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纲目凡例
- 佛祖 福慧两足。正觉无上。故名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应。故名为祖。现在贤劫第四尊佛。号曰释迦。王此五浊大千世界。释迦传迦叶。二十八传至达磨。是谓西天二十八祖。达磨传慧可。六传至惠能。是谓东土六祖。嗣后五宗继兴。法法相传。无忝祖位 教门则有瑜伽宗南山宗天台宗慈恩宗贤首宗。
- 纲目 纲者大纲。目者细目。儒书纲目。为世间法。善恶俱陈。以备法戒。故有褒有贬。佛祖纲目。为出世间法专为托彼已成之佛祖。显我自性之佛祖。故无褒无贬。
- 卷帙 如来示生印度。大教渐被支那。则此方著述。断以释迦为主。今不论篇数多寡。以一甲子。周为一卷。起周康王二年甲子。止洪武十六年癸亥。总计四十一甲子。成四十一卷。仍编字号以便查考。
- 年号 西土东土。不同世法。道法亦异。今每卷纲目前。先将此土年号。注入甲子内。然后专书佛祖机缘化迹。庶不混杂。
- 五时 如来示现有五时。一降生。二出家。三成道。四说法。五涅槃。如来说法亦有五时。一华严。二尘苑。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
- 机缘 教外别传。才出母胎。便已漏逗。何待拈花纲目。于涅槃后。纯录机缘者。良有深意。上流之士。若于此处觑得破时。一千七百则公案。不消一揑。
- 化迹 神通变化。虽佛祖。亦时借以折伏魔外。实则正法不系乎此。如沩山云门。道满天下。未闻以三世国王失通之故。而少贬其宗风。故纲目虽不削化迹。亦不滞化迹。
- 宗教 教是佛语。宗是佛心。但愁心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语。然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故是书以传法正宗。为主而教。尤不可不看。
- 净土 佛开净土一门。实救世之良方。亦参禅之捷径。达磨未来。远公始创莲社。教人一心念佛。要其归极与直指单传。毫发无异。近世云栖宏师。古佛再来。俨然德山临济而不用棒喝。单提念佛话头。可谓善学柳下惠。不师其迹。读纲目者。直须识得此意。
- 宗派 调字号第三十一卷。马祖石头会下有二道悟。不可不辨。一道悟嗣石头。东阳张氏子。初参国一。后谒石头。顿悟。住荆州城东天皇寺。弟子三人。一慧真。一文贲。一幽闲。恊律即符载撰碑。一道悟嗣马祖。渚宫崔氏子。初谒石头不契。次谒忠国师。后谒马祖。言下大悟。授记返荆门。节使以天王嗔责。造天王寺于府西供师。弟子一人龙潭崇信。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撰碑。据此则龙潭嗣天王。天王嗣马祖无疑。传灯乃误列于石头法派。而宋景濂护法后记。亦因之。何也。况唐闻人归登南岳碑。圭峰答裴相国宗趣。权德舆马祖塔铭。皆以天王嗣法马祖。而佛国白达观颕吕夏卿张无尽。亦皆著辨证传灯之误。纲目查明。一一改正。
- 辨讹 腾字号第三十四卷。干祐庚戌。吴越王以诞辰饭僧。王问永明。今有真僧降否。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应身也。王趋驾参礼。称为定光出世。长耳但云。永明饶舌。遂跏趺而化。令参号。永明与长耳。同嗣雪峰。初住翠岩天福。丁酉王请住龙册。即所问之永明也。显德甲寅。王始建永明寺。请道潜居之。宋建隆辛酉。道潜化王。乃请延寿住永明。自辛酉溯至庚戌。凡十有一年。此时寿未出世。永明寺亦未建。安得谓王所问之永明乃延寿之永明哉。佛书中如此类者颇多。而遗漏处亦不少。姑俟博雅详订再续。
- 序文 纲目卷首。除自述愿文及原疏外。止录宋景濂序传法正宗记及护教编后记二首。更不敢乞文名公以相粉饰。
(此书业已镌成于癸酉。乃甲戌秋。思翁 予告南还。一见欣然。愿序洪愽典要。遂为此书冠冕)。
佛祖纲目凡例(终)
佛祖纲目总次
全部纲目内所载。虽西方圣人为大千教主。实遵东土帝王花甲。编年纪号。自序文起至末卷助赀姓氏。止分列四十一卷。共成十二䇿开后。
第一䇿 董序 (黄引许䟦) 自序 凡例 宋序 七佛偈 首卷至十八卷 第二䇿 十九卷至二十八卷 第三䇿 二十九卷至三十一卷 第四䇿 三十二卷 第五䇿 三十三卷 第六䇿 三十四卷 第七䇿 三十五卷 第八䇿 三十六卷 第九䇿 三十七卷之上 第十䇿 三十七卷之下 第十一䇿 三十八卷至三十九卷 第十二䇿 四十卷至四十一卷 自䟦 善信 助赀数目
佛祖纲目总次(终)
No. 1594-G 叙七佛
传灯录云。古佛应世。绵历无穷。难以悉数。现在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案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嵿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甲子(周康王二年起)己丑(周昭王元年)癸亥(周昭王三十五年止)
周姬姓。起武王己卯。止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合八百六十七年。世尊乃第四主昭王二十六年示生。故今断自昭王甲寅起 世尊生时。此方江河泛涨。泉井溢出。大地震动。有五色光。贯太微宫。王问群臣。是何祥瑞。太史苏繇奏曰。西方有圣人生。王曰。于此何如。繇曰。此时无他。一千年后。声教被及。王令刻石。埋于南郊。志之云。
(甲寅)释迦牟尼佛示现受生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佛也。然灯佛所为善慧仙人。甞买莲花供佛。又见地湿。脱衣布地解发覆之。佛记善慧。汝过阿僧祗劫。于五浊恶世。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贤劫第三尊。迦叶佛时。为护明菩萨。命终往生兜率陀天。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国土。现种种身。为诸众生。随宜说法。乃至作佛期运将至。即观今阎浮提诸众生。皆我初发心来。所成熟者。堪受玅法。余国边地。皆不应生此世界。迦毗罗国。最为处中。往古诸佛出兴。皆生于此。诸族种姓。刹帝利第一。瞿昙苗裔。圣王之后。净饭王过去因缘。具足清净性行。夫妻真正。堪为父母。既作此观。遂集诸天子。告言。我今不久。舍此天宫。生阎浮提。出家学道。成一切种智。设大法会。广利人天。汝等亦当同受法食。诸天子欢喜踊跃。各心念言。菩萨不久。当成正觉。时菩萨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降神母胎。净饭王夫人摩耶。于寤寐间。见菩萨腾空来。从右脇入。影现于外。如处琉璃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菩萨在胎。晨朝为色界诸天说法。日中为欲界诸天说法。晡时为诸鬼神说法。夜三时亦复如是。成熟无量众生。甲寅四月八日。日初出时。摩耶手攀无忧树枝。菩萨从右脇出。时树下生七茎七宝莲花。菩萨堕莲花上。自行七步。举其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天人。说是言已。四天王接置宝几。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王以太子生时诸瑞吉祥。遂名萨婆悉达。(此言顿吉)时香山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能断疑惑。以神通力。腾空而来。相太子已。忽然悲泣。王惊问故。仙人答曰。太子具三十二相。年十九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然王太子决定成一切种智。转无上法轮。我今年已百二十。不久命终。生无想天。不覩佛兴。不闻经法。故自悲耳。太子生七日。摩耶命终。生忉利天。王嘱姨母波阇波提养育 太子初生。口称独尊。言已便默。如诸婴孩。七岁王令学书。访国中第一聪明婆罗门。名曰选友。为太子师。婆罗门授以梵书佉留书。太子问。阎浮提中有几种书。师默然。又问。阿字何义。师又默然。即从座起。问曰。太子初生时。自言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此言不虗。惟愿为说阎浮提凡有几种。太子曰。阎浮提中。梵书。佉留书。护众书。疾坚书。龙鬼书。捷沓和书。阿须伦书。鹿轮书。天腹书。转数书。转眼书观空书。摄取书。具有天地八部四洲鸟兽等音声诸书。有如是等六十四种。又阿字是梵音声。此字义是不可坏。亦是无上真正之道义。凡如此义。无量无边。婆罗门白王。太子是天人第一之师。云何欲令我教耶。复令忍天教兵法。太子自能通达。忍天反礼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