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董郑胡传
李纯甫
名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宏州人也。金承安中进士。少负才气。自比诸葛孔明.王景略。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中年度其道不行。遂弃官归。初好列御𡨥.庄周之书。年三十后徧观佛经。信解猛利。既归隐。好与诸方老宿游。亦颇好饮酒。每酒酣。人有问法者。随机引导。如倾江湖。无有穷竭。于是窒者通。疑者信。莫不洒然以去也。以谓近世儒者推阐大道。穷性命之归。其为功甚钜。然其论佛。患不深究华严圆极之宗。理事无碍之旨。徒执小乘教相。斥为死灰槁木。又不知性真常中本无生灭。輙谓此身死后断灭。堕于邪见。疑误后生。因取先儒辟佛语分章条辨。名曰鸣道集说。为之序曰。自生民以来。未有不得道而为圣人者。伏羲.神农.黄帝之心见于大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见于诗书。皆得道之大圣人也。圣人不王。道术将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后世之人塞而无所入。高谈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内。恐后世之人眩而无所归。切论天地既生之后。而封之以仁义。故其言不无有少相龃龉者。虽然。或吹或嘘。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东一西。元圣素王之志亦皆有归矣。其门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于支离也。庄周氏沿流而下。自天人至于圣人。孟轲氏溯流而上。自善人至于神人。如左右券。内圣外王之说备矣。惜夫四圣人没。圣人之道不传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书从西方来。盖距中国数千万里。证之文字至言妙理。与吾圣人之心魄然而合。岂万古之下四海之外圣人之心竟不能泯灭耶。诸儒阴取其说以证吾书。自李翱始。至于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苏子瞻兄弟和之。大易.诗.书.论.孟.老.庄皆有所解。濂溪.涑水.横渠.伊川之学踵而兴焉。上蔡.龟山.元城.横浦之徒从而翼之。东莱.南轩.晦庵之书蔓衍四出。其言遂大小。生何幸见诸先生之议论。心知古圣人之不死。大道之将合也。恐将合而又离。笺其未合于古圣人者。曰鸣道集说云。纯甫既卒。耶律晋卿读其书。大好之。为序以行世。又有楞严.金刚.老庄.学庸诸解。皆不传。同时有刘谧者。著三教平心录。至明初建安沈士荣著续原教论。其大旨与纯甫略同(中州集.佛祖通载.续原教论)。
知归子曰。元世士大夫如赵子昂.程巨夫.虞伯生.袁伯长.邓善之之徒。其于佛法不可谓无意者。然文过其质。其于道盖未有得也。予故不得而传之。
汪大绅云。异人异趣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