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凡者大槩也。例者比例也。左传序云。发凡而起例。
敛
廉上声。收也。聚也。
讨
寻也。
逭
迯也。
浩
浩浩大水貌。况文言之深广也。
赘
附赘也。
秉御
谓颁宣佛制。如宣人王之旨也。
委
谓原委。原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
研
穷究也。
校雠
两本相对。复校如仇也。
窥
小视也。
搜
求也。索也。
足
满也。无欠也。
遂
随去声。就也。因也。
博应圣凡
搏者普也。羯磨是法王严制。普被僧徒。纵是无漏圣僧。残质未谢。或菩萨示迹僧伦。莫不钦遵。无敢违者。
禅
蝉去声。传与也。
辇
连上声。步挽车。
毂
音谷。毂者车轮之正中。而幅之所凑也。
讳
生曰名。死曰讳。
孕
音胤。怀姙也。
𫖳
音均。
谥
音示。行之迹也。讄行立号。以易其名也。自周公始。古者卿大夫殁。则君命有司累其功德。为文以表之。谓曰讄行之谥。故唐懿宗钦祖之德。谥号澄照律师。塔名净光也。讄同诔。音磊。
鹤林
世尊于拘尸城娑罗林间。入般涅槃。林木皆白。故称鹤林也。
初度陈如等百一十人
谓陈如等五人。耶输伽并友五十人。波罗柰国同婚姻者五十人出家。此乃世间最初之一百一十僧宝。俱证阿罗汉果者。
几
尚也。
序 五住烦恼
一一切见住地惑。即三界分别见惑。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分别。起诸邪见。住著三界。
二欲爱住地惑。即欲界思惑。谓诸众生由五根对五尘境。起贪爱心。而于欲界住著生死。
三色爱住地惑。即色界思惑。由诸众生不了此惑。住著禅定。不能出离。
四有爱住地惑。即无色界思惑。由诸众生不了此惑。住于禅定。不能出离。
五无明住地惑。即根本无明惑。谓声闻缘觉未了此惑。沉滞真空。住方便土。方便土者。谓修方便道。断见思惑。所居之土也。大乘菩萨方能除断。由余惑未尽。住实报土。实报土者。称实感报也。故明无明住地。若总而言之。则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故云五住。
二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
二变易生死。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住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
三身
身即聚集之义。聚集诸法而成身也。
一理法聚即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理法聚名法身佛。
二智法聚即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是智法聚名报身佛。
三功德法聚即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种种说法。度诸众生。是功德聚名应身也。
汪洋
浩瀚深广也。
浥润
上音邑。湿润也。
溢
盈满也。
滥觞
上音烂。下音商。谓泉始流不过杯水泛滥。而渐至横流也。
硕
音石。大也。
释此原序分三。
○今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