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疑恼者。若为生。若为年岁。若为受戒。若为羯磨。若为犯。若为法也。
为生时疑者。问言。汝生来几时耶。报言。我生来尔所时。语言。汝不尔所时生。汝如余人生。是谓生时疑。
云何年岁时疑。问言。汝几岁。报言。我尔所岁。语言。汝非尔所岁。如余受戒者。汝未尔所岁。是谓年岁生疑。
云何受戒生疑。问言。汝受戒既年不满二十。又界内别众。是谓受戒生疑。
云何羯磨生疑。问言。汝受戒时白不成。羯磨不成。非法别众。是谓羯磨生疑。
云何于犯生疑。语言。汝犯波罗夷。乃至恶说。是谓于犯生疑。
云何于法生疑。汝等所谓法者。则犯波罗夷非比丘。是谓于法生疑。
令须臾间不乐者(三十须臾为一昼夜。非谓多时令他疑恼。乃至令须臾间不乐。亦成犯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有心故恼。二其事虗伪。三言说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故恼他比丘。以生时乃至法时。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五分云。令余四众疑悔。突吉罗。
尼令二众疑悔。波逸提。
令余三众疑悔。突吉罗。
萨婆多云。更以余事欲令疑悔。突吉罗。所谓语比丘言。汝多眠多食多语等。是人非比丘。非沙门。非释子。若以此六事。令余人疑悔者。突吉罗。
若以此六事。遣使教人。突吉罗。
僧祇云。若有人来欲受具足。若不满者语言。且住待满二十。若彼便于余处受具足来者。不得语令疑悔。
若比丘临受具足时。若羯磨不成就。应弹指语。长老。汝羯磨不成就。若临时不语者。后不得语令疑悔。
若瞎眼瘘脊脚跛身体不成就。来受具足者应语言。但尔住。彼若于余处受具足来者。不应语。令疑悔(此谓身根不具也。但尔住者。但得沙弥戒而已)。若病人来欲受具足。应语言。但尔住。若彼便于余处受具足来者。不得语令疑悔(病者即白𤻊干痟等病)。语者皆得越毗尼罪。
若俗人越毗尼心悔。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其事实尔。彼非尔许时生。实无尔许岁。实年不满二十。界内别众羯磨不成就。非法别众。实犯波罗夷乃至恶说。若彼为性粗疎。不知言语。便言。如汝所说。自称上人法。犯波罗夷。或戏笑语。疾疾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第六十四覆他麤罪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少分不共。尼覆波罗夷得波罗夷。尼覆僧残得波逸提。大乘同制。
梵网经云。一切犯戒罪。应教忏悔等。
问设举他罪。不犯说四众过耶。答佛制不得向外人说。不制僧中如法举过也。傥姑息纵容。养成巨慝。令彼罪恶日深有玷法门。慈悲之士。岂甘坐视也哉。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旧伴属事覆藏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䟦难陀数数犯罪。向一亲厚比丘说。汝勿语人。后二人共鬬。彼比丘向余比丘说。䟦难陀犯如是如是罪。我先忍不说。今不忍故说。诸比丘闻白佛。诃责结戒。彼比丘不知粗罪不粗罪。后乃知粗罪。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疑者。佛言。不知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释义 知如是语人者。我闻世尊说法。行婬欲者非障道法。未作法者。若被举未为解(谓未解羯磨也)。不舍者。众僧诃谏而不舍恶见。
供给所须者。有二种。若法若财。法者。教修习增上戒。增上意。增上智。学问诵经。财者。供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共同羯磨者(萨婆多云。作白白二白四羯磨。布萨说戒自恣。差十四人羯磨也)。止宿者。屋有四壁一切覆。或一切覆不一切障。或一切障不一切覆。或不尽覆不尽障。
言语者(谓评论一切善恶法事也)。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知如是语人。二为僧所举。三脇卧著地。
定罪 此中犯者。若知是语人先入。比丘后来。比丘先入。如是语人后至。若二人俱入。随脇著地转侧。一切波逸提。
五分云。共语。语语波逸提。
共坐。坐坐波逸提。
共宿。宿宿波逸提。
共事。事事波逸提。
虽舍恶见。僧未解羯磨。亦波逸提。
若作恶见。僧未羯磨。突吉罗。
十诵云。若教他法。若从他受法。若与他财。若取他财。若共宿。一切突吉罗。
萨婆多云。起已还卧。随起还卧。一一波逸提。
若通夜坐不卧。突吉罗。
僧祇云。若有比丘。为和尚阿阇黎所嫌。比丘不得诱引。言我与汝衣钵疾病医药床褥卧具。汝当在我边住。受经诵经。若观彼比丘因缘。必当舍戒就俗者。得诱取已。当教言。汝当知和尚阇棃其恩甚重难报。汝应还彼目下住。无罪。
举不举想。共住共食。无罪。
不举举想。共住共食。越毗尼罪。
举举想。波夜提。
不举不举想。无罪。
比丘尼波逸提。三小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共女人同室宿不异。故不重出)。根本云。若彼身病看侍。无犯。或共同居。令舍恶见。亦无犯。
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为灭恶法故。为佛法清净故。而结此戒。
○第七十畜被摈沙弥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制。
律摄云。与共住事畜养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䟦难陀有二沙弥。一名羯那。二名摩睺迦。自相谓言。我从佛闻法。其有行婬欲。非障道法。诸比丘闻白佛。佛诃责此二沙弥已。听僧与作诃谏白四羯磨。立二沙弥眼见耳不闻处。彼二沙弥众僧呵谏。而故不舍。听僧与此二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白四羯磨。
起缘人。
六群便诱将畜养共止宿。诸比丘闻白佛。呵责结戒。彼二沙弥城中摈出。便往外邨。城外摈出。还入城中。诸比丘不知是灭摈不灭摈。后乃知是灭摈。或有作波逸提忏者。或有疑者。佛言不知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释义 共同羯磨者(谓同集情和秉法已)。亲厚者。同和尚同阿阇黎坐起言语亲厚者是。
物者。衣钵针筒尼师坛。下至饮水器。
犯缘 此戒具足三缘。方成本罪。一同和秉法。二谤随亲与物。三说而了了。
定罪 此中犯者。说而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罗。
萨婆多云。此戒体。若僧和合作羯磨。不作羯磨。与知事执劳苦人。若僧祇物。若自恣物。和合已。后便诃言随亲厚与。波逸提。
凡众僧中。若为僧执劳苦人。若大德及贫匮者。若僧和合与。尽得与之。若与欲和合后呵者。波逸提。
若在外来诃者。突吉罗。
此戒不必言随亲厚与。但言不应与。尽犯。
僧祇云。遮有三种。与已遮。波夜提。
与时遮。越毗尼罪。
未与时遮。越毗尼心悔。
比丘尼波逸提。小三众突吉罗。是谓为犯。
开缘 不犯者。其事实尔。随亲厚以众僧物与之。或戏笑语。疾疾语。独语。梦中语。欲说此错说彼。一切无犯。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
会详 萨婆多云。为灭鬬诤故。为灭苦恼故。为得安乐行道故。而结此戒。
法苑珠林云。无义语有二种报。一者谓因前世语言无义。即是虗妄。故感今生虽有言说。人亦不信用也。二者不能明了。谓因前世语言无义。皆因暗昧。故感今生有所言说。而亦不明了也。
○第七十五不与欲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犯亦同。大乘同学。
律摄云。由评论事不寂静烦恼。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众多比丘集一处。共论法毗尼。
起缘人。
六群恐为我等作羯磨。即从坐而去。诸比丘白佛。呵责结戒。诸比丘或营僧事塔事及瞻病事疑。佛言听与欲。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
○第六十二饮虫水戒
总释。
此是共戒。尼结亦同。大乘同制。此是性罪。
律摄云。由害众生命故。制斯学处。此戒二缘合结。
缘起处。
佛在给孤独园。
起缘人。
六群取杂虫水饮用。居士讥嫌。比丘白佛。诃责结戒。诸比丘不知有虫无虫。后乃知有虫。或有作波逸提忏。或有畏慎者。佛言。不知不犯。当如是说戒。
所立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