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702

菩萨戒本经笺要

住律仪戒。谓受得菩萨学处。不破。不舍。不狂。不乱。不病坏心也。佛在世及佛塔庙者。总举佛宝为所供境也。法者。金口所宣。经卷者。贝叶所传。菩萨修多罗藏者。别指大乘经典。菩萨摩得勒伽藏者。别指大乘论释。此总举法宝为所供境也。比丘僧者。出世仪表。住持胜福田相。十方世界大菩萨众者。三贤十圣。影响神通。形无定准。志在菩提。此总举僧宝为所供境也。住戒菩萨。于三宝境。每一日夜之中。必应三业供养。身业极少。亦须一礼。口业极少。亦须一偈赞叹。意业极少。亦须一念净心。若并此极少供养亦不能修。则犯突吉罗罪。言众多犯。即上文所谓众多突吉罗法也。就此众多犯中。有二分别。一者是染污起。或翻重垢。应向人忏。二者非染污起。或翻轻垢。应自责心。入净心地菩萨者。若约通教。则是见地以上。若约别接通义。则是初欢喜地。若约实义。则是别初住。圆初信。断分别惑。位齐初果。故云如得不坏净比丘也。比丘若证初果。则于三宝及戒得不坏净。故名常以真法供养三宝。菩萨入净心地。应知亦尔。纵令身口不行礼赞。而心恒不违背佛法僧也(于佛得不坏净。宁舍身命。终不归于外道天神。于法得不坏净。假使以邪法窜入正法。能辨其邪。假使以正法混入邪法。能识其正。终不依于外道典籍。于僧得不坏净。见胜义及清净僧。恭敬亲近。见哑羊及无惭僧。怜愍摄护。不生憍慢及退堕心。终不依于外道邪众。于戒得不坏净。宁舍身命。终不毁犯所受诸佛净戒)

△第二贪财物戒

若菩萨。于如来波罗提木叉中。毗尼建立遮罪。护众生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同声闻学(此指菩萨比丘。既为出家人。便应同出家法也)。何以故。声闻者。乃至(不过)自度。乃至(亦须)不离护他(欲)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而)(诸比丘)戒。何况菩萨(自他兼利之)。第一义度(岂可反不学此比丘戒耶。此则应同不同。为有罪也)。又复遮罪(中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世尊(单)为声闻(人)建立者菩萨。(虽为比丘。亦)不同学此戒。何以故。声闻自度舍他。(所以)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非(可谓)菩萨自度度他。(亦)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也)菩萨为众生故。(当)从非亲里婆罗门居士所。求百千衣(是为一)。及(彼居士等)自恣与(衣但)当观施主堪与不堪。(不拘多少。堪则)随施应受(是为二)。如衣。钵亦如是(是为三)。如衣钵。如是自乞缕。令非亲里织师织(亦如是。是为四)。为众生故。应畜积憍奢耶卧具坐具。乃至百千(是为五)。乃至金银百千。(为众生故)亦应受之(是为六)。如是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之)声闻遮罪。菩萨(比丘)不共(声闻)(既)住菩萨律仪戒(便应)为诸众生。若慊恨心。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嬾惰懈怠。住少利少作少方便。犯非染污起(此则不应同而同。为有罪也)

(○慊。谦上声。与歉同。恨也。若作入声读之。则是快足之义。非今文意)

波罗提木叉。此翻保解脱。又翻别别解脱。通指大小七众戒法而言之也。毗尼。此翻为灭。又翻为律。别指比丘律藏而言之也。毗尼法中。有性罪。有遮罪。生罪者。纵使不受戒人。于世法中亦自有罪。如杀生。偷盗。邪婬。妄语。两舌。恶口等是也。遮罪者。佛为出家弟子护惜讥嫌。遮令莫作。若违佛制。则便得罪。故亦名制罪也。是故菩萨比丘。须同声闻比丘护持戒法不得媒嫁。不得私作大房。不得在难处妨处作房。不得污他家行恶行。不得自畜长衣而不说净。不得离三衣宿。不得使尼浣故衣。不得求益衣价。不得求合价买衣。不得过六反索衣不得杂野蚕绵作卧具。不得作纯黑羊毛卧具。不得未满六年更作新卧具。不得坐具不帖故者。不得持羊毛远行。不得使尼染羊毛。不得卖买宝物。不得贩卖。不得畜钵求好。不得求织好衣。不得与衣瞋夺。不得畜含消药过七日。不得非时求用雨衣。不得回僧物入。不得与妇女同室宿。不得与未受大戒人过三宿。不得与未受戒人共诵。不得向外人说他粗罪。不得向外人说所证法。不得与女人多说法。不得掘地。不得坏生草木。不得敷僧卧具不举。不得僧房不举卧具。不得强夺止宿处。不得牵他比丘出房。不得于重阁上坐脱脚床。不得覆房过三重。不得自往教尼。不得教尼至暮。不得讥论教尼。不得为尼作衣。不得与尼屏坐。不得与尼期行。不得与尼同船。不得因尼赞得食。不得与妇女同行。不得过受一食施。不得展转食。不得别众食。不得过二钵受饼[麸-夫+少]饭。不得不作余食法。不得使他犯余食法。不得非时食。不得残宿食。不得自取食。不得索好食。不得自与外道食。不得不嘱授诣余家。不得食家强坐及屏处坐。不得独与女人坐。不得故使他失食。不得过受请药。不得观军阵。不得饮酒。不得水中戏。不得相击攊。不得不受谏。不得恐怖他。不得过洗浴。不得露地然火。不得戏藏他物。不得辄著净施衣。不得衣不坏色。不得故。恼他。不得覆他粗罪。不得授未满二十者比丘戒。不得发起诤事。不得同贼伴行。不得党恶见人。不得畜被𢷤沙弥。不得拒谏难问。不得轻诃说戒。不得受戒而不知。不得违反羯磨。不得不与欲。不得与欲后悔。不得辄入宫阈。不得辄捉宝物。不得非时入村。不得作高床。不得兜罗棉贮褥。不得作骨牙骨针筒。不得过量作覆疮衣。不得等佛衣量。不得任尼代索食。不得学家受食。不得恐处受食。不得不齐整著衣。不得反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人持杖剑刀盖等不得为说法。如此二百五十戒中。但除少利少作少方便之六戒。其余二百四十四戒。悉皆同学。若不学者。仍同比丘结罪。以是菩萨比丘。不可谓是菩萨沙弥。菩萨优婆塞等故也。菩萨比丘既尔。菩萨比丘尼亦然。菩萨式叉摩那。亦须同学六法。菩萨沙弥。亦须同学十戒也。憍奢耶。此翻虫衣。即是蚕绵。许为众生畜。不许自用。大涅槃经。明文昭著。大佛顶经。亦有诚诫慎之慎之。又菩萨比丘。虽云不同学此少利少作少方便之六戒。然亦同须说净。故地持云。菩萨先于一切所畜资具。为非净故。以清净心。舍与十方诸佛菩萨。如比丘将现前衣物。舍与二师等。涅槃亦云。虽听受畜。要须净施笃信檀越也。荆溪辅行记云。有人言。凡诸所有。非物想。有益便用。说净何为。今问。等非财。何不任于四海。有益便用。何不直付两田(悲敬)而闭之深房。封于囊箧。实怀他想。用必招愆(犯盗)。忽谓财。仍违说净。故知不说净人。深乖佛制。两乘不摄。三根不收。若此出家。岂非虗丧。缁门警训云。今时讲学。专务利名。不耻五邪。多畜八秽。但随浮俗。岂念圣言。宁知日用所资。无非秽物。箱囊所积。并是犯财。慢法欺心。自贻伊戚。谁知报逐心成。岂信果由因结。现见袈裟离体。当来铁叶缠身。况大小两乘。通名净法。倘怀深信。岂惮奉行。

△第九住邪命戒

菩萨戒本经笺要(毕)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