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宋太祖干德二年起)戊辰(改开宝)丙子(太宗太平兴国元年)甲申(改雍熈)戊子(改端拱)庚寅(改淳化)乙未(改至道)戊戌(真宗咸平元年)甲辰(改元景德)戊申(改大中祥符)丁巳(改天禧)壬戌(改干兴)癸亥(宋仁宗天圣元年止)
壬午。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诏立译法院于东京。如唐故事。以宰辅为译经润文使。
(甲子)光祚禅师住智门
光祚。浙江人。入蜀参香林澄远。受心印。回住随州智门。上堂。山僧记得。在母胎中。有一则语。今日举似。大众诸人。不得作道理商量。还有人商量得么。若商量不得。三十年后。不得错举○羲寂。字常照。永嘉胡氏子。母初怀姙。不喜荤血。及产有物蒙其首。若紫帽然出家受具。学止观于清竦。甞慨天台教文屡经兵火。传者无凭。乃恳德韶曰。智者之教。年祀𥨊远。率多散落。惟新罗国其本甚备。非和尚慈力。孰能致之。韶闻于吴越王。一日王因覧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之语。以问韶。韶曰此是教义。可问羲寂。王召寂问之。寂曰。此出智者妙玄中文。因言。唐末教籍流散海外。今不复存。宋干德二年。王乃遣使。及賷韶书。往高丽国。缮写。备足而还。王为寂建寺螺溪。赐号净光。有兴教明师。年方弱冠。听经会下。常自疑云。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披弥勒百尺之身。正应其量。为衣解长耶。身解短耶。遂往云居问韶。韶曰。座主却是汝会。明拂袖而退。韶曰。小儿子吾若答汝。不是当有因果。汝若不是。吾当见之。明回螺溪。口即吐血。寂惊曰。此新戒触忤菩萨人来。明举前话。寂曰。汝不会国师意。速去。忏悔。明具威仪诣前。悲泣曰。愿和尚慈悲。许某忏悔。韶曰。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曰。若许忏悔。当终身给侍。韶乃为颂云。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迦弥勒。如印印泥。明自此疾瘳。归谢寂曰。非师指教。几丧此生○庐山莲花峰祥庵主。得旨于奉先深。住庵时。示众云。若是此事。最是急切。须是明取始得。若是明得时中。免被拘系。便得随处安闲。亦不要将心捺伏。须是自然合他古辙去。始得才到学处分剂。便须露布个道理。以为佛法几时得以地休歇去。上座却请。与么相委好。又每拈拄杖曰。古人到这里。为甚么。不肯住。前后二十年。终无一人答。得临示寂。乃自代曰。为他途路不得力。复曰。毕竟如何。又以杖横肩自代曰。楖𣗖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言毕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