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第二十九世祖
讳宗书。号小山。初住少林。迁宗镜。
丙子十一年。
曹洞第二十九世宗镜祖嗣宗统(三十年)。
丁丑十二年。
戊寅十三年。
己卯十四年。
庚辰十五年。
辛巳十六年。
世宗肃皇帝。
世宗壬午嘉靖元年。
勅开万寿戒坛诏选宗师为十座首 发明(如来灭后。戒乃大师。自唐麟德年间。诏律师道宣开戒于终南山后。历代圣君。每见举扬。以宏遗范。今世宗登极之初。即有勅开戒坛。选师传授之诏。可谓不负灵山付嘱者矣。故特书)。
诏开戒坛。选宗师为十座首。宗林等应诏。演说毗尼。多所利益。上时奉玄。林上书规劝。请宏护大法。上不以为忤。林字大章。余姚宋氏子。捿隐于杭之安隐净慈间。薄游都下。屏迹香山。乃膺诏选。
癸未二年。
笑岩宝出家。
宝年十二。偶至禅林。听演华严大疏。至十地品。世尊作转轮王。布施国城妻子身命等。廓然如释桎梏。叹曰。千古犹今。同一梦幻。于是决志披缁。礼本境广慧寺大寂能为师。名德宝。号笑岩。
禅师果斌住南京天界。
斌字半峰。与顾华玉谈禅和诗。题王十岳山寮避暑诗云。小隐空山绝四邻。野云孤鹤自相亲。谁知一径深如许。犹有敲门看竹人。
甲申三年(正月五星聚于营室南畿诸郡大饥)。
乙酉四年。
丙戌五年。
禅师无相圆应中丞毛埕请住天池华山禅寺重修大殿。
华山寺为晋时古刹。峰前天池。一泓湛碧。高僧注经于此。池中三见青莲。有钵盂翠屏诸胜。中峰本祖建石殿。安置藏经。岁久荒圮。埕字贞甫。读书殿侧。见石柱流光之瑞。遂发心重修。延无相圆主席说法。有手记及诗文述其事。
丁亥六年(五月京师雨钱)。
戊子七年。
己丑八年。
庚寅九年。
禅师如迁圆佐谒宗镜祖于立雪庭。
迁凤翔岐山李氏子。首参悦庵喜。指示向上一路。寻入青峰山。吊影单栖。有所开悟。同天然佐来少室谒书祖。入室陶镕机契。俱蒙印可。
辛卯十年。
禅师如进通玄同谒宗镜祖。
进字隐庵。广平永年陈氏子。玄字古风。邺下王氏子。同谒书祖于少室。一见期以龙象。久之俱付衣法。
壬辰十一年。
禅师德宝至龙泉参祖。
宝徧参名宿。一日渡溪失足堕水。衣履俱湿。更衣吕家店。默坐。忽闻妇人责子有省。遂造关岭谒龙泉祖。呈所得。明旦入室。祖曰。上座昨日许多络索。向甚处去也。宝拟对。祖笑曰。鹞子过新罗。宝复问曰。十圣三贤。已全圣智。为甚不明斯旨。祖曰。如何是斯旨。下语皆不契。因临泉洗菜。忽一茎菜堕水。逐水圜转。捉之弗得。遂豁然喜跃。来归。祖举玄沙未彻语勘之。宝曰贼入空房。祖曰。不得草草。宝便喝。拂袖而出。旋辞祖入楚。
癸巳十二年。
禅师常忠谒书祖于嵩山。
忠字蕴空。生缘建昌。为儒时。尝讲姚江良知之学。出世后。闻中州小山祖道风。即往参谒。祖问来为何事。忠云为生死求出离法。祖曰。生死在何处。要你出离。忠无语。祖曰。且去务下著。一日忠又问如何得见性成佛。祖曰你吃饭也未。忠云已吃了。祖曰舌在你口里。还见么。忠云毕竟如何得成佛。祖曰。佛是干屎橛。汝咬得破么。忠拟再问。祖摇手曰不是不是。忠益心疑之。乃辞祖遍参诸方。
甲午十三年。
乙未十四年。
丙申十五年。
书祖自少室迁宗镜。
祖谢少林事。往住北京宗镜。时蕴知忠徧访诸方名宿有省。乃彻见祖作用。复返嵩山。随侍住宗镜。服勤三载。祖付以偈。
丁酉十六年。
祖付德宝法印。
宝入楚参大觉圆。觉齿高。仪貌丰硕。辞音如钟。住山数十年不与人事。禅门巨匠也。宝侍觉数月。朝夕扣击。举拈放风转。方便莫测。一日室中举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便悟。觉曰。既不涉有无。良久亦是闲名。正当恁么时。外道悟个甚么。宝拟对。觉以手掩其口曰。止止。犹挂齿在。宝曰。可谓东土衲僧。不若西天外道。遂作偈曰。一自当年画模则。几番红了几番黑。如今谢主老还乡。那管平生得未得。觉为助喜。未几回关岭。祖付以法印谕出世。
戊戌十七年。
己亥十八年。
庚子十九年。
辛丑二十年。
禅师常润参宗镜祖付法。
润字幻休。别号大千。南昌进贤王氏子。初谒万松林于径山。复参大方莲。后参宗镜祖。力行二年。愈益精进。祖举洞山我今不是渠诘之曰。既不是渠。毕竟是何人。润领悟。以偈答曰。若要识此人。有个真消息。无相满虗空。有形没踪迹。曾为佛祖师。尝作乾坤则。龟毛拂子清风生。兔角杖头明月出。祖曰。子无勦说。更须自入悟门。润曰。尚不借缘。从何门入。祖曰。既不借缘。何为至此。润曰。因不借缘。所以至此。祖曰。就不借缘一语。于意云何。润曰。彩凤飜飞身自在。铁牛奔吼意常闲。祖曰。善哉明日辞行。祖付偈曰。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润曰。常润是甚么人。安敢当此。祖嘱曰。吾道不振久矣岂宜袖手耶。润唯唯。
壬寅二十一年。
癸卯二十二年。
临济第二十七世龙泉祖示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