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持验目录

  • 上卷
    • 魏博士卢景裕
    • 梁释琰法师
    • 隋赵文若
    • 隋寺丞赵文昌
    • 隋博士徐孝克
    • 隋书生荀氏
    • 隋邑令睦彦通
    • 隋参军杜之亮
    • 隋宋国公萧瑀
    • 隋释法藏
    • 唐苏仁钦
    • 唐陈昭
    • 史任义方
    • 唐赵文信
    • 唐大理司马乔卿
    • 唐陈文达
    • 唐尉白仁哲
    • 唐尉陈利宾
    • 唐元初
    • 唐判司王令望
    • 唐将军魏恂
    • 唐王陁
    • 唐田参军
    • 唐丞李丘一
    • 唐司马崔文简
    • 唐博士吴思玄
    • 唐县丞吕文展
    • 唐王虞候
    • 唐陈哲
    • 唐丞苏朗
    • 唐邑令李虗
    • 唐吴逵
    • 唐王待制
    •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 唐孙明
    • 唐推司杨旬
    • 唐孙翁
    • 唐宋参军
    • 唐节度张齐丘
    • 唐府掾陆康成
    • 唐张国英
    • 唐徐
    • 唐王孝廉
    • 唐别驾周伯玉
    • 唐任自信
    • 唐太常段成式
    • 唐节度吴少阳
    • 唐强伯达
    • 唐司空严绶
    • 唐吴可久
    • 唐邢行立
    • 唐赵安
    • 唐倪勤
    • 唐兖州军将
    • 唐牙将宁勉
    • 唐张政
    • 唐房翥
    • 唐窦夫人卢氏
    • 唐烽子母
    • 唐善化县婆
    • 唐何轸妻刘氏
    • 唐康仲戚母
    • 唐宋衎妻杨氏
    • 唐释明度
    • 唐释明濬
    • 唐释䖍慧
    • 唐三刀师
    • 唐释会宗
    • 唐释法正
    • 唐释灵幽(后续唐卢弁唐张无是)
  • 下卷
    • 宋宋承信
    • 宋朱进士
    • 宋承局周兴
    • 宋参军郭承恩
    • 宋范文正公
    • 宋冯侍御
    • 宋司理柴注
    • 宋华友
    • 宋陆翁
    • 宋李玄宗女
    • 宋王廸功妻
    • 宋王氏
    • 宋蒋大士
    • 宋释道宁
    • 宋释嵩明教
    • 宋释清虗
    • 元释聪禅师
    • 明孙廿二
    • 明道士陈入玄
    • 明严江
    • 明周廷璋
    • 明少保戚继光
    • 明冯勤
    • 明大参颜光裕
    • 明周少岳
    • 明进士陈明远
    • 明州守李时英
    • 明侍中钟复秀徐遵寿
    • 明盛在德
    • 明进士王泮
    • 明县令屠隆
    • 明张元
    • 明大司𡨥姜宝
    • 明王公方麓
    • 明沈济寰
    • 明沈公光华
    • 明晋陵讼师
    • 明邹𫐄
    • 明内监张爱
    • 明范氏仆
    • 明胡燃
    • 明宪副项希宪
    • 明文伯仁
    • 明吴奕德
    • (邑令王立毂阆州龙义)
    • 明郡守蔡槐庭
    • 明汪公可受
    • 明二府文元发
    • 明朱恭靖公
    • 明邓少峰
    • 明吴君平
    • (计仲伟高贵)
    • 明李受伯
    • 明施峄阳
    • 明张守诚
    • 明挥使朱寿增
    • 明别驾唐时
    • 明布政冐宗起
    • 明庠生高孝缵
    • 明钱永明妻张氏
    • 明刘道隆母李氏
    • 明唐别驾姪女
    • 明谭工部母
    • 明濮可重妻王氏
    • 明费氏
    • 明释怀林
    • 明释楚石
    • 明洞庭寺僧
    • 明释普静
    • 明释广彻
    • 明释寒灰
    • 明释法禅
    • 明释周净山
    • 明独目金刚尼
    • 明尼慧贞
    • 大清孝廉虞庶颜
    • 大清周德闻
    • 大清王有义
    • 大清袁应和

No. 1635-A 金刚经持验纪序

佛说般若经六百卷。金刚则其中第五百七十七卷也。中峰云。六百卷广说般若。专为小乘人。融通陶汰。欲其净治心器。然后以上乘圆顿甘露之味贮之。故此经大旨。以无相无住无为为宗。重叠翻覆。随立随扫。极是谈空。究竟不是谈空。所谓如来是真实语者。不诳语者。故又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如龟毛兔角。只说龟无毛。兔无角。此语最堪破俗。只看中间无实无虗四字。世尊自道破全经注脚矣。实处都虗。虗处都实。不生不灭。灭灭生生。尘劳法相。一刀齐断。勇猛撇脱。直寻本来。是之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之谓金刚般若波罗蜜。然经中一边说应住降伏。即一边说信心净信。一边说经义。即一边说果报。一片婆心。千般苦舌。其欲度善男子女人。急于护念。嘱付诸菩萨。其欲度一切众生。更急于度善男子女人。故凡所言诸法相。如潭中云影。雪上爪痕。空灵脱化。说无可说。独至来世有人。于此经受持演说。乃至四句偈等。辄盛推荷担。赞叹希有。极口许以无量无边福德。此语前后凡十数见。无非鼓舞五百岁以后人。一下破除诸相。亲证般若故。此经者世尊诲人不倦之书也。以众生度众生。以非众生度众生。实则众生各各自度。我非度众生。众生亦不见为我度众生。故众生即佛。佛即众生。无分相。亦无合相。或谓果报之说。专为第三等人说法。似于六祖诸师。高占地步。将作是纪者。不应以第一第二等人待来世耶。古云满街是圣。即可云满尘界是佛。既云是佛。何分三等。为此说者。所称凡夫之以我为见。犹之四相未空者耳。佛曾说应以某身得度者。即现某身而为说法。我今亦不论第一第二第三等人。只是有三千大千世界千万亿受持此经者。即不难现三千大千世界千万亿佛身而为说法。但令得闻是说。欢喜奉行。是诸佛慧命不断。自然虗空落地。铁树夜花。任搜罗增续。繁辞累册。如叚柯古以来诸人。不过以佛语证明佛语。非另添一般说法也。佛又云。我若具说。人或狂乱。狐疑不信。今日倘有净信无疑之人。佛将以所欲具说。欢喜向其人倾倒吐之。佛固是真实语者。不诳语者。况此编纪事。征信古今。又何狂乱狐疑之有。虽然。菩萨于法。应无所住。宁福德相可如是住乎。知无相无我。即知福德不应贪著。佛非为诸菩萨言也。请为受持者转一语曰。佛说果报即非果报。是名果报。佛说不受福德。即非不受福德。是名不受福德。

No. 1635-B 劝流通金刚经引

金刚经为最上乘法。五祖于般若六百卷中。独推此经。为见性成佛要门。普劝僧俗受持。自秦魏诸法师翻译后。帝王宰官以迄士庶。无不奉行转诵。其持验灵应。代著明征。唐有叚太常鸠异。宋太宗有太平广记。近代则唐宜之巾驭乘。王载生新异录。冒宗起受持果报诸编。莫不竭力宣扬圣铎。广度迷津。弘法施而续慧命。厥功诚不朽哉。集中所载。因果缕缕。火可使返。水可使出。疾可使苏。厄可使脱。算可使绵。名可使成。嗣可使续。福可使集。枷杻可使自开。刀锯可使自落。上可超拔先亡。下可消释宿冤。阴吏鬼使不敢近。太山神君不敢录。诸天设宝葢浮图覆贮之。阎罗具金榻银床供奉之。更能解脱尘劳。往生净土。冥府称之。曰续命经。功德经。其为幽明尊礼。至极可知。即书写诵读功德。不可思议如是。而况能发明心地。精进受持者哉。所谓护法诸神。既护法宝。自护阐法。载宝之人。断断如矣。(克复)甫发心纂次记事。适遇同志善友。共发菩提。捐费助刊。彚古今。参闻见。颇竭心目之力。未能谓大成。较昔庶云善本。念从来诸刻多在吴中。他省尚希刊布。并生庄严佛土之中。未睹法事流通之胜。岂非天壤间一缺陷事。谨告同志善信。获见是纪。不吝广为刻施。或仍原本。或易新编。其见闻所及。有关持验者。尤冀续辑。俾足鼓励将来。归依不朽。昔贤有为劈窠图者。劝人念佛。卒以他人念佛。往往得生净土。乃归功施图之人。亦生净上。又善过格云。能以最上乘法授人。使之因言省悟。传一人者当十善。十人当百善。传大贵人。大力量。大豪杰者。当千善。搜采缮梓。印卷施人者。当万善。今此般若要典。无上密谛。诚能羽翼传播。自觉觉他。将见慧光不断。善果同圆。八部天龙。共拥琅函之轴。六尘火宅。齐开昙钵之花。谨疏短引。用劝同人。

同善道人 克复 敬恳

No. 1635

历朝金刚持验纪上卷

唐开元十五年。敕天下佛堂。小者并拆。除功德移入侧近佛寺。一时望风希旨。虽大屋大像。亦遭残毁。敕到豫州。新息令李虗。嗜酒倔强方醉。州符至。勒限三日。虗见大怒。便约胥正。毁拆者死。一界并全。岁余。虗暑月病死。隔宿即殓。明日将殡。母与子。绕棺号哭。夜久。闻棺中若指爪戞棺声。斯须增甚。妻子惊走。母独不去。即命开棺。左右曰。溽暑恐坏。母怒促开之而虗生矣。身颇疮烂。沐浴将养月余。虗曰。初拘摄至王前王不在。见堦前典吏。乃新息吏也。亡经年矣。见虗拜。问长官何得来此。虗曰。被录至。吏曰。长官素。多杀害。不知罪福。今受报奈何。虗惶惧请救。吏曰。长官界内佛堂独全。有大功德。虽死。亦不合此间追摄。少间但以此对。虗方忆及往事。而主者引虗见王。王命索善恶簿来。即有人持一通案到。大至合抱。王命启牍唱罪。阶吏读曰。专好割羊脚。吏曰。合杖一百。仍割其身肉百斤。王曰可。虗曰。去岁有敕。拆毁佛堂佛像。虗界内独存。可折罪否。王惊曰。审有此乎。新息吏进曰。有福簿在天堂。王命吏登殿前垣南楼上。检取未至。有二僧至殿前。王问师何所有。一曰。甞诵金刚经。一曰。甞读金刚经。王起合掌。请法师登堦。王座后。右金座。左银座。王请诵者坐金。读者坐银。开经诵读将毕。忽有五色云。至金座前。紫云至银座前。二僧乘云。飞去空中遂灭。王谓阶下人曰。见二僧乎。皆生天矣。时吏检福簿至。惟一纸读曰。十五年敕毁佛堂。新息一县独全。合折一生之罪。延年三十。仍生善道。言毕。罪簿中火出焚尽。王敕两吏送归。出城南门。见夹道皆高楼大屋。男女杂坐。乐饮笙歌。虗好丝竹。悦之。吏谓曰。急过此无顾。顾当有损。虗伫立观之。店中人呼曰。来。吏曰。此非善处。既不相信。可任其去。虗未悟。至饮处。人皆起。就坐。奏丝竹。酒至。乃一杯粪汁也。臭秽特甚。虗不肯饮。即有牛头狱卒。出于床下。叉之洞胸。虗连饮数杯。乃出。吏引虗南入荒田小径中。遥见一灯烱然。旁有一大坑。昏黑不见底。吏推堕之。遂苏。夫李虗素性凶顽。罔知罪福。以被酒违戾。致全佛堂。原非从佛起见也。然犹身得生天。火焚罪簿。非护法之报乎。若能日夜精勤礼诵。既持僧律。复行佛事。而不脱离生死者。未之有也。二僧生天。诵经胜读经者何。诵者背也。无经文在前。心逾静耳(出纪闻)

唐大历中。夔州推司杨旬。常持金刚经。正直积善。子年二十三。将应试。忽夜梦。金刚神曰。汝子改名杨椿。中第六名。次年赴省试。又梦试题。行王道而王。中九十六名。殿试出。又梦云。汝子䇿不中主文意。置第三甲。吾于御榻上。换第一名矣。此汝生平来念经积德之报也。夔守闻旬子中殿元。赐坐。令解职。答曰。旬家无资产。惟勉积阴德。留得三囊。乞取开看。第一个有大钱三十九文。第二个有中钱四千余文。第三个计万数小钱。守问之。旬曰。每年鞠勘死囚。详其情理可逭。定为流。即投一大钱。有犯流罪者。定为徒。投一中钱。有犯杖罪者。量轻或释放之。便投一小钱。又效周箎行太上感应篇十种善业。一收遗弃婴孩。倩人看养。俟年稍长。还其父母。二每仲冬朔。收贫困无依者。六十上。十五下。日给升米养之。又与钱十五文。至季春听其自便。三施应验汤药。救人疾苦。四施棺木。周急无力津送之家。五女婢长大。不计身价。量给适人。六持杀生戒遇物买放。七每遇荒年。贵籴贱粜。赈济贫民。八修造寺观桥梁。九资助穷旅还乡。十身任推司。每遇囚犯。无不矜恤。今徼幸得子一第。或亦旬奉公行善所致。岂敢遽尔退职公门。而自求安逸耶。守闻言叹服不。语云。一命之士。苟存心干利物。必有所济。况行之不倦耶。以阴隲得殿元。视为儿孙作马牛者何如(出金刚证果)

唐太常卿叚成式曰。贞元十七年。先君自荆入蜀。应韦臯。南康王辟命。洎韦暮年。为刘辟谗搆。遂摄尉灵池县。韦寻薨。辟知留后。先君旧与不合。闻之。连夜离县。至城东门。辟寻有帖。不令诸县官离县。其夕阴风昏黑。出郭二里。见火两炬。夹道百步为导。初意县吏迎候。且怪其不前。高下远近不差。将及县郭方灭。及问县吏。尚未知府帖也。向先君念金刚经。五六年。并无虗日。所见导火。乃经所著迹也。后辟逆节渐露。诏袁公滋。为节度使。成式再从叔少从军。知左营事。惧及祸。与监军定计。以蜡书通于袁。事发。悉为鱼肉。贼谓先君知其计。时先君。念经夜久。不觉困寐。门户悉闭。忽觉闻开户而入。言不畏者三。若物投案。爆然有声。惊起之际。音犹在耳。顾视左右。吏仆皆睡。俾烛四案。初无所见。向之门扄开辟矣。先君受持此经十余万遍。征应孔著。成式近观历代传记。足征感应。又先命受持讲解金刚灵验三卷。日念书写。犹希传照罔极。摭拾流通。以备阙佛事。号金刚鸠异。成式父。讳文昌。心空朱氏曰。唐世豪杰之士。皆去而主法席。葢当其时。内而妖牝貂雄。外则叛藩悍将。皆手悬富贵。以鼻息笼天下士。士之无识者争趋焉。顾可以笯龙槛象乎。赵州临济诸人。皆具王侯将相才。而息心皈佛。大机大用。煞活自由。无俟外学相助也。是以金刚果报记载。自晋迄宋。惟唐最多。因上有太宗玄宗之御注。大转法轮。故朝野士庶。无不承风向道。虽以傅奕昌黎坚排痛毁。如蚍撼大树。无损分毫。叚太常。文章识力。柱础一时。据所举夹道双炬。自明自灭。门扃忽启。有言有声。家庭之实见实闻。讵道听而耳食者哉。鸠异一书。诚般若金汤矣(出鸠异)

唐杨氏。江淮人宋衎妻。衎应明经举。元和初。至河阴县。因病废业。为盐铁院书手。月钱两千。娶氏为妻甚贤。安居无事。年余。有为米纲过三门者。请衎同去。通管簿书。当月给钱八千文。衎以告妻。妻止之曰。三门险恶。利不胜害。衎不纳而往。果遇暴风。击没群船。惟衎入水。扪得粟藁一束。渐漂至岸。余数十人皆不救。因祝曰。吾命藁所赐也。誓存没不舍。抱之疾行数里。投宿于老妪茶舍。具白其事。妪怜之。为设粥。明旦于屋南暴衣。解晒其藁。于中得一竹筒。开之。乃金刚经也。愕然不解其故。妪曰。自汝出门。汝妻蓬头叩祝。求人写金刚经。持诵诚切。故能救汝。衎感泣告归。妪与米二升。指东南一径曰。此去二百里。后日可到家。后二日果达河阴。见妻媿谢。妻问何以知之。衎尽述本末。妻益惊异。衎乃出经。与妻涕泣顶礼。又问有记色否。妻曰。写时执笔者。悮罗汉罗字。维上脱四。遂诣护国寺和尚请添。和尚年老眼昏。半字独黑。十日来不知所去。验之悉如所说。越日往谢老妪。其人及居。皆不见。诘牧竖。曰此处水涨无涯。何人鬻茶。数岁后。郑相国絪。留守东都。召衎问前事。授其男武职。月给俸五千。因求其经。至今为郑氏所尊奉。岳州史丞相弘农公。覩其事。遂叙之。合观康母宋妻。一以礼拜为奉持。一以写念为拯救。经藏屋柱。母所为也。经入竹筒。籍谁手乎。柱木投波上。赖有雷神。水门如奔马。岂客粟藁。自非设室授餐。步步接引。不死于溺。亦死于饥矣(出杨媛征验)

金刚持验纪上卷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