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众生根器所宜。略说如来少分境界。何以故。诸佛世尊为诸众生无智作恶。计我我所执著于身。颠倒疑惑邪见分别。与诸结缚恒共相应。随生死流远如来道。故出兴于世。
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嗔心者。
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千万障门故。
何等为百万障。所谓不见菩提障。不闻正法障。生不净世界障。生诸恶趣障。生诸难处障。多诸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顽钝诸趣障。坏失正念障。阙少智慧障。眼障。耳障。鼻障。舌障。身障。意障。恶知识障。恶伴党障。乐习小乘障。乐近凡庸障。不信乐大威德人障。乐与离正见人同住障。生外道家障。住魔境界障。离佛正教障。不见善友障。善根留难障。增不善法障。得下劣处障。生边地障。生恶人家障。生恶神中障。生恶龙恶夜叉恶干闼婆恶阿修罗恶迦楼罗恶紧那罗恶摩睺罗伽恶罗刹中障。不乐佛法障。习童蒙法障。乐著小乘障。不乐大乘障。性多惊怖障。心常忧恼障。爱著生死障。不专佛法障。不喜见闻佛自在神通障。不得菩萨诸根障。不行菩萨净行障。退怯菩萨深心障。不生菩萨大愿障。不发一切智心障。于菩萨行解怠障。不能净治诸业障。不能摄取大福障。智力不能明利障。断于广大智慧障。不护持菩萨诸行障。乐诽谤一切智语障。远离诸佛菩提障。乐住众魔境界障。不专修佛境界障。不决定发菩萨弘誓障。不乐与菩萨同住障。不求菩萨善根障。性多见疑障。心常愚暗障。不能行菩萨平等施故起不舍障。不能持如来戒故起破戒障。不能入堪忍门故起愚痴恼害瞋恚障。不能行菩萨大精进故起懈怠垢障。不能得诸三昧故起散乱障。不修治般若波罗蜜故起恶慧障。于处非处中无善巧障。于度众生中无方便障。于菩萨智慧中不能观察障。于菩萨出离法中不能了知障。不成就菩萨十种广大眼故眼如生盲障。耳不闻无碍法故口如哑羊障。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坏障。不能辨了众生语言故成就舌根障。轻贱众生故成就身根障。心多狂乱故成就意根障。不持三种律仪故成就身业障。恒起四种过失故成就语业障。多生贪瞋邪见故成就意业障。贼心求法障。断绝菩萨境界障。于菩萨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于菩萨出离道中心生懒惰障。于菩萨智慧光明门中心生止息障。于菩萨念力中心生劣弱障。于如来教法中不能住持障。于菩萨离生道不能亲近障。于菩萨无失坏道不能修习障。随顺二乘正位障。远离三世诸佛菩萨种性障。
佛子。若菩萨于诸菩萨起一瞋心。则成就如是等百万障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法为大过恶如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心者。
何等为十。所谓心不弃舍一切众生。于诸菩萨生如来想。永不诽谤一切佛法。知诸国土无有穷尽。于菩萨行深生信乐。不舍平等虗空法界菩提之心。观察菩提入如来力。精勤修习无碍辩才。教化众生无有疲厌。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安住此十法已。则能具足十种清净。何等为十。所谓通达甚深法清净。亲近善知识清净。护持诸佛法清净。了达虗空界清净。深入法界清净。观察无边心清净。与一切菩萨同善根清净。不著诸劫清净。观察三世清净。修行一切诸佛法清净。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十法已。则具足十种广大智。何等为十。所谓知一切众生心行智。知一切众生业报智。知一切佛法智。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理智。知一切陀罗尼门智。知一切文字辩才智。知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辞辩善巧智。于一切世界中普现其身智。于一切众会中普现影像智。于一切受生处中具一切智智。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十智已。则得入十种普入。何等为十。所谓一切世界入一毛道一毛道入一切世界。一切众生身入一身一身入一切众生身。不可说劫入一念一念入不可说劫。一切佛法入一法一法入一切佛法。不可说处入一处一处入不可说处。不可说根入一根一根入不可说根。一切根入非根非根入一切根。一切想入一想一想入一切想。一切言音入一言音一言音入一切言音。一切三世入一世一世入一切三世。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已。则住十种胜妙心。何等为十。所谓住一切世界语言非语言胜妙心。住一切众生想念无所依止胜妙心。住究竟虗空界胜妙心。住无边法界胜妙心。住一切深密佛法胜妙心。住甚深无差别法胜妙心。住除灭一切疑惑胜妙心。住一切世平等无差别胜妙心。住三世诸佛平等胜妙心。住一切诸佛力无量胜妙心。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十种胜妙心已。则得十种佛法善巧智。何等为十。所谓了达甚深佛法善巧智。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悟解无差别佛法善巧智。深入庄严佛法善巧智。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知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以自心自力于一切佛法不退转善巧智。是为十。
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咸应发心恭敬受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与三世诸佛法等。
尔时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雨出过诸天一切华云。香云。末香云。衣盖幢旛。摩尼宝等。及以一切庄严具云。雨众妓乐云。雨诸菩萨云。雨不可说如来色相云。雨不可说赞叹如来善哉云。雨如来音声充满一切法界云。雨不可说庄严世界云。雨不可说增长菩提云。雨不可说光明照耀云。雨不可说神力说法云。如此世界四天下菩提树下菩提场菩萨宫殿中见于如来成等正觉演说此法。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
尔时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过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来诣此土。充满十方。作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乃能说此诸佛如来最大誓愿授记深法。佛子。我等一切同名普贤。各从普胜世界普幢自在如来所来诣此土。悉以佛神力故。于一切处演说此法。如此众会如是所说。一切平等无有增减。我等皆承佛威神力。来此道场为汝作证。如此道场我等十佛刹微尘数菩萨而来作证。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以佛神力。自善根力。观察十方洎于法界。欲开示菩萨行。欲宣说如来菩提界。欲说大愿界。欲说一切世界劫数。欲明诸佛随时出现。欲说如来随根熟众生出现令其供养。欲明如来出世功不唐捐。欲明所种善根必获果报。欲明大威德菩萨为一切众生现形说法令其开悟。而说颂言。
初来意者。先通后别。通谓二品明出现因果。故次来也。亦名平等因果。谓会前差别因成此普贤之圆因。会差别果成性起出现之果。又前约修生。此约修显故。若尔何以更无别问。复何以差别果终而无瑞证。平等因竟便有瑞耶。即以此义显是会前。若更别问便有隔绝。欲会前故不以瑞隔。普法希奇。因果各瑞。又前应有瑞。经来未尽所以无耳。别谓此品先因后果义次第故。亦远答第二会初所行问。及不思议品念请本愿问。故前虽已答。下二深妙。故重明之。亦犹相海随好。而妙中之妙。古德别为一段因果。二释名者。初通显二品义。名依性起修。依性起用。差别相尽。因果体均。故云平等因果。又因是果因量周法界。果是果果境界如空。因果俱尽未来利乐含识。故名出现。别则品名普贤。即标人显法。明此行法非次第法。行者显法非人。品明所行。非说人体。德周法界为普。至顺调善曰贤。依性造修曰行。然普贤行诸经多有其名。品中虽广。今略显十义以表无尽。一所求普。谓要求证一切如来平等所证故。二所化普。一毛端处有多众生。皆化尽故。三所断普。无有一惑而不断故。四所行事行普。无有一行而不行故。五所行理行普。即上事行皆彻理源。性具足故。六无碍行普。上二交彻故。七融通行普。随一一行融摄无尽故。八所起用普。用无不能。无不周故。九所行处普。上之诸门遍帝网刹而修行故。十所行时普。穷三际时念劫圆融无竟期故。上之十行参而不杂。涉而重重。故善财入普贤一毛。所得法门过诸善友。不可说倍。又上十行。通收为二。若位后普贤。则得果不舍因。穷彻未际。为普贤行。以人彰法。则普贤之行。若位前位中普贤则以德成人。但修普行即曰普贤。亦则普贤即行。但从行得名。若独位后普贤之行。无施下位。广释普贤如初会辨。三宗趣者。亦先通后别。通以二品明平等因果为宗。会前差别为趣。别以此品明平等圆因为宗。成平等果无二为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