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像灵验记目次

  • 卷第一
    • 自序
    • 梁朝善寂寺画地藏放光之记第一
    • 唐法聚寺画地藏放光记第二
    • 唐鄠县李氏家地藏救苦记第三
    • 唐抚州祖氏家金色地藏救亲记第四
    • 京师人僧俊地藏感应记第五
    • 空观寺僧定法摸写地藏感应记第六
    • 居士李信思奉地藏免鬼难记第七
    • 开善寺地藏救地狱众生感应记第八
    • 孟州寡妇画地藏菩萨感应记第九
    • 唐简州邓侍郎家杖头地藏感应记第十
    • 唐华州慧日寺释法尚蒙地藏感通记第十一
    • 陈都陈氏女为救母造地藏像感通记第十二
    • 杨州女张氏依母造地藏菩萨救苦记第十三
    • 路州史居通画地藏感应记第十四 付得雪中道事 付免鬼难事
    • 雍州别驾健渴造地藏三寸栴檀像灵异记第十五
    • 长安都督崔李系地藏感应记第十六
    • 益州史郭徐安发心造地藏像感应记第十七
    • 大周尚书伯悦为妻造地藏菩萨感通记第十八
    • 大汉京师惠进诵法华经感地藏记第十九
    • 华州伯父家少女感地藏化记第二十
    • 荆州雁雄依先祖奉法归依地藏功德免地狱苦记第二十一
    • 童子以爪甲画地藏延命记第二十二
    • 陈留郡贫女念地藏尊得富贵记第二十三
    • 宋辽城地藏瑞应之记第二十四
    • 千福寺地藏形像感通之记第二十五
    • 并州大原尼智藏画地藏感应记第二十六
    • 海陵县童子戏沙画地藏感通记第二十七
    • 金城瓦官寺西壁画地藏灵化记第二十八
    • 清泰寺沙门知祐感应地藏记第二十九
    • 显德寺释道真造地藏像感应记第三十
    • 明州捕鱼人感地藏记第三十一
    • 台州陈健为父母造地藏像感通记第三十二
No. 1638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卷第一并序

叙曰。昔大师释尊。放大光明。照于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诸佛世界。百千万亿那由佗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有化身地藏菩萨摩诃萨。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诸世界化身地藏顶言。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慇懃付属。令娑婆世界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佛遇授记。尔时诸世界化身地藏。来集佛所。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计。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佛即印可。而赞叹言。善哉大士。我今无复忧虑。众生亦无忧念。能仁思化之后。慈尊待机之前。嘱在中间无依无怙。若善者不善。若在家若出家辈。皆凭寄地藏菩萨。良由彼大士在感应于斯土。此众生亦属因缘于彼圣。且以兹造像画像之辈。感化盈耳目。称名礼供之人。効验在口游。或载胜利于旧记。或注降灵于签札。适门出一二。未及四五。矧具传见闻限乎。凡厥功德。犹尚不能尽。故当供养。今募遗嘱。虽成一记。亦是梗概而注。岂竭尽其人耶。且举三五。以为归信凭据。于明。大宋端拱己丑岁。传教沙门常谨直笔而集矣。

唐抚州祖氏家金色地藏救亲记第四

抚州史祖氏。信心真固。而其双亲少不信。祖为父母舍钱帛。造金色地藏一躯。长三尺。通光立像。尽礼供思。其父。是扬都人。触缘暂以出行。母独而居。恶贼潜窥隙。欲盗衣服。唯见地藏坐。明日易服见其家。祖氏母。㽵严其身而居。却不见圣像。贼异之。自即露谢。说夜所见。不知其能。其父还家。母说前事。共可申由。后父行抚州。路中遇怨家。即拔利刃斩之。有一沙门。其身金色。以手拒刃。以头受刃。被刑害卧地。怨家谓杀散去。父谓希奇。自免刑害。到祖氏家。具证前事。生希有心。共往像所礼拜之。见像头有三刀痕。金色少变似血流。既知地藏菩萨。代受刃救父母难。其父发信。祖迎其母。三人在抚州而住。昼夜礼供。父七十九方卒。经三十五日。祖梦见其父。身带光明。腾空自在。往来飞行。生希有心。遥拜其父。问讯曰。生在何处。答曰。吾生第四天上。地藏菩萨引导。令事补处。彼天生人。多是大士引导也。补处赞曰。大士不可忽诸佛勅。又曰。却后十三年寿尽生。汝身却二十五秊方生。汝妻二十八秊方生。说是语。隐而不现。其后。母及祖氏夫妇。皆父如所说。当知一人造像。亲子皆领现当益。从其来。一州之内。造像画像。礼拜供养者知林。多满感应也。

开善寺地藏救地狱众生感应记第八

钟山开善寺。有地藏菩萨像。高三尺。通光四尺五寸。多年不识谁所造。后扬都督邓宗。行年六十一。身有微疾取死。其心上暖。不发葬事。一日一夜苏。悲哭无言。被扶子孙。前诣于开善寺。谓僧曰。此中地藏菩萨像。高三尺。通光四尺五寸。颇坏在。不欲礼拜供养。诸僧不知所在。依邓宗言。寻诸圣像中。既谓如言像。头礼敬。白僧欲请此像。僧问所怀。答曰。吾死。忽见四品官人。被责到大城门。一时彷徨。官人入城。暂时出来。语吾。汝可参厅前。即诣王前。王曰。汝不可死。又奉法以为家业。早当还人间。但冥途可恐怖。人不知之。汝欲见地狱否。曰欲见之。即召绿衣官人曰。汝将邓宗地狱。示苦具相。便从官人出城。赴东北方。五六里计。有大䥫城。开闭以铁扉。渐近见之。城中猛火洞然。迸火如锻。百千罪人。在中受苦。时有一沙门。入狱防御猛火。教诱罪人。火𦦨暂息。又前进到铁城。十八地狱在其中。其受苦之相。不可具说。沙门在其中。教诫罪人同前。一一巡捡方还。沙门从地狱而出。语曰。汝知吾否。答不可知之。久云。吾是开善寺之地藏菩萨也。昔沙门智藏法师弟子智满法师。为救三途众生受苦。刻雕吾像。吾听祈请。每日一时。入十八地狱。无量小地狱。教诫示导。宿种强者。发心升出。次弱者。种出恶因。最下微弱。乃至断善邪见无善者。不觉不知。了无出心。若在人间。善根微弱者。易可往化度。若人入恶道。圣力无能。如木石故。此等不觉者。待后出时。若微强者。初入之时。可发悔心。汝奉法力。免地狱苦。早还人间。宜告此事。即举目瞻仰沙门。身是三尺。通光摧坏。又授二偈曰。若在人间可修道。阐提有心尚可发。若入恶道业熟。心无分别不可救。如衰老人欲进路。若动其足扶易进。若卧不动力不及。众生业定亦复然。说偈忽然不见。寤寐持其事。恐虗实不语他人。今见此像。全同所见。以是因缘故欲请之。僧闻之。欢喜言。善哉。信心感圣记。可摸治之。不可请。乃雇巧工。摸像留旧。其新旧像。共见在归心。

孟州寡妇画地藏菩萨感应记第九

孟州寡妇(失姓名)相传。此女。日奉法精进。贞洁永猒嫁娶。一生寡独。发心欲𦘕地藏菩萨像。乏财。求亲友得铜钱十九。雇工𦘕人图之。通光八寸像。只是墨图。未满彩色。时遭乱国。失所在。一秊余方静。求像欲加彩色。不知像所在。昼夜叹念。忽被魔娆一月余。夜令晓追忆昔像。思募其加护。梦见像在枕头。舒右手拂身。寤谓本心。即明在枕头。其唯绢少坏。像图全无朽。欢喜安置房间内。礼拜供养。时有亲友劝寡妇言。夫女身有三从。少时从父母。盛年从夫。老从子息。汝既失父母。又无夫人子息。若至衰老。谁养育汝。须从吾教。为求其夫。女言。夫妇相并。无子息者盈耳目。亦有子。未必养育。正之为少事。绪生死业即同。辞不从其言。但对地藏祈愿。吾未至衰昧早死。一时感梦。有一沙门。手持宝珠。自称如意珠。将锡杖开女口入珠。寤如吞物。即自觉有身。告亲友云。疑有犯。女耻寡而怀姙。敢不语余人。欲投身于深渊。感梦空有声。汝一何损二人命。寤。身毛为竖。止舍命心。闻之者异之。月满。产一男一女。形色端严。女忆前所梦。号男为地藏。女号称如意。其二子。少有至孝思。见者哀之。施与衣服饮食。母子共不忧衣食。人皆谓之是圣应。一时。二子共不识所之。三日方来。母问所因。男子白。吾往西方安乐土。见菩萨圣众。母当愿生彼国。云云。女言。吾往都率天。奉见弥勒。男女充满其中。母将愿生彼否。母曰。吾猒女身。不乐天乐。若生天上。恐尚受女身。今须愿西方净刹。二子欢喜。母修补先地藏像念佛。七十八岁卒。两道白光从空下。而覆母身上。暂时升空。指西方散去。二子。舍屋建立精舍。号如意寺。兄弟共出家。劝人教归地藏。谓见验者多。后失其所往。况莫识首尾。其寺尚存。破坏颇甚矣。

唐简州邓侍郎家杖头地藏感应记第十

简州金水县邓氏侍郎。邻家路侧。见折杖头刻僧形。不识是其像。侍郎素信佛。乃持归插壁中。礼敬而去。再不坏之。经两三年。顿遭疾而死。心胸少暖。疑不葬之。一日一夜方苏。起流泪。说冥途因缘曰。初死之时。两骑冥道来。駈驰而走。到大城门。从马下。牵吾入城中。至王厅前。见庭有百千万人。被杻械者。王。瞋怒欲呵责吾。尔时。有一沙门。形容丑鄙。其形状[魅-鬼+瓦]头。前进至厅前。王王遥见恭敬之。从座而起。而合掌胡跪白言。沙门大圣。何故忽来。曰汝可曰诫侍郎。是檀越也。欲报其恩。汝可免救。王白言。业既决定。命食俱尽。此事难有。沙门曰。我昔于三十三天善法堂中。受佛付属。能救定业者。诸恶有情。非始今日。况侍郎非重犯罪。岂不救助。王曰。大士者。大愿坚固。不动如金刚山。须放还人间。食既尽。小豆赐与之。沙门欢喜。引郎手入生路。相别而去。郎请沙门。且待须臾。救我是谁。不审。曰汝不知不。我是地藏菩萨也。汝昔在人间时。路侧见我像。都不识知。持置壁中。小儿戏假刻杖头为像。唯首头。未有余相。是故形丑。能忆念不。作是言。忽然不见。此胜感。道俗闻者。叹未曾有。无家壁中。于廐角壁中。见杖头像。杖中分。既以改造刻镂。以檀木相副。而成五寸像。像放光明照家内。郎更造等身像。于中収小像。舍家为寺。号地藏台。远近人眺望如于市。地藏化导利益。此最而矣。

唐华州慧日寺释法尚蒙地藏感通记第十一

惠日寺释法尚。行秊三十七出家。其家奉法为业。在家昔为游猎。游林野。藂中数放光。异之寄骑亲见。唯有朽木。长一尺余。持还家。明日。又见同丛。放光明同前。以箫披藂。一一悉除朽心。全无所有。异之而还。后游猎次。谓前藂放光不异。心生奇念。取朽木心。置株上而还。途中遭虎群。驰马追之。驱射弦断。探弦袋亦无替弦。猛虎还向。恐怖遁去。马蹶而落。自谓破啮。失神如梦。见似沙门人。来追猛虎等。问。汝谁。答曰。吾是地藏菩萨。云于藂中见朽木。即吾身也。曾祖父于斯地。建立寺造我像。寺破坏。我像朽损。唯有木心。孙形胤故。见我光明。故今救汝。云云。良觉。见马傍嘶而立。猛虎不知走去处。悔责。于前放光所建精舍。朽木粘泥。造地藏菩萨像。正奉法。再续法灯。即慧日精舍是也。法尚七十八。其年二月廿四日。造同伴曰。地藏菩萨。来至我舍。告曰。汝慈氏如来三会说法中。第二会得道人也。今日舍寿。即生忉利天。我白大士。天上是五欲境界。快乐无比。迷失菩提心。又欲期后佛。时仍是久。唯愿往生西方安乐世界。菩萨言。此亦随所愿。若欲生净土。当念阿弥陀佛。一日一夜。专心念佛。即往生。闻此至告。从昨日。专念西方佛。只今往生净土。言。合掌向西方率。见者皆谓。地藏菩萨。放光还净土希瑞也。但见者。十人二三也而

长安都督崔李系地藏感应记第十六

崔李系者。长安都督。崔尚书隆弟。王开富二年渴死。经二日还苏。说冥途事曰。吾始死之时。有两官人。扶腋而去。又见白马兵史駈至。不知行几计里。知到东北大城。向黑门南入见东方。向黑门西入见南门。向黑门北入。见有瓦屋十有余。一一有十间余。于中。数千椽彩。官人帽冠种种。皆黑色也。瓦屋左右边。有史录三十余。皆曰。我是府君。又西南五十余步。有史五十余。李系。进初府君前。府君问曰。汝所奉事。系答曰。吾奉事地藏菩萨。供养诸沙门。府君又曰。汝既奉大圣。是则天福也。诸人问小史曰。此人命尽耶。府君。即取一卷书文字小。自读此书。告系曰。卿命未尽。地藏菩萨救护。又呼小史曰。汝等。何相夺佛家人命。便责白马史。著柱处罸一日。复问。卿独欲皈不。曰欲归。府君曰。卿欲见地狱。系答曰。欲见之。府君。指马一疋及史官三人。从东北出。而五六里许。见一大䥫城。方数十里。有一䥫屋。其中充满铁汤炎火。次巡捡一瓦屋。以铁为门扉。冥官开铁扉。而令见之。乡看之。吾祖父祖等。皆在斯城中。悉扭械枷鎻。被系缚其身。而猛火缠其身。焦烂身体。乡见系流泪曰。汝当救吾。系曰。当念地藏菩萨。前行见一城。其中有热铁床座卧所。昔所见沙门。坐其身体如炭。猛火洞然。问。阿师修梵行。今何如此。沙门答曰。我等为名闻利养。而修梵行。内心外行。更以不相应故。昔所受卧具床座等。变为大苦具。衣服饮食等。变为铁衣铜汤。檀越当救我等。曰阿师当念地藏菩萨。凡见数十地狱。各有楚毒。各各罪人满其中。是皆人中所见人也。又前进赤砂。有刃釰树融铜柱。百千罪人。在上礼柱。皆见系流泪。卿当救我等。曰须常念地藏菩萨。如是黄沙白沙焦沙等七狱。皆同上所见。于是便还。系见绿瓦沙屋。玲珑峙七八寸梁宝。便道左右宝树。众果杂杂。即问二人史官。曰地藏菩萨弟子。奉事檀越中。重画像者。多生净土。或生兜率天。各随其所愿。不信图而事者。多住此处。又系前进。见大城中大宝殿。百千万亿男女。游戏其中。又见父母六亲等。欢喜问讯。诸男女言。前在地狱中。因卿教念地藏菩萨。而舍苦生此大殿中。父母兄弟六亲欢喜语余曰。卿恩泽。感地藏菩萨化。而离苦生彼处。又问曰。是何处。答曰。名福舍。寿命长远离众苦。虽生此中。必遇弥勒三会。尽诸苦际。系问曰。何设士。曰昔地藏菩萨在世时。受如来付属。白佛言。四部弟子。必定令不堕恶道。弥勒出世。二佛中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内。若愿生净土及第四天者。福少者。皆就此福舍。不还恶趣。使待后佛而。还至府君前。即遣前二人。送皈得苏。闻之。因画像人颇多矣。

益州史郭徐安发心造地藏像感应记第十七

大汉。益州史郭徐安。心生不信。偏重老子。干祐三年闰五月中旬。天热得缠病。百术医疗。间方不免。其妻。是奉佛家。问欢喜天。言可发愿。一日中造地藏菩萨病免。忽遂不可缓漫。安卧病床。尚心不信曰。须发其愿。若有感通即信之。一日之中。忽闷绝毕。即其妇妻。仰天啼哭。泪万行。碎心肝。祈诸天于苏生。傍不信者。增诽谤邪见。心偏重者。皆谓。未皈地藏过失。经三三时醒悟得。投身大地。求利刀欲切舌根。见者谓狂乱。其妻安慰之方静。汝是大善知识。能延我命。能除地狱苦。能授天乐。能示解脱道。妻曰。乞语始末。安起居泣泪。告曰。我缠得琰王使。其数七八人许。各苾司禄神。皆乘青马。蹄疾如风。二人持弓箭。二人持剑。二人持棒。一人持羂。驱我向东北。至大城门。城内侧百千万人。侍立左右。司禄下马。以问王者。王曰。少禄。何故未毕善愿者駈追。而瞋怒。罸以铁杖。司禄大呌。身服血秽。王出门。告安曰。公依妇恩。发愿造大王像。我是王处实身。为令众生偿罪业。现焰王。实是法王。若有众生。皈依地藏。满足所求。我为信心。不阴本身。公急还人间。毕其愿。王即还之。今得醒悟。我内心不信。谤大圣舌。切欲忏悔。妻曰。切舌非忏。如倒大地。还从地起。公归地藏菩萨忏悔。即随妻言。一日造像悔前𠎝。每齐日。礼供为家业。凡劝勤得贵贱。令事地藏萨埵矣。

清泰寺沙门知祐感应地藏记第二十九

沙门智祐。是西印度人也。天福年中来至。而住清泰寺。所持像经中。有地藏菩萨变像。并本愿功德经梵夹。其像相者。中央圆轮中。画菩萨像。冠帽持宝锡。左右有十王像。各五人。左五者。一泰广王。二初江王。三宗帝王。四五官王。五阎罗大王。右五者。一变成王。二太山王。三平等王。四都市王。五五道转轮王。一一。各具司命司禄府君典官等。自说缘起曰。昔西印度有菩萨。慈悲救世。发大誓愿。为救三涂受苦众生。画地藏像。往十王城。告勅之曰。我有愿。能救三涂苦。今受请欲利益之。十王。合掌敬诺。以为左右布烈。白像言。一切众生。皆属大圣。任意欲化。我等为伴助圣化。尔时尊像微咲。善哉。众生罪业。不久得轻微。即放大光明。照三途苦器。所照所照众生。诸苦休息。此即度菩萨入利益众生三。祈请大王。所与大利也。彼菩萨。自图所见形。本像加十王等。此其灵像也。

其本在西域。谨彼常二像也。

予于流沙。遭妖媚鬼。祈念菩萨。捧铁杖宁上追打媚。又夜中大雨时降。失火不知东西。猛兽哮吼。人马共迷气。此像。放光如昼。猛兽方静。道通。又有大河半里计。水交流不知几深。其水甚溺。置木叶。尚不能浮之。况船舶乎。念变像。忽见乘船。有沙门一人童子二人。而一童捧幡。一童棹船。沙门持梵夹。即渡我等。既到东岸。别而去时。沙门以梵夹置此。变像灭障不可议。此土道俗。可摸写之。仍诸人竞模。多感异。两年之后。不知祐及像所在。人皆疑还印度。可祐是地藏化身也矣。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卷第一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