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众比丘。于异住处夏安居。共作制。不得共语礼拜问讯。先后乞食者。各随所应作。若共持器。以手招伴。如是得安乐住。安居竟。怨佛所。佛慰劳之。以此具白。佛言。汝曹痴人。自以无患。其实是患。汝曹痴人共住。如似怨家。犹如白羊。我无数方便。教诸比丘。彼此相教。共相受语。展转觉悟。汝曹痴人。同于外道受行痖法。时六群便举他清净比丘罪。佛言。若欲举有事比丘。应先求听。时六群嫌清净比丘曾从求听故。复从清净比丘求听。佛言。具五法得求听。知时。不以非时。如实。不以虗妄。利益。不以无利益。柔輭。不以麤犷。慈心。不以瞋恚。彼六群内无五法。余具五法者从求听。六群不听。佛言。自今安居竟。应自恣。听遮自恣。不应求听。何以故。自恣即是听。
不应一时自恣。听一一自恣。不应随意自恣。应次第从上座自恣。听差授自恣人。具五法。不爱恚怖痴。知自恣未自恣者。应差。白二羯磨。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差某甲比丘作授自恣人。白如是。羯磨准作。
不应在座上自恣上座离座互跪。一切僧亦应离座互跪。自恣竟者复坐。
应了了自恣。徐徐自恣。三说自恣。偏袒胡跪合掌。作是语。大德。众僧今日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若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哀愍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法忏悔。如是三说。
受差者应先白已。然后授自恣。大德僧听。今日众僧自恣。若僧时到。僧忍听。和合自恣。白如是。
不应非法别众。非法和合。法别众自恣。应法和合自恣。
听在说戒处自恣。若在道路行。得和合自恣者善。若不得和合。随亲厚同意。移异处。结小界自恣。应解而去。
若一比丘住者。于自恣日。往说戒处。扫洒乃至具舍罗。待客比丘来。若有五人。或过五人。差授自恣人。若四人以下。互为自恣。言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亦自恣清净。如是三说。若无人来者。应心念口言。亦如是三说。
有事。应嘱授。受嘱者有事。应转嘱授。事竟。应自往。
若有八难及余事缘。应略自恣。若二说。若一说。若共三说。若共二说。若共一说。若即去。随难事远近。
若今日自恣。必有诤事。或能破僧者。不应即日自恣。应小停。
若遮自恣人三业有不清净等。如布萨中说。病亦如布萨中说。
若有众比丘得增上果证。恐今自恣。便不得如是乐。应作白增益自恣至四月满自恣。
或有异住处比丘不和合。欲来此自恣。并如布萨中说。按十诵律云。至八月。客仍不去。应不自恣而去。不应鬬诤相言故。
不应在比丘尼及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自恣。不应自恣竟复说戒。自恣即是说戒。
十诵律云。自恣竟。应至上座前唱言。僧一心自恣竟。
僧祇律云。若安居众中。有一人前安居者。至七月十五日。举众应同此一人受自恣。自恣竟。坐至八月十五日。若一切后安居。一切应八月十五日自恣。若比丘。聚落中安居。闻城中自恣日。种种供养。竟夜说法。众欲往者。应十四日自恣已。得去。
应拜(差也)自恣人。若一。若二。不得过。若二人作自恣人者。一人受上座自恣。一人应次座前立。上座说已。次座复说。如是展转次第下。到自座处。应受自恣。不得受僧自恣竟。然后自恣。五分律云。听上座八人一一自恣。自下同岁同岁。一时自恣。
毗尼母经云。众中若有不清净。止不应自恣。当作止自恣羯磨。应检校不清净者。若重。驱出。轻者。令其忏悔。然后自恣。若此不清净者。自恃聪明多智。亦恃徒众国王大臣力。不可驱出者。当至后自恣。后自恣时到。犹不出者。众僧可出界外自恣。得清净耳。
南海寄归云。梵语钵剌婆剌拏。译为随意。即是随他于三事中。任意举发。说罪除愆之义。旧云自恣。是义翻也。必须于十四夜。请一经师升座诵经。于时缁素云集。然灯续明。香华供养。明朝总出。旋遶村城。各并虔心礼诸制底。棚车舆像。鼓乐张天。旛葢萦罗。飘扬蔽日。禺中始还入寺。日午方为大斋。过午咸集。作随意事。先乃苾刍。后方尼众。次下三众。若其众大恐延时者。应差多人分受随意。被他举罪。则准法说除。当此时也。或俗人行施。或众僧自为。所有施物。将至众前。其五德(不爱恚怖痴。知可分不可分者)应问上座云。此物。得与众僧为随意物不。上座等答言。得。所有衣服刀子针锥之流。受已均分。随意既讫。任各东西。言说罪者。意欲陈罪。说已先愆。改往修来。至诚恳责。半月半月。为褒洒陀。朝朝暮暮。忆所犯罪。初篇若犯。事不可治。第二有违。人须二十。若作轻过。对不同者而除悔之。说己之非。冀令清净。自须各依局分。则罪灭可期。若总相谈愆。非律所许。
○依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