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
【经】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
【经】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其余一切无能量者。
【经】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数分歌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经】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经】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经】何以故佛子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徧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过东方阿僧祇世界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世界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过前人阿僧祇劫所过世界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中凡有百人一一如是过诸世界是诸世界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有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往尔所世界得了知故发菩提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所谓欲了知妙世界即是麤世界麤世界即是妙世界仰世界即是覆世界覆世界即是仰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广世界即是狭世界狭世界即是广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说世界不可说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说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说世界秽世界即是净世界净世界即是秽世界欲知一毛端中一切世界差别性一切世界中一毛端一体性欲知一世界中出生一切世界欲知一切世界无体性欲以一念心尽知一切广大世界而无障碍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劫数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劫数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阿僧祇世界成坏劫数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成坏劫数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劫尽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有佛劫与无佛劫平等无佛劫与有佛劫平等一佛劫中有不可说佛不可说佛劫中有一佛有量劫与无量劫平等无量劫与有量劫平等有尽劫与无尽劫平等无尽劫与有尽劫平等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欲于一念中尽知前际后际及现在一切世界成坏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初发心大誓庄严了知一切劫神通智。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诸解差别如是亦尽阿僧祇劫次第展转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解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解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知一切差别解无边故一众生解无数众生解平等故欲得不可说差别解方便智光明故欲悉知众生海各各差别解尽无余故欲悉知过现未来善不善种种无量解故欲悉知相似解不相似解故欲悉知一切解即是一解一解即是一切解故欲得如来解力故欲悉知有上解无上解有余解无余解等解不等解差别故欲悉知有依解无依解共解不共解有边解无边解差别解无差别解善解不善解世间解出世间解差别故欲于一切妙解大解无量解正位解中得如来解脱无障碍智故欲以无量方便悉知十方一切众生界一一众生净解染解广解略解细解麤解尽无余故欲悉知深密解方便解分别解自然解随因所起解随缘所起解一切解网悉无余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一切众生诸根差别念念如是经阿僧祇劫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念念所知诸根差别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诸根差别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根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中一切众生根种种差别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诸根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所有欲乐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欲乐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欲乐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欲乐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如是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十方众生种种方便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种种方便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种种方便广说乃至欲尽知一切方便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广说乃至此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心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善根无有能得知其际者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心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悉知尽法界虗空界无边众生种种心乃至欲尽知一切心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差别业广说乃至此十方众生种种差别业可知边际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
【经】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众生业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悉知三世一切众生业乃至欲悉知一切业网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能知东方无数世界所有众生种种烦恼念念如是尽阿僧祇劫此诸烦恼种种差别无有能得知其边际有第二人于一念顷能知前人阿僧祇劫所知众生烦恼差别如是复尽阿僧祇劫次第广说乃至第十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佛子此十方众生烦恼差别可知边际。
【经】菩萨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根边际不可得知何以故佛子菩萨不齐限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谓欲尽知轻烦恼重烦恼眠烦恼起烦恼一一众生无量烦恼种种差别种种觉观净治一切诸襍染故欲尽知依无明烦恼爱相应烦恼断一切诸有趣烦恼结故欲尽知贪分烦恼瞋分烦恼痴分烦恼等分烦恼断一切烦恼根本故欲悉知我烦恼我所烦恼我慢烦恼觉悟一切烦恼尽无余故欲悉知从颠倒分别生根本烦恼随烦恼因身见生六十二见调伏一切烦恼故欲悉知盖烦恼障烦恼发大悲救护心断一切烦恼网令一切智性清净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有人于一念顷以诸种种上味饮食香华衣服幢幡伞盖及僧伽蓝上妙宫殿宝帐网幔种种庄严师子之座及众妙宝供养东方无数诸佛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恭敬尊重礼拜赞叹曲躬瞻仰相续不绝经无数劫又欢彼众生悉令如是供养于佛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无数世界众宝所成种种庄严一一塔中各有无数如来形像光明徧照无量世界经无数劫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经】佛子于汝意云何此人功德宁为多不天帝言是人功德唯佛乃知余无能测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经】佛子复置此喻假使复有第二人于一念中能作前人及无数世界所有众生无数劫中供养之事念念如是以无量种供养之具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及无量世界所有众生经无量劫其第三人乃至第十人皆亦如是于一念中能作前人所有供养念念如是以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供养之具供养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尔许世界所有众生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劫至佛灭后各为起塔其塔高广乃至住劫亦复如是。
【经】佛子此前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不齐限但为供养尔所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供养尽法界虗空界不可说不可说十方无量去来现在所有诸佛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是心已。
【经】能知前际一切诸佛始成正觉及般涅槃能信后际一切诸佛所有善根能知现在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彼诸佛所有功德此菩萨能信能受能修能得能知能证能成就能与诸佛平等一性。
【经】何以故此菩萨为不断一切如来种性故发心为充徧一切世界故发心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垢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世界三有清净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发心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发心。
【经】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即为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
【经】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如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如来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国土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经】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所谓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菩萨若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世间若世间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于诸法界心无所著。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四
音切
尸
(式之切)。
虫
(直弓切)。
视
(是音)。
顾
(古悟切)。
矢
(式视切)。
喉
(矦音)。
吻
(武粉切)。
抑
(于力切)。
讯
(信音)。
预
(羊洳切)。
羯
(揭音)。
剃
(他计切)。
𩬊
(发音)。
伞
(苏早切)。
才
(才音)。
顷
(去颈切)。
窥
(去随切)。
厘
(里之切)。
恰
(苦洽切)。
廓
(苦郭切)。
匹
(疋音)。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第一释品名目者何故云梵行品梵者此云净也云以其净行利众生故常居世间行一切行法化利众生无行可得则无行不净是故名为梵行也又约能问之主名曰正念无念之念名为正念随行无念名为正念行念总无以斯益物名第一义天以天有慈名为天子又约能说之人名为法慧随行无念名之为法以法简情名之为慧起情乖理名无法慧达理情亡名为法慧今约能问之主所说法人及所说法总名净行品品者均分理教义第二释品来意者前品明住佛无所住之门故还行无行之行是故此品须来无住之住名为佛住无行之行利益无众生之众生名为净行是故此品须来第三随文释义者科此一品经约作七门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