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师者。授道之人。资。助也。谓助发己身之行业也。又云。师有匠成之功。弟子具资禀之德也。
摩竭陀国亦云摩伽陀。此翻善胜。或云摩竭提。摩者。大也。竭提。体也。谓五印度中。此国最大。统摄诸国。故名大体。或云摩。遍也。竭提。聪慧也。言聪慧之人。遍其国内故。又云无害。言此国法。不行刑戮。其有死罪者。送至寒林。或言无恼。或言不害。皆谓劫初已来。无恼害故。至瓶沙王。截指为刑。后自啮指痛。复息此刑。佛当生其地故。吉兆预彰。所以先置不害之名也。
王舍城即罗阅祇也。是摩竭国城名。萨婆多论云。此国本有恶龙作种种灾害。破坏人民舍宅。惟王宫舍不坏。因此为名。又云千王共居。故名王舍城也。
八相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一降生兜率相。二托胎相。三出胎相。四出家相。五降魔相。六成道相。七说法相。八入涅槃相。
同别二妄一。别业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虗妄境界。或苦。或乐。譬如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二。同分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虗妄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不祥之事故。
六相圆融六相者。谓一真法界之体。而有六种名义之相也。然法界体同。本无异相。由法入于义。遂有六名。名虽有六。不离一体。交彻融通。一多无碍。故曰圆融。一总相。二别相。三同相。四异相。五成相。六坏相。
忉利此云三十三天。居须弥山顶。离人间八万由旬。四方各有八天。帝释居中。净名疏云。昔迦叶佛灭度后。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复有三十二人。发心助修。修塔功德。为忉利天主。其助修者。而作辅臣。君臣合之。共为三十三天也。
五欲色。声。香。味。触。为五。希须名欲。止观云。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生行人须欲之心。故也。
众生身见谓妄计为身。强立主宰故。
一生补处谓犹有一品无明。故有一生。过此一生。即补妙觉位也。
四加行言四加行者。煖。顶。忍。世第一。为四。工夫增进。故曰加行。煖者。从喻得名。如人以木钻火。火虽未出。先得煖相。譬如加行位中。以智慧火。烧烦恼薪。虽未得无漏之智。而已得智火之前相故。顶者。谓观行转明。在煖之上。如登山顶。观瞩四方。悉皆明了故。忍有二义。一者印可义。谓于此位中。即能印可。四谛之理。谓苦谛实是苦。乃至道谛。实是道也。二者。决定义。谓此善根决定无退故。世第一者。谓此位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证。而于世间最胜故。
未到定禅未入根本禅也。谓于欲界。修色界定。身虽未到于彼。而心已先证彼也。
俱生。我法。二执一俱生我执。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执为我与身俱生。是名俱生我执。二俱生法执。谓无始时来。虗妄熏习。于一切法。妄生执著。恒与身俱。故名俱生法执。
生相无明谓等觉后一品生相无明惑也。无明。即不觉义。以不觉故。而生三细。此无明至金刚后心方断。
五不还天阿那含。华言不来。不来。即不还义。谓断欲界九品思惑尽。生色。无色界。于彼漏尽。不复还来受生故也。亦名五净居天。谓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也。
出家谓出生死家。入如来家也。
五住烦恼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为欲爱。色爱。有爱也。尘沙无明惑。合为一住。共成五住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著生死故。
二种生死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随业感报。身之形段。则有长有短。命之分限。则有寿有夭故。二变易生死。谓声闻。缘觉。菩萨。虽无分段生死。而有因移。果易之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故名变易也。
住持谓安住道德。执持教化。令法久住故。又云住于真理。持而不失故。
地系烦恼谓住系缚。烦恼偏重故。
五趣杂居地五趣者。即欲界六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也。本该六趣。以修罗通于诸趣。故但言五。杂居者。五趣虽果报苦乐不同。总居于欲界故也。
九界谓三乘。六道。感报界分不同。故有九界也。
八部佛之垂化。道济百灵。法之传世。慈育万有。三乘贤圣。既肃尔以归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卫。故诸经中多列八部之众也。八部者。谓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是也。
四众一发起众。谓开端发起之众也。谓激扬发动。使如来有所说。使大众有闻。乃至发起问答等是也。二当机众。谓当座之机众也。谓宿植德本。缘合时熟。不起于座。闻即得道也。三影响众。谓古往诸佛菩萨。隐其圆极之果。示同机众。匡辅。法王。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又如众星遶月。虽无作为。而有大益也。四结缘众。谓结闻法因缘之众也。葢由过去根浅。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而未能获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也。
真如实际真如者。如空合空。似水投水。性非妄迁。故名真如。实际者。即佛性理地也。
十遍为期南山宣祖。凡授经律。必以十遍为期。少则恐茫昧故。
四种资粮亦名四善根。一福德资粮。谓由宿世修诸福德。而于今生。丰饶财宝。遇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是名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谓于宿世修习智慧。而于今生。聪慧明敏。解了法义。是名智慧资粮。三先世资粮。谓由宿世积集善根。而于今生。诸根完具。家财富足。是名先世资粮。四现法资粮。谓于今世有善法故。善根成熟。具戒律仪。是名现法资粮。
四善根一乐住林间。二四事摄物。三舍身求法。四勤行精进。
毗卢遮那此云徧照。亦云大日。谓如来色身法身。普周法界。十方世界。悉皆照耀。若人称名。归命礼拜。则得法界一切诸佛菩萨贤圣。乃至八部加持卫护。
波罗蜜翻到彼岸。谓菩萨修此法。化度众生。超生死海。到涅槃彼岸故。
轮王十善轮王有四。一金轮王。主领四大部洲。二银轮王。主领三州。除北州。三铜轮王。主领东南二大部州。四铁轮王。主领南州。四皆有轮宝。现于虗空。随轮飞行。故名飞行皇帝也。十善者。一身三。谓不杀。盗。邪婬。口四。谓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谓不起贪。瞋。邪见也以此十法治世。故曰轮王十善也。
治世语言谓以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之言。而劝化也。
牛狗等戒涅槃经中。有六苦行外道。一自饿。谓不进饮食。长忍饥虗。二投渊。谓寒投深渊。忍受冻苦。三赴火。谓常热炙身。及熏鼻等。四自坐。谓常自裸形。不拘寒暑。露地而坐。五寂默。谓于尸林冢间。以为住处。寂然不语。六牛狗。自谓前世。从牛狗中来。即持牛狗戒。食草。噉污。唯望生天。如上六种外道。执此苦行。以为得果之因故。
△二释迦弘传二。初总举诸界多佛。二别显此界一佛。初中又四。初受法将辞。二旋归本界。三遵勅利生。四例结余佛。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