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影像等者文亦有二先正释后引证前中然约镜像喻镜不是像像不是镜故无镜之能此但取像以况性空虗无之义今取即入自在故明一切具于镜像二义故疏结云如镜互照则一一法上有镜有像也。
●下经云下即十忍品彼云然诸众生知于此处有是影现亦知彼处无如是影远物近物虽皆影现影不随物而有远近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能知自身及以他身一切皆是智之境界不作二解谓自他别而于自国土于他国土各各差别一时普现释曰若不如影何得诸处一时顿现故引远近之言意取自在偈中云譬如水中影非内亦非外菩萨求菩提了世非世间不于世住出如影现世间入此甚深义离垢悉明彻不舍本誓心普照智慧灯世间无边际智入悉齐等普化诸群生令其舍众著释曰不了如影安能普入无边之世。
九深定用中先正释言海印定等者如下第六十一经略说一百门三昧及智论五百三昧等。
●贤首品下引证而云等者有二义一只等此偈余文文云于一普现难思刹彼一尘内众多刹或有有佛或无佛或有杂染或清净或有广大或狭小等即是三昧现自在也二等余经即彼次前偈云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如是等文其处非一。
▲后五显所为中一正为谓是一乘圆机故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即通指前五唯为大乘不思议乘菩萨说即正为之机谓一运一切运圆融行位即深不思议又能遍达诸教即广不思议故文云非余境界之所知普贤行人方得入等。
▲二兼为谓即时虽未悟入而能信向成种如出现品食金刚喻故地狱天子十地顿超大海劫火不能为障。
▲约未悟入故名为兼。
▲然云文义相生复说五心集现谓如说诸行无常即有四声四字四名一句及所诠义此十四相于闻者识上聚集显现。
▲然西方多释今略举其一谓如说诸字有率尔寻求二心然未定知诸事所属无决定心次说行字由先熏习连带解生有三心起谓率尔寻求决定以决定知诸字所属一切行故闻诸行字虽知自性然未知义为令知义复说无字但有二心谓率尔寻求未有决定以未定知无字所属后说常字由前字力展转熏习连后字生具起五心谓率尔寻求决定染净等流于最后时四字周圆方能解义总十二心初二次三次二后五故有十四相义如前说余如别章。
▲四由生全在佛则同佛非生佛全在生则同生非佛两相形夺二位齐融则随一圣教俱非二心则佛心中众生生无听众生心中佛无说。
▲是以贤首品云因缘所生无有生诸佛法身非是身又偈赞品云如来不说法亦不度众生大般若四百二十五云我从得道来不说一字汝亦不闻等。
第四法性融通门者谓真如既具过恒沙德如所起事亦具德无尽以真法性融通诸事故无碍也文中二先总后别总中亦二一拣非谓理事抗行不得事事无碍故是知有言须弥本不有芥子旧来空将空纳不有何物不相容者斯言未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