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第十五世祖
讳祖先。嗣华藏。
宁宗戊午四年。
临济第十五世卧龙祖嗣宗统(一十四年)。
祖住常州荐福。上堂曰。十五日以前明似镜。十五日以后黑似漆。正当十五日。又且如何。莺迁乔木频频语。蝶恋芳丛对对飞。
己未五年(十二月诸州大水)。
庚申六年。
存考(蜀中近传大慧杲下福州西禅鼎需传鼓山安永永传净慈悟明明传苦口益益传筏渡慈慈传一言显显传小庵密密传二仰钦钦传无念有有传荆山宝宝传铁牛远为妙喜一支未绝存之以俟详考)。
祥符荫曰。七佛以来。不许无师自悟。佛祖付嘱。皆人天众前心法印证。初祖东来。必以袈裟表信。示佛祖慧命。重在传持。稍有淆讹。则以讹传讹。误人不小。今世有传云门源流录本者。岂云门儿孙犹在耶。又有突出法眼宗卷子。并妙喜源流记。断桥伦后续派。虽继绝为盛德事。然必确有真实证悟。不违从上心眼机语。方可以上质宗祖。不然。何容冐昧也。
灵隐岳退居东庵。
岳居灵隐六年。法道盛行。上章乞老。诏许之。
辛酉嘉泰元年。
祖迁真州灵岩。
壬戌二年。
禅师华藏支下东庵松源崇岳寂 发明(书东庵。与其退也)。
陆游号放翁。官待制。封渭南伯。参岳。问曰。心传之学。可得闻乎。岳曰。既是心传。岂从闻得。游领解。呈偈曰。几度驰车入帝京。逢僧一例眼双青。今朝始觉禅宗别。说有谈空要眼听。岳历住平江澄照。江阴光孝。无为冶父。饶州荐福。明州香山。平江虎邱。杭州灵隐。退居东庵。俄属微疾。犹不少废倡道。忽亲作书。别诸公卿。且垂二则语以验学者。曰有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开口不在舌头上。及贻书嗣法香山光睦。云居善开。嘱以大法。因书偈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瞥转玄关。佛祖罔措。跏趺而寂。实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得年七十有一。坐夏四十。奉全身塔于北高峰之原。
癸亥三年 金国学士屏山李纯甫著鸣道集(甫字纯之号屏山。参万松秀祖有得。因取迂叟司马光。横渠张子厚。程明道颢。伊川颐。谢上蔡良佐。刘元城安世。杨龟山时。张南轩栻。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屏山曰。儒佛之道。原本一心。其功用之殊。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便生分别。以为同异者。何也。如刘子翚之洞达。张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张敬夫之醇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方寸之地。既虗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但其知见。只以梦幻死生。操履只以尘垢富贵。皆学圣人而未至者。其论佛老也。实阳挤而阴助之。葢有微意存焉。唱千古之绝学。扫末流之尘迹。将行其说于世。政自不得不尔。如胡寅者。诟詈不已。嘻。其甚矣。岂非翻著祖衣。倒用如来印者邪。吾恐白面书生辈。不知诸老先生之心。借以为口实。则圣人之道。几何不化而为异端也。伊川之学。今自江东浸淫而北矣。缙绅之士。负高明之资者。皆甘心焉。余亦出入其中。几三十年。尝欲笺注其得失而未暇也。今撒籓篱于大方之家。汇渊谷于圣学之海。藐诸子胸中之秘。发此书言外之机。道冠儒履。同入解脱法门。翰墨文章。亦是神通游戏。姑以自洗其心耳。或传于人。将有怫然而怒。惘然而疑。凝然而思。释然而悟。哑然而笑者。必曰。此翁亦可怜矣。又曰。仆与诸君子。生于异代。非元丰元祐之党。同为儒者。无黄冠缁衣之私。所以呕出肺肝。苦相订正。止以圣人之教。不绝如发。互相矛盾。痛入骨髓。欲以区区之力。尚鼎足而不至于颠仆耳。或又挟其众也。哗而攻仆。则鼎覆矣。悲夫。仆非好辩也。恐圣人之教。支离而不合。亦不得已耳。如肤有疮疣。膏而肉之。地有坑堑。实而土之。岂抉其肉而出其土哉。仆与诸君子不同者。尽在此编矣。
禅师大慧下育王佛照德光寂。
光住天台鸿福天宁。杭州灵隐。明州育王。临安径山。屡承召对。宣赐优渥。住育王。谓产薄不足赡众。遂以所赐。及王臣长者所施之资。置田岁增谷五千。创数椽以自处。号曰东庵。掩关自娱。接人不倦。时许衲子入室。三月告众曰。吾世缘将尽。至十五问左右曰。今日月半也。左右曰然。又二日。索纸作遗书。与平昔所厚者。二十日蚤。集众叙别。皆法门旨要。无半语及他事。索更衣大书曰。八十三年。弥天罪过。末后殷勤。尽情说破。趺坐而逝。塔全身于庵后。勅谥普慧宗觉。塔曰圆鉴。
禅师昭觉支下天竺[仁-二+幻]堂中仁寂。
仁住大觉。迁中竺。徙灵峰。淳熈甲午。诏对说法。是年升堂告众而寂。
甲子四年。
禅师白云下郑州普照佛光道悟寂。
悟兰州宼氏子。闻马嘶大悟。至能耳谒白云海。先是人问海何不择法嗣。海作颂。有芝兰秀发。独出西秦之语。比悟至。夜闻空中人言来日接相公。黎明海呼僧行。令持香华接我关西弟子。寺乃唐郭子仪建。今渠自来住持也。既至。一言相契。径付衣盂。寺前尝有剽而杀人者。来告急。悟呼众擒之曰。即汝是贼。寻得其巢穴。贼众请命。悟与要言而释之。数十年。路不拾遗。人以此益信是汾阳王云。悟自后化行远迩。甲辰海迁寂。悟出世郑州普照。复迁三乡竹阁庵。时著白衣。跨牛横笛于洛川。人莫之测。尝谓人曰。道我是凡。向圣位里去。道我是圣。向凡位里去。道我不是圣不是凡。才向毗卢顶上有些行履处。五月日晚参毕。呼侍者。足未及门而逝。方丈上有五色云如宝葢。中有红光如日者三。
乙丑开禧元年。
丙寅二年(元太祖武皇帝十二月即位于斡难河自号可汗)。
祖住苏州秀峰穹窿禅师法薰来参。
上堂。举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杨岐鬭胜不鬭劣。秀峰鬭劣不鬭胜。秀峰乍住没亲疏。个个尽怀沧海珠。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薰字石田。慕祖道望来参。祖一见器之。
丁卯三年。
禅师师范自瑞岩第一座领明州清冲。
祖过天童扫密庵祖塔。范偕往。未几至瑞岩分座。忽夜梦伟衣冠者。持把茅见授。翼日明州清冲专使至。范受请。入院见所谓伽蓝神。茅其姓。衣冠与畴昔所梦无。
戊辰嘉定元年。
祖应阳和王请住湖州资福。
己巳二年。
祖应张约斋镃请开山慧云。
清凉范迁焦山。
庚午三年。
栴檀佛像至金国迎供内庭。
禅师可宣诏住径山。
宣蜀嘉定许氏子。参华藏民悟旨。诏住径山。远近辐凑。宣悲夫重趼而来者。穷其日力。食息无所。又于双谿之上。筑室百间。为接待庵。济其所不及。宁宗锡化城二大字。赐号佛日。
辛未四年。
禅师道生住妙果。
临济第十五世卧龙祖示寂。
祖时客径山。将示涅槃。手书别交游。六月九日。复书偈曰。末后一句。已成忉怛。写出人前。千错万错。书讫。端坐而逝。
禅师天童无用净全寂嗣径山杲。
止庵居士钱象祖。钱塘人。嗣无用全。参护国景元。元曰。欲究此事。须得心法两忘乃可。法执未忘。契理亦非悟也。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如何。曰本自无疮。勿伤之也。祖涣然有得。守金陵日。专修净土。创止庵高僧寮。为延僧谈道之所。嘉定元年。拜左丞相。辞归。益进净业。四年二月示微疾。书偈曰。菡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我心清净超于彼。今日遥知一朵开。后三日。僧有问疾者。祖曰。我不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为人。惟求生净土耳。言讫趺坐而逝。同时有饶节宇德操者。临川人。以文章著称。往来襄邓间。尝令其仆守舍。一日见仆归。占对异常。怪问之。仆曰。守舍无所用心。闻邻寺长老有道价。特往请一转语。忽尔开悟。身心泰然。无他也。节叹曰。汝能是。我乃不能。何哉。径往白崖问道。与其仆祝发为僧。节法名如璧。仆名如琳。节自号倚松道人。尝劝吕紫薇专意学道诗云。向来相许济时功。大似频伽饷远空。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文章不疗百年老。世事能排两颊红。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旛风 发明(为道忘分。有公叔同升之意。故附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