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盛事纲目

  • 卷上
    • 程大卿参黄龙
    • 佛印解东坡玉带
    • 芙蓉答杨次公韩魏公
    • 真净居大愚
    • 承天宗驰书
    • 剖禅师作园头
    • 圆通秀
    • 芙蓉为投子典座
    • 净因成枯木
    • 佛心才
    • 张安道见楞伽
    • 雪堂见父母
    • 典牛牧牛颂
    • 佛灯珣号骂天
    • 开福宁见妬
    • 应庵依圆悟
    • 木庵永
    • 直道者参妙喜
    • 或庵号体乱扰
    • 瞎堂为圆悟晚子
    • 密庵破沙盆
    • 且庵仁
    • 白杨顺
    • 月庵果
    • 谷山旦
    • 嬾庵需
    • 一仕官题焦山
    • 宏智梦作一联
    • 圆极岑
    • 混源密(上堂)
    • 富郑公参投子
    • 艸堂清
    • 慈航朴
    • 深巳庵
    • 月堂昌
    • 龟山光
    • 自得晖
    • 开善谦(本传)
    • 辨正堂
    • 竹原庵主
    • 水庵号一糙
    • 如无明
    • 西禅净此庵
    • 颜卍庵
    • 全无庵
    • 尤延之
    • 无著玅总
    • 琼首座
    • 李德迈
    • 光佛照
    • 䇿涂毒
    • 本归云丛林佞篇
    • 嬾庵枢
    • 竦空谷
    • 五台艸衣文殊
    • 水墨观音
    • 柏堂雅
    • 广教会
    • 三峰印
    • 自得晖作竹颂
    • 鉴咦庵
    • 佛性泰
    • 开善谦颂古
    • 圆通旻
    • 吴居厚
    • 陈彭公汝霖(写观音经)
    • 安相国见旻
    • 二灵庵主
    • 仁宗帝见大觉
    • 孝宗诏径山潜
  • 卷下
    • 宝峰祥叉手
    • 普慈闻
    • 铁庵一大
    • 雪堂行
    • 苏子由
    • 晁光禄逈
    • 大圆智
    • 玅道道人
    • 机简堂
    • 证西林号老衲
    • 询骂天与佛鉴问答
    • 剑门分庵主
    • 伊庵权
    • 高宗孝宗赞弥勒
    • 印别峰
    • 涂毒与放翁厚
    • 石窻恭
    • 孝宗遇佛照
    • 谁庵演
    • 别峰云
    • 洪首座
    • 雪巢号村僧
    • 松源颂
    • 昙广南
    • 雷庵正受
    • 大慧与祖庆颂
    • 晦庵光
    • 圆悟初在讲肆
    • 士大夫序尊宿语
    • 无垢居士
    • 蒋山元
    • 肯堂充
    • 公安珠
    • 瑞岩顺
    • 万寿修
    • 咲庵悟
    • 枯木元
    • 沩山宝
    • 空东山
    • 庵号道号
    • 安定郡王作戒欲文
    • 思鉴开传灯录
    • 痴禅玅
    • 保安封
    • 圆通永建上人
    • 常乐和山主
    • 震山堂
    • 崇野堂
    • 龙丘法师慧仁
    • 姑苏尼祖懃
    • 云堂舒
    • 金沙滩头菩萨像
    • 黄龙杨岐
    • 昙橘洲
    • 唐虞世南
    • 云居如
    • 佛印示众
    • 前辈赞有式
    • 佛心才示众
    • 长芦祖照
    • 或庵示众
    • 东坡到京口
    • 曾文清公
    • 婺州灵应讲主
    • 混源密颂
    • 甄公龙文
    • 象田梵卿
    • 慈恩法师
    • 遯庵演
    • 最庵印
    • 荥阳郡王

目录(终)

No. 1611

丛林盛事卷上

○密庵杰禅师。闽人。初出岭。至婺州智者。偶负暄次。有老宿问曰。上座此行何处去。曰。四明育王见佛智和尚去。老宿云。世衰道丧。后生家行脚。例带耳不带眼。杰曰。何谓也。老宿云。今育王一千来众。长老日逐接陪不暇。岂有工夫著实与汝辈发机。杰下泪曰。若如此。某今往何处。宿云。此去衢州明果有华匾头。虽后生。见识超卓。汝宜见之。杰依教往明果依华。华家风难入。杰不惮辛苦。一日。室中问。如何是正法眼。杰云。直甚破沙盆。华再追云。虗空消殒时如何。杰云。著著颖脱。华云。罪不重科。华即升堂告众云。有大彻堂前崩裂石裂之句。杰依华四年。穷尽千圣命脉。母老归乡。华以偈送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相从经四载。征诘洞无痕。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跺跟。吾有末后句。待归要汝遵。后出世衢之乌巨。学者云拥。上堂。从来不唱脱空歌。把火烧山拾田螺。白骼树头鱼产子。急水滩头鸟作[宋-木+巢]。皆谓在明果夜闻樵者歌。因打破漆桶。盖师之密机莫测。前后七住大刹。终于太白。应庵之道。藉若大行。信之。行脚见人固宜带眼莫带耳。虽篱脚下有个汉。也须验过始得。不可以院子大小.众之多寡。趂謴过时。须知此事若不负志。虽从释迦老子肚里过。也只是个屎橛。可不择哉。

○懒庵需和尚。依佛心才。才居大乘。需首众挂牌。后问学者即心即佛因缘。时玅喜庵于洋屿。需之友。号光状元者。与需书云。庵主手段与诸方别。可来此少欵。需咲而不答。光以计邀师饭。需往赴之。及门。会玅喜开室。需随众。喜问曰。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即佛。作么生。需下语。喜诟之曰。汝见解如此。敢妄为人师也。鸣鼓普请。揭其平生所得力处。排㧑邪解。需泪交颐。不敢仰视。默计之曰。我之所得。既所排㧑。西来不传之旨。岂止如此耶。遂归心弟子之列。一日。喜问曰。内不放出。外不放入。正当恁么时如何。需拟答。喜拈竹篦劈脊连打数下。需豁然大悟。曰。和尚多了也。喜又打一下。需作礼。喜咲曰。今日方知不汝欺。遂以偈印曰。身心一如。身外无余。咄这瞎驴。付与鼎需。自是名振丛林。出世住泉之延福。迁西禅。甞示众云。太虗挂劒。用显吾宗。据坐禅威。如何近傍。纵具地回天转。电卷星飞底手段。要且不堪勍敌。而今莫有别休咎底么。出来相见。稍涉迟回。一搥直教粉碎。喝一喝。下座。又至节示众云。二十五日前。群阴消伏。泥龙閟户。二十五日后。一阳来复。铁树开华。正当二十五日。尘中醉客。骑驴骑马。前街后巷。递相庆贺。物外闲人。衲被蒙头。围炉打坐。风萧萧。雨萧萧。冷湫湫。谁管你张先生.李道士.胡达磨。又示众云。横按镆鎁。虗张意气。穿开碧落。徒费精神。直饶不动神锋。坐致太平。尧舜之君。犹有化在。

○富郑公弼。参投子颙禅师。尽弟子礼。谨厚如初学者。后因张比部隐之以势位陵衲子。公乃与之书曰。禅家者流。凡见说事枝蔓不径捷者。谓之葛藤。往往鄙诮。遂著葛藤歌(载于集中)。弼因甞思其所以。今试与隐之商确。不知何如。大抵俗士与僧人。性识初无纤毫差别。其事迹甚有不同处。且僧人自幼出家。早以看经日久。闻见皆是佛事。及剃发后。结伴行脚。要到处便到。参禅问道之外。群众见闻博约。又复无限。耳目薰蒸既熟。忽遇一明眼人摘掇。立便有个见处。却将前后凡所见闻。自行证据。岂不明白畅快者哉。吾辈俗士。自幼小为俗事浸渍。及长大。又娶妻养子。经营衣食。奔走仕宦。黄卷赤轴未甞入手。虽乘闲翫阅。只是资谈柄而。何甞彻究其理。且士农工商。各为业资缠缚。知有禅林法席。假使欲去参问。何由去得。何处更有结伴游山参禅问道及众中博约之多乎。万一明眼人因事遭际。且无一味工夫。所闻能有多少。所得能有几何。复无问之所见所闻。自作证据。更不广行采讨。深加钻仰。才得一言半句。殊未明了。便乃目视云汉。鼻孔辽天。自谓我超佛越祖。千圣齐立下风。佛经禅册都不一顾。以避葛藤之诮。弼之愚见。深恐未然也。弼不学则。若以辩身心学之。须是周旋委曲。深钩远索。透顶透底。彻骨彻髓。一切见成。光明洁净。绝一点尘许凝翳。方敢下隐之。隐之。此之一事不是小小。直要脱却无始以来生死根本。与管生死底阎罗老子作抵敌始得。不可取人闲言长语以当参学。便自瞒去。祝祝。弼启上比部执事。

○开善谦和尚。建宁人。初之京师。谒圆悟。无所省发。后随玅喜庵于泉南。喜领径山。谦亦侍行。未几。喜令往长沙。通紫𪨷居士张魏公书。谦自惟曰。我参禅二十年。逈无入处。更于此行。决定荒废。意欲无行。友人竹原庵主宗元者。乃责曰。不可在路参禅不得。吾与汝俱往。谦不得而往。在路泣。谓元曰。我一生参禅。殊无得力处。今又途路奔走。如何得相应去。元告之曰。但将诸方参得底.悟得底。圆悟.玅喜与汝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可替底事。我尽替得你。只有五件事替你不得。你自家祇当。谦曰。甚五件事。愿闻其说。元曰。著衣.吃饭.屙屎.送尿.拖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悟。不觉手舞足蹈曰。非兄。某甲如何得此田地。元乃曰。汝这回方可通紫𪨷书。吾当回矣。元即归建上。谦到长沙留半载。秦国夫人亦因师打发大事。乃还双径。玅喜䇿杖倚门而待。一见谦曰。建州子。这回别了也。只管怨老僧。自是你时节未到。于是日益玄奥。后出世玄沙。示众云。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如何是密付底心。良久。云。八月秋。何处热。又云。说佛说法。诳惑盲聋。论性论心。自投穽陷。行棒行喝。倚势欺人。瞬目扬眉。野狐精魅。总不与么。大似扬声止响。别有奇特。也是望空启告。毕竟如何。白云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归云本和尚。南台人。嗣瞎堂远。自金陵长干迁疎山。道声籍甚。状元刘尧夫甞问道于本。气义相得。有上堂云。一棒下痛领将去。树头惊起双双鱼。一句下折合得来。石上迸出长长笋。便乃用无所用。常转无尽法轮。为无所为。普现无边身相。古人无著力处便了。划个影子道。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佛法若如此。又要归云出来作什么。大众。良久。卓拄杖云。如今坐立俨然。向千钧不立锥处立地证得么。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下座。有丛林辨佞篇。论议当世摇尾乞怜者。词意甚超卓。圆极岑禅师亲为䟦之。后辈入众不可不知。其文曰。本朝富郑公弼问道于投子颙禅师。书尺.偈颂凡一十四纸。碑于台之鸿福两廊壁间。灼见前辈主法之严。王公贵人信道之笃也。郑国公。社稷重臣。晚岁知向之如此。而颙必有大过人者。自谓于颙有所警发。士大夫中。谛信此道。能忘齿屈势。奋发猛利。期于彻证而后。如杨大年侍郎.李和文都尉。见广慧琏.石门聪并慈明诸大老。激扬酬唱。斑斑见诸禅书。杨无为之于白云端。张无尽之于兜率悦。皆扣关击节。彻证源底。非苟然者也。近世张无垢侍郎.李汉老参政.吕居仁学士皆见玅喜老人。登堂入室。谓之方外道友。爱憎逆顺。雷挥电扫。脱略世俗抅忌。观者衽辟易。罔窥涯涘。然士君子相求于空闲寂寞之濵。拟栖心禅寂。发挥本有而。后世不见先德楷模。专事谀媚。曲求进显。凡以住持荐名为长老者。往往书以称门僧。奉前人为恩府。取招提之物。苞苴献佞。识者悯咲而恬不知耻。呜呼。吾沙门释子一缾一钵。云行鸟飞。非有冻馁之迫。子女玉帛之恋。而欲折腰拥篲。酸寒跼蹐。自取辱贱之如此耶。称恩府者。出一己之私。无所依据。一妄庸唱之于其前。百妄庸和之于其后。拟争奉之。自卑小之耳。削弱风教莫甚于佞人。佞敏实奸邪欺伪之渐。虽端人正士。巧为其所入。则陷身于不义。失德于无救。可不哀欤。破法比丘。魔气所钟。诳诞自若。诈现知识身相。指禅林大老为之师承。媚当路贵人为之宗属。申不请之敬。启坏法之端。白衣登床。膜拜其下。曲违圣制。大辱宗风。吾道之衰极至于此。呜呼。天诛鬼录。万死奚赎其佞者欤。嵩禅师原教有言。古之高僧者。见天子不名。预制书则曰公.曰师。钟山僧远。銮舆及门而床坐而不迎。虎溪慧远。天子临浔阳而诏不出。当世待其人。尊其德。是故圣人之道振之。后世之慕其高僧者。交卿大夫尚不得预下士之礼。其出其处不若庸人之自得也。况如僧远之见天子乎。况如慧远之自若乎。望吾道之兴。吾人之修。其可得乎。存其教而不须其人。存诸何以益乎。惟此未甞不涕下。禅师没于熈宁十五年。其书以大法衰替。无人荷负为忧。颇如波旬今日入我法中。诈妄自欺以谀佞为得计。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身中肉。此书不作可也哉。首楞严曰。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云云)。又曰。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淳熙丁酉。余谢事显恩。寓居平田西山小坞。以日近见闻事多矫伪。古风雕落。吾言不足为之重轻。聊书以自警云。归云如本书。圆极岑䟦云。佛世之远。正宗淡薄。浇漓风行。无所不至。前辈雕谢。后世无闻。丛林典刑几至扫地。纵有扶救之者。返以为蛮子也。余观踈山本禅师辨佞。词远而意广。深切著明。极能箴其病。第为妄庸辈知识暗短。醉心于邪佞之域。必以醍醐为毒药也。淳熙壬寅上巳。圆极彦岑书于江左五峰。

丛林盛事卷上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