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十五

释义 缘处发起讥嫌如上。佛为结戒。其中所犯。并余四众。悉皆同前 不犯者。若有病。若被系缚。或时脚[跳-兆+专]有垢腻。若泥。及最初未制戒等(然此一戒五天竺搅小行之时。人皆蹲踞。至于海洲诸国。亦符此也。其惟震旦方处不同。事非一定。立者多而蹲者寡。若非蹲之乡蹲者。讥为不男。设非立之地立者。便以为怪。于斯两途。理应通决。葢律依西制。结集时仍列开遮。故无移漏。法流东夏。受持者宜随国风。以护讥嫌。据教善行庶无疑矣)

引证 五分律云。佛言虽是我所制。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

根本羯磨云。时佛临欲涅槃。告诸苾刍曰。我先为汝等。广开阐毗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且如有事。我于先来。非许非遮。若于此事顺不清净。违清净者。此是不净。即不应行。若事顺清净。违不清净者。此即是净。应可顺行。问曰。何意世尊将圆寂时。说斯略教。答曰。大师灭后。乃至圣教未没。来莫令外道作斯讥议。世尊既是具一切智。世间有事。不开不遮。诸弟子辈欲如何行。为遮斯难。远察未来利益故制。又复欲令诸弟子于事无疑。得安乐住。是故须说(凡诸司律。幸勿才闻斯说。便取余之定禁妄符圣教。是即非制而制是制而开废紊毗尼。其罪孰代)

附考 佛言不应久忍大小便。去时应捉厕草。若在前去者。当在前行。至厕房。应安衣著杙上若架上树石上。至厕外。应弹指若謦欬。令人非人知。手坚捉衣。不令触厕两边。应坚安脚。当先看有蛇虫。应驱出。不应未蹲。便举衣应并蹲。渐举衣蹲。当看勿令前却近两边。使大小便洟唾污厕孔。不应高声大鸣。厕草极长一磔手。极短四指。用草未用草。应别安处。便徐起渐下衣。至洗净处。应弹指。令人非人知。应先看毒蛇。渐褰衣蹲。不应就水器中洗。洗时勿使有声。洗应以手。若叶若弊物拭身上水。应以卤土若灰若泥若牛粪若土墼若澡豆洗手。洗应渐下衣起见厕上。有不净应扫除毗尼母经云。应用二指头洗之。谓无名指及小指也。

缘起 佛在舍卫国。住给孤园。六群止宿佛塔中。诸比丘闻。有少欲者。嫌责六群。白佛结戒。时诸比丘疑。不敢为守护故止宿。佛亦听允。乃第二制也释义 梵语塔婆。亦云浮图。新云窣堵波。又曰制底。别名支提。此翻为方坟。或翻为圆冢。正译为聚相。谓如来众德俱聚于此。人天所共瞻仰。即瘗佛舍利处也。若佛说法经行之处。皆建浮图。虽无舍利。亦名为塔 僧祗律云。有舍利名曰制底。无舍利名曰支提(舍利义有二种。一全身。二碎身。碎身者有三种。一骨舍利。其色白。二肉舍利。其色赤。三发舍利。其色黑。菩萨罗汉皆有此三种。唯佛舍利五色不定。神通变化。而有光明。经无量劫。常在具足。利益众生。乃戒定慧之所熏修。妙功德之所共集。希有难得。为像末法中最上福田也 魏书释老志云。佛既谢往。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之不焦。而有光明神验。谓之舍利。王臣收奉。竭香花致敬。墓建宫宇谓之为塔。犹宗庙也。故时称为塔庙。此言佛塔。拣非菩萨声闻之塔。纵非佛塔。即一切圣贤浮图亦应恭敬。皆不得于中止宿等事)。除为守护故者(谓以恭敬心。晨昏洒扫尘坌。昼夜然供香灯。并防无信白衣𧜼慢招愆。故听于中止宿而守护之。即今香灯殿主之类是也)

结罪 其中所犯。并余四众。悉皆同前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或为强力者所执。或命难。梵行难。止宿。及最初未制戒等。

引证 第四分云。佛在王舍城时。恭敬世尊。无敢与佛剃发者。只有一小儿。名优波离。无知未有所畏。为佛剃发。其父母在世尊前。合掌白言。小儿为世尊剃发。为好不。佛言。善能剃发。乃使身安乐。而太曲身。父即语儿言。汝莫太曲身。令世尊不安。复问佛言。好不。佛言。善。身太直。父语子言。汝莫太直身。令世尊不安。复问佛言。好不。佛言。善而入息太麤。父语儿言。汝莫麤入息。令佛不安。复问佛言。好不。佛言。善。而出息太麤。父语儿言。汝莫出息太麤。令佛不安。时小儿优波离入出息尽。入第四禅。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小儿入第四禅。汝取彼手中刀。阿难即受教取刀。持故盛发器。收世尊发。佛言。不应故器盛。应用新器新缯彩新衣裹盛。时有王子瞿波离将军。俗往征西方。索佛发持行供养。佛听。不知云何安处。佛言。听安金塔中若银塔若七宝塔缯彩衣裹。不知云何持。佛言。听象马车乘若辇舆若头上若肩上担。时王子持世尊发去。所往征讨。得胜还国。为世尊起发塔。此是世尊在世时塔也。时诸比丘亦请世尊发持行。不知云何安处。佛言。听安金塔等。不知持行。乃至肩上持行。时诸优婆塞作是念。若佛听我等及世尊现在起塔者。我当起立。佛听作。而不知云何作。佛言。应四方若八角若圆作。不知何物作。佛言。应以甎石若木作。一切如上法。乃至地敷亦如上。彼欲作幢四边篱障。及庄严供养。佛一一皆听幢作师子。时诸比丘在世尊塔内宿。乃至安佛塔在下房。在上房等。二十六事缘发起。佛皆云不应尔。一一制之。如下所列。

目得迦云。给孤长者请世尊曰。我以如来发爪。造窣堵波。若佛听者。我当营造。佛告长者。随意应作。不知云何作。佛言。始从覩史多天。下生赡部。化导有情。乃至涅槃本生圣迹。随意应作(诸部咸缺此佛塔等事。唯本部有制。今详录者。以防佛现在世有塔之疑。据此以为证也)

附考 十二因缘经云。有八种塔。并有露盘。佛塔八重。菩萨七重。辟支六重。四果五重。三果四重。二果三重。初果二重。轮王一重。凡僧但蕉叶火珠而。轮王虽是一重。比丘见之。不得为礼。以非圣塔故。凡僧随次应礼。

涅槃经后分云。佛塔高十三层。上有轮相。众宝庄严。辟支佛十一层。罗汉四层。亦以宝严饰。轮王虽亦宝成。无复层级。未脱三界诸有苦故(轮相者。僧祗律云。佛造迦叶佛塔。上施盘葢。长表轮相。经中多云相轮。以人仰望而瞻相也。露盘即轮相。名别尔)

释义 缘处发起如上。佛为结戒(皮熟曰韦。生曰革。凡是皮履通名革屣也)

结罪 其中所犯。并余四众。悉皆同前 不犯者。或时有如是病。或为强者所执。唤入塔中。及最初未制戒等。

附考 第三分云。佛在王舍城时。瞻波城有长者子。字守笼那。其父母唯有一子。甚爱念之。生来习乐。未曾蹑地而行。足下生毛。时摩竭国王欲见之。敕瞻波城主。使诸长者各将儿来。彼城主奉敕。与诸长者。将儿到。乞王以衣敷地。守笼那行诣王所。头面作礼。王见欢喜。赐以金宝。语言。我与汝现世利益。世尊在耆阇崛山中。汝可往礼觐问讯。当与汝后世利益。诸长者如教。礼佛闻法。得法眼净。受三皈五戒。为优婆塞。时守笼那求佛出家。因父母不听。佛不许可。彼还家以方便。求其二亲。七日不食。遂听舍家为道。于精进经行之处血流污地如屠杀处。后得漏尽证阿罗汉果。佛告守笼那。汝生习乐。不惯涉苦。听汝于寺内著一重革屣。即白佛言。我舍五象王。出家为道。或致人难言。贪一重革屣。世尊听诸比丘畜者。我亦当畜。佛时默然可之。即以是因缘。集比丘僧。为随顺说法。无数方便称赞头陀行少欲知足乐出离者。告诸比丘。听为护身护衣护卧具故。听在寺内著一重革屣。时诸比丘著一重革屣。不久便穿坏。听以树皮若皮补之。当以缕缝听畜锥。若在边国多瓦石。听著两重革屣。以皮为卧具。若得未治皮。听柔。不听一手捉革屣及钵。一切大皮不得畜。谓师子虎豹獭野狸野狐黑皮等。不得坐皮锦褥杂色卧具。大小便洗足。听著革屣。在和尚等前阿阇黎等前。应偏露右肩脱革屣。有所取与。除在白衣舍。及在道行。若夜暮畏毒虫。听著。不应以皮作钵并针线等囊。若帽腰带禅带。一切不净可恶皮及皮器。不应畜。听畜浮囊。若住处有尘。不得以皮作地敷。

缘起 佛在舍卫国。住给孤园。六群比丘担死尸。从塔下过。护塔神瞋。诸比丘中有乐学戒惭愧者。嫌责六群。白佛结戒(死者尽也。谓气尽命终。尸者故形也。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结罪 其中所犯。并余四众。悉皆同前 不犯者。或从此道过。或强力者所将去。及最初未制戒等。

附考 寄归传云。死丧之际。僧尼漫设礼仪。或复与俗同哀。将为孝子。或房设灵几。用作供尊。或披黪布而乖恒。或垂长发而异则。或拄哭杖。或寝苫庐。斯等咸非教仪。不行无过。理应为其亡者净饰一房。或可权施葢幔。读经念佛。具施香花。冀使亡魂托生善处。方成孝子。始是报恩。岂可泣血三年。将为赛德。不䬸七日。始符酬恩者乎。斯乃重结尘劳。更婴枷锁。从暗入暗。不悟缘起之三节。从使趣使。讵证圆乘之十地欤。然依佛教。苾刍亡者。观知决死。当日舆向烧处。寻即以火焚之。当烧之时。亲友咸萃。在一边坐。或结草为座。或聚土作台。或置甎石。以充坐物。令一能者诵无常经半纸一纸。勿令疲久。然后各念无常。还归住处。寺外池内。连衣并洗。其无池处。就井浴身。皆用故衣。不损新服。别著干者。然后归房地。以牛粪用涂。余并皆如故衣服之仪。曾无片别。或有收其设利罗(设利罗此翻身骨)。为亡人作塔。名为俱㑩。形如小塔。上无轮葢。岂容弃释父之圣教。逐周公之俗礼。号咷数月。布服三年者哉(无常经出北藏孝字函南藏当字函)

毗尼止持会集卷第十五

音义

搪突

触也。

音银。齿根肉也。

斟酌

益也。

欠时

欠伸。即颦伸也。

狼狈

下音辈。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若相离则进退不得矣。今取喻年少比丘不相离上座出入也。

[口*专]㗱

上音博。下音集。

音穵。饮声。

穿入声。同歠。

[跳-兆+专]

音传。腓肠也。

音孽。[日*筮]也。

坐平声。小肿也。

音劫。面旁也。

音戏。又音葢。取也。

音费。

𪨗

音觉。

音意。埋也藏也。

覩史多天

即兜率陀天此翻知足。

涅槃经云。此天欲界最胜故。补处菩萨。皆示生此天。为教化众生故。

谄平声。衣之遮蔽前者。

音强。暴也。

守笼那

根本律云。说笼拏此翻二百亿。瞻波城有长者豪贵。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輙赐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有云。父闻欢喜。施子金钱二百亿。二百亿形貌端严。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增一阿含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谓二十亿比丘是。

狐狸也。

音呼。兽名。鼻尖尾大。善为妖魅。性婬多疑。名山记云。狐者先古之婬妇。其名曰紫。化为狐。多自称紫。

滩入声。兽名。形如小狗。水居食鱼。正月祭鱼。獭。不祭鱼。国多盗贼。

𩍓

音雍。靴𩍓也。

音惨。浅青黑色。

腮上声。报也。

不悟缘起之三节

谓无明不觉生三细。此业转现次第而生。故云三节。

音悴。聚也。

音陶。号咷哭声也。

肫去声。束秆也。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