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骂打比丘尼。乃至诡语劝喻。若僧时到僧忍听。为(某甲)比丘。作不礼羯磨。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骂打比丘尼。乃至诡语劝喻。今僧为作不礼羯磨。谁诸大姊。忍僧为(某甲)比丘。作不礼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为(某甲)比丘作不礼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大姊僧听。此比丘(某甲)。比丘尼僧为作不礼羯磨。随顺比丘尼僧。不敢违逆。今从比丘尼僧乞解不礼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解不礼羯磨。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比丘(某甲)。比丘尼僧为作不礼羯磨。随顺比丘尼僧。不敢违逆。从比丘尼僧乞解不礼羯磨。僧今为(某甲)比丘。解不礼羯磨。谁诸大姊。忍僧为(某甲)比丘。解不礼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为(某甲)比丘解不礼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欲方便破和合僧。坚持不舍。若僧时到僧忍听。与作诃谏舍此事故。(某甲)比丘汝莫破和合僧。坚持不舍。汝(某甲)比丘当与僧和合。欢喜不诤。同一水乳。于佛法中安乐住。白如是。
作白已。羯磨者应谏彼言。
大德。我已白竟。余有羯磨在。汝今可舍此事。莫令僧为汝作羯磨。更犯重罪。
大德僧听。彼沙弥自相谓言。我从世尊闻法。行婬欲者非障道法。若僧时到僧忍听。可责彼沙弥。舍此事故。汝沙弥莫作是语。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沙弥。世尊无数方便。说行婬欲是障道法。白如是。
大德僧听。彼沙弥自相谓言。我从世尊闻法。行婬欲者非障道法。僧今与彼沙弥作呵谏。令舍此事故。汝沙弥莫诽谤世尊。诽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婬欲是障道法。谁诸长老。忍僧今呵责此沙弥。令舍此事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呵责此沙弥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法名谏。准律唯是秉白文中谏舍。非同谏比丘及尼一白三羯磨次第谏也。
非 人非。谓不遣离闻。或著屏处等。
法非。谓秉白停谏等。
余非如前。
佛言。此沙弥众僧呵责。而故不舍恶见。僧应与此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白四羯磨。应如是作集僧已。差羯磨人。作前方便答云。与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将沙弥至众僧前。立著见不闻处已。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见。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此沙弥作恶见不舍灭𢷤。自今已去。此沙弥不应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今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见。众僧今与此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自今已去。此沙弥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应随逐余比丘。如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今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谁诸长老。忍僧为此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与此沙弥作恶见不舍灭𢷤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是中谏舍不舍。并教莫舍。治罪同上。随举唯结。治本罪有异。
非 余非准常。
唯异法非。谓屏众无谏。作白三唱不求等。
○谏劝习近住法
续 此准白四纲目。今依尼僧残之十五续法。佛言。若比丘尼僧为作诃谏时。余比丘尼教作如是言。汝等莫别住。当共住。我亦见余比丘尼不别住。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僧以恚故。教汝等别住。余比丘尼如是谏已。犹不改悔。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比丘尼僧与彼比丘尼等作诃谏白四羯磨。令舍此事。应如是作。尼部中集僧。差堪羯磨者。作前方便答云。与劝习近住诃谏羯磨。作白云。
大德僧听。此(某)居士(某甲)比丘清净。以无根波罗夷法谤。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此居士作覆钵。不相往来。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居士(某甲)比丘清净。而以无根波罗夷法谤。今僧为作覆钵不相往来。谁诸长老。忍僧为(某)居士。作覆钵不相往来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为(某)居士作覆钵。不相往来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差(某甲)比丘为僧使。往(某)居士所语言。今僧为汝作覆钵。不相往来。白如是。
大德僧听。僧今差(某甲)比丘为僧使。往(某)居士所作如是言。僧今为汝作覆钵。不相往来。谁诸长老。忍僧差(某甲)比丘为僧使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差(某甲)比丘为僧使。往彼(某)居士所语言。僧为汝作覆钵不相往来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据与作覆钵已。僧未散差法。若隔宿差者。仍复集僧。作前方便答云。作差使告覆钵羯磨。所以此法亦可属具。亦可属单也。
佛言。受差比丘著衣持钵往彼时。彼居士见已。前迎请入自舍。应报言。我不入汝家受床坐饮食供养。若彼问者。答言。僧已为汝作覆钵不相往来故。彼若问以何事故。比丘即为说因缘。若彼闻知。极生忧恼痛悔。我当作何方便。解我覆钵。还相往来。比丘语言。应往忏悔。众僧可解。
释 此羯磨差人为事作。是属公也。
非 余非如上。
唯异人非。谓乏德遴差。委事误任等。
△解覆钵法
佛言。若白衣随顺众僧。不敢违逆。后从僧乞解覆钵还相往来者。应为解白二羯磨。应如是作。界内集众。作前方便答云。与解覆钵羯磨。羯磨者白云。
大德僧听。今僧为(某)居士。作覆钵。不相往来。彼随顺众僧。不敢违逆。从僧乞解覆钵不相往来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居士。作解覆钵。还相往来。白如是。
大德僧听。僧为(某)居士。作覆钵。不相往来。彼随顺众僧。不敢违逆。从僧乞解覆钵不相往来羯磨。今僧为(某)居士。解覆钵。还相往来。谁诸长老。忍僧为彼(某)居士。解覆钵还相往来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为彼(某)居士解覆钵还相住来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谓知非痛责愚痴悔过。愿求植福。虽然律制令人倍增深信。在僧行洁。乃可行斯。
非 人非。悔责不切。乞僧欠恭等。
余非同上。
○呵责法并解
续 此二法准白四纲目。今依呵责揵度续入。佛言。若比丘喜鬬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劒。互求长短。若复有余比丘骂詈者。即复往彼劝言。汝等好自勉力。莫不如他。我等为汝作伴党。令僧中未有诤而有诤。已有诤而不灭。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僧与彼比丘作诃责白四羯磨。应如是作。集僧已与彼作举。作举已为作忆念。作忆念已与罪。众中差羯磨者。作白羯磨。
释 三举之制。于白四羯磨中最严。今先引律明法。后皆准此不繁。僧祇云。成就五法得举人。净身业。净口业。正命。多闻阿毗昙。多闻毗尼。若身业不净举他者。前人应语。长老。自身业不净。何故举他。应自净身业。然后举他。乃至若少闻毗尼举他者。前人应语。长老何故少闻毗尼而举他罪。长老亦不知在何国聚落城邑。因何事制此戒。善哉长老。欲举他者。先当多闻毗尼。然后举他。
又有五法。有骂而后举。谓先恶骂已。后以五众罪中。若举一一罪是(五众罪乃佛制比丘五篇众罪也)。有举而后骂。谓先五众罪中。若举一一罪已后恶骂是。有即举即骂。谓恶骂已。汝犯某罪是。有骂而不举。谓作种种恶骂而不举罪是。有举而不骂。谓五众罪中。若举一一不恶骂是。是中前四僧不应问。亦不应受。若举而不骂者应检校。若欲举他时。应先语。长老我欲举事听举不。前人言欲举者可尔。若不问听而举者。越毗尼罪。十诵律云。先不乞听。不得举他罪令忆念。若作者突吉罗。是罪人于僧中教住五法。一从座起。二偏袒著衣。三脱革屣。四右膝著地。五合掌在前。有举罪者。亦住此五法。
乞听者。有五事乞听。应语彼言。我今语汝。我今示汝。我今举汝。我今令汝忆念。汝听我。有五事与听。应言语我。示我。举我。令我忆念。听汝。
又现前有五种与。汝云何举我。见耶。闻耶。疑耶。身耶。口耶。如是现前语已。生怖畏。
有五种事现前安慰。莫怖。莫惊。莫覆罪。莫走。莫群党。不犯言犯。犯言不犯。如是安慰时。彼作异种语者。应以五法检究。应苦切作苦切。应依止作依止。应驱出作驱出。应下意作下意。应觅罪作觅罪(五法检究。总摄七羯磨也。苦切中具四。谓诃责不见不忏不舍。下意谓遮不至白衣家。并依止驱出。是为七)。
今准义加仪。先鸣槌集僧已。一如法举罪比丘。具仪出众。礼上座毕。合掌跪云。我(某甲)今于僧中举(某甲)比丘(此乃先作举也)。被举者闻知。亦即具仪出众。礼僧中上座已。合掌跪云。大德。汝云何举我。见耶。闻耶。疑耶。身犯耶。口犯耶。举者语言。大德。莫怖莫惊。我见大德于某处作某事。汝当忆念所作。直言莫覆藏(此谓作举已作忆念也。或闻或疑。皆据实说之)。令彼忆念伏首已。复语云。汝所犯者是某罪。汝应知悔(此谓作忆已与罪也)。上座常令举者犯者俱起而立。作前方便答云。与作诃责羯磨。差羯磨者。如是白云。
佛言。为作诃责羯磨已。七五之事不应作。谓不应授人大戒。乃至不应共善比丘诤(此即前所夺三十五事也)。有三法作诃责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不举。不作忆念。不伏首罪。
复有三法作诃责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即反上法是也)。
有五法作诃责羯磨。非法非毗尼。羯磨不成就。不在现前。不自言为清净者。非法别众。
复有五法作诃责羯磨。如法如毗尼。羯磨成就(即反上五法是也)。
非 一人非。谓不和别众等。
二法非。谓违制相似等(此人法二非。总摄首篇僧法中七羯磨不应作者)。三事非。谓所行非宜呵责等。
余非准知。
△解诃责法
律云。若众僧在小食大食上。若说法。若布萨时。被诃责羯磨人。正衣服。脱革屣。在一面住。胡跪合掌。白言。大德。受我忏悔。自今已去自责心。止不复作。从僧乞解呵责羯磨。诸比丘白佛。佛言。若随顺众僧。无所违逆。求解诃责羯磨者。听僧与解。作白四羯磨。
有七五法。不应为解诃责羯磨。从授人大戒。乃至共善比丘诤。有七五法。应解不授人大戒。乃至不共善比丘诤。
应如是解彼。被羯磨比丘应至僧中。候鸣槌。集僧已。偏露右肩。脱革屣。右膝著地。合掌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僧为作诃责羯磨。彼比丘随顺众僧。无所违逆。从众僧乞解诃责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某甲)比丘诃责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僧为作诃责羯磨。彼比丘随顺众僧。无所违逆。今从众僧乞解诃责羯磨。僧今为(某甲)比丘。解诃责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为(某甲)比丘。解诃责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解(某甲)比丘诃责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作摈羯磨者。七五之事不应作。有三法五法。作此摈羯磨不成就。非法非毗尼。有三法五法作此羯磨成就。如法如毗尼皆同上。诃责无异。
僧祇律云。与羯磨已。安著僧伽蓝边住。
非 余非同上。
异事非。谓言戏非实等。
△谏摈谤法(此一法。原卷纲目列于助破之下。为顺僧残戒相故。今续法移于此者。为顺发起因缘故。其摈解合别列者。为顺揵度七种羯磨皆有解故)
律云。诸比丘如上往彼作摈羯磨。时彼比丘在僧中作是言。众僧有爱恚怖痴。更有余同罪比丘。有驱者。有不驱者。而独驱我。诸比丘如法羯磨竟。还至佛所礼足。将此因缘启白。佛以种种方便。遥诃责之。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僧与彼比丘。作诃谏白四羯磨。余比丘应先谏彼比丘言。大德。污他家。行恶行。亦见亦闻。可舍此事。莫为僧所诃更犯重罪。彼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
鸣槌僧集已。作前方便答云。与作诃谏羯磨。羯磨者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僧与作摈羯磨。随顺众僧。不敢违逆。从僧乞解摈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比丘解摈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僧为作摈羯磨。随顺众僧。不敢违逆。从僧乞解摈羯磨。僧今为(某甲)比丘解摈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为(某甲)比丘解摈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为(某甲)比丘解摈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大德僧听。此(某甲)比丘痴无所知。多犯众罪。共白衣杂住而相亲附。不顺佛法。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比丘。作依止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听。(某甲)比丘痴无所知。多犯众罪。共白衣杂住而相亲附。不顺佛法。僧今为(某甲)比丘。作依止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为(某甲)比丘依止羯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僧已忍为(某甲)比丘依止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作依止羯磨者。七五之事不应作。有三法五法。作此羯磨非法非毗尼不成就。有三法五法如法如毗尼成就。皆同上法。
律云。有称方作依止羯磨。彼方破坏。人民反逆。有称国土。彼国破坏。人民散乱。有称住处。彼处人民破坏。有称人。彼人或三破。或三举。或二摈。不能增益沙门法。有称安居。彼被羯磨人。安居中得智慧。佛言。不应称如是等作依止羯磨。自今已去。听语言汝应受依止。
僧祗律云。虽复百岁。应驱依止持戒。下至知二部律十岁比丘。晨起应问讯。与出大小行器唾器。举置常处。与齿木。与扫地迎食浣衣熏钵。一切尽供给。唯除礼拜按摩。若病时得令按摩。应教二部律。若不能者教一部。若复不能者。应广教五众戒(谓五篇戒)。应教善知阴界入十二因缘。应教善知罪相非罪相威仪非威仪。若学已。即名为舍(谓许离依止也)。
根本一切有部云。以无所知愚痴依止比丘。应依止智慧年少比丘学律。一切尽应供给。唯除礼拜。名曰老小比丘。
非 余非准前。
唯异事非。谓事干初二等。
△解依止法
佛言。彼被羯磨者。亲厚多闻智慧比丘所。学法毗尼。得智慧。随顺众僧。无所违逆。从僧乞解依止羯磨。应与解白四羯磨。有七五法作不作不应与解应与解如前。彼被羯磨比丘至僧中。俟鸣槌和集已。具修威仪。胡跪合掌。白僧云。
●忏六聚法篇第九之三
○尼与僧作不礼法并解
续 此法准白二纲目。今依第三分尼揵度续入。律制。比丘尼八敬法第一云。虽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请令坐。此法应尽形寿恭敬尊重。不可违也。
佛言。若有比丘骂打比丘尼。若唾若华掷水洒。若说麤语。说诡语劝喻。告诸比丘。自今已去。听比丘尼僧为作不为礼白二羯磨。应如是作。尼部界内集僧已。差能羯磨者。作前方便答云。与比丘作。不礼羯磨。如是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