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正脉卷第二

南岳

南岳怀让禅师

【颂】谒嵩山安和尚。安启发之。乃直指诣曹谿参六祖。祖问。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证否。师曰。修证则不无。污染即不得。祖曰。祇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病在汝心。不须速说。师执侍左右一十五年。

○开元中。有沙门道一。在衡岳山常习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甚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甎。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磨作甚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甎岂得成镜邪。师曰。磨甎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师又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师曰。心地法眼。能见吾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一曰。有成坏否。师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

【颂】僧问。如镜铸像。像成后。未审光向甚么处去。师曰。如大德为童子时。相貌何在。曰祇如像成后。为甚么不鉴照。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颂】后马大师阐化于江西。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众曰。为众说法。师曰。总未见人持个消息来。众无对。因遣一僧去。嘱曰。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伊道底言语记将来。僧去。一如师旨。回谓师曰。马祖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师然之。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

【颂】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唯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亦祇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僧问。和尚为甚么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曰。且教伊体会大道。

【颂】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翫月次。师问。正恁么时如何。堂曰。正好供养。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师曰。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师问百丈。汝以何法示人。丈竖起拂子。师曰。祇这个。为当别有。丈抛下拂子。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便打。曰我不打汝。诸方笑我也。

【颂】邓隐峰辞师。师曰。甚么处去。曰石头去。师曰石头路滑。曰竿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才见石头。即绕禅床一匝。振锡一声。问是何宗旨。石头曰。苍天苍天。峰无语。却回举似师。师曰。汝更去问。待他有答。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石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师。师曰。向汝道石头路滑。

○洪州廉使问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师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

【评】【颂】师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

○庞居士问。不昧本来人。请师高著眼。师直下覰。士曰。一等没弦琴。唯师弹得妙。师直上覰。士礼拜。师归方丈。士随后曰。适来弄巧成拙。

百丈怀海禅师

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

【评】【颂】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搊。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

○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夜被和尚搊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

【颂】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朞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焉。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

【评】【颂】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

【颂】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师令维郍。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

【评】【颂】僧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

○上堂。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

【颂】普请镢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镢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𩬊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甚么时节。整理脚手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

○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成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尊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徧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飡。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布寰宇矣。

南泉普愿禅师

初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次游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入中百门观。精炼玄义。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一日为众僧行粥次。马祖问。桶里是甚么。师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便休。自余同参之流。无敢诘问。

○上堂。然灯佛道了也。若心相所思出生诸法。虗假不实。何以故。心尚无有。云何出生诸法。犹如形影。分别虗空。如人取声。安置箧中。亦如吹网。欲令气满。故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你兄弟行履。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涅槃。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尽。教化无量亿千众生。证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颂】上堂曰。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僧达书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覩对声色。不是好手。僧又问长沙。沙瞪目视之。僧又进后语。沙乃闭目示之。僧又问赵州。州作吃饭势。僧又进后语。州以手作拭口势。后僧举似师。师曰。此三人不谬为吾弟子。

【颂】上堂。道个如如。早似变了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曰。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师曰。孟八郎汉。又恁么去也。

【颂】上堂。文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趂出院去也。赵州曰。和尚棒教谁吃。师曰。且道王老师过在甚处。州礼拜而出。

【颂】师有时曰。江西马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么。赵州礼拜而出。时有一僧。随问赵州曰。上座礼拜便出。意作么生。州曰。汝却问取和尚。僧乃问。适来谂上座。意作么生。师曰。他却领得老僧意旨。

【颂】师问黄檗。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师曰。莫是长老见处么。檗曰。不敢。师曰。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阿谁还。

【评】【颂】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则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颂】有僧问讯。叉手而立。师曰。太俗生。其僧便合掌。师曰。太僧生。僧无对。

【评】【颂】师与归宗麻谷。同去参礼南阳国师。师于路上画一圆相。曰道得即去。宗便于圆相中坐。谷作女人拜。师曰。恁么则不去也。宗曰。是甚么心行。师乃相唤便回。更不去礼国师。

【颂】师在山上作务。僧问。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拈起镰子曰。我这茆镰子。三十钱买得。曰不问茆镰子。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曰。我使得正快。

○僧问。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师意如何。师曰。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说甚么得与不得。祇如大德吃饭了。从东廊上。西廊下。不可总问人得与不得也。

【颂】师住庵时。有一僧到庵。师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务。待斋时作饭自吃了。送一分上来。少时其僧自作饭吃了。却一时打破家事。就床卧。师待不见来。便归庵见僧卧。师亦就伊边卧。僧便起去。师住后曰。我往前住庵时。有个灵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见。

【颂】陆亘大夫问。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时坐。或时卧。如今拟镌作佛。还得否。师曰得。陆曰。莫不得否。师曰不得。

【颂】师因至庄所。庄主预备迎奉。师曰。老僧居常出入。不与人知。何得排办如此。庄主曰。昨夜土地报道和尚今日来。师曰。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覰见。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甚么被鬼神覰见。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玄觉云。甚么处是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颂】第一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师曰。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座曰。某甲随和尚去。还得也无。师曰。汝若随我。即须衘取一茎草来。

【颂】师与鲁祖杉山归宗四人离马祖处去。各住庵。于路分袂处。师插下拄杖曰。道得也被这个碍。道不得也被这个碍。归宗拽拄杖打师一下曰。只是这个。王老师说甚么碍与不碍。鲁祖曰。只此一句。大播天下。宗曰。还有不播者么。祖曰有。宗曰。作么生是不播者。祖作掌势【增收】。

归宗智常禅师

上堂。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虗度时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覔。从前祇是依他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祇为目前有物。

【颂】僧问。如何是玄旨。师曰。无人能会。曰向者如何。师曰。有向即乖。曰不向者如何。师曰。谁求玄旨。又曰。去。无汝用心处。曰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师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师敲鼎盖三下曰。子还闻否。曰闻。师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师以棒趂下。

○师甞与南泉同行。后忽一日相别。煎茶次。南泉问曰。从来与师兄商量语句。彼此知。此后或有人问。毕竟事作么生。师曰。这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事作么生。师乃打翻茶铫便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吃茶。师曰。作这个语话。滴水也难消。

【颂】师刬草次。有讲僧来参。忽有一蛇过。师以鉏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麤行沙门。师曰。你麤我麤。曰如何是麤。师竖起鉏头。曰如何是细。师作斩蛇势。曰与么则依而行之。师曰。依而行之且置。你甚处见我斩蛇。僧无对。

【颂】僧辞。师问甚么处去。曰诸方学五味禅去。师曰。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祇有一味禅。曰如何是一味禅。师便打。僧曰。会也会也。师曰。道道。僧拟开口。师又打。僧后到黄檗。举前话。檗上堂曰。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祇有归宗较些子。

【颂】江州史李渤问。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谈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而

○李异日又问。一大藏教。明得个甚么边事。师举拳示之曰。还会么。曰不会。师曰。这个措大。拳头也不识。曰请师指示。师曰。遇人即途中授与。不遇即世谛流布。师以目有重瞳。遂将药手按摩。以致两目俱亦。世号赤眼归宗焉。

大珠慧海禅师

依越州大云寺智和尚受业。初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拟须何事。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甚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么。曰阿那个是慧海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师于言下。自识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谢。师事六载。后以受业师老。遽归奉养。乃晦迹藏用。外示痴讷。自撰顿悟入道要门论一卷。法姪玄晏。窃出江外呈马祖。祖覧讫。告众曰。越州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也。时学侣渐多。日夜扣激。事不得。随问随答。其辨无碍。

○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清谈对面非佛而谁。众皆茫然。

○僧又问。如何得大涅槃。师曰。不造生死业。曰如何是生死业。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曰云何即得解脱。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曰。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者无对。师曰。达即徧境是。不悟永乖踈。

○律师法明谓师曰。禅师家多落空。师曰。却是座主家落空。明大惊曰。何得落空。师曰。经论是纸墨文字。纸墨文字者。俱是空设。于声上建立名句等法。无非是空。座主执滞教体。岂不落空。明曰。禅师落空否。师曰。不落空。明曰。何得却不落空。师曰。文字等皆从智慧而生。大用现前。那得落空。

○道流问。世间还有法过于自然否。师曰有。曰何法过得。师曰。能知自然者。曰元气是道否。师曰。元气自元气。道自道。曰若如是者。则有二也。师曰。知无两人。又问。云何为邪。云何为正。师曰。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

○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师曰。有变易。藏曰。禅师错也。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曰有。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也。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曰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如何即是的当。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易。便作变易解会。说不变易。便作不变易解会。藏曰。故知南宗实不可测。

○有问。儒释道三教。同异如何。师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上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悟由人。不在教之同异也。

庞蕴居士

【颂】唐贞元初。谒石头。乃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后与丹霞为友。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头然之。曰子以缁邪素邪。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

【颂】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

【评】【颂】因辞药山。山命十禅客相送至门首。士乃指空中雪曰。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全禅客曰。落在甚处。士遂与一掌。全曰。也不得草草。士曰。恁么称禅客。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全曰。居士作么生。士又掌曰。眼见如盲。口说如痖。

【颂】庞行婆入鹿门寺设斋。维那请意旨。婆拈疏子插向髻后曰。回向了也。便出去。

【颂】士坐次。问灵照曰。古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照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士曰。你作么生。照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

【颂】士将入灭。谓灵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遽报日中矣。而有蚀也。士出户观次。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更延七日。

【颂】州牧于公頔问疾次。士谓之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枕于公膝而化。

(会元三卷终)

黄檗希运禅师

【颂】初游天台。逢一僧。与之言笑。如旧相识。熟视之。目光射人。乃偕行。属㵎水暴涨。捐笠植杖而止。其僧率师同渡。师曰。兄要渡自渡。彼即褰衣蹑波。若履平地。回顾曰。渡来渡来。师曰。咄。这自了汉。吾早知。当斫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言讫不见。

【颂】师在盐官殿上礼佛次。时 唐宣宗为沙弥。问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礼如是事。弥曰。用礼何为。师便掌。弥曰。太麤生。师曰。这里是甚么所在。说麤说细。随后又掌。

【颂】裴相国一日拓一尊佛于师前跪曰。请师安名。师召曰。裴休。公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公礼拜。

【颂】师辞南泉。泉门送。提起师笠曰。长老身材没量大。笠子太小生。师曰。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泉曰。王老师𫆏。师戴笠便行。

【评】【颂】上堂。大众云集。乃曰。汝等诸人。欲何所求。以拄杖趂之。大众不散。师却复坐曰。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取笑于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图他热閙也。老僧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一个汉。便从顶门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他。可中总似汝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日事也。汝等既称行脚。亦须著些精彩好。还知道大唐国内无禅师么。时有僧问。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甚么却道无禅师。师曰。不道无禅。祇是无师。阇黎不见马大师下。有八十余人坐道场。得马师正法眼者。止三两人。庐山归宗和尚是其一。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始得。且如四祖下牛头。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有此眼目。方辩得邪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汝入门来。便识得了也。还知么。急须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过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后总被俗汉算将去在。宜自看远近。是阿谁面上事。若会即便会。若不会即散去。珍重。

长庆大安禅师(号懒安)

造百丈。礼而问曰。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丈曰。大似骑牛觅牛。师曰。识得后如何。丈曰。如人骑牛至家。师曰。未审始终如何保任。丈曰。如牧牛人。执杖视之。不令犯人苗稼。师自兹领旨。更不驰求。

○同参祐禅师。创居沩山。师躬耕助道。及祐归寂。众请接踵住持。上堂。汝诸人总来就安求觅甚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担佛傍家走。如渴鹿赴阳𦦨相似。何时得相应去。汝欲作佛。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妄想恶觉。垢净众生之心。便是初心正觉佛。更向何处别讨。所以安在沩山三十年来。吃沩山饭。屙沩山屎。不学沩山禅。祇看一头水牯牛。若落路入草。便把鼻孔拽转来。才犯人苗稼。即鞭挞。调伏既久。可怜生受人言语。如今变作个露地白牛。常在面前。终日露逈逈地。趂亦不去。汝诸人各自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见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釆一切善恶音响。如是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取。影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且道是甚么物任持。便得如是。且无丝𩬊可见。岂不见志公和尚云。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珍重。

○僧问。一切施为是法身用。如何是法身。师曰。一切施为是法身用。曰离却五蕴。如何是本来身。师曰。地水火风。受想行识。曰这个是五蕴。师曰。这个异五蕴。

○问此阴谢。彼阴未生时如何。师曰。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曰不会。师曰。若会此阴。便明彼阴。

○问佛在何处。师曰。不离心。

赵州观音院(亦曰东院)从谂禅师

童稚从师披剃。未纳戒。便抵池阳。参南泉。值泉偃息而问曰。近离甚处。师曰瑞像。泉曰。还见瑞像么。师曰。不见瑞像。祇见卧如来。

【颂】泉便起坐。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泉曰。那个是你主。师近前躬身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泉器之。许其入室。

【颂】他日问泉曰。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虗。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邪。师于言下悟理。

【颂】师一日问泉曰。知有底人。向甚么处去。泉曰。山前檀越家。作一头水牯牛去。师曰。谢师指示。泉曰。昨夜三更月到窓。

○泉曰。今时人须向异类中行始得。师曰。异即不问。如何是类。泉以两手拓地。师近前一踏踏倒。却向涅槃堂里呌曰。悔悔。泉令侍者问。悔个甚么。师曰。悔不更与两踏。

【颂】师一日到茱萸。执拄杖于法堂上。从东过西。萸曰。作甚么。师曰探水。萸曰。我这里一滴也无。探个甚么。师以杖倚壁便下。

○上堂。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僧问。未审佛是谁家烦恼。师曰。与一切人烦恼。曰如何免得。师曰。用免作么。

【颂】僧辞。师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师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师曰。摘杨花摘杨花。

【评】【颂】僧问。承闻和尚。亲见南泉。是否。师曰。镇州出大萝卜头。

【评】【颂】上堂。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实际理地。甚么处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汝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会。截去老僧头去。梦幻空花。徒劳把捉。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既不从外得。更拘执作么。如羊相似。乱拾物安向口里。老僧见药山和尚道。有人问著。但教合取狗口。老僧亦教合取狗口。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一似猎狗。专欲得物吃。佛法在甚么处。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于中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一从见老僧后。更不是别人。祇是个主人公。这个更向外觅作么。正恁么时。莫转头换脑。若转头换脑。即失却也。僧问。承师有言。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如何是此性。师曰。四大五阴。曰此犹是坏底。如何是此性。师曰。四大五阴(法眼云。是一个两个。是坏不坏。且作么生会。试断看)

【颂】尼问。如何是密密意。师以手掐之。尼曰。和尚犹有这个在。师曰。却是你有这个在。

【颂】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僧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后有僧举似师。师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师便去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师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师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

【颂】有一婆子。令人送钱。请转藏经。师受施利了。却下禅床。转一匝。乃曰。传语婆。转藏经竟。其人回。举似婆。婆曰。比来请转全藏。如何祇为转半藏。

【颂】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师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庭前柏树子。

【评】【颂】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甚么。师曰。我亦不知。僧曰。和尚既不知。为甚道不在明白里。师曰。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评】【颂】别僧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否。师曰曾有人问我老僧。直得五年分踈不下。

【评】【颂】又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师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曰此犹是拣择。师曰。田厍奴。甚处是拣择。僧无语。

【评】【颂】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和尚如何为人。师曰。何不引尽此语。僧曰。某甲祇念得到这里。师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颂】问如何是道。师曰。墙外底。曰不问这个。师曰。你问那个。曰大道。师曰。大道透长安。

【颂】问如何是佛。师曰。殿里底。

【颂】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吃粥了也未。曰吃粥了也。师曰。洗钵盂去。其僧忽然省悟。

【颂】上堂。才有是非。纷然失心。还有答话也无。僧举似洛浦。浦扣齿。又举似云居。居曰。何必。僧回举似师。师曰。南方大有人丧身失命。曰请和尚举。师才举前话。僧指傍僧曰。这个师僧吃却饭了。作恁么语话。师休去。

【评】【颂】问久向赵州石桥。到来祇见略彴。师曰。汝祇见略彴。且不见石桥。曰如何是石桥。师曰。度驴度马。

【颂】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无。师曰。为伊有业识在。

【颂】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评】【颂】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师曰。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

【颂】真定帅王公。携诸子入院。师坐而问曰。大王会么。王曰不会。师曰。自小持斋身老。见人无力下禅床。王尤加礼重。翌日令客将传语。师下禅床受之。侍者曰。和尚见大王来。不下禅床。今日军将来。为甚么却下禅床。师曰。非汝所知。第一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

【颂】因侍者报大王来也。师曰。万福大王。者曰。未到在。师曰。又道来也。

【颂】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师曰。水浅不是泊船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师曰。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上堂。正人说邪法。邪法悉皆正。邪人说正法。正法悉皆邪诸方难见易识。我这里易见难识。

【评】【颂】僧问。如何是赵州。师曰。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评】【颂】问。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师曰。急水上打毬子。僧却问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子曰。念念不停留。

【颂】问和尚姓甚么。师曰。常州有。曰甲子多少。师曰。苏州有。

【颂】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乃曰。兄弟莫久立。有事商量。无事向衣钵下坐穷理好。老僧行脚时。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无别用心处。若不如是。大远在。

长沙景岑禅师

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丈。事不获。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光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自。我常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法界众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发时。汝等诸人向甚么处委悉。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消息。何处得山河国土来。时有僧问。如何是沙门眼。师曰。长长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轮回出不得。僧曰。未审出个甚么不得。师曰。昼见日夜见星。曰学人不会。师曰。妙高山色青又青。

【评】【颂】游山归。首座问。和尚甚处去来。师曰。游山来。座曰。到甚么处。师曰。始从芳草去。又逐落花回。座曰。大似春意。师曰。也胜秋露滴芙蕖。

○有客来谒。师召尚书。其人应诺。师曰。不是尚书本命。曰不可离却即今祗对。别有第二主人。师曰。唤尚书作至尊得么。曰恁么总不祗对时。莫是弟子主人否。师曰。非但祗对与不祗对时。无始劫来。是个生死根本。有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祇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颂】有秀才看千佛名经。问曰。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还化物也无。师曰。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也未。曰未曾。师曰。得闲题取一篇好。

○晧月供奉问。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槃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问果上涅槃。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么未证。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齐于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曰未审功齐何道。名证大涅槃。师示偈曰。摩诃般若照。解脱甚深法。法身寂灭体。三一理圆常。欲识功齐处。此名常寂光。曰果上三德涅槃。蒙开示。如何是因中涅槃。师曰。大德是月。

○僧问。如何是平常心。师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曰学人不会。师曰。热即取凉。寒即取火。

○问和尚继嗣何人。师曰。我无人得继嗣。曰还参学也无。师曰。我自参学。曰师意如何。师有偈曰。虗空问万象。万象答虗空。谁人亲得闻。木叉丱角童。

【颂】师与仰山翫月次。山曰。人人尽有这个。祇是用不得。师曰。恰是倩汝用。山曰。你作么生用。师劈胸与一踏。山曰。㘞。直下是个大虫。自此诸方称为岑大虫。

【颂】三圣令秀上座问曰。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石头作沙弥时。参见六祖。秀曰。不问石头见六祖。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师曰。教伊寻思去。秀曰。和尚虽有千尺寒松。且无抽条石笋。师默然。秀曰。谢和尚答话。师亦默然。秀回举似三圣。圣曰。若恁么。犹胜临济七步。然虽如此。待我更验看。至明日。三圣上问。承闻和尚。昨日答南泉迁化一则语。可谓光前绝后。今古罕闻。师亦默然。

○僧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理如何。师曰。听老僧偈。碍处非墙壁。通处没虗空。若人如是解。心色本来同。又云。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问蚯蚓断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阿那头。师曰。妄想作么。曰其如动何。师曰。汝岂不知火风未散。

【颂】问如何转得山河国土归自去。师曰。如何转得自成山河国土去。曰不会。师曰。湖南城下好养民。米贱柴多足四邻。僧无语。师示偈曰。谁问山河转。山河转向谁。圆通无两畔。法性本无归。

○华严座主问。虗空为是定有。为是定无。师曰。言有亦得。言无亦得。虗空有时。但有假有。虗空无时。但无假无。曰如和尚所说。有何教文。师曰。大德岂不闻首楞严云。十方虗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岂不是虗空生时。但生假名。又云。汝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虗空。悉皆消殒。岂不是虗空灭时。但灭假名。老僧所以道。有是假有。无是假无。又问。经云如净瑠璃中。内现真金像。此意如何。师曰。以净瑠璃为法界体。以真金像为无漏智。体能生智。智能达体。故云。如净瑠璃中。内现真金像。

○久依南泉。有投机偈曰。今日还乡入大门。南泉亲道徧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回头惭愧好儿孙。泉答曰。今日投机事莫论。南泉不道徧乾坤。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

【颂】僧问。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只如二祖。是了不了。师曰空。又问云门。门曰确(大沩秀云。长沙空。云门确。信手拈。非造作。离心意识参。出圣凡路学。才有丝毫。腾蛇绕脚)【增收】。

荐福弘辩禅师

唐宣宗问。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觉无惑名慧。帝曰。何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廸。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谈。乃至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帝曰。何为佛心。对曰。佛者西天之语。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百千异号。体唯其一。无形状。非青黄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传。而不念别有所得也。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对曰。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顿晓。是以佛为韦提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于极乐。故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帝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呪求佛如何。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帝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何。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各各自性。同一法藏。当时然灯如来。但印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故经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万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师是日辩对七刻。赐紫方袍。号圆智禅师。

睦州陈尊宿

持戒精严。学通三藏。游方契旨于黄檗。后为四众请住观音院。常百余众。经数十载。

【颂】学者叩激。随问遽答。词语峻险。既非循辙。故浅机之流。往往𠷣之。唯玄学性敏者钦伏。由是诸方归慕。咸以尊宿称。后归开元。居房织蒲鞋以养母。故有陈蒲鞋之号。或见讲僧。乃召曰座主。主应诺。师曰。担板汉。

【颂】一日晚参。谓众曰。汝等诸人。还得个入头处也未。若未得个入头处。须觅个入头处。若得个入头处。后不得孤负老僧。时有僧出礼拜曰。某甲终不敢孤负和尚。师曰。早是孤负我了也。又曰。明明向你道。尚自不会。何况盖覆将来。

【颂】师见僧。乃曰。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曰某甲如是。师曰。三门头金刚。为甚么举拳。曰金刚尚乃如是。师便打。

○问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要道有甚么难。曰请师道。师曰。初三十一。中九下七。

【颂】问以一重去一重即不问。不以一重去一重时如何。师曰。昨朝栽茄子。今日种冬瓜。

○问。某甲讲兼行脚。不会教意时如何。师曰。灼然实语当忏悔。曰乞师指示。师曰。汝若不问老僧。即缄口无言。汝既问老僧。不可缄口去也。曰请师便道。师曰。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颂】问高揖释迦。不拜弥勒时如何。师曰。昨日有人问。趂出了也。曰和尚恐某甲不实那。师曰。拄杖不在。苕菷柄聊与三十。

【评】【颂】问僧。近离甚处。僧便喝。师曰。老僧被你一喝。僧又喝。师曰。三喝四喝后作么生。僧无语。师便打曰。这掠虗汉。

【颂】秀才访师。称会二十四家书。师以拄杖空中点一点曰。会么。秀才罔措。师曰。又道会。二十四家书。永字八法也不识。

【颂】上堂。裂开也在我。揑聚也在我。时有僧问。如何是裂开。师曰。三九二十七。菩提涅槃。真如解脱。即心即佛。我且与么道。你又作么生。曰某甲不与么道。师曰。盏子扑落地。碟子成七片。曰如何揑聚。师乃敛手而坐。

【颂】师看经次。陈操尚书问。和尚看甚么经。师曰。金刚经。书曰。六朝翻译。此当第几。师举起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颂】师问秀才。先辈治甚经。才曰治易。师曰。易中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且道不知个甚么。才曰。不知其道。师曰。作么生是道。才无对。

【颂】示众曰。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明。亦如丧考妣(千峰琬颂云。杨子江头波浪深。行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到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增收】。

禅宗正脉卷第二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