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入第六经下半)

于中贤首对前开悟。以三义释之。初别配释。谓以前十法门。对后所成十益。一门得其一益。二三前却。余并如次。一以梦自在门。梦中警觉造恶众生。令得断恶免苦益故。二以菩萨行门。令入正定。三以现诸天殁生门。令生天受乐。以放逸则殁。克念便生故。上三人天乘。四以动刹。现无常令厌。以叹佛神变令欣。成二乘益。下皆大乘。五以严刹大愿。令修福求向。六以摄生言辞。令发大心。以佛音声。即同体大悲故。七以佛云雨法。令入菩萨不退之位。上三位在地前三贤。八以照徧满法界土及神变。令得初地上智眼。见平等法。九以佛普现徧法界解脱力。令得八地上大力大愿无尽智净国土益。十以普贤建道场。令住佛果大愿海。言生如来家者。入佛果位故生。非是初地上生佛家也。二圆通者。此上十法。于此十益。一一徧通。谓或一法成十益。或十法成一益。如是互徧无所障碍。

三各别者。谓前十法门。各自开悟世界海微尘数众生。此以法无益。后十益。但言须弥尘数。不言刹尘之国。则是身以人为益。既各别释。则梦自在门。亦显一切皆如梦故。延促等无碍。故云自在。余并可知。

此上菩萨法化。始从放光。终于得益。顺数八段。逆推十二。重叠无尽。一其十须弥尘数众生得益。方在一国。余一切土皆尔。故云一一国各各令等也。二此一切土益。在一念时中。余一切念时皆尔。故云念念中也。三如是念念之益。方是一法门所开悟。一一法门皆尔。四彼多法门。方是一念所用。余念念所用法门亦尔。五彼多念法门。方论一广刹。如一广刹。如是十刹尘数广刹皆尔。六彼多广刹。方论一尘内。如一尘。一切安立中诸尘亦然。七如上诸尘方是一安立海。如一安立海。徧法界诸安立海亦然。八徧法界安立海中业用。方是一化菩萨所化。如一化菩萨。十世界海化菩萨一一皆然。九诸化菩萨方是一光所现。如一光。一一光亦然。十彼十刹尘数光明。方是一毛孔现。如一毛孔。徧身一一毛孔皆然。十一彼徧身毛孔。方是一菩萨。如一菩萨。有如是十亿佛刹微尘数个世界海微尘数菩萨。有如是孔皆尔。十二上来所明十一重作用。方论来此一会。如此一会。于余佛会亦复如是。此后一段偈文具之。

又上十二重。一一开之为二。便成二十四重。且如一念。望一切念。即是二义。类例相似。合之为一。余十一重。准此思之。如是重叠无尽。各周法界。唯智顿观。非心识境。华严海会。大用皆然。三光声自述。前既光声召命。今亦光声自述。菩萨位极。用穷深广。若非自述。时众难知。

△十颂分二。初一总明兼陈说处。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

确定
取消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