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传二十五

刘潘许郭陈吴传

刘兴朝

名经臣。不详其里居。年三十余。会东林照觉总公。始究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公。冲举或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峰寒色。言下有省。而官洛中。就参韶山杲公。杲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否则将成失心之疾矣。未几复至京师参正觉逸公。逸曰。古人言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踈转远。兴朝益疑不解。一夕入室。逸举波罗提尊者见性是佛语诘之。不能对。疑甚。遂归就寝。至五更而觉。方追念间。见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语。姑抑之。向明以告逸。逸曰更须用得始得。兴朝曰莫要践履否。逸厉声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践履。兴朝默契。乃作发明心地颂及明道喻儒篇以晓世。其略曰。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未甞须臾离也。唯其迷逐物。故终身由之而不知。佛曰大觉。儒曰先觉。盖觉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又曰。大道祇在目前。要且目前难覩。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倒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此佛者之语道为最亲者。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在后也。取之左右逢其原也。此儒者语道最迩者。奈何此道唯心可传。不立文字。故世尊拈花而妙心传于迦叶。达摩面壁而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花竞秀。分宗列派。各有门庭。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搥。或持叉张弓辊毬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祇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予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其道。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孔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既殁。不得其传。而所传于世者特文字耳。予之学必求自得而后。幸予一夕开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口之所谈。手足之所运动。无非妙者。得之既久。日益见前。每以与人。人不能受。然后知其妙道果不可以文字传也。呜呼是道也。有其人则传。无其人则绝。予既得之矣。谁其似之乎(五灯会元)

知归子曰。观诸贤问答及所论著。于心地法门豁如矣。迹其出处之际。类能不系于物。非其验耶。以视夏竦.吕惠卿之徒。滥厕传灯者。其相去何如也。

汪大绅曰。历历孤明。巍巍独坐。近来居士颇有这般人物否。有则叫他到大绅门下来看箭。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