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605-A 继灯录序

禅家历世相传。喻之为灯。取其能破暗以显物。亦取其能继照于无尽也。自宋景德间道原大师始为传灯。嗣是则有广灯.续灯.联灯.普灯之作。所述互有详略。学者难以尽考。由是大川济公合之为会元。始终一贯。后学便之。功至渥也。若绍定以后诸师。会元未及収者。犹赖续灯收之。但采录未备。且止于宋末元初。自元以至今日将四百载。诸师霾光铲彩未获著明于世。伊谁之责乎。愚不自揣。乃于戊子之春博采旁搜冀以缉补前阙。至庚寅夏复得远门柱公所辑五灯续略。益补其所未备。无何而病作殊剧。历三月始愈。愈则目加昏耳加聋。手亦不能复亲笔砚。故其所录尚阙成化以下。葢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录凡六卷。名之曰继灯。或谓禅家贵在心悟。语言文字其糟粕也。何必连编累牍牵枝引蔓如五灯耶。况又益之为继灯耶。是不知言可以障道。亦可以载道。执之则精醇即为糟粕。了之则糟粕皆为精醇。言顾可尽废欤。至其所录或详或略。则亦因其时与机之不同。其势不得不然也。如少林面壁二祖安心。此则上古结绳之政也。继而有信心铭.法宝坛经。则轩辕之书契也。唐世马祖石头二派浩浩说禅。非三代之礼乐乎。宋世五派竞兴五灯迭出。非洙泗之六经乎。时当略则结绳不为少。时当详则六经不为多。要在逗众生之机以明本有之性而。若责春秋之民曰何不为结绳之简。不亦悖乎。至今日而犹有作者。非得也。政如六经之后复有孟氏之七篇道性善称尧舜倡仁义息邪说。亦以明先王之道耳。岂曰益之而为赘哉。若夫所录混滥。弗当于西来之旨。则如王通之五经。虽自谓可继孔氏。而不自知实尘饭涂羹之戏也。其罪戾不亦重乎。此则吾之所深惧而不能自迯者。尚当质之大方以俟郢削云。

岁在辛卯秋九月下浣之吉鼓山嗣祖沙门元贒序于圣箭堂中

凡例七条

  • 宗派旧有五。今惟临济曹洞二宗。临济宗会元终于十七世。故兹录即始于十八世。曹洞宗会元终于十五世。故兹录即始于十六世。
  • 诸师法语不存而出处可考者必载之。或一行之可传。或临终之有异者亦载之。使人毋谓宗门徒打口鼓也。
  • 诸师或有名可知而出处言句俱失录者。但依旧例存其名以俟后人攷入。其有颂古传世者亦取其一二则附入。此乃续略旧例。今因之。
  • 诸师言句或有醇疵相半者。难以槩录。岂可尽捐。今则节取之。一以成前人之美。一以碎金断璧无非宝也。
  • 五灯续略一书采录为详。余所未及见者多得之此书。其功伟矣。但有余之所见而彼未及见者。或有彼之所取而余则削去者。或同一语录而取舍各异者。或同一行实而详略有殊者。故兹录之行自不可。岂[曰/月]其功而为之哉。
  • 五宗次序。景德传灯及正宗记俱先青原后南岳。大川乃私党宗以南岳先青原后。又恐人诤论故复以法眼先临济。紊乱极矣。今一依旧例为定。
  • 诸师年代既远。嗣续难以攷正。闻明初有续传灯。余未及见。世无传。惟嘉靖间有祖派图载之颇详。然混乱极矣。未可全据。近见五灯续略攷正良多。然亦未尽。如东屿海下有月林镜。今攷月林乃参本来人入道者。实径山第八十代住持。入灭于正德乙卯。与东屿相去远甚。故特去之。余未及正。姑以俟后之君子。

继灯录目录

  序文 凡例卷一   曹洞宗 青原下十六世 雪窦鉴禅师法嗣  天童如净禅师 华藏祚禅师法嗣  东谷光禅师 青原下十七世 天童净禅师法嗣  鹿门觉禅师 雪庵从瑾禅师  石林秀禅师(无录) 孤蟾莹禅师(无录)  日本道元禅师 东谷光禅师法嗣  直翁举禅师(无录) 青原下十八世 鹿门觉禅师法嗣  青州一辩禅师 直翁举禅师法嗣  天童岫禅师 青原下十九世 青州辩禅师法嗣  大明宝禅师 慈云觉禅师 天童岫禅师法嗣  雪窦大证禅师 青原下二十世 大明宝禅师法嗣  王山体禅师 仁山恒禅师 青原下二十一世 王山体禅师法嗣  雪岩满禅师 胜默光禅师 仁山恒禅师法嗣  大明诠禅师(无录) 青原下二十二世 雪岩满禅师法嗣  报恩行秀禅师 青原下二十三世 报恩秀禅师法嗣  少室福裕禅师 报恩从伦禅师  从宽禅师 华严至温禅师  丞相移剌楚材居士 青原下二十四世 少室裕禅师法嗣  少室文泰禅师 报恩智泰禅师  灵岩净肃禅师 青原下二十五世 少室泰禅师法嗣  宝应福遇禅师 灵岩洁禅师(无录) 灵岩肃禅师法嗣  宝应永达禅师 封龙普就禅师 青原下二十六世 宝应遇禅师法嗣  少室文才禅师 灵谷谦禅师(无录) 灵岩洁禅师法嗣  天界道成禅师 封龙就禅师法嗣  天庆义让禅师 青原下二十七世 少室材禅师法嗣  万安子严禅师 灵谷谦禅师法嗣  灵谷正映禅师 天庆让禅师法嗣  熊耳子定禅师 青原下二十八世 万安严禅师法嗣  少室了改禅师 灵谷映禅师法嗣  雪峰远芷禅师(无录) 青原下二十九世  少室改禅师法嗣 少室契斌禅师卷第二   临济宗 南岳下十八世 鼓山永禅师法嗣  净慈悟明禅师 灵隐善禅师法嗣  雪峰善珍禅师 龙济宗鍪禅师  净慈仲颕禅师 净慈简禅师法嗣  育王大观禅师 径山琰禅师法嗣  净慈广闻禅师 双林朋禅师  径山原肇禅师 灵隐普济禅师  东山源禅师 弁山阡禅师 育王瑞禅师法嗣  瑞岩崇寿禅师 乾元颕禅师法嗣  鼓山祖鉴禅师 育王堪禅师法嗣  荐福灿禅师(无录) 天童杰禅师法嗣  卧龙祖先禅师 灵隐崇岳禅师  天童自镜禅师 荐福生禅师  隐静致柔禅师 净慈慧光禅师  侍郎张镃居士 天童观禅师法嗣  华藏善净禅师(无录) 虎丘善济禅师 天童颕禅师法嗣  灵隐如珏禅师 万寿观禅师法嗣  黄龙慧开禅师 孤峰德秀禅师(无录)  石霜妙印禅师 南岳下十九世 雪峰珍禅师法嗣  径山行端禅师 净慈颕禅师法嗣  江心了万禅师 岳林益禅师 育王观禅师法嗣  仰山元熈禅师 净慈闻禅师法嗣  径山妙高禅师 天童鉴禅师 双林朋禅师法嗣  灵隐祖訚禅师 灵隐济禅师法嗣  雪窦炳同禅师 荐福灿禅师法嗣  支提澄鉴禅师 卧龙先禅师法嗣  径山师范禅师 灵隐法薰禅师  云居慈觉禅师 灵隐岳禅师法嗣  天童文礼禅师 华藏觉通禅师  雪窦仲谦禅师 道场普岩禅师  金山善开禅师 龙翔希琏禅师  瑞岩光睦禅师 北海心禅师  诺庵肇禅师 净慈道禅师 天童镜禅师法嗣  鼓山元智禅师 净慈沅禅师 荐福生禅师法嗣  径山道冲禅师 隐静柔禅师法嗣  双杉元禅师 华藏净禅师法嗣  天童谋禅师 灵隐珏禅师法嗣  天竺有禅师 黄龙开禅师法嗣  护国宗禅师 瞎驴无见禅师  放牛余居士 孤峰秀禅师法嗣  鼓山正凝禅师 双林介禅师 石霜印禅师法嗣  金牛真禅师(无录) 真翁圆禅师(无录) 容庵海禅师法嗣  庆寿璋禅师卷第三   临济宗 南岳下二十世 径山端禅师法嗣  灵隐慧明禅师 天宁梵琦禅师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灵隐元瀞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熈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中竺正逵禅师 育王祖瑛禅师  祥符念常禅师 天童鉴禅师法嗣  竺田霖禅师(无录) 灵隐訚禅师法嗣  东林宗廓禅师 径山范禅师法嗣  仰山祖钦禅师 净慈妙伦禅师  天童惠禅师 天童祖智禅师  月坡明禅师 环溪一禅师  希叟昙禅师 灵隐宁禅师  无学元禅师(无录) 雪峰可湘禅师 灵隐薰禅师法嗣  净慈慧禅师 中竺珂禅师 天童礼禅师法嗣  育王如珙禅师 净慈行巩禅师 华藏通禅师法嗣  径山普度禅师 雪窦谦禅师法嗣  承天真禅师 道场岩禅师法嗣  径山智愚禅师 净慈衍禅师 金山开禅师法嗣  径山心月禅师 径山冲禅师法嗣  净慈敬禅师 北山隆禅师 天竺有禅师法嗣  天池信禅师(无录) 鼓山凝禅师法嗣  蒙山异禅师 金牛真禅师法嗣  太湖宽禅师(无录) 真翁圆禅师法嗣  无能教禅师(无录) 庆寿璋禅师法嗣  庆寿印简禅师卷第四   临济宗 南岳下二十一世 灵隐明禅师法嗣  双林訚禅师(无录) 万寿仁禅师法嗣  径山文琇禅师 径山铭禅师法嗣  天宁力金禅师 龙翔䜣禅师法嗣  天界慧昙禅师 天界宗泐禅师  圆通崇裕禅师 灵隐辅良禅师  灵隐怀渭禅师 保宁伦禅师法嗣  物先义禅师(无录) 竺田霖禅师法嗣  道场明德禅师 仰山钦禅师法嗣  高峰原妙禅师 灵云持定禅师  径山希陵禅师 道场信禅师(无录)  匡山源禅师(无录) 净慈伦禅师法嗣  瑞岩宝禅师(无录) 绝象鉴禅师  竹屋简禅师 无学元禅师法嗣  月庭忠禅师 高峰日禅师(无录) 雪峰湘禅师法嗣  开元妙恩禅师 开元契祖禅师 育王珙禅师法嗣  紫箨道禅师(无录) 保宁清茂禅师 净慈巩禅师法嗣  灵隐德海禅师 天宁景昙禅师 径山度禅师法嗣  玉山德珍禅师(无录) 径山净伏禅师  天童坦禅师(无录) 径山愚禅师法嗣  宝叶源禅师 闲极云禅师 径山月禅师法嗣  南叟茙禅师 天池信禅师法嗣  大慈成禅师(无录) 天宝法枢禅师 蒙山异禅师法嗣  铁山琼禅师 太湖宽禅师法嗣  缙云真禅师(无录) 龙池永宁禅师 无能教禅师法嗣  妙果水盛禅师卷第五   临济宗 南岳下二十二世 双林訚禅师法嗣  径山宗净禅师 天界昙禅师法嗣  灵谷净戒禅师 物先义禅师法嗣  净慈联禅师(无录) 高峰妙禅师法嗣  中峰明本禅师 正宗了义禅师  大觉祖雍禅师 白云以假禅师 灵云定禅师法嗣  般若世诚禅师 径山陵禅师法嗣  宝林绍大禅师 径山正源禅师  智者义禅师(无录) 道场信禅师法嗣  福源清珙禅师 匡山源禅师法嗣  海门惟则禅师 瑞岩宝禅师法嗣  华顶先覩禅师 高峰日禅师法嗣  日本踈石国师 开元祖禅师法嗣  开元如炤禅师 紫箨道禅师法嗣  瑞岩无愠禅师 别源源禅师(无录)  天童一禅师 保宁茂禅师法嗣  本觉清欲禅师 瑞云茂禅师 灵隐海禅师法嗣  径山颜禅师 斗峰正璋禅师  育王慧炤禅师 育王悟光禅师 天宁昙禅师法嗣  三空居士 玉山珍禅师法嗣  龙翔忠禅师 径山伏禅师法嗣  径山悦禅师 灵隐明禅师(无录) 天童坦禅师法嗣  天界怀信禅师 大慈成禅师法嗣  乌石世愚禅师 天宝枢禅师法嗣  雪峰智顺禅师 铁山琼禅师法嗣  香山聪禅师 缙云真禅师法嗣  灵鹫宝金禅师 南岳下二十三世 净慈联禅师法嗣  慈光成禅师 中峰本禅师法嗣  伏龙元长禅师 狮林惟则禅师  日本印原禅师 般若诚禅师法嗣  仰山正㕛禅师 智者义禅师法嗣  净慈普仁禅师 海门则禅师法嗣  白莲智安禅师 华顶覩禅师法嗣  福林智度禅师 开元炤禅师法嗣  开元大圭禅师 别源源禅师法嗣  天童原良禅师 天童一禅师法嗣  云居普庄禅师 径山悦禅师法嗣  灵隐来复禅师 灵隐明禅师法嗣  净慈可授禅师 乌石愚禅师法嗣  灵谷非幻禅师 三峰启原禅师卷第六   临济宗 南岳下二十四世 伏龙长禅师法嗣  邓蔚时蔚禅师 天龙守贵禅师  松隐德然禅师 仰山友禅师法嗣  慈舟济禅师(无录) 白莲安禅师法嗣  正传景隆禅师 福林度禅师法嗣  繁昌俊禅师(无录) 太守密庵何公(无录) 南岳下二十五世 邓蔚蔚禅师法嗣  邓蔚普持禅师(无录) 九峰胜学禅师 慈舟济禅师法嗣  寿昌本来禅师 繁昌俊禅师法嗣  东林悟禅师 何密庵居士法嗣  素庵田大士 南岳下二十六世 邓蔚持禅师法嗣  东明慧旵禅师 东林悟禅师法嗣  天成绍琦禅师 广善潭禅师(无录)  太岗澄禅师(无录) 伏牛圆信禅师  西禅瑞禅师 古庭善坚禅师 素庵田大士法嗣  佛迹真禅师 南岳下二十七世 东明旵禅师法嗣  东明普慈禅师 广善潭禅师法嗣  崇福觉华禅师 太岗澄禅师法嗣  天真本善禅师 普济净澄禅师 未详法嗣  沩山太初禅师 中观沼禅师  雪峰悟逸禅师 通玄圆通禅师  天台祖灯禅师 径山庄禅师  少林悟顿禅师

继灯录目录(终)

No. 1605

继灯录卷第一

曹洞宗

青原下十六世

雪窦鉴禅师法嗣

明州天童长翁如净禅师

生而岐嶷。不䫫常童。长学出世法。参足庵于雪窦。看庭前栢树子话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栢。鼻孔寥寥对眼睛。落地枯枝才𨁝跳。松萝亮鬲笑掀腾。庵颔之。出世屡迁名刹。后主净慈。升天童。开炉上堂。召大众打圆相云。个是天童火炉。近前则烧杀。退后则冻杀。忽有个汉出来道。合作么生。㘞火炉动也。上堂。霜风号肃杀。霜叶坠萧[台-台+(癸-天+虫)]。举拂子曰。看。唯有玲珑崔嵬望转高。所谓天童滞货今朝短贩。一遭莫有酧价底么。下座巡堂。上堂。外不放入。内不放出。痛下一槌。万事了毕。且道如何。太白峰前令斩新。内外纪纲俱委悉。上堂。天童鉄臭老拳头。打杀江湖水牯牛。夜深忽然生个卵。天明推出大日头。且道如何。晒㫰诸人烝湿处。免教行步滑如油。上堂。灵云见处桃花开。天童见处桃花落。桃花开。春风催。桃花落。春风恶。灵云且置。莫有与天童相见底么。春风恶桃花。跃浪生头角。新起妙严庆忏上堂。推倒多生老鼠窠。扫空平地笑呵呵。从空架起生头角。葢覆驴牛不厌多。今朝成就大缘千古。发挥大事。且道如何。斫额任他门外客。到家还我个中人。复举文殊问无著近离甚么处。著云南方。殊云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殊云多少众。著云或三百或五百。师云。春风勾引鹧鸪啼。著问文殊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著云多少众。殊云前三三与后三三。师曰。平地波澜钩铁船。这两转语要与诸方眉毛撕结。更有两转语要与诸方点眼。或三百或五百。铜钱铁钱省数足陌。前三三与后三三。萝卜芋嬭浅贮满担。诸方忽然眼开。决定拍手大笑。笑个甚么。不笑巴叉便笑杜撰。虽然笑者还稀。忽有人问天童多少众。便向他道。新起妙严夸第一。一齐都在𦘕图中。师六坐道场未说禀承。众有是请。师曰我待涅槃堂里拈出。果临终拈香曰。如净行脚四十余年。首到乳峰失脚堕于陷穽。此香今不免拈钝置我住雪窦足庵大和尚。并书辞世颂曰。六十六年罪犯弥天。打个𨁝跳活陷黄泉。咦。从来生死不相干。掷笔而逝。塔全身于本山。

青原下十七世

天童净禅师法嗣

日本永平道元禅师

姓源氏。本国村上天皇九世之裔。骨相奇秀。七处平满。目有重瞳。七岁读毛诗左传及诸经史。不由师训自然通晓。时以神童称之。居母丧。每观香烟缭绕念念散灭。悟世无常。遂投舅氏台山良显法师出家。时年一十四矣。寻禀具戒。究大小乘诸经论。闻大宋有老宿传佛心印。乃特附船舶航海入宋。抵明州。当宁宗嘉定十六年也。首登天童见无际派和尚。既而游双径礼浙翁琰。又谒宗月月堂无象诸大老。莫不机契。将理归楫有耆德勉之曰。当今宗门具大眼目者莫如长翁净和尚。现应诏住天童。子盍往见之。师如教即造天童。一见懽若平昔。师乃启曰。道元自幼在本国发菩提心。参诸知识。繙阅经论徒滞名相。不明大法。后入大宋见诸尊宿。获闻临济之宗。今得造法席。诚多生之幸。愿和尚慈悲听道元不时入室咨问法要。盖生死事大时不待人也。净怜其诚忻然许之。师于是昼夜精勤。脇不沾席者将及两载。一夜净巡堂见僧打睡。责之曰参禅要身心脱落。何得只管打睡。师从旁闻之。当下身心脱落廓然契悟。天明入方丈烧香。净曰子作么生。师曰身心脱落。净曰身心脱落脱落身心。师曰这个是暂时岐路。和尚莫乱印某甲。净曰我不乱印。师曰如何是和尚不乱印底。净曰脱落身心。师于言下释然。得大无碍。由是服勤四载。尽得洞上之道。于是告归。净付以伽黎顶相。嘱其弘扬。师既归。首住兴圣宝林禅寺。德风远播万指围绕。其禅林轨则一取法于天童。上堂。山僧历尽丛林只是等闲。最后见天童先师当下认得眼横鼻直。不被人瞒。便乃空手还乡。总无一毫佛法。只是任运过时。日日日东出。夜夜月沈西。毕竟如何。良久云。三年逢一闰。鸡向五更啼。上堂。身心脱落声色俱非。个中无悟何处著迷。座中谁是江南客。听取鹧鸪声外词。上堂。兴圣久不为众说话。佛殿僧堂溪声树影总为诸人说了也。诸人闻得也未。若道闻得。说个甚么。若道不闻。辜负自。云州太守义重公剏永平道场。请师居之。当开堂日有山神出现。因号其山曰吉祥副元帅。时赖平公从师受菩萨大戒。执弟子礼甚恭。缁素弟子得戒者徧于东国。后嵯峩帝赐以葚服徽号。师奉之高阁未甞挂体。一日示微疾。辞众书偈坐化。荼维获舍利无算。即塔于永平。阅世五十有四坐四十一夏。所著有正法眼藏.丛林清规.学道用心集并语录共若干卷。流行于世。景定间无外远和尚甞为序其语录。灵隐退耕宁。净慈虗堂愚二老俱为题䟦。嗣法弟子慧弉僧海诠慧凡三人。师在日国为洞宗始祖。今三十六州界内禅刹。凡称洞下云仍者。莫不事其香火礼其灵塔。猗欤盛哉。

道元禅师得法天童净祖。为日国洞宗始祖。续传灯失载。近有逆流禅德是其宗裔。特作书以师道行碑文附商舶寄示。所载悟由法语甚详。书中又引宋文宪护法录赠日本范堂仪公藏主文中。觉阿之嗣佛海远。道元之承天童净二语为证。余于是知古今得道散处于此界。他方或出或处。名德不表彰于世。如道元禅师者何限。余于是重有感焉。乃特采碑文立传。列于先师继灯录天童净祖嗣下。庶不没古德幽光。亦使读者有所攷镜云。

住福州鼓山涌泉禅寺道霈谨识。

青原下十八世

青原下十九世

普照辩禅师法嗣

青原下二十世

大明宝禅师法嗣

青原下二十二世

雪岩满禅师法嗣

燕京报恩寺万松行秀禅师

河内之解人。姓蔡氏。出家于邢州净土寺礼赟公为师。后受具戒。挑囊距燕。历潭过庆寿参胜默老人。教看长沙转自归山河大地话。半载全无由入。默曰我只愿你迟会。一日有省。复看玄沙未彻语。请益雪岩于磁之大明。才廿七日不觉伎俩尽。留入记室。语言相契径付衣偈。寻归净土搆万松轩以自适。寺内尊宿敦请住持。次住中都万寿寺。小参。昔有跨驴人问众僧何𨓏。僧曰道场去。人曰何处不是道场。僧以拳欧之曰。这汉没道理。向道场里跨驴不下。其人无语。师曰。人人尽道这汉有头无尾。殊不知却是这僧前言不副后语。汝既知举足下足皆是道场。何不悟跨驴跨马无非佛事。金章宗皇帝明昌四年(即南宋光宗绍熈四年也)诏师于禁庭升座。帝亲迎礼。闻未闻法。开悟感慨。亲奉锦绮大僧伽衣。内宫贵戚罗拜拱跪。各施珍爱。承安二年丁巳诏师住大都之仰山栖隐禅寺。上堂说偈曰。莲宫特作梵宫修。圣境还须圣驾游。雨过水澄禽泛子。霞明山静锦蒙头。成汤也展恢天网。吕望稀埀浸月钩。试问风光甚时节。黄金世界桂花秋。师问僧。洞山道龙吟枯木异响难闻。如何是异响。曰不会。师曰善解龙吟。问。诸佛不出世。为甚么却向王宫生。师曰青天常举足。曰。亦无有涅槃。为甚么却向双林灭。师曰白日不移轮。问撒手那边底人为甚么不居正位。师曰大功不宰。曰回头这畔底人为甚么不堕偏方。师曰至化无为。问。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如何得不背父去。师曰切忌回头。问。心心放下难。如何是放下底人。师曰担取去。问。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为甚么道瑠璃殿上无知识。师曰拆殿了来相见。迁住报恩。晚退居从容庵。示众。机轮转处智眼犹迷。宝镜开时纤尘不度。开拳不落地。应物善知时。两刃相逢时如何回互。示众。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无国土。何处逢渠。在在处处。且道是甚么物得恁么奇特。示众。动则埋身千丈。不动则当处生苗。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更买草鞋行脚始得。示众。踢飜沧海大地尘飞。喝散白云虗空粉碎。严提正令犹是半提。大用全彰如何施设。示众。向上一机鹤冲霄汉。当阳一路鹞过新罗。直饶眼似流星未免口如匾担。且道是何宗旨。甞发明洞上宗旨曰。睦州云裂开也在我。揑聚也在我。问裂开便提起一络索。问揑聚便手而坐。虽然收放自如。大似被他使唤。洞山斥为话作两橛。缺针断线。不见道恁么道则易。相续也大难。直须当存而正泯。在卷而弥舒。钩鎻连环谓之血脉不断。又曰药山一宗实难绍。举云岩扫地尘埃亘天。洛浦服膺称冤不。好在无舌人解语。无手人行棒。直饶棒喝交驰。只得傍提一半。师于周孔老庄百家之学无不博通。三阅藏教恒业华严。得法者一百二十人。寿八十一。塔在燕京城内干西桥北。

青原下二十三世

报恩秀禅师法嗣

西京少室雪庭福裕禅师

太原文水张氏子。师五龄解语。日了千言。乡里有圣小儿之称。未几适遭世难。丧失天伦㷀然无依。道逢一老比丘诱师出家学佛曰。汝能诵得一卷法华经则一生事毕。师曰。佛法止此而休。莫亦更有向上底在否。比丘异之。遂偕谒休林古佛于仙岩曰。此子龙象种也。得奉巾瓶于左右。他日必成大器。古佛欣纳之乃为祝发受具。遂与双溪广公同执务者七年。时万松住燕之报恩。师不通介绍辄独掉臂以往。松一见便奇之。亲炙十年深得其髓。自是名益著。从之者日益广。值壬辰之变。少林祖刹荒芜。上以师补之。寻承万松海云重以尺牍见招。遂应少林之命。世祖潜邸命师作大资戒会。戊申诏住和林兴国。未期月宪宗召诣帐殿。奏对称旨。俾总领释教。复僧尼废寺计二百三十有六区。庚申世祖即祚。因论辩伪经驰驿以闻。火其书仍赐光宗正辩之号。命即故里剏建精舍曰报恩。给田若物以饭僧。时万寿祖席无可当之者。众复请师主之。僧问如何是向上尊贵一路。师曰。渔歌惊起沙汀鹭。飞出芦花不见踪。问。遍界不曾藏。雪峰答何处不是。石霜因甚不契。师曰从来孝子讳爷名。僧参。师问甚处人。曰青州。师曰识得赵州布衫否。曰赵州布衫近被人裂破了也。师曰因甚裂破。曰风流不在著衣多。师便打。曰因甚打某甲。师曰咄风流在甚么处。师问僧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且道在甚么处。僧拟议。师便喝。后师既老。倦于接纳。归栖嵩阳。乙亥秋七月二十日示微疾。书偈告终。俗寿七十三臈五十二。墖于寺之西隅。

燕京报恩林泉从伦禅师

初住万寿。上堂。禅禅非正非偏。无意路有玄渊。超今迈古绝后光先。但能忘影迹。何必守蹄筌。直指人心见性。须凭祖意通玄。九年面壁真消息。端的其中有秘传。元世祖皇帝至元九年诏入内殿。从容问辩抵暮而退。帝大悦。示众。北斗似杓。南斗似瓢。任伊酙酌。暖日凉飚。冬至寒食一百五。须知节气不相饶。到此莫有解吞吐者么。僧问。法眼道我二十年只作境话会。既不作境会。合作么生会。师曰猿抱子归青嶂后。鸟衘花落碧岩前。示众。若论此事如丹凤冲霄不留其迹。其由性空寥廓慧日精明。炤五蕴之皆空。使万缘之俱泯。直得星攒碧落月侵丹墀。翡翠帘垂烛香人静。当此之际。那容喘息宁许窥窬。密室不通风玄门难措足。虽然如是。一点灵明通宇宙。那拘西竺与曹溪。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圣旨就大都悯忠寺焚烧道藏伪经。除道德经外尽行烧毁。命师下火。师升座云。忆昔当年明帝时。曾凭烈焰辩妍𡟎。大元天子续洪范。显正摧邪谁不知。嗟彼道教阴蠧佛书。自古至今造讹捏伪。益窃释经言句。图谋贝叶题名。谤毁如来赃诬先圣。无蒂狂谈实难遍举。始自张陵杜撰不遵老氏玄言。谬作醮书兼集灵宝。诈道从空而得妄言太上亲传。用三张鬼法以诳惑愚夫。设五运神符而魇奸匹妇。葛孝先徒搜要妙。陶洪景谩述浮辞。杜光庭白拈丐偷劫贼无异。陆修静外好里恶说客何殊。𡨥谦之口舌澜翻损他利。林灵素机谋謟诈败国亡家。呜呼。悲法琳不遇而遭贬。嗟道世虽再而难为。致令释子伤心。幸得皇天开眼。恭惟我大元皇帝陛下辟邪归正去伪存真。恐众生永堕迷津。令万姓咸登觉路。遂以火炬打一圆相曰。诸仁者。只如三洞灵文还能证此火光三昧也无。若也于斯会得。家有北斗经。枉教人口不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后。任伊到处覔天尊。急著眼看。

丞相移剌真卿居士

字楚材。本姓耶律。及金灭辽。公归金改姓移剌。初公在京师见禅伯甚多。唯独重圣安澄和尚。常访以祖道。屡以古昔尊宿语录中所得者叩之。圣安间有许可。公自以为得。及遭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于高阁。求祖道愈急。遂再以前事访诸圣安。圣安飜案不然所见。公甚惑焉。圣安从容谓曰。昔公居要地。又儒者多不谛信佛书。惟搜摘语缘以资谈柄。故予不敢苦口钳锤耳。今揣公之心果为本分事以问予。予岂得犹袭前𠎝不为苦口乎。予老矣。有万松老人者。儒释兼俻。宗说俱通。辩才无碍。公可见之。既参万松。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寒溽暑无日不参。焚膏继晷废𥨊忘餐者几三年。乃获印证。号湛然居士。其序评古。略曰。佛祖诸师埋根千丈。机缘百则见世生苗。天童不合抽枝。万松那堪引蔓。湛然向枝蔓上更添芒索。穿过寻香逐气者鼻孔。绊倒行玄体妙的脚跟。向去若要脚跟点地鼻孔撩天。也须向这葛藤里穿过始得。先是元世主将西征。有司奏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呪术武略及有膂力者可为部兵扈从西征。公止之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鵞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兵岂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旨。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从王师也。帝从之。太宗十六年公卒。寿五十五(即南宋淳祐三年也)

青原下二十四世

少室裕禅师法嗣

青原下二十五世

灵岩肃禅师法嗣

青原下二十六世

灵岩洁禅师法嗣

金陵天界寺雪轩道成禅师

云州赵大王之远孙。父徙居保定遂家焉。年十五出家郡之兴国寺。师广颡平额气象雄伟。有大志。受具。结三人为侣。在青州土窟中密究单传之旨。忽有老人貌甚奇古谓曰。汝三人忘苦辛甘澹泊究明向上大事。他日必作法门栋梁去也。师叱之曰既作栋梁居土窟之中。老人曰。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言讫而隐。师益自励密。闻秋江洁公大弘曹洞之旨于灵岩。遂往礼谒。洁问何处来。师曰青州来。洁曰带得青州布衫来么。师曰呈似和尚了也。洁曰参堂去。久之平昔疑情一旦氷释。径造丈室。洁曰金鎻玄关打开也未。师曰千年桃核里覔甚旧时仁。洁颔之。嘱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护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师回青州。众请住东莱大泽山。次住普炤。洪武十五年天下郡县开立僧司。统领释教。师应选。道契 亲王殿下睿眷尤隆。三十年秋八月 上召师至殿。命住天界。师奏不会佛法。 上制诗一首镌于金榜悬诸法堂曰。不答来辞许默然。西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殿。示座从前数岁年。上堂。白云万顷卷舒。露劫外真机。红叶千峰灿烂。显个中妙旨。亘古今而不昧。经尘劫以常存。鸟道虗通运步。玄关绵密。狮弦错落按指。古韵铿锵。直得石女点头。木人拍手。拈起金针玉线穿过机先。截来兔角龟毛发明向上正偏。独露隐显全该所以。物物头头尘尘刹刹未有一丝毫欠少。大众还会么。夜来木马云中过。惊起南辰北斗藏。是年十月 𠡠就寺建普度大斋三昼夜。 上躬率百僚行祭。献礼幸丈室。从容顾问。赐宝钞若干锭。上堂。阴极阳回化日长。梅花处处喷清香。个中消息无多子。徧界何曾有覆藏。如是明明兼带。百草头边相逢。密密宣扬。万象光中独露。利名场上荐取无位真人。人我山中显示本来面目。影含宗鉴。心生则种种法生。身是道场。心灭则种种法灭。石女高提宝印。文彩全彰。木人暗度金梭。丝毫不昧。牵动劫外机轮。烜赫寰中日月。潜通遐迩。直得枯木生花。该括古今。解使寒灰发焰。云笼古路。依依野色还迷。月满寒岩。皎皎神光徧炤。六门机息。何须宛转旁参。一色功圆。切忌当头印破。白牛运步蒙建化之缘。玉马嘶风总是利生边事。且道如何是向上事。咄。兔角杖挑潭底月。龟毛拂挂岭头云。上堂。三阳交泰万物咸新。显一真之妙用。总造化之渊源。尘尘合道处处通津。法筵大启觉苑弘开。国运与佛运齐兴。皇风与宗风并扇。只如道旧岁去新岁到来。未审去从向去。来自何来。如斯评论。转见誵讹。敢问大众。衲衣下一著子还有增添去来也无。于斯会得。便见腊尽阳和无影树。春回花发不萌枝。上堂。五月榴花照眼明。薰风啼鸟徧岩扃。机先一著无玄妙。切忌当人认色声。记得夹山会禅师示众曰。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天童觉曰。夹山老子解开布袋。将差珍异宝撒向诸人面前了也。正当恁么时。又作么生。路不拾遗君子称美。大众。据此夹山天童二老师见处。一一检点将来。总成漏逗。凤山分上则不然。若是色见声求即非家珍。了知目前无一法。头头物物总相应。其或未然。更听末后一句。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三十五年七月 太宗文皇帝嗣登宝位。奉使日本国往宣圣化。二年回。与同使官僚备奏。皇情大悦。恩宠之隆有加。四年以僚佐谮系于囹圄百余日。师坦然无虑。 上知其非罪。宥之。六年春奉旨就钟山建普度大斋。命师说法。听者数万人。十一年赴北京朝贺。奉 旨于庆寿建斋。赐赉尤加。宣德三年师年七十六。表辞归山。 宣宗章皇帝悯其诚。遣内官护送南还天界寺西庵养老。七年腊月八日示微疾。辞众说偈趺坐而逝。 上遣官致祭有文。春秋八十一僧腊六十有五。阇维之日烟焰五色。仙鹤翔空。异香缥缈。官贵四众万余人咸叹希有。火后收舍利圆红者无筭。建塔于应天府安德门外。 𠡠赐塔所为鹫峰禅寺。

青原下二十七世

少室才禅师法嗣

灵谷谦禅师法嗣(祖派图以师嗣清远渭者非是。盖错以报国谦为灵谷谦也)

南京灵谷洁庵正映禅师

抚州金谿洪氏子。幼入安仁三峰为沙弥。洪武十九年试经得度。谒灵谷巽中谦禅师。方入门怀中香忽堕地遂有省。谦命领维那。谦没往天界参雪轩。轩命典藏。会有 旨云。泉州开元寺僧临难选的当人住持。乃阄选而出。及引见。 帝曰。著你去做住持。如今做住持难。善则欺侮你。恶则毁谤你。但清心洁。长久钦此。师奉𠡠来院。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开堂。僧问。法筵肇启四众具瞻。皇恩佛恩如何普报。师曰甘露泉开流大地。曰。报恩一句蒙师指。西来祖意若为宣。师曰庭前石塔耸寒空。曰遍界不曾藏。师曰汝见个甚么。曰某甲终不敢自瞒。师曰切莫眼花。又僧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兔角杖挑天上月。龟毛拂散海濵云。曰恁么则龙天胥庆僧俗归仁去也。师曰且合取口。僧礼拜。师乃曰山僧蒙恩点住此刹。亲蒙 天语丁宁。付以清心洁四字。此是传佛心印。亦是镇海明珠。山僧既顶戴南来。亦要普施大众。大众须知。世法佛法。落霞与孤鹜齐飞。古佛今佛。秋水共长天一色。天心罔测。山益高而海益深。圣语难穷。天普葢而地普载。大众作么生会圣意去。莫是不染世尘么。莫是不贪法味么。莫是不饮无为酒不坐涅槃床么。若恁么会。非则不非。是则未是。山僧今日不敢久秘。未免当堂指出去也。木人舞出法堂前。一任炎天飞白雪。师居数载百废俱修。永乐元年朝京回。福州诸山举住雪峰。雪峰屋老敝甚不堪仍旧。师一举而新之。人咸以为应雪峰再来之谶。洪熈元年得 旨住持灵谷。宣德元年擢僧录司左讲经。卒于灵谷。有语录名古镜三昧行于世。

继灯录卷第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