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六意开之一制意二释名三罪多少四结分齐五具缘成六阙缘义。
【疏】初制意者夫出家同住和合为先互相将护许无恼触今乃内怀瞋忿横搆虗状以彼重事加谤前人自坏心行增长生死以灭正法又复尘坌良善甄在众外恼他一生废修正业欺罔事深特须圣制如多论云一为护自行令法久住故二为止毁谤令梵行者安乐修道不妨正业故。
【注】佛在罗阅祇尊者沓婆得罗汉已手出火光为僧知事佛赞第一慈地众中次得恶房又得恶食便令妹尼对僧重谤问取自言比丘举过因制此戒。
【疏】就戒缘中。
【疏】沓婆得圣僧事第一者举此知务难为周赡生下谤缘善见云此人是王子出家。
【注】佛在罗阅祇慈地比丘见羊行婬便言此羝羊者沓婆也其母羊者即慈地尼便语比丘我今亲见非前无根比丘诘问便自臣伏举过白佛而制此戒。
【疏】就戒缘中初明羊婬安可相似便语比丘我今亲见者对前无根已被残罪今似有根定非滥故。
【注】佛在弥尼楼国度八释子诣瞻波国并证增上地唯提婆达得神足证佛还罗阅祇提婆教人害佛事发恶名流布利养断绝便别众食为佛诃责因即破僧举过设谏而制此戒。
【疏】就此戒缘初明八释出家提婆神足证者为取此人为谏事主故次明别众食缘分属九十文相可解。
【注】言破坏者有十八事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轻若重有残无残麤恶非麤恶常所行非常所行制非制说非说是也。
【疏】就解初句出道理中律但言坏注中广解初言破坏十八事者明彼邪人方便立法正众须分其有十八也就中九对半有如非论中广解何得隐略。
【疏】说非说者四是重禁余是轻约此名正说调说为非四禁为轻余篇为重是名非说调为是说。
【疏】了论云非如来说非如来教彼即说是如来所说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八万法门对治众生八万烦恼令其观察是如来教十二部经名句文是如来说彼皆反之。
【律】彼比丘应谏是比丘言大德莫坏和合僧莫方便坏和合僧莫受坏僧法坚持不舍大德应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师学如水乳合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
【疏】就解屏谏分二从初至坚持不舍来一往牒过示知非法莫坏莫受二大德应与和合下劝同和相。
【疏】初中彼比丘者如法比丘见行非法故自陈谏谏是比丘者是行邪法人也初莫坏者牒始心于佛不忍思欲破轮时也中莫方便者牒共四伴计校时也后莫受下牒其行化于时不须破僧不须受法也。
【注】若僧谏时白二竟舍犯三偷兰乃至白竟舍者犯一偷兰白未竟舍但一吉罗若未白前受破僧法坚持不舍并犯吉罗尼同僧残。
【疏】就注辨相中初明违谏轻重二若未白下就谏所为事明轻重者根本以论初行五法轻吉后终外化时重兰也就尼同犯中虽无破轮体得立主伴坚持五法以诱于人也。
【注】不犯者初谏使舍若立非羯磨作诃谏者若非法非律非佛所教若破恶友知识若欲破僧者若作非法者若为僧塔和尚阇黎知识作损减破者不犯。
【疏】不犯中初谏便舍一切不犯若作五非无成谏义此不犯僧谏非不违屏谏也言非法者作无轨要也言非律者无调业也非佛教者不是圣说也破恶友下以前立邪欲毁正故今以正法破邪非法事缘皆不犯也。
【注】佛在罗阅祇时提婆达故执五法尽形乞食著粪扫衣常受露坐不食稣盐鱼及肉以教比丘众僧谏时伴党比丘助破谏僧比丘举过佛诃责已因制此戒。
【疏】就戒缘中初明调达执五法相二明伴党比丘助破为缘。
【疏】就前五法乞食粪衣露坐似佛四依为相似语故然不同四依开制托缘此三调达说必尽形故后二妄语者调云苏盐味重鱼肉损生故立二断也调达云以此五法为人说时年少比丘必多信受上座长老则不允从于王舍城创说之时五百年少一时信受六十长老及阿难云此是非法非毗尼非佛教脱郁多罗僧于一面前已设谏今犹复行四伴顺从故又设谏缘相如此。
【律】彼比丘语是比丘大德莫谏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语比丘律语比丘此比丘所说我等喜乐此比丘所说我等忍可。
【疏】二彼比丘下至我等忍可来明助伴破相正见谏家所为事也就分为二从初至莫谏此比丘一往遮僧不听谏词二此比丘下出不听之道理。
【疏】初中彼比丘语是比丘者调达四伴语正法僧也莫谏此比丘者不须谏谕调达也。
【疏】就后说理中初明法律语者人如故我随顺也此比丘所说下法如故我忍可也。
第八无根对后戒重罪简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