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六

缘 难陀弟子善劝化。䟦难陀。语言。与我共行人间。当与汝衣。余比丘。语言。汝以何事共䟦难陀行。彼痴人。不知诵戒说戒布萨羯磨。后彼比丘即不随行。䟦难陀乃索前衣。比丘不还。即瞋恚强夺。比丘高声言莫尔。比房闻之。集聚问故。白佛结戒。

相 夺而藏举。取离本处。舍堕。不藏举。不离处。突吉罗。比丘尼舍堕。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不瞋恚。彼人即还衣。或余人劝令还衣。若借衣者无道理故夺。若恐失衣。若恐坏。若彼破戒破见破威仪。若被举。若灭摈。若应灭摈。若为此事命难梵行难。如是一切夺取不藏举。

僧祇律云。或合与别夺。或别与合夺。或合与合夺。或别与别夺。合夺者得一波逸提。别夺者得多波逸提。若与衣时作是言。住我边者与。不住者夺。或言。汝适我意者与。不适意还夺。或为受经故与。不受经还夺。一切无罪。或卖衣未取直。直未毕仍取衣。无罪。或弟子不可教诫。为折伏故夺。后折伏还与。无罪。

十诵律云。夺得。舍堕。不得。突吉罗。

萨婆多论云。夺五众。及与学。行别住摩那埵。盲瞎聋痖。被举人衣。尽舍堕。夺狂乱病坏心犯四重五逆人五法人衣。尽突吉罗。比丘尼夺比丘衣。突吉罗。夺尼等衣。尽舍堕。若先根本与他衣。后为恼故。暂还夺取。舍堕。衣舍还他。波逸提忏。若先根本与他衣。后根本夺。应计钱成罪(直五钱犯重也)。若先暂与他衣。后便夺取。以忿恚欲令彼恼。突吉罗。若为折伏。令离恶法。暂夺无罪。

辩 问。四分夺破戒破见等者不犯。萨婆多论夺与学乃至被举人衣尽舍堕。此复何从。答。若先与衣。后因破戒等故夺。则是折伏之心。所以不犯。若本是与学等人。先以爱与。后以瞋夺。则是恣任凡情。所以结过也。

○二十六过七日药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缘 佛在毗兰若夏安居竟。婆罗门设供施衣。佛听比丘受夏衣。六群即一切时常乞衣。安居未竟亦乞衣。亦受衣。又䟦难陀在一处安居竟。闻异处大得衣。乃处处分得衣分。持入祇桓。少欲比丘白佛诃责。时舍卫国梨师达多富那罗二大臣。受王命征反叛。自念未知得生还否。欲为僧设食施衣。诸比丘以安居未竟。不敢受衣。白佛。佛听受。乃结戒。

释 急施衣者。受便得。不受便失。衣时者。自恣竟。不受迦𫄨那衣。一月。受迦𫄨那衣五月。自恣十日在得急施衣。应受。应畜至衣时。若九日在得急施衣应受。应畜至衣时更增一日。乃至一日在得急施衣应受。应畜至衣时更增九日。

相 过前过后。俱舍堕。比丘尼舍堕。不犯者。夺衣失衣等故过前。夺失等想故过后。

根本律云。若在夏中。或施主欲自手行施。取亦无犯。若差得藏衣苾刍。或施主作是语。我行还自手当施。虽过时分。畜亦无犯。

萨婆多论云。除十日急施衣。一切安居衣必待自恣时分。若安居中分。突吉罗。

○二十九后月离衣过六夜戒。大乘比丘同学。僧祇云。夏三月未满。五分云。安居三月。未满八月。十诵云。三月过。未至八月。未满岁。根本云。在阿兰若处作后安居。按迦提。翻功德。又翻昴星。昴星直此月故。谓七月十六。至八月十五。名迦提月也。满字。准余四部。应须读联下句。谓受后安居者。虽随前安居众。七月十五自恣。仍须满此一月住阿兰若。以终后安居局。故不许离衣也。

缘 舍卫国有一居士。恒好惠施。欲饭佛僧兼施好衣。䟦难陀语言。施僧者多。汝今食可施僧。衣可施我。居士听之。次日众僧赴请。居士见威仪具足。发大声悔不施衣。比丘问知其故。白佛结戒。时诸比丘。不知是僧物非僧物。为许僧不许僧。后乃知是僧物。许僧。或作舍堕忏。或惭愧。佛言。不知无犯。

释 僧物者。为僧作。与僧。许僧。物者。衣钵坐具针筒。下至饮水器。

相 知是僧物。自求入。舍堕。若僧物转与塔。塔物转与僧。及四方僧物。现前僧物。比丘僧物。比丘尼僧物。转转相与。尽突吉罗。比丘尼舍堕。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许。不许想。若许少。劝令多与。若许少人。劝与多人。许恶。劝与好者。

根本律云。许。许想。及疑。舍堕。未许。许想。及疑。突吉罗。许。未许想。未许。未许想。无犯。

僧祇律云。若有人欲布施。问比丘言。应施何处。答言。随汝心所敬处。复问。何处果报多。答言。施僧果报多。复问。何等清净持戒有功德僧。答言。僧无犯戒不清净者。若人持物来施比丘。应语言。施僧得大果报。若言。我曾施僧。今正欲施尊者。受之无罪。若知物向僧。回令向。舍堕。是物僧不应还。僧应受用。若回与余人。波逸提。知物向此僧。回与余僧等。皆越毗尼罪。知物向此畜生。回与余畜生。越毗尼心悔。

五分律云。若施主自回欲与僧物与。不犯。

萨婆多论云。若物向他。回令向应舍还之。若回此塔物向彼塔。回此僧祇物向彼僧祇。不须还取。但作突吉罗忏。若自恣腊。回此众僧向余僧者。应取还。作突吉罗忏。不还者。计钱成罪。面门腊亦如是。

○三结问。

缘 佛在耆阇崛山。时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行坐。六群语诸白衣。此等犯如是事。故罚在下行坐。有过比丘闻之惭愧。余比丘亦惭愧。白佛结戒。后舍利弗为僧所差。在王众人民众中说调达过。生畏慎心。佛言。僧差无犯。

释 粗恶者。波罗夷。僧残。僧者。一羯磨。一说戒。

相 若说了了。波逸提。不了了。突吉罗。除粗罪。以余罪向未受戒人说。突吉罗。自犯粗罪。向未受戒人说。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以余人粗罪向未受戒人说。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白衣先闻此粗罪等。

僧祇律云。比丘尼虽受具戒。亦不得向说。

根本律云。若于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得堕罪。若于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说。得恶作。不犯者。于不知俗家。作先知想等。

五分律云。教向甲说。而向乙说。教说此罪。而说彼罪。皆波逸提。

十诵律云。若羯磨此比丘作说罪人。余比丘说者。突吉罗。若令向此人说。此处说。向余人余处说者。突吉罗。若僧作随意随时随处说罪羯磨者。说无犯。

萨婆多论云。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受具人说比丘过。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若说二篇罪名。波逸提。说罪事。突吉罗。

辩 问。五分教向甲说而向乙说等。皆波逸提。十诵向余人余处说。仅突吉罗。此复何从。答。既被僧差。则所向虽或失当。似宜从十诵结轻。然设以恶心欲令陷没。故向乙说。复宜从五分结重也。

○八向外人说证法戒。大乘同学。

缘 六群为佛修治讲堂。周匝自掘地。长者讥嫌断他命根。故制。乃更教人掘。长者复讥嫌。佛更结戒。

释 地者。掘地。未掘地。若掘地经四月。被雨渍。还如本。

十诵律云。地有二种。生地。不生地。多雨国土。八月地生(惊蛰后。立冬前)。少雨国土。四月地生(夏四月也)。除是名不生地。

律摄云。生地者。谓未曾掘。若曾经掘。被天雨湿。或余水霑。时经三月。是名生地。若无雨湿及水霑润。时经六月。亦名生地。异此非生。

相 若用锄。或以镢斵。或以椎打。或以镰刀刀。乃至指爪掐伤地。打橛入地。地上然火。一切波逸提。若不教言知是看是。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不犯者。若语言知是看是(此是净语也。令彼净人自知自看所应掘所应置处。比丘不应直言掘是置是也)。若曳材木。曳竹。若篱倒地扶正。若反塼石取牛屎。取崩岸土。若取鼠壤土。若除经行处土。若除屋内土。若往来经行。若扫地。若杖筑地。若不故掘。

僧祇律云。若河边坎上。以脚蹋堕。蹋蹋波逸提。坎岸边行。土崩无罪。若营事比丘。多有塔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处生地。不得自掘。当使净人知。若在覆处死地。得自掘藏。钉栓(古橛字)拔𣐍亦尔。若死土被雨。不得自取。使净人取尽雨所洽际。然后自取。无罪。掘地。波逸提。半沙。越毗尼罪。纯沙。无罪。石姜石粪灰。亦如是。

十诵律云。掘不生地。一一掘突吉罗。掘生地。一一掘波逸提。手画地乃至没芥子。一一画突吉罗。若比丘作师匠。欲新起佛图僧坊。画地作模。不犯。余比丘画者犯罪。若生金银等鑛处。若雌黄赭土白墡处。生石处。黑石处。沙处。盐处。掘者不犯。

根本律云。掘生地。波逸底迦。非生地。恶作罪。钉橛。波逸底迦。拔橛。恶作罪。若营作苾刍欲定基时。得好星候吉辰。无有净人。应自以橛钉地记疆界。深四指者无犯。

五分律云。余三众无事掘地。突吉罗。若取燥土。不犯。

○十一坏鬼神村戒。此是遮罪。大乘比丘同学。

缘 有一旷野比丘修治屋舍。自斫树木。故制。

释 鬼者。非人是。村者。一切草木是。

相 若自断。自炒。自煑。教他断炒煑。尽波逸提。打橛著树上。以火著生草木上。断多分生草木。尽波逸提。断半干半生草木。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不犯者。言知是看是。断枯干草木。及一切误断。

五分律云。若比丘一一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复语言汝看是。若不解。复语言与我是。若自伐鬼村。若使人言伐是。波逸提。生草。生草想。疑。皆波逸提。干草。生草想。疑。皆突吉罗。干草。干草想。生草。干草想。不犯。余三众无故杀生草木。突吉罗。若为火烧。若折。若斫。知必不生。不犯。

诸比丘住处庭中生草。听使净人知。

萨婆多论云。有三戒大利益佛法。不得担。不杀草木。不掘地。若不制三戒。国王当使比丘作役。三众是净人。故不犯。

不得上树取果。摇树取果。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生草。突吉罗。语余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罗。生果未净全咽。突吉罗。取木耳。突吉罗。打熟果落。突吉罗。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见律云。木倒笮比丘而不死。虽手中有刀斧等。宁守死不斫木掘土以脱命。何以故。掘土斫木。得堕罪。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若人放火来烧寺。为护住处。得刬草掘土以断火。不犯。树有二种。一水生。二陆生。莲华浮萍。水生。若水中翻覆。突吉罗。若离水。波逸提。若须华果。得攀树枝下。使净人取。不犯。不得令枝折。若树高。净人不及。比丘得抱净人取。不犯。若树押人。比丘得斫树掘地以救其命。不犯(上云不得。是自救故。此云不犯。为教他故。全同大乘教意)

僧祇律云。有国土作谷聚。畏非人偷。以灰火烧上作识。即此为净。如摩摩帝有仓谷未净。畏年少比丘不知法。使净人火净。至仓谷尽。比丘恒得语言舂去。不犯。

根本律云。凡授事人。为营作故。将伐树时。于七八日前。在彼树下。设诸祭食。诵经呪愿。说十善道。赞叹善业。复应告言。若于此树旧住天神。应别求居止。此树今为三宝有所营作。过七八日。当斩伐之。若伐树时。有异相现者。应为赞叹施舍功德。说悭贪过。若仍现异相即不应伐。若无别相。应可伐之(谓使净人知。非谓比丘可自伐也)

证 根本杂事云。得叉尸罗国。有医罗钵龙王。化身为摩纳婆形。持满箧金。徧游诸处。说偈问言。何处王为上。于染而染著。无染而有染。何者是愚夫。何处愚者忧。何处智者喜。谁和合别离。说名为安乐。若有解者。即以金箧供养。然无有人能解释者。渐行至婆罗尼斯国。复如是唱。有人报言。有上智人。住阿兰若。名那剌陀。当解斯义。未几。那陀至。龙以偈问。彼闻记忆。告言。十二年后。当为汝释。龙言时太长久。渐求减至七日。时那剌陀。即往告五苾刍。苾刍答言。汝可问佛。即诣鹿林。礼足而坐。佛为说法。证预流果。愿求出家。佛言。先为摩纳婆解释颂义。然后出家。应如是答。第六王为上。染处即生著。无染而起染。说此是愚夫。愚者于此忧。智人于此喜。爱处能别离。此则名安乐。彼若不解。更为说颂。若人闻妙语。解修胜定。若闻不了义。彼人由放逸。彼若更疑。汝可对彼以爪截叶。若问世尊出世。报言出。若问何处。报言在施鹿林。时那剌陀受佛教。至彼龙所。具答如上。彼龙化作转轮圣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痴人。于迦摄波佛时。受佛禁戒。不能护持。感此下劣长寿龙身。今者何故还起诈心。汝今可复本形。龙言。世尊。我是龙身。多诸怨恶。恐有众生共相损害。佛勅金刚手为之守护。龙王别至一处。遂复本形。身有七头。头尾相去有二百驿。一一头上。各生一医罗大树。被风摇动脓血皆流。霑污形骸。臭秽可恶。当有绳蛆诸虫。徧其身上。昼夜唼食。是时龙王。即以本身诣世尊所。礼足却住。白言。唯愿世尊为我授记。当于何日舍此龙身。佛言。当来人寿八万岁时。有佛出世。号曰慈氏。为汝授记。当免龙身。龙王悲哭。诸头眼中一时泪出。成十四河。驶流惊注。佛令裁止。勿致损国。顶礼佛足。忽然不现。大众问其往因。佛言。迦摄佛时。此龙于佛法中出家修行。善闲三藏。具习定门。经行医罗树下以自策励。树叶打额。即便忍受。后时系心疲倦。从定而起。策念经行。叶还打头。极痛。发瞋怒心。即以两手折其树叶投地。作如是语。迦摄波佛。无情物上见何过咎。而制学处。令受斯苦。由彼猛毒瞋心毁戒。命终堕此龙中。

附 五分律云。不得为鬼神及外道师作塔。作者不听坏。

根本尼陀那云。于天神处。不应供养。亦勿欺凌。

○十二异语恼他戒。此是性罪。大乘同学。

缘 阐陀犯罪。诸比丘问之。即以余事报言。汝向谁语。为说何事。为论何理。为语我。为语谁耶。是谁犯罪。罪由何生。我不见罪。云何言我有罪。诸比丘讥嫌白佛。佛令僧为作余语白。乃结戒云。若比丘余语者。波逸提。阐陀因不作余语。便触恼众僧。唤来不来。不唤来便来。应起不起。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不应语便语。佛更令僧作触恼白。而结此戒。

相 僧未作余语白而余语。突吉罗。若作白而余语。波逸提。僧未作触恼白而唤来不来等。尽突吉罗。若作白而触恼。尽波逸提。若上座唤来不来。突吉罗。比丘尼波逸提。余三众突吉罗。不犯者。重听不解。或前语有参差。故似余语。前人作非法事。或一坐食。有病难等。故似触恼。

根本律云。若苾刍。见猎人逐麞鹿等入寺内。彼问。颇见有鹿从此过不。不应答言见。若是寒时。报言。可入温室向火。若是热时。报言。可入凉室饮水。若彼云。我不疲倦。我问走鹿。应先自观指甲。报言。我见指甲。若更问者。应观太虗。报言。我见太虗。若彼云。我不问指甲及太虗。然问可杀有情于此过不。即应徧观四方。作如是念。于胜义谛。一切诸行。本无有情。报言。我不见有情。此皆无犯。若余问时不如实答。皆得堕罪。

附 不恭敬戒。余部皆有此戒。大意与前戒同也。十诵律云。若比丘。不恭敬者。波逸提。阐那于上座说法律时。作异语答难。故制。僧当为记不恭敬事。白四羯磨。若未记前。语令莫作。答言不作。而实作。或答言当作。而实作。皆突吉罗。若僧记不恭敬后。语令莫作。答言不作。而实作。或答言当作。而实作。皆波逸提。

五分律云。轻三师及戒。一一波逸提。轻余比丘。突吉罗。乃至师令扫地而不扫。教顺扫而逆扫。皆突吉罗。比丘尼亦如是。余三众突吉罗。

律摄云。不敬僧伽。得堕罪。不敬别人。得恶作罪。五种教勅。不得亏违。一国王。二如来大师。三众中上座。四阿遮利耶(即阿阇梨)。五邬波駄耶(即和尚)

辩 国王教勅。谓国家常法也。比丘不得干国宪故。若非理勅令朝拜作役等。所不应从。藏中有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比丘不可不看也。又除如来大师。若二师上座有非法教。亦不应从。

四分律云。不应在和尚。和尚等(多十夏)。阿阇梨。阿阇梨等(多五夏)前。通肩披衣。著革屣有所取与。除在白衣舍不犯。又道行及日入时。得著革屣。又见二师上座。应起迎。除一坐食。或作余食法不食。或病。应作是语。大德忍我。有如是因缘不起。

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卷第六

还没有人评论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