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柯王
或云阿输迦。或云阿育。此云无忧。
弗沙密多罗
未见翻译。
根随烦恼
根本烦恼有六。谓贪瞋痴慢疑五见。随烦恼有二十。又分三类。一大随有八。谓不信。懈怠。放逸。昏沈。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中随有二。谓无惭。无愧。小随有十。谓忿恨恼覆诳谄慢害嫉悭。
身口七支
身三支。谓杀盗婬。口四支。谓妄言。绮语。两舌。恶骂。
发菩提心方堪受戒
菩萨戒羯磨文云。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宏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请授净戒。乃至对佛像前问言。汝是菩萨否。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未。应答言已发。
上品缠犯十重
十重。即梵网经十重戒也。缠者十缠。一瞋。二覆。三睡。四眠。五掉。六悔。七嫉。八悭。九无惭。十无愧也。上品者。极重烦恼也。羯磨文云。毁犯重戒。数数现行。都无惭愧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
离邪命法
有四邪命食。一方口食。谓干谒通使。二维口食。谓呪术卜算。三仰口食。谓仰观星宿。四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又有五种邪命。一为利养故。诈现奇特异相。二自说功德。三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
三慧
一闻慧。谓至心听法。解其言趣。二思慧。谓闻已谛思。令法入心。三修慧。谓如说修行。令得相应也。
波旬
此云恶。或云杀者。魔王之名。
同证择灭
即择灭无为也。唯识论云。由简择力。灭诸杂染。究竟证会。故名择灭。
凡夫胜者
谓外凡内凡七贤人也。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三总相念。为外凡。一煖位。二顶位。三忍位。四世第一位。为内凡。
胜义正法
谓三乘道果。
世俗正法
谓法律教诫。
树王得道
悉达太子六年苦行之后。受牧女乳糜上供。敷吉祥草。坐毕钵罗树下。覩明星而成正觉。因名此树为菩提树。亦名树王。
说四谛法
佛诣鹿苑。初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一示转云。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二劝转云。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三证转云。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
度五比丘
一阿若憍陈如。阿若。此翻已知。又翻解。最初解佛法故。憍陈如。或云憍陈那。或云俱邻。此翻火器。其先事火。从此命族。二頞鞞。亦云阿说示。此翻马胜。又翻马师。三䟦提。亦云婆提。此翻小贤。四十力迦叶。亦名婆敷。五拘利太子。陈如迦叶二人。是佛母党。余三人。是佛父党。
舍利
或云室利罗。或云设利罗。此翻灵骨。大论云。碎骨是生身舍利。经卷是法身舍利。
五大河投海
按他经俱言四河入海。东殑伽。南信度。西缚刍。北徙多。皆从阿耨达池出五字恐悮也。
四姓
一刹帝利。是王种。二婆罗门。是净行。如此间儒流。三吠奢。亦云毗舍。即啇估。四首陀。即农田为业者。
阎浮提
阎浮。树名。提。洲也。洲上有此树。故以为名。此翻胜金。西域记云。正言南赡部洲。
宪章典刑
宪。法也。章。条也。典。常也。刑。亦法也。谓国家历世相传之法令制度。
主藏臣宝
转轮王七宝之一。
辖
胡八切。声同瞎。车轴头铁也。
轴
音逐。车毂也。
届
音戒。至也。
世间正法
谓人道五常。轮王十善等。
十二部
一长行。二重颂。三授记。四讽颂。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义。亦名十二分教。
大千界
即指娑婆世界也。四大部洲。共一日月。共一须弥山。名为一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名小千。一千个小千。名中千。即是百万。一千个中千。名大千。共有十万万四天下。十万万日月。十万万须弥山。总称三千大千世界。皆释迦佛之所治化。若以华藏世界观之。则此大千世界。仅如极微尘耳。
等觉
一生补处菩萨之名。如今弥勒菩萨等是也。下地朢之。则与佛等。尚有极微细一品无明未尽。犹名菩萨。
摩夷
具云摩得勒伽。亦云摩咀里迦。亦云摩德迦。亦名目德迦。此翻智母。以其能生智故。
湻善异生
已登圣位。名同生众。未预圣流。名异生众。湻善者。专修善法也。
一则中观二乃瑜伽
中观即龙树宗。世称法性宗。瑜伽即护法宗。世称法相宗。以瑜伽师地论为宗。故名瑜伽。此翻相应也。
浮囊不泄
梵网经云。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谓持戒者。仗此戒力。得渡生死苦海。犹如浮囊。设使罗刹欲乞全分。或乞半分乞手掌许。乞一指许。乞微尘许。皆悉不可与之。持戒亦尔。爱见罗刹。欲令毁犯初篇乃至五篇。皆悉不可毁破。以设毁破一微尘许。气便渐泄。不复能浮故。
○将释此律。大文为二。初题目。二入文。
初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