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祇律云。达贰伽(即檀尼迦)自念。我作一房。上座次受。驱我令出。第二第三。亦驱我出。续作烧成瓦屋。世尊敕坏。后取王木成屋。又为世尊诃责。徒自辛苦。用多事为。自今以往。止此苦事依随众僧苦乐任过。时达贰伽。便习无事。昼夜精诚。专修道业。得诸禅定。成就道果。起六神通。自知作证。深自庆慰。而说偈言。欲得寂灭乐。当习沙门法。止则支身命。如蛇入鼠穴。欲得寂灭乐。当习沙门法。衣食系身命。精麤随众得。欲得寂灭乐。当习沙门法。一切知止足。专修涅槃道。
十诵律云。知僧坊比丘应作是愿。诸比丘未来者当来。已来者供给衣食卧具汤药。不令有乏。能作是愿者僧随彼意与。若须食。应自恣与好食。若须房舍卧具。皆应自恣与。
分处人不白僧。得用十九钱供给客。若更须。应白僧竟与。
作维那。应知时限。知唱时。知打犍椎。知洒扫涂治讲堂食处。知次第相续敷床榻。知教净果菜。知看苦酒中虫。知饮食时行水。众散乱语时弹指。
第三分云。现前僧大得可分衣物。听结库藏屋。白二羯磨。差守物人。白二羯磨。若比丘不肯作守物人。应福饶与粥。若故不肯。一切所受衣食。应与二分。若复不肯。当如法治。
善见律云。若外利养入。知库比丘得受两分。若头陀比丘。虽住寺中。不住僧房。不食众。檀越自为起房。僧不得差作维那及知事使。若比丘。于读诵教化说法。能得利养。利众僧。僧不得差知僧事。有房舍衣钵。应先以好者与之。饮食果木。得加分与。
若有人来至寺。不问贵贱劫贼。一切悉得劳问。若有唤求所须。自物。得与。僧物。先白僧。和合者得与。若有强力恶人来乞。守物人为护住处故。得随意与。与后僧不得诃。
第四分云。有四种断事人。或寡闻无惭。或多闻无惭。或寡闻有惭。或多闻有惭。是中寡闻无惭。及多闻无惭。者在僧中言说断事。僧应种种苦切诃责。令彼无惭者不复更尔。若有惭寡闻者。在僧中言说断事。僧应佐助开示令彼有惭者。复于僧中言说断事。若有惭多闻者。于僧中言说断事。僧听彼说已。应赞善哉令有惭者。后于僧中言说断事。
第三分云。客比丘欲入。寺内。至门中手持门。若有关钥。应开。若不能开。应徐打。若不闻。应大打。若不开。应至下篱墙处。逾入开门。不应左遶塔行。应问言。我若干岁。有如许房不。复应问。此房有人住不。有卧具不。有被不。有器不。有衣不。有福饶不。若言有。欲取者。应语言。我当取。应至房所。开户。若有蛇虫。应驱出。扫除洒净。重敷床卧具等。应具净水瓶洗瓶饮水器。应问。何处大小行。何处是净地。何处不净地。何者佛塔。何者声闻塔。何者第一上座房。乃至第四上座房。应随次礼。应问。何处是僧大食处。小食处。夜集处。说戒处。何者是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五日食。月初日食。檀越请食。次到何处。有何檀越僧为作覆钵。谁家是学家。何处狗恶。何处是好人。何处是恶人。
旧比丘闻有客比丘来。应出外迎。为捉衣钵。安置与坐。与洗足水器具。与饮水。应问。大德几岁。若言。若干岁。应语言。此是房。此是绳床木床褥枕毡被地敷。此是唾器。此是小便器。此是大小便处。此是净地。乃至某甲处好。某甲处恶。
十诵律云。客比丘来。应礼四上座。若时得见者。应礼。不时得见者。则止五分律云。打鼓。吹螺。及三唱时至。应使沙弥守园人。木作犍椎。若无沙弥。比丘亦得打。
若比丘举衣。经十二年。不还取者。集僧平价。作四方僧用。彼比丘后还。以四方僧物偿。若不受者善。
若有谷米。施四方僧者。为四方僧作时。听随意食。
除佛辟支佛塔。余塔长物。听作四方僧用。若此塔后须用。取四方僧物还之。
根本律云。苾刍应助营造。不应尽日而作。于寒冬时。午后而作。于炎夏时。午前而作。准量日时。早须休作。若检校人。知彼诸人晨朝执作。宜办小食。若午后作。为觅非时浆。及涂手足油。不者。得越法罪。
俗人一担之重。苾刍应分两人。
杂事云。僧伽不应立非法制(非佛所制。便名非法。如元朝附会百丈清规等)。
营作之人。应食寺物。
尼陀那云。僧伽净地弃发爪甲。得恶作罪作菩萨像。惟除脚钏耳珰。余一切庄严具。悉皆听作律摄云。如来制底。应圆满作。若独觉者。上无宝瓶。若阿罗汉。安四轮相。余之三果。如次减一。若湻善异生苾刍。上无轮干。名平头制底。
目得迦云。造窣堵波。小者得增大。大者不应减小。若有俗人能大作者善。如不能办。苾刍应劝化助造。若久故破坏。应修营。若佛像泥素亏坏。或增令大。或相似随意作。诸彩画像不分明者。应可拂除。更为新画。诸余叶纸佛经磨灭。应拭故者。更可书新。徧持经部。徧持律部。总持论部者。不应差作知僧事人。
为僧伽故。应可受田。所收果实。应受用。应准王法。与彼耕人作其分数。
凡营作检校苾刍。先报寺中耆宿。方可贷人。或为劵记保证分明。
僧祇律云。众僧田地。不得借人。不得卖。不得私受用。正使一切集僧。亦不得借人。不得卖。不得私受用。若园田地好。恶人欲侵者。得语檀越。知是地。若檀越言。此是好园田。何故知。应答言。此园田虽好。恶人欲侵。任檀越转易。
僧有空地。人来索与僧作房者。应先与要。齐几时得作。若言。尔许时作。应语言。若尔许时不作者。当更与余人。若二人俱索。一人言。我为僧作一重阁。一人言。我作二重阁。僧应与作二重者。如是乃至七重。若俱言七重阁。应与能成办者。若俱能成办。应与眷属多者。若不先作要。与他者。越毗尼罪。
旧比丘法。不得自住好房好床褥枕。留弊坏垢腻者待客。当修治好者待客。
南海寄归云。苾刍衣服。多出常住僧。或是田园之余。或是树果之利。年年分与。以充衣直。葢施主本舍村庄。元为给济众僧。岂容但与其食。而令其露体住乎。供食之余。充衣非损。斯乃西国僧众大途议论。又神州道场。或自有给衣之所。亦得。食通道俗。此据施主元心。设令䬸噉。理亦非过。凡是布施僧众田宅。乃至杂物。并通众僧衣食者。此则诚无疑虑之患。若元心作无尽无障之意者。虽施僧家。情乃普通一切。但食用者。咸无过也。并由施主先心所期耳。
僧家作田。须共净人为其分数。僧但给牛与地。诸事皆悉不知。或有贪婪不为分数。自使奴婢。躬检营农。护戒苾刍。不噉其食。以其僧自经理。邪命养身。驱使佣人。非瞋不可。坏种垦地。虫蚁多伤。日食不过一升。谁复能当百过。是以耿介之士。疾其事繁。携杖挟钵。弃之长骛。独坐静林之野。懽与鸟鹿为群。绝名利之諠嚣。修涅槃之寂灭。若为众家经求取利。是律所听。垦土害命。教门不许。损虫妨业。宁复过此。
○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