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众生故。如何广大世界。依有情等小类而住。此有二义。一外由内感。故说依身。此复有二。一宿因力。颂云。业力之所持故。二现在转变力。即世主菩萨神力任持。摄属己故。二由无漏体事。大小无碍。得相依住。
△三结。
方便者。唯约净也。若约随宜摄物。佛应统之。则净秽皆称佛土。若就行致。唯净非秽。
然净有二种。一世间净。离欲秽故。以六行为方便。上二界为净土。二出世间净。此复二种。一者出世。所谓二乘以缘谛为方便权教说之。无别净土。约实言者。出三界外。别有净土。二乘所居。智论有文。二出世间上上净。此谓菩萨即以万行而为方便。以实报七珍无量庄严而为其上。今此正明菩萨。兼显二乘。
然出世上上净中复有二种。一者真极。佛自受用。相累兼亡。而为方便。二者未极。等觉已还。故仁王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未极之中复有二种。一八地已上一向清净。以永绝色累。照体独立。神无方所。故其净土色相难名。二七地已还未出三界。无漏观智有间断故。非一向净。若依瑜伽。入初地去。方为净土。三贤所居。皆秽非净。此分受用变化别故。约此经宗。十信菩萨即有净土。故今此文。始自近友。终成佛力。皆净方便。故通万行。
然净方便即是净因。长行亦可为等流果。如云久近善友。得生有善友之刹中。故即十事皆净相也。
然望庄严有同。约门别故。望具因缘。当知亦尔。
又起具因缘。通于染净。此则唯净。庄严多约其果。清净多约其因。又前多修善。此多治恶。故于世界。此如洗涤。彼如粉绘。
△二释。
△二所依住通染净。长行三。初标。