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纪
祖具二义。曰本。曰述。本其道而述之也。达摩氏曰。亦不覩恶而生嫌。亦不覩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西天祖师
(西天竺国也。诸祖乘愿利生。传持宗统。托迹西竺。至二十八传。般若智光。运照东土。大乘荷法者。方乃应运迭兴)。
安隐忍曰。西天诸祖。生而神悟。皆法身大士。应世继统。当时被其化者。动至千万。而于授受之际。卒皆一人。可见正法眼藏之不易透。而佛祖心印之不易合也。观夫临机勘辨。以道合道之言。若谷响空音。不留朕迹。即甘蝇之射。不能喻其准。石火之光。不能喻其捷。裴将军之舞剑。不能喻其盘礡变化。非大死却活。功照俱绝。其孰至此哉。后之人以心性道理依通之迹。用相仿佛。狮乳驴乳。固同一色。要在具眼英杰辨之。
第一世祖
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姓婆罗门。父号饮泽。母号香至。梵语迦叶。此云饮光。葢以身光得名。摩诃云大。以别于三迦叶也。清净自居。修杜多行。礼佛于竹林精舍。佛于众中。称叹行业第一。后因拈花因缘付法。如佛纪所载。
穆王癸酉五十四年。
第一世祖摩诃迦叶尊者嗣宗统(四十四年)。
祥符荫曰。佛以大道住持。开宗垂统。祖师受勅。传心说法。使正宗不坠。智眼常明。法王世系。毋容窃忝。故首书之。凡后正传宗统者皆然。
甲戌五十五年。
祖结集佛大藏。
祖告诸比丘曰。佛已茶毗。金刚舍利。非吾等事。宜当结集法眼。毋令断绝。乃勅众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宜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悉赴耆阇崛山。毕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乃入。祖告众曰。此阿难比丘。有大智慧。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可请彼集修多罗藏。(修多罗。华言契经。即法也)优波离持律第一。为众纪纲。令与五百罗汉。结集毗奈耶藏。(毗奈耶。华言善治。即律也)祖共诸大阿罗汉等。结集阿毗昙藏(阿毗昙。华言无比法。即论也)。
共王(名繄扈穆王子在位十二年按谥法既过能改曰共)。
共王乙亥元年。
祖住世传法 发明(竺干远隔。事迹难稽。首尼通以住世传法槩之)。
丙子二年。
丁丑三年。
戊寅四年。
己卯五年。
庚辰六年。
辛巳七年。
壬午八年。
癸未九年。
甲申十年。
乙酉十一年。
共王丙戌十二年。
懿王(名囏共王子在位二十五年按谥法温柔贤善曰懿)。
懿王丁亥元年。
戊子二年。
己丑三年。
庚寅四年。
辛卯五年。
壬辰六年。
癸巳七年。
甲午八年。
乙未九年。
丙申十年。
丁酉十一年。
戊戌十二年。
己亥十三年。
庚子十四年。
辛丑十五年。
壬寅十六年。
癸卯十七年。
甲辰十八年。
乙巳十九年。
丙午二十年。
丁未二十一年。
戊申二十二年。
己酉二十三年。
庚戌二十四年。
懿王辛亥二十五年。
孝王(名辟方懿王弟在位十五年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
孝王壬子元年。
癸丑二年。
甲寅三年。
乙卯四年。
丙辰五年。
祖住世传法。
祖付嘱阿难传持正法。
阿难一日问祖曰。佛传金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祖召阿难。阿难应诺。祖曰。倒却门前刹竿著。乃告阿难曰。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听吾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阿难作礼奉命。
祖入定鸡足山以待弥勒。
祖念既传法已。当遵佛勅。念佛舍利诸塔。皆在诸天。乃凌虗徧礼已。复以夙约。辞阿阇世王。遂入鸡足山。自念我今持僧伽黎。经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至弥勒出世。终不致坏。乃以禅定持身。语山神曰。若阿阇世王。及阿难来。山当为开。开已复合。
祥符荫曰。初祖绍统。住世四十四年。当世尊大法广化之后。机缘纯熟。护持密严无迹可见。且竺干隔别。无从广稽。如来一代大教。首宣结集。诚不忝佛勅。绍隆慧命者矣。乃以禅定持身俟见慈氏。非真如来使。担荷大法者。畴克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