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摩天夜摩此翻善时。亦名时分。谓其时时唱快乐故。以莲花开合。分其昼夜。此天依空而居。按论云。人间二百年。为此天一昼夜。则人间七万二千年。方为此天一年。若此天寿二千岁。则当人间一十四亿四百万年矣。
屏覆屏者所以蔽也。覆者盖也。
斋优婆私斋者是其名也。或是受八戒斋者。优婆私或作优婆斯。即优婆夷也。奘师云。邬波斯迦。唐言近事女。谓亲近承事佛法僧故。若是在家女人受三皈五戒已。则能亲事佛法比丘尼众也。旧云优婆斯优婆夷。皆譌也。有云。受八戒者名近住女。为近阿罗汉住也。涅槃疏云。一日一夜受八戒者。名为善宿女。是人善心。离破戒宿故。
毗舍佉母或作吠舍佉。此译为别枝。即是氐宿。以生日所值宿为名也。五分律云。毗舍佉壻名鹿子。鹿子敬毗舍佉。犹敬母。时人遂名为毗舍佉鹿子母。贤愚经云。此是波斯匿王弟。昙摩诃羡女也。羡昔因罪迯奔。得叉尸利国。便于彼土。安家纳娶。而生此女。此女辩才智慧。后嫁舍卫国梨耆弥大臣。第七儿为妇。波斯匿王闻其智辩。即拜为王妹。后生三十二卵。卵各出一儿。颜貌端严。勇健无双。一人之力能敌千夫。时毗舍佉信心开解。请佛及僧。佛为说法。合家得须陀洹道。佛后为说法。即得阿那含道。于优婆夷中。智慧辩才最为第一。
闚音恢。倾头门中邪视也。
明相梵语阿楼那。善见律云。阿留那汉言明相。明了论云。东方已赤。通慧指归云。此方约日未出前二刻为晓。此为明相也。又以观见掌文为限也。十诵律名地了时。谓见地色明了故也。
复此阎浮提地北有大树王。名阎浮檀金。若日照彼树则有黑色。若照彼树叶则有青色。若过树照阎浮界则有白色。于三色中。白色为正也。
自贻伊戚谓忧戚皆自造而成。非关他事。犹云自作孽。不可活之谓也。
六群比丘或云六众。谓聚集成众。作诸非威仪事。群出队入故也。一难陀。二䟦难陀。三迦留陀夷。四阐陀。五马宿。六满宿。此之六人无法不晓。通达三藏内教。精谙五明百艺之术。难陀䟦难陀二人多贪。亦云多瞋。善解算数阴阳变运说法论议。
迦留陀夷多欲深通。射道善解。阿毗昙后得漏尽。证阿罗汉果。
阐陀多瞋。亦云多痴。亦通射道。解阿毗昙。后得漏尽。成阿罗汉。
马宿满宿多痴。亦云多瞋。善于音乐。种种戏笑。事事皆能亦巧说法论议。亦解阿毗昙。此六人俱是豪族。共相影响。契交为友。宣通佛教。内为法门之栋梁。外作佛教之大护。所谓大权示现也。人各弟子。九人共为六十。故号六群比丘也。
干痟谓渴病也。又云干枯病。以其肌肤痟瘦故。僧祗律云。消尽病。正法念经云。有虫名咬脂。住在身中脂脉之内。若食有过。若多睡眠。此虫则瞋。不消饮食。或生疥瘙。或干痟等病。
八树中间西域种树之法。相间七弓。方植一树。八树但有七间。七七该四十九弓。以中人四肘为一弓。一尺八寸为一肘。七尺二寸为一弓。七七四十九弓。总该三十五丈二尺八寸。若无界兰。若周围四十九丈。一尺二寸是为界也。根本部以中人二十四指为一肘。此当笏尺。一尺五寸为一肘。七弓之量。准数可知。肘者从臂节至指端。
莲华色比丘尼根本律云。得叉尸罗城。有一长者。娶妻未久便生一女。身有三德。如青嗢钵罗华。一者身黄金色。犹如华鬘。二者目绀青色。犹如华叶。三者香气氛馥。犹如华香。因此立字。名青莲华。婆沙论云。容貌端正。色作优钵罗华色。此人前世久远劫时。作婆罗门女。父母家人入海采宝。是女在后。不能自活。便与诸婬女。共住一处。卖色自供。此女色貌不丰。无人往来。常自咎责。何以独尔。时世有辟支佛。一切敬仰。有人语言。汝能供养辟支佛者。随心所欲。世世如愿。因办美好饮食。以优钵罗华复上。奉辟支佛。即发愿言。令我世世常得女人。端正无双。为人所敬。又愿得如沙门所得功德。令我得之。是故今世作女。颜貌第一。以本愿故。今得漏尽。佛所称赞。于比丘尼中。有大神通力。最为第一也。
畜持五衣比丘尼五衣者。准根本律云。一僧伽胝。即僧伽黎。二嗢怛罗僧伽。即郁多罗僧。三安怛婆娑。即安陀会。四厥藓洛迦。即僧祗支下裙也。五僧脚踦。即覆肩衣。名掩腋衬衣。
会正记乃唐允堪律师所著。而缁门警训常引其文。然全本未见。想已失矣。
偷兰难陀比丘尼亦云偷罗难陀。或云吐罗难陀。按偷兰是大。亦名麤。麤即大义。难陀此云欢喜。是比丘尼解通三藏。善闲说法。六群比丘尼中之最者。是种种女。分别功德经云。是阿难妹也。
爪扴扴音甲。谓以爪扴括取不净也。
娠妇怀孕也。
祗桓精舍祗桓者即祗陀之讹也。此翻胜精舍者。释迦谱云。息心所栖。故曰精舍。又云非麤。暴者所居。故云精舍。艺文类云。非由其舍精妙。良由精练行者所居。故云精舍。按感通记云。祗桓寺之基址。有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余步。祗陀须达二人共造。涅槃经云。须达取金。随集布地。一日之中唯五百步金。未周祗陀。即语须达。余未徧者。不复须金。请以见与。我自为佛造立门楼。常使如来经由出入。祗陀长者自造门楼。须达长者七日之中成立大房。足三百口。禅坊静处六十三所。冬室夏堂。各各别异。凡所应用。无不备足。法显传云。出舍卫城南门千二百步道西。长者须达起精舍处也。
拘萨罗国大论云。憍萨罗国。是佛生地。如佛答频婆娑罗王偈云。有妙好国土。在于雪山边。丰乐多异宝。名曰憍萨罗。日种释诸子。我在是中生。心厌老病死。出家求佛道。诸经中说。佛生迦毗罗国。何以论云生于憍萨罗国。然憍萨罗是都城也。以彼此相邻同。是中印土境。
尼犍子尼犍此翻离系。是外道之都名也。或云尼干。或云尼乾陀。应云泥健连他。而译为不系也。其外道拔发露形。无所贮畜。以手乞食。随得即噉者也。
由延亦云由旬。亦云逾缮那。天竺里数名也。大论云。由旬三别。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根本羯磨注曰。言逾缮那者。既无正翻。义当东夏一驿。可三十余里。旧云由旬者。讹也。若准西域俗法。四俱卢舍为一逾缮那。计一俱卢舍。可有八里。四共三十二里故。今作一驿之程。庶无远滞。
业疏云。此无正翻。乃是轮王巡狩。一停之舍。如此方馆驿也。
冶音野。装饰也。
此不定有二条。律摄云。不定法者。言此罪体无定相故。容有多罪。不可定言。
萨婆多毗婆沙云。佛坐道场时。已决定五篇戒。轻重通塞。无法不定。此所以言不定者。直以可信人不识罪相。轻重亦不识罪名字。设见共女人一处坐。不知为作何事。为共行婬。为作触摩。为作恶语。为过五六语。故言不定。(文)然中犯相。若以五篇收之。则前摄初二。后准单堕所起烦恼。及归根本种类。皆属婬故。其泥犁受报。岁月极苦。一一准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