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佛子者。呼其人而告之也。言为佛子受持佛戒。当依戒修。不可轻违佛制故也。以下倣此。
若自杀是身杀。教人方便赞叹是口杀。见作随喜乃至呪杀是意杀。杀因是过去无始习气不忘集业为因。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是也。杀缘现在怨家聚会为缘。因缘会遇时是也。杀法亦是现在刀杖网弋断彼命根为法。果报还自受是也。杀业由三种和合。而成未来杀业之果也。乃至等者。言情与无情。蝡动蜎飞昆虫草木一切有命者。俱不得无故而加伤损。况大生命耶。如国王宰官。杀一救多。兴善除恶。此大慈悲。故有开遮。但不得故意私心成杀也。能如是行持。方得名为摄律仪戒。无恶不止者。是菩萨等者。言是受戒菩萨。当起常常安住而不忘失之心。常常安住慈爱悲悯如保赤子之心。常常安住孝敬恒顺如父如母之心。如是方便。如是救护一切众生。方得名为摄善法戒。无善不修者。如是拔苦与乐。方名为饶益有情。无生不度者。而反恣心等者。谓若见众生苦。不行救拔。反恣纵其心。快逞其意。以杀害众生者。岂成持戒菩萨耶。是不持守。而犯戒者也。是菩萨等者。言是犯杀菩萨。自取其罪。当得波罗夷罪也。梵语波罗夷。此云极恶。又云弃罪。当堕三恶道故。凡持是戒者。第一所当慎也。
○第二盗戒
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呪盗。盗因。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物。一切财物。一针。一草。不得故盗。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佛告诸菩萨等者。此吾佛世尊。召告现前在会。三贤十圣四众八部等受戒诸菩萨言也。已说句结前十重已说竟也。四十句起后四十八轻戒今当说也。
○第一不敬师友戒
师有开导之恩。友有切磋之德。所当敬重。倘居憍慢。一生福种慧芽不得滋长。故戒之也。
若国难等者。言若邦国中有此八难。恶王不信三宝。是一。土地高下迁变不常。是二。草木深邃师子虎狼恶兽难。是三。水有漂没之难。是四。火有焚烧之难。是五。风有鼓击之难。是六。劫贼有谋财夺命之难。是七。道路毒蛇恶虫难。是八。一切难等者。言上八难此但略言耳。若广则多。一切难处。悉不可入也。
佛说梵网经顺朱卷下(终)
尔时者。是说十地已竟时也。卢舍那者。即能说之报佛。华言净满。净者五住究尽。二死永亡。以诸患净尽故。即法身也。满者三觉果满。万行因圆。以福慧具足故。即报身也。二义合言。故曰净满。又云种种光明徧照。光明即报身义。徧照即法身义。又法身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遍一切亦徧照之义。故知法即报。报即法。法报不分。理智冥一。二义合言可无疑也。为此大众者。即华藏聚会。凡圣交参之大众也。略开者。显此心地法门。甚深广大无尽义也。百千恒河等者。举喻显法。正明略开之义。言前所说三十心十地。于百千恒河沙不可说法门中。但大略言之耳。譬如一毛头许之微。些些子也。此二明心地戒三。初结显法门。二付授劝转。三授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