甚到者里。师曰。一等共行山下路。眼头各自看风烟。圣云。只恐诈明头。师曰。和尚也不得压良为贱。圣深肯之。师得法后。辟玉龙。名弘法寺。

上堂。大道无形。至真无名。随方示化。转变权衡。灵利汉。逴得些子。便解布漫天网。散荆棘林。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坐微尘里。转大法轮。顿使一切众生。同见同明。同得同证。衲僧分上。如龙得水。似虎靠山。然虽与么。犹是化门边事。若论向上一路。直得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历代祖师。忍气吞声。只如黄檗打临济三顿痛棒。且道。是向上一路耶。是化门边事耶。良久云。鸳鸯绣出自金针。更把金针度与人。喝一喝下座。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